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宜宾2025-2026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六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佳句赏析。

    1.“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从这个句子中可以体会到这是一位__________________的父亲。

    2.“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完全”就是_______,也就是说,除了________________。“彻底”,就是__________

  • 2、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一碧______ 步步______ ______世界 ______夺秒

    天朗______ 一叶______ ______心动 ______俱灰

    星移______ 多事______ ______万化 ______之痛

    不知______ 夏热______ ______点睛 ______悚然

    勤学______ 冬日______ ______蜜语 ______季节

  • 3、按要求写词语

    填合适的词

    ________的乌云    ________地压下来

    ________的空气    ________地走路

    ________的指南针    ________地观察

  • 4、 请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1)知之为知之,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

    (2)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

    (3)业精于勤,_________________。

     

     

     

  • 5、下面故事分别出自哪部书,请写出书名。

    过五关,斩六将——《________

    西天取经——《________

    刘姥姥进大观园——《________

    逼上梁山——《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 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尽:消失。

    1仔细阅读诗句,根据提示,把诗句意思补充完整。

    李白的老朋友________,辞别西楚的黄鹤楼;阳春________烟花如海,他去往扬州。一叶________,消失在远方;只见浩浩荡荡的________,向天际奔流。

    2根据自己的理解选一选。

    A.扬州    B.黄鹤楼    C.烟花三月    D.送别

    这是一首________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是________;二句写送别的时间是________,孟浩然的去向是________;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

  • 7、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相关问题。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这首诗最后两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

    2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迎着和煦的春风,开怀畅饮美酒。 在此情景中,你想到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____写的《_________》,描写了他在这一天看到的有趣的风俗,如:______________

  • 8、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作品,通过_______赞美,表达了作者对 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碧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丝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填空。

    “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句用了的______修辞手法,把_______比作绿丝绦。这样比的原因是:①它们的颜色相似:绿丝绦是绿色的,也是绿色的。②它们的形状相似:柳条细长的形状。答案选择_____

    4说说画横线句子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诵读这首诗,想象着一棵高大的柳树,在春风中袅娜多姿的情景,融进自己对诗句和春天的感受,写一个情景交融的片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  )。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 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不能有一点儿(  )(  )(  )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 他总是想 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一定要把它修好 否则 不但惹那些外国人讥笑 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 ) 

    勘测——    )

    勉励——  ) 

    精密——(    

    【2】语段中第一句话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3】围绕语段的第一句话,后面按照   、三方面具体来写的。

    【4】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5】请你写出语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 10、阅读《匆匆》中节选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1叹息’’一词中,我们体会到作者的情感是

    A. 无奈、悲伤的心情 B惋惜、无奈的心情

    2选文第二段中,对破折号的作用理解正确的是  

    A. 表示声音的延长。   B 表示语意的递进。

    3对选文第二段的内容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 紧扣匆匆二字,细腻的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之情。

    B. 日子来去匆匆,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彷徨、伤感、低迷、颓废的情绪。

    C. 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时光宝贵,要珍惜时间。

    D. 日子就是如此稍纵即逝,要有所作为,切莫万事成蹉跎。

    4对选文语言特点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动形象、言辞典雅 B. 豪放激越、气势磅礴

    C. 清秀隽永质朴简练 D. 柔婉清丽、秀美含蓄

    5选一句珍惜时间的名言送给同学,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B. 花有重开时,人物在少年。

    C. 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D.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这个纪念日值得全世界铭记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2019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纪念日。74年前,中国人民在历经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也宣告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完全胜利。

    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那是人类历史上的至暗时刻;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役,是千万中华儿女在面对深重灾难时的奋起反抗、共克时艰。站在抗战胜利74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回忆那场持续了14年的血与火的战争,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以史为鉴,珍爱和平,携手并肩,共创美好未来。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英勇先烈以及他们创立的伟大功勋,值得被永远铭记。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华儿女以身许家国,汇聚成了打败日本法西斯的决定性力量,用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铸就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功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战胜黑暗、进步必将战胜反动这一颠扑不破的道理,值得被永远铭记。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战火遍及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千千万万的人民陷于水火之中,饱受兵燹之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反对侵略、捍卫和平的正义战争,最终取得伟大的胜利是历史的必然。如今,任何否认侵略战争性质、歪曲甚至美化侵略战争、逃避侵略战争历史责任的言行,都是对历史的背叛、对正义的亵渎,必然为众唾弃。回望历史,我们要延续和发展抗战胜利昭示的正义力量,用正义的灯塔指引人类航向。

    战争有多残酷和惨烈,和平就有多不易和珍贵。当今世界仍有硝烟升起,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高悬。在这个特殊的纪念日里,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记忆,翻开一张张哀鸿遍野的篇章,历史用事实告诉我们:偏见和歧视、仇恨和战争,只会带来灾难和痛苦;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才是人间正道。这样的认知,应该超越国界、肤色、语言、信仰,深深镌刻在人类的集体记忆中,成为全世界人民的普遍共识。

    历史不能忘,也不敢忘。今天,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这个胜利的日子,缅怀为了人类和平与发展、民族解放与独立义无反顾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更要懂得从惨痛的战争中吸取教训,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赓续传承英雄的光荣事业,永远将战争的恶魔关进笼子里,让悲剧不再重演,让和平与正义的光芒闪耀寰宇。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纪念日是( )

    A.10月1日

    B.8月1日

    C.7月1日

    D.9月3日

    【2】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深重灾难”指( )

    A.自然灾害。

    B.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台儿庄大捷等战役。

    C.饥饿、贫穷。

    D.南京大屠杀、731细菌战、“三光”政策等。

    【3】下面对作者写作目的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今天与明天。

    B.以“九一八”事变为起点,中国人民率先打响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枪。

    C.全世界人民共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4周年,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让和平与正义的光芒闪耀寰宇。

    D.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

    【4】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正义战争。

    【5】.第三自然段中,画“ ”的“巨大的”一词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文本,并联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铭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阅读

    材料一:英国《卫报》在2002年评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获此“光荣”称号的就是人们每天大量使用的塑料袋。

    塑料袋家族包括用塑料制成的快餐饭盒、包装纸、餐用杯盘、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等等。这些废弃物形成的垃圾,数量多、体积大、重量轻、不易降解,会带来很多问题。比如,散落在田间、路边及草丛中的塑料餐盒,一旦被牲畜吞食,就会危及牲畜的健康甚至导致牲畜死亡。填埋废弃塑料袋、塑料餐盒的土地不能生长庄稼和树木,还会造成土地板结,而焚烧处理这些塑料垃圾则会释放出多种有毒气体,其中一种被称为二 英的化合物毒性极大。此外,在生产塑料袋、塑料餐盒的过程中使用的氟利昂对人体和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极为严重。研究还表明塑料袋和发泡餐具在高温条件下溶出的有毒物质会危害人体健康。凡此种种,表明塑料袋确实是“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材料二: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用于商品包装的塑料袋总量约为160万吨。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

    材料三:记者调查某超市19:15—19:35的20分钟内消费者的塑料袋使用情况,20分钟内共有57人付款,下面是他们使用塑料袋情况的统计图:

    某超市19:15—19:35塑料袋使用情况统计

    【1】英国《卫报》评出的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就是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快餐饭盒、饮料瓶、酸奶杯、雪糕杯不属于塑料袋家族。____

    (2)短文中“人类最糟糕的发明”和“光荣”这两处引号的作用是相同的。____

    (3)“据测算,生产1吨塑料需要消耗约3吨石油,那么我国一年仅生产塑料袋就需要消耗将近480万吨石油。”句子中的“仅”和“将近”删去后句子的意思不会改变。____

    【3】“凡此种种”说明不止一种,塑料袋的危害还有很多。你知道塑料袋还有哪些危害?(至少说出3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二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更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喜欢材料三中运用统计图的这种表达方式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内阅读

    十六年前的回忆(节选)

    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离现在已经十六年了。

    ……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了。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

    我又哭了,从地上捡起那张报纸,咬紧牙,又勉强看了一遍,低声对母亲说:“妈,昨天是4月28日。”

    【1】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填一填。

    【2】文中画“ ”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文中画“﹏﹏”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大难当头,父亲还能如此沉着冷静,那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是一篇悼念文章,我们在朗读时要注意:

    (1)全文朗读的情感基调应该是_____的。

    A.愤怒 B.悲伤 C.急切

    (2)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时,语气要_____

    A.高亢 B.平静 C.低沉

    【4】写好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很重要。这篇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在写法上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儿童的奇想与发明

    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创造灵感。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

    1821年的一天,德国有个农家女孩拿着妈妈的木梳在家门口玩耍。玩腻了,她想出个新花样:找来两张纸片,一上一下贴在木梳上,把它放在唇边,谁知竟呜哩呜哩吹出声了。一个叫布希曼的音乐家路过,被这奇妙的声音吸引住了。他仔细观看了女孩的杰作,回家后,综合女孩的木梳、中国古笙和罗马笛的发音原理,制成了第一支口琴。

    无独有偶,听诊器的发明灵感也来自儿童。一次,法国医生雷内克到一位患心脏病的贵妇家去诊病。由于病人过于肥胖,传统的叩诊法无法测得准确的心率,又不便直接用耳朵贴在患者胸部听诊,医生十分为难。回家的路上,他看到一群孩子在一根圆木的一头用针刮划,而另一群孩子则把耳朵贴在另一头。出于好奇。他凑上前去,竟清楚地听到了圆木那头的声音。这件事启发了雷内克,不久,听诊器问世了。

    一次性成像照相机是美国人兰德的发明,提醒他进行这项研究的是他的小女儿。一天,兰德和女儿去公园游览。他给女儿拍了许多照片,拍完后,孩子急切地向爸爸要照片。孩子的要求促使兰德花了好多年工夫研究一次性成像问题,终于在1947年成功地研制出一次成像照相机。

    非裔美国人毕寇是位身手不凡的机械师。他的儿子是个报童,整日奔波送报,脚踏车上的链条常常脱落,儿子为此十分苦恼。于是,毕寇用塑胶做了些齿轮,再用木工工具加工,给孩子造了世界上第一辆两轮传动的脚踏车一一用踏板的力量同时带动两个轮子,这种车能畅行于郊外崎岖的小径。

    与前几位相似,发明隐形眼镜的比斯特得益于儿子的恶作剧。一天,他正聚精会神地读报,突然,鼻梁上的眼镜被调皮的小儿子打落在地。比斯特正要发火,小儿子却拾起碎镜片,贴在眼前大叫起来。比斯特拿过镜片,果然看到了地上爬行的蚂蚁,他灵机一动,既然碎镜片可以脱离镜架看东西,把它装在眼球上,看东西不是更方便吗?就这样,隐形眼镜诞生了。

    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发明创造的契机。发明并不是件高深莫测的事儿。我们今天的许多文明的奇迹,最初都源自儿童的创造、发现与奇想。只要你拥有一颗敏锐的心和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小发明家。

    1孩子们天真无邪的问题和常人眼中的异想天开,在发明者看来却是创造的源泉。为了证明这句话,作者举了发明________________、一次性成像照相机、________________的例子。

    2“||”把全文分成三段,并概括出各段的段落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第二自然段中的杰作"指什么?用“________”在文中画出来。

    4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无独有偶:________

    ②高深莫测:________

    5你从短文中明白了什么?想一想,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改为字句

    史德威得不到史可法的尸骸,就安葬了史可法的衣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

    (1)既然吴王的决定是错误的,我们为什么不想办法劝阻呢?

     

     

    (2)它们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没顾到自己身后正隐伏着祸患。

     

     

     

  • 17、按要求改写句子。

    小树成长。

    扩句(至少扩两处):

     

  • 18、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这只贝没有被孩子们捡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他们发现了这一只瓦砾似的贝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把下列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

    ①你是最出色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这是我们送你的礼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把下面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1)那都是老百姓的血汗钱,我怎么能拿它去讨好上司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们做事怎么能半途而废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天地。

    题目:留在心中的那份______

    要求:

    (1)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习作;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3)不少于5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