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把下面词语补充完整,再根据词语表达的意思填空。
目不转________ 赏心________目 眼花________乱
这些词都有“看”的意思,只是表达的意思不同。其中____________表示看的东西多而混乱:____________表示看到美好的景物而心情舒畅;_____________表示看得认真专心。
2、春联积累
①________声声辞旧岁 ________朵朵迎新春
②________顺________和福星照 ________事成鸿运门
③上上下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添________ 家家户户说说笑笑欢欢喜喜同过________
3、用“严”字组成恰当的词语填入句子中,注意词语不能重复。
(1)局势越来越_______,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2)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很_______,希望我们能好好学习。
(3)父亲保持着他惯有的_______态度,没有像他们讲任何道理。
(4)老班长忽然_______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4、填写合适的词语。
( )的脸庞 ( )的神情
( )的荧光 ( )的信念
( )地追求 ( )地工作
( )地释放 ( )地享受
5、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善于(______) 蜿蜒(______) (______)荏苒 (______)腊月
如愿(______) 漆黑(______) (______)毕露 (______)粼粼
糊里(______) 一胜(______) (______)而渔 (______)如也
阳光(______) 一涌(______) (______)勃发 (______)欲放
滋润(______) 水天(______) (______)不拔 (______)相关
6、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清平乐 村居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溪头卧剥莲蓬”中“卧”一向有一字千金之誉(一字用得恰到好处,给全句或全词 增辉)。你同意此说吗?为什么?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对比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别董大
渭城朝雨渑轻尘, 千里黄云白日曛,
客舍青青柳色新。 北风吹雁雪纷纷。
劝君更尽一杯酒, 莫愁前路无知己,
西出阳关无故人。 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新: (________) ①柳叶格外清新 ②新种的柳树
故人:(_______) ①故乡的人 ②老朋友
【2】《送元二使安西》的后两句中“____”字表明了酒已经劝了多次,喝了多杯。“劝”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的思想感情。
【3】《送元二使安西》中的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可以看出来。《别董大》中第二句点明了描写的季节是___,从“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牵挂担忧的感情。
B.《别董大》情感豪迈、乐观;《送元二使安西》则情感凄凉、哀婉。
C.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写法。
D.两首诗都是送别诗。
8、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首诗展现了几幅图画?
。
9、课内阅读。
在法庭上,我们跟父亲见了面。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爹!”我忍不住喊出声来。母亲哭了,妹妹也跟着哭起来。
“不许乱喊!”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在桌子上拍了一下。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1】选文中的“父亲”指的是____________。
【2】选文最后段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话题转换。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语意转折
【3】选文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______和______的描写,“没戴眼镜”“乱蓬蓬的长头发”说明了_____________,“平静”说明了____________,“慈祥”充分体现了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节选)
①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其实,这句话本身就是一个真理。
②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③波义耳是17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一天,他急匆匆地向自己的实验室走去,路过花圃时,阵阵醉人的香气扑鼻而来,他这才发现花圃里的花已经开了。他摘下几朵紫罗兰插入一个盛水的烧瓶中,然后开始和助手们做实验。不巧的是,一个助手不慎把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爱花的波义耳急忙把冒烟的紫罗兰冲洗了一下,重新插入花瓶中。谁知过了一会儿,溅上盐酸的花瓣竟奇迹般地变红了。波义耳立即敏感地意识到,紫罗兰中有一种物质遇到盐酸会变红。那么,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别的植物中会不会有同样的物质?别的酸对这种物质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使波义耳进行了许多实验。由此他发现,大部分花草受酸或碱的作用都会改变颜色,其中以石蕊地衣中提取的紫色浸液最明显:它遇酸变成红色,遇碱变成蓝色。利用这一特点,波义耳制成了实验中常用的酸碱试纸——石蕊试纸。从那以后,这种试纸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化学实验中。
【1】“司空见惯”的意思是_____,写一个与“司空见惯”意思相近的四字词语:____。
【2】“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中的“?”指的是_______,“!”指的是______。
【3】选文第③段画“ ”的一连串的问号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完选文,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少年闰土(节选)
①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②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1】①段文字中“其间”的意思是________ , 在本课指________。
【2】通过①段文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②段文字中,闰土捉鸟时动作的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②段文字的描写,刻画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闰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分别给①、②两段文字加上小标题。
①段:________
②段:________
1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我爱荷叶
古诗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__荷花固然值得赞美__然而__我却更爱荷叶__看啊__这些荷叶墨绿__浑圆__厚重__风雨袭来__它们紧紧团结__连成一片__不怕风吹雨压__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__烈日吐火__它们个个撑起翠盖__挡住炎热__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嬉虾游__
荷叶作为药材,可去热清火;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荷叶不怕油污,不怕水浸,不怕烟熏;用荷叶煮成的粥,碧绿幽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指点、欣赏荷花时,荷叶从不计较,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荷叶是美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所以,我更爱荷叶。
【1】给短文第一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古诗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_____荷花固然值得赞美_____然而_____我却更爱荷叶_____看啊_____这些荷叶墨绿_____浑圆_____厚重_____风雨袭来_____它们紧紧团结_____连成一片_____不怕风吹雨压_____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_____烈日吐火_____它们个个撑起翠盖_____挡住炎热_____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嬉虾游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B.表示语意含蓄,话没有说完 C.表示声音断断续续
【3】找出文中的拟人句划上横线。
【4】荷叶的用途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赞美荷叶的( )
A.墨绿、浑圆、厚重,很漂亮 B.默默无闻、忘我工作的精神 C.用途很广泛
13、阅读选文,完成训练。
合欢树(节选)
史铁生
①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②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我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还不舍得扔掉,依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不敢再大意。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有时念叨,不知道这种树几年才开花。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③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着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是那棵合欢树的影子吗?小院儿里只有那棵树。
④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到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 )
——( )
——( )
【2】“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这里的“抖”和“推脱”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3】下列对“合欢树”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合欢树象征了母爱,寄托了母亲对儿子的希望,见证了母亲对儿子的付出
B.合欢树象征了住在作者原来房子里的儿子身体弱不禁风
【4】文章在对那个看树影儿的孩子的拟想中结束。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
A.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B.以一种间接、含蓄的方式抒情
14、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从前,有一个叫鲁滨逊的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到过世界上很多地方,碰到过许多危险,但他一点儿也不畏惧,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1】鲁滨逊是一个________和_________的人。
【2】读完选段,我想知道的是(请提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
15、按要求写句子。
①富有激情和超凡想象力的炎黄子孙,描绘着瑰丽绚烂的飞天之梦。(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年轻而富有才华的音乐家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你们根据错误信息得出错误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这支钢笔是他的,不是我的。(改动标点,使句子的意思相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你这样做,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不改变句子原意,给句子换个说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改写句子,句意不变。
白茫茫的大雪笼罩着山川、田野和村庄。
(1)变成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变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变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变成设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变成双重否定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我在山林中逮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把”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但我突然看到了两道及其古怪的目光:像是绝望,像是祈求,更像是对我的蔑视和抗议。(仿写,用上加点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写句子
(1)应该发挥广大干警的充分的作用。(修改病句)
(2)孔明说:“周瑜让我三日之内把箭造完,一点都不难。”(改为直接引语为间接引语。)
(3) 别人 退路 着 堵塞 断 自己 的 意味 生路。 (连词成句)
(4) 狼气急败坏地堵上那个小洞。(改为把字句)
19、把下列句子改写成“被”字句。
1.火车把各种物资运往全国各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初升的太阳把平静的海面照射得波光粼粼,漂亮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把下列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
(1)不阅读,不观察,连日记也写不好,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鲁滨逊在孤岛上过着寂寞的生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我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所有敌人都投降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