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画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费尽心思地思考这个问题的答案。
B.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笔笔直直的强硬的线条。
C.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无所顾忌,运转自如。
D.年轻的女教师板着面孔一本正经讲人的起源。
2、下列句子描写人物的方法和其他三句不一样的一项是( )
A.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
B.他的心里忐忑不安,生怕自己做过的事被人知道了。
C.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D.他半闭着眼睛,干枯的手指有节奏地敲着桌面,摇晃的头就慢慢地向后仰过去。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①嗔怪( chēn ) 叮嘱(zhǔ) 静谧(mì) 笼罩(zhào)
②落枕(lào) 落叶(luò) 落下(là) 混沌(hùn)
③古训 (xùn ) 校场(jiào ) 校对(xiào )学校(xiào )
④浓郁 ( yù) 含蓄 (xù) 逶迤 ( yí) 篝火( ɡōu )
4、先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从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半(______)半(______) (______)惊(______)战 手(______)眼(______)
(______)拳(______)掌 养尊(______)(______) (______)然(______)敬
正当新冠病毒肆虐让人______________之际,广大医护人员奔赴战“疫”一线与病毒斗争,让全国人民______________。
5、读拼音写字、词,注意书写工整、正确。
wéi(______)杆 mà(______)蚱 huá(______)笑 chéng(______)认
6、下面句子中的人物描写运用了哪种方法?
1.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_________)
2.“是吗?”小胖墩儿跳起来,立刻退后两步,一闪身脱了单褂儿。(_________)
3.头不是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_________)
4.这时候,刷子李忽然朝他说话:“小三,你瞧见我裤子上的白点了吗?”(_________)
7、填空。
“敲成玉馨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磬”指________,“玻璃”不是现在的玻璃,指的是________,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听到了________。
8、将下面词语补充完整。
自(______)妙(______) 喜不(______)(______) 自(______)(______)语
(______)造(______)设 (______)(______)挠腮 一饮(______)(______)
(______)机(______)算 (______)男挈(______) (______)倦(______)疲
9、阅读
祖父的园子(节选)
太阳在园子里是特别大的,天空是特别高的。太阳光芒四射,亮得使人睁不开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钻出地面来,蝙蝠不敢从黑暗的地方飞出来。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似的。
花开了,就像( )似的。鸟飞了,就像( )似的。虫子叫了,就像( )似的。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黄瓜愿意开一朵花,就开一朵花,愿意结一个瓜,就结一个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一只白蝴蝶。它们是从谁家来的,又要飞到谁家去?太阳也不知道。
【1】选段文字选自课文《______》,作者是______。选文他的的长篇小说《______》。
【2】把选文内容补充完整。
【3】“蝴蝶随意地飞”中“随意”的意思是______,还能用______一词替换。
【4】第二自然段中主要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
【5】在“我”的眼中,园子里的一切都是______的。从中可以体会到“我”怎样的感情?
______
【6】作者描写了哪些事物在园子里是自由的?
______
10、明天我们毕业(节选)
凡卡叹了口气,蘸了蘸笔尖,接着写下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觉,只好摇那个摇篮。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我给您跪下了,我会永远为您祷告上帝。带我离开这儿吧,要不,我就要死了!……”
凡卡把那张写满字的纸折成四折,装进一个信封里,那个信封是前一天晚上花一个戈比买的。他想了想,蘸一蘸墨水,写上地址:
“乡下 爷爷收”
然后他抓抓脑袋,再想一想,添上几个字:
“康司坦丁?玛卡里奇”
……
过了一个钟头,他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他在梦里看见一铺暖炕,炕上坐着他的爷爷,耷拉着两条腿,正在念他的信……泥鳅在炕边走来走去,摇着尾巴……
【1】表示凡卡受虐待的动词是:______________。从这些动词中可以看出凡卡过着______________的学徒生活。
【2】文中画线句应读出_________的语气。
【3】凡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向爷爷诉说了自己受到的虐待,请在文中用“/”划分开来。
【4】“写信封”是《凡卡》一文中的一处_________描写,虽然用字不多,但它采用暗示的表达手法,说明这是一封_________的信,由此更让人体会到_________。
【5】凡卡的“希望”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希望”真的“甜蜜”吗?
11、阅读益智园。
无声的尊重
冬日的傍晚,我如往常一样加入候车队伍,等待公交车。候车者五六人,有序而安静。此时,一人牵着一狗,从远处走来。暮色下,那身影被路边的灯光镶上一层金边,尤为醒目。
渐行渐远,只见年轻男子高大魁梧,腰板挺直。紧贴着他的德国牧羊犬配有专业的拉杆——这是导盲犬的标准装备。哦,是一位盲人。男子徐徐走向车站,在候车队伍的不远处停了下来。
没有人招呼那盲人男子,候车队伍中为首的中年男子,瞬间收起手中正在阅读的书籍,已然大步走到盲人男子身后,其他候车人也陆续紧随其后,没有一丝骚动。我身旁一个火红短发的女孩,瞥了一眼导盲犬,想必是怕烟味影响到它的嗅觉,稍作迟疑便掐灭了刚刚点燃的烟,跟了过去。
一个新的候车队伍,在一人一狗的身后排开。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
沉默依旧,直到公交车到来。“您稍等一下,我这就……”司机刚要离开驾驶座准备扶盲人男子上车,被男子礼貌地回绝:“谢谢,不用。”盲人男子执意在导盲犬的引领下,自行上车。此时是下班高峰,车上已满是乘客。然而男子上车后,人们迅速向后集中,在原本狭窄的车厢里为他腾出一小块空间。
司机身后,坐着一位六七岁的小男孩,站在旁边的妈妈猛地拉起他,让出座位。虽然妈妈举动突然,但男孩没有流露出一丝不悦。导盲犬抬头看了一眼,便将主人引领到空座上,然后静静地趴在一旁。这个过程,盲人男子浑然不知。
“您好,您要去哪里?”“您好!我要去莫尔大街。”“好的,陛下!”司机诙谐的回答惹得车内一阵欢笑,汽车载着欢乐的人们继续前行……
车上,人们都在默默地打量着憨态可掬的导盲犬;即使在急转弯的时候,它也摇头晃脑地努力保持直视前方的姿态,神情专注。乘客中没有人试图靠近去抚摸它,或用手机拍照。我旁边那位原先让座的小男孩,慢慢举起手中啃了一半的面包,想上去喂它,被妈妈及时制止并悄声耳语:“它在工作,有自己的职责,不要打扰它。”听到“工作”一词,小朋友立刻缩手退了回来。
小城不大,男子很快到站了,与司机简短道别后与导盲犬下了车。公交车内沉默依旧,而此时的我,在沉默中体会到了无声的关爱,深沉的尊重。
窗外,寒风习习。心里,暖意融融……
【1】读第3自然段画线句,你从“瞥”“掐灭”“跟”几个词语中休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3自然段第1句话“瞬问”“已然大步”体现了中年男子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品格。
【3】“陌生的人们在无声之中达成的默契,令我惊异。”人们达成了什么默契?为什么令“我”惊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谈谈你对司机言行的评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完全文,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比人家少一个关节。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叫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耍翻倒去,叫他用劲顶住;要读书了,叫他翻书页;要进门了,叫他揿电铃。讨巧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节选自丰子恺的《手指》
【1】片段中,大拇指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语言的风趣,请用“_____”画出一处即可。
【3】作者笔下的大拇指让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人?并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课外阅读。
同情的眼神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弗吉尼亚州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霜雪已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yòu)。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和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啼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雕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能否让一个老人和您乘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自己的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驮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近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时你却留住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那里,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老人继续道,“我仔细观察了那几位骑手,立即便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是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使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帮助。
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安慰和怜悯(mín)的帮助太少了。”
说完这些,那名骑手——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1)骑手(______)把老人驮过河,(______)驮到他要去的地方。
(2)(______)老人想求他们帮忙,(______)当老人仔细看他们的眼神,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老人的处境。
(3)托马斯·杰斐逊告诉老人,(______)自己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______)他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
【2】从第一自然段里找出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词句,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以为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句中“美好的品德”指的是______________ ,“我知道谁更有美好的品德”的依据是 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文中与“同情的眼神”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为什么情愿等最后一个骑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那些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地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的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这句话表达了托马斯·杰斐逊总统对今后的想法,你认为今后他会怎样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
接着,江主席又背起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把___________________ 。”他忽然停了下来,让王辉接着背。王辉大声背道:“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旁边一位同学接下去:“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___________________ 。”王辉又接着背:“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许多同学都跟着一起背起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到了最后,江主席也很有兴致地参加了进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大家背完了,江主席高兴地说:“不错,不错。”。
【1】在文中横线处填上合适的句子。
【2】段落中出现的“婵娟”是指___________。
1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歧路亡羊
战国时期,有位著名的思想家,名叫杨朱。有一天,杨朱的邻居跑丢了一只羊,于是全家出动寻找,又来请杨朱的僮仆帮助追寻。杨朱问道:“仅仅是丢了一只羊,为什么需要这么多人去找?”
邻居说:“村外的岔路太多了,所以人去少了不行。”于是杨朱就让僮仆和邻居一起去找羊。
过了半天,找羊的人陆续都回来了。杨朱问邻居:“羊找到了吗?”
邻居垂头丧气地说:“跑丢了,没有找到。”
杨朱又问:“怎么会找不着呢?”
邻居回答:“岔道太多了,岔路之中又有岔路,谁知道跑到哪条路上去了呢?所以找不着了。”
“哦,是这样……”杨朱深思好久,整天没有笑容。他的学生见他这样,感到很奇怪,不解地问:“丢了一只羊,并不是一件大事,况且羊又不是老师您的,您为什么这样闷闷不乐呢?”
杨朱回答说:“我并不是为一只羊而闷闷不乐,而是由这件事联想到我们学习和研究学问的事。如果我们在学习方面,东抓一把,西抓一把,不能专心一致,也会像在岔路上找羊一样,结果一无所获。”
【1】“歧路”指________________。“亡羊”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2】杨朱闷闷不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不一样的“金字塔”
提起“金字塔”,你可能最先想到的是埃及金字塔。其实,在很多领域,人们把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呈现出很有趣的不一样的“金字塔”。
材料一:学习金字塔
这是一项对人们学习效果的研究。研究者让学生采用不同方式进行学习,两周后看看他们还能记住多少学习内容。然后,把测试结果由少到多排列,呈现了如金字塔一样的特点。
在塔尖上的是第一种学习方式——“听讲”,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
第二种,通过自己“阅读”的方式学到的内容,可以保留10%。
第三种,借助“声音、图片”进行学习,可以达到20%。
第四种,是“示范”,采用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记住30%。
第五种,经常进行“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
第六种,做中学或进行实际演练,可以达到75%。
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材料二:营养金字塔
为指导人们健康饮食,营养学家提出了饮食指南,并形象地称为“营养金字塔”。它按我们每天应该科学合理地摄取食物量的多少,在“金字塔”上进行排列。
第一层塔基是最重要的粮谷类食物,占每天饮食中的很大比重,约30%。第二层是蔬菜,约占25%。第三层是水果,约占20%。第四层是鱼肉蛋奶,可以补充优质蛋白和钙,约占15%。第五层是“金字塔”的塔尖,包括高糖、油炸食品等,约占10%,应该尽量少吃。
材料三:生态金字塔
科学家考察了生物世界的食物链,发现它恰似一座金字塔,便把这叫作“生态金字塔”。
“生态金字塔”的最底层是绿色植物,它们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础,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一营养级。绿色植物往上,便是草食动物,是第二营养级。肉食动物处在第三营养级上。在“金字塔”的营养级序列中,上一个营养级总是依赖于下一个营养级的能量而存在。“生态金字塔”告诉人们,大自然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绝不可能超过承载能力去供养金字塔顶端的消费者。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这个自然的法则,否则,将使人类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惩罚。
【1】短文分别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种不一样的“金字塔”。
【2】在数学课上,韩老师经常让同学当小老师,把自己弄明白的数学题讲给其他同学听。你觉得韩老师自己讲题和小老师讲题,哪种效果更好?为什么?
我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效果更好,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在的好多女孩子为了追求“A4腰、水蛇腰”,天天不吃饭,只吃水果和蔬菜,她们的做法合适吗?请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材料三通过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构成,想要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17、阅读理解
钱学森
①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成立了。这一年的中秋之夜,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俗话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们一边赏月,一边倾诉思乡情怀。在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②此刻,钱学森埋藏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③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
④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的漫长岁月,在周恩来总理的关怀下,1955年9月17日,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⑤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有删改)
【1】读短文,摘录文中描写钱学森心理和语言的语句,谈体会。
心理 | 语言 |
________ | ________ |
从对钱学森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我感受到钱学森是一个_________的人。
【2】“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15分)
自此,严监生的病一日重似(sì shì)一日,再不回头。诸亲六眷都来问候。五个侄子穿梭的过来陪郎中弄药。到中秋已后,医家都不下药了,把管庄的家人都从乡里叫了上来。病重得一连三天不能说话。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 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面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 二叔 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 不曾吩咐明白 他把两眼睁的滴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tiāo tiǎo)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1)请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正确的音节,画上“ √ ”。(2分)
(2)在文中的缺标点的地方上加上标点符号。(3分)
(3)用“ ”画出三个描写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和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什么。(4分)
(4)假如严监生能说的话,他可能对他的侄子(或奶妈、赵氏)说些什么呢?(4分)他也许会对( )说:
(5)在这个片断里,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严监生 、 的描写来刻画出一个守财奴的形象。(2分)
19、课外阅读。
诸葛亮挥泪斩马谡
蜀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为实现统一大业,发动了一场北伐曹魏的战争。
诸葛亮任命参军马谡为前锋,镇守战略要地街亭。临行前,诸葛亮再三嘱咐马谡:“街亭虽小,关系重大。它是通往汉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军必败。”并给出了具体的指示,让马谡“靠山近水,安营扎寨,谨慎小心,不得有误”。
马谡到达街亭后,并没有按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而是骄傲轻敌,自作主张地准备将大军部署在远离水源的街亭山上。当时,副将王平提出:“街亭一无水源,二无粮道,若魏军围困街亭,切断水源,断绝粮道,蜀军则不战自溃。请主将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马谡不但不听劝阻,反而自信地说:“我马谡通晓兵法,世人皆知,连丞相有时也得请教于我,而你王平生长戎旅,手不能书,知何兵法?”接着又扬扬自得地说:“居高临下,势如破竹,置之死地而后生,这是兵家常识,我将大军布于山上,使之绝无反顾,这正是制胜之秘诀。”王平再次谏阻:“如此布兵危险。”马谡见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说:“丞相委任我为主将,部队指挥由我全权负责。如若兵败,我甘愿革职斩首,绝不怨怒于你。”王平再次义正词严:“我对主将负责,对丞相负责,对后主负责,对蜀国百姓负责。最后恳请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马谡仍固执己见,将大军布于山上。
魏明帝得知蜀将马谡占领街亭,侦察到马谡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挥兵切断水源,掐断粮道,将马谡的部队围困于山上,然后纵火烧山。蜀军饥渴难忍,军心涣散,最终马谡失守街亭,战局骤变,迫使诸葛亮退回汉中。
诸葛亮总结此战失利的教训,痛心地说:“用马谡错矣。”为了严肃军纪,诸葛亮下令将马谡斩首示众。临刑前,马谡上书诸葛亮。诸葛亮看罢,百感交集,老泪纵横,要斩掉自己曾经十分器重和赏识的将领,心若刀绞;但若违背军法,免他一死,又将失去众人之心,无法实现统一天下的宏愿。于是,他强忍悲痛,让马谡放心去,自己将其儿收为义子。而后,全军将士无不为之震惊。
【1】找出本文中你最喜欢的四个成语,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画横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
【3】读完这个故事,你觉得马谡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
【4】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20、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捐出70元钱。 能帮助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自己干活来攒够2000元,实在是太困难了。 瑞恩并没有放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改写下列句子。4%
(1)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天空中构成一幅美妙的图画。(缩句)
(2)我们不能随意破坏学校里的花草树木。(改成反问句)
(3)雨点落下来。(扩句,至少两处)
(4)同学们迎着早晨的朝阳认真地做操。(修改病句)
22、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
搜集关于故宫的资料,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介绍一下故宫。
要求:①结合材料,题目自拟。②文章要做到详略得当。③字迹工整,语句通顺,不得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