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九江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 

    ①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简直像一支小小的蜡烛。________

    ②桌上铺着雪白的台布,摆着精致的盘子和碗……________

    ③祝您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求上帝保保佑您。________

    ④鲁滨孙遇到了许多危险,但他一点也不畏惧________

  • 2、我会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量词。

    ________珍珠      ________小路      ________清泉

    ________水泡      ________青苔      ________金光

  • 3、查字典(3分)

    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 ;再查音节 ;用部首查字法,应先查 

    部,再查 画,第六画名称是 在字典里的解释有:正当,正在;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大;锅。在鼎盛一词中的应取第(  )种解释。

     

  • 4、组词。

    ______________zhuó_____ zháo____dōu ______   ______

  • 5、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歇后语。

    我班举行了橡皮泥创意大赛,同学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的捏出了一头栩栩如生的大象,有的用五彩的橡皮泥摆出了一只美丽的大花篮……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词。

    浣溪沙

    [宋]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解释下列词语。

    (1)无再少:____________________

    (2)唱黄鸡: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横线的部分是这首词的小序,点出了词人所观所感的地点是________,其中的主要景物是__________。小序中的“溪水西流”与词中的“______________”相照应。

    【3】上阕描绘的景物有兰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子规等。

    【4】下列诗句所表达的思想与本词下阕相近的一项是( )

    A.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B.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C.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D.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 7、古诗鉴赏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朝的杜牧。

    2下列表述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读这首诗,我们既能感受到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能感受到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B.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江南特有的美景。

    C.“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句中,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D.“南朝四百八十寺”中的南朝是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陈,宋、齐、梁四个政权。

  • 8、完成练习。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补全古诗。

    【2】解释下列字词。

    乃:___________     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对古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A.这首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春雨,把春雨写得富有知觉和灵性,诗人对雨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

    B.本诗的中间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好雨”润物之功

    C.全诗在层层写实中突出春雨之“好”:滋润万物生长,给农夫渔夫带来丰收希望,给全城带来万紫千红的美景

    D.本诗最后两句写想象中的雨后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好”雨的喜爱与赞美

    【4】我们常用“___________”这句诗来形容春雨,也用它来赞美教育工作者默默奉献的精神。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芳草地。

    童年的油灯

    不知怎的,这几日思想老往岁月深处走,撞撞的目光直钻进了童年的巷子里。①记忆的深巷中,一盏如豆的灯火锁住了我的心,这是童年的油灯。

    我家住在村子的东头,每当天色暗下来,母亲划一根火柴,再挑拨一下灯芯,小油灯发出昏黄的光,窄小的屋子便依稀可见了。油灯下,母亲一边忙活计,又总会把枯燥的时光变得快乐而有趣。母亲总对我说:“快去写作业,等完成了作业,娘给你做一个好玩的纸飞机。”还会说:“上次作业得了98分,要再加把劲,得个满分,娘就去菜地把套种的那几个甜瓜挑个熟好的摘下来给你吃。”母亲的话让我饶有兴致地拿来书包,把小油灯移到小方桌上,趴在那里写作业。现在想来,还真挺开心。

    小油灯跳动的火苗下,写完作业的日子最快乐。母亲给我做好了纸飞机,纸飞机像长了翅膀的鸟,满屋子来回飞。我从屋子东头跑到西头,又从南墙根跑到北墙根,一颗小童心像是在飞翔,快乐极了。那时童年时光虽简朴,但油灯下的日子却充满无穷的趣味和欢乐。

    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纳鞋底,缝衣服,为了疼爱我,母亲还会在油灯下给我做麦芽糖吃。麦芽糖做起来尽管烦琐,但母亲仍是不厌其烦,像做一件快乐的事。②母亲先将小麦浸泡,待发芽三四厘米长,母亲就把油灯移到跟前,借助微弱的灯光,把麦芽切碎,然后将糯米洗净倒进锅里焖熟,与切碎的麦芽搅拌均匀。等到发酵冒出汁液,再将汁液滤出,用大火煎熬成糊状,冷却后即成琥珀状糖块,麦芽糖便做好了。母亲做的麦芽糖,越嚼越甘甜,好解馋。我感到,油灯下的童年甜蜜而快乐,充满了色彩和味道。

    童年的小油灯,曾给了夜幕中的小村庄和童年的我忘不掉的温暖和欢乐。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面的词语。

    不厌其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童年的油灯”给了“我”哪些美好的记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两处画“_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第①处中“______”这个字用得最巧妙,生动地写出了______________。文中有一句话与这句话相呼应,用“﹏﹏”画出来。

    (2)第②处主要通过对母亲的______描写,表现出了母亲______

    4作者借“童年的油灯”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这是令人动容的一幕:一位脸上戴着氧气罩、身上插着各种医疗管线的垂危老人,在人们的搀扶下迈向病房中的办公桌……如同重伤的黄继光向着枪眼那最后的一扑,这悲壮的一幕,凝成了一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最后的冲锋姿态。此刻是21时15分,这颗赤子之心停止了跳动,距最后一次离开办公桌电脑只有5个小时。

    这位老人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2013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林俊德是我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的著名专家,他扎根边疆52年,把青春和生命融入大漠戈壁,把全部心血和智慧奉献给国防事业,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曾获国家、军队科技进步奖和发明奖30多项。

    人们经常议论他们这批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林俊德曾说,他们作了不少牺牲:几十年过着贫乏枯燥的物质、精神生活,许多夫妻两地分居一二十年,许多人在父母临终前来不及回去看一眼,孩子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不过,他们并不为此后悔,而是为之自豪。因为,他们真正为国家和人民尽了力,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振兴中华作了贡献。因为信念坚定,所以步履坚实。

    2013年2月19日晚,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上,林俊德的夫人黄建琴代替林俊德登台领奖。她几度哽咽地说:“他工作起来就像着了迷似的。得知自己的病情后,他非常坦然。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搞核试验的,就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临终前的林俊德,唯一的心愿是回到马兰,回到他一辈子战斗生活的那块大漠戈壁,希望马兰精神能够代代相传……

    一朵怒放的戈壁马兰凋谢了。而在罗布泊这片写满传奇的大漠戈壁上,那曲人人皆知的《马兰谣》却将永远传唱——“一代代的追寻者,青丝化白雪;一辈辈的科技人,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注】马兰:一种在“生命绝地”罗布泊大漠中仍能扎根绽放的野花。坐落在那里的中国核试验基地,就是以这种野花来命名的。

    【1】文中画线的句子拿林俊德的行为与黄继光的壮烈行为进行类比,突出了林俊德(  )的精神。

    A.勇敢同病魔做斗争

    B.献身祖国核事业

    C.淡泊名利忘我工作

    D.将生死置之度外

    【2】下面对标题的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林俊德对马兰那片土地的眷恋与热爱。

    B.象征林俊德等科技工作者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精神。

    C.表现了马兰在艰苦环境下顽强生长的特点。

    D.表达了对以林俊德为代表的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的怀念之情。

    【3】结尾引用《马兰谣》,妙处在于______

    ①照应标题,点明题意。 ②歌词优美,耐人寻味。

    ③画龙点睛,深化主题。 ⑤情真意切,引人共鸣。

    【4】用自己的话概括那“令人动容的一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谈及戈壁滩人的得失问题时,林俊德抱着怎样的态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就立刻睡着了。”上帝问:“为什么?”“他睡着了,才不会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

    第二个孩子说:“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嗯。每个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

    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我想——我想当爷爷!”

    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爷爷能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的作业!”

    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

    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____描写,文中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一句运用的手法有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

    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

    5试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这篇童话的寓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读一读,做一做。 

    滥改成语,其害无穷

    “‘默默无蚊’,就是这样写的嘛,外面的广告上都这么写,就是没有声音,连蚊子叫的声音都没有。”面对读小学的儿子的这种解释,长沙市芙蓉区的杜女士哭笑不得。

    如今迈步都市,打开电视,翻开报纸和杂志,随时都可发现不少商家利用汉语成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熟悉易记的特性,在做产品广告时打上了用谐音字改造成语的主意。

    1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线连一连吗? 

    衣衣不舍   某布衣店

    随心所浴   某蛋糕广告

    万室俱备 某房产公司广告

    步步糕升   某洗浴中心广告

    衣布到位   服装店广告

    2你觉得这样的广告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

  • 1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琳达,”爸爸平静地搂着我,“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你妈妈和我都觉得,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那么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他说,他们很久以前就已决定死后捐赠自己的器官了。父亲的话语给我上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课。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平静——________         珍贵——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 

    莫过于:________

    3父亲认为自己的死怎样才是有意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节选)

    有一次,在伯父家里,大伙儿围着一张桌子吃晚饭。我望望爸爸的鼻子,又望望伯父的鼻子,对他说:“大伯,您跟爸爸哪儿都像,就是有一点不像。”

    “哪一点不像呢?”伯父转过头来,微笑着问我。他嘴里嚼着,嘴唇上的胡子跟着一动一动的。

    “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的呢,又扁又平。”我望了他们半天才说。

    “你不知道,”伯父摸了摸自己的鼻子,笑着说,“我小的时候,鼻子跟你爸爸的一样,也是又高又直的。”

    “那怎么——”

    “可是到了后来,碰了几次壁,把鼻子碰扁了。”

    “碰壁?”我说,“您怎么会碰壁呢?是不是您走路不小心?”

    “你想,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哦!”我恍然大悟,“墙壁当然比鼻子硬得多了,怪不得您把鼻子碰扁了。”

    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

    【1】请给选文拟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

    【2】“我”理解的“碰壁”是_____________,鲁迅先生说的“碰壁”是____________

    【3】文段主要采用的__________描写,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先生是一个___________的人。

    【4】请写一句鲁迅的名言: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种树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一旦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看,所有人都喜欢看这部动画片,不是吗?

    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①居里夫人的报告使全场的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改为字句)

    ______

    ②我对老师的勇敢,不能不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改为肯定句)

    ______

    ③从这种宽严之间,我们这些小学生也领悟到了老师们没有明说的某些道理。(缩句)

    ______

    ④没有当年作文上的九十八个红双圈,会有我今天的一切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

    ⑤经过一年的努力,我的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修改病句)

    ______

  • 17、按要求写句子。

    (1)镇上的人们已经为他们作了公开祈祷。依然没从洞里传来好消息。(用关联词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镇上传来了发疯般的钟声。(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改写反问句。  

    1)这是中国的土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外国租界里,谁也不敢怎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句子加工厂。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照样子改写句子。

      例1:老农打死了狼。

      老农把狼打死了

    1.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纤绳勒红了红衣少年的肩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红军夺下了泸定桥。 泸定桥被红军夺下了。

      3.巨浪磨圆了岸边的石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可恶的草地吞没了老同志的生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以“最难忘的事”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①内容具体,语句通顺;②不少于45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