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世纪晚期,日本进入长达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这期间幕府与天皇的关系是( )
A.二者分庭抗礼,共同掌握政权
B.幕府在天皇统治之下
C.幕府掌握实权,天皇大权旁落
D.武士统治国家
2、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如果我们要研究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的历史,需要借助的文字是( )
A. 象形文字 B. 字母文字 C. 楔形文字 D. 甲骨文
3、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
①改革前都面临外敌入侵 ②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③都使本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④都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19世纪中期, 遭受殖民主义侵略的亚洲各国人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民族解放运动, 印度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当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进一步加紧对印度的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印度社 会民不聊生, 人民的反抗情结日益高涨。”这则材料讲述的是印度民族大起义的
A.失败的原因
B.特点
C.影响
D.背景
5、19世纪末,随着德国与奥匈帝国的结盟,加速了另一个军事组织的产生,它是
A.三国同盟
B.轴心国集团
C.三国协约
D.反法西斯同盟
6、1892年,“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提出,现代奥运会应以“团结、和平和友谊”为宗旨。当时有可能影响这一宗旨实现的事件是
A.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C.法西斯结成军事同盟
D.日本侵略朝鲜和中国
7、数字符号(0~9),欧洲人称之为“阿拉伯数字”。它是哪里人发明的
A.阿拉伯人
B.印度人
C.两河流域人
D.中国人
8、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革命面貌就焕然一新了。“新”主要体现在( )
①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②新的斗争方式——武装起义
③新的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④新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9、如图,罗马法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渡的方框处应该填
A.《查士丁尼法典》
B.《拿破仑法典》
C.《罗马民法大全》
D.《十二铜表法》
10、老牌殖民帝国英、俄、法占世界绝大部分殖民地,德国、美国、日本3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和国家的实力却迅速赶上并超过了老牌帝国主义国家。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在于( )
A.欧洲两大军事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与对抗
B.工业革命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发展迅速
C.地处三洲交界的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列强争夺的焦点
D.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导致帝国主义国家间争夺更加激烈
11、十九世纪末,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上海、天津等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发生材料所述变化的主因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B.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迅速传播
C.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D.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12、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人类文明。下列选项搭配不正确的是( )
A.尼罗河流域——古埃及
B.黄河流域——中国
C.地中海——古罗马
D.爱琴海——古巴比伦
13、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材料描述的现象出现于( )
A.工厂
B.家庭手工作坊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分散的手工工场
14、1851年,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在伦敦举行,在这次博览会上,人们可能看到
A. 内燃机
B. 电子手表
C. 蒸汽机模型
D. 电动车
15、《史记》叙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左右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著作。其作者是我国西汉时期杰出的史学家
A. 刘邦
B. 刘秀
C. 司马迁
D. 司马光
16、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有“名不副实”、“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名词与说法。其实历史上也有很多名不副实的名词,下列不属于这一类的是
A. 阿拉伯数字
B. 文艺复兴
C. 印第安人
D. 蒸汽革命
17、有学者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的发展特点简要地归纳为“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由理论到实践,由理想到现实。”下列符合该时期“由理论到实践特点的史实是( )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巴黎公社的建立
C.十月革命的胜利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8、“它的本质不仅仅是使用大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生产模式。它数十倍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改变了社会面貌。”材料中的“它”是指
A.大机器生产
B.珍妮机的使用
C.集中的手工工场
D.现代工厂制度
19、2020年初,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从武汉波及全国,在疫情的防控战役中,钟南山、李兰娟等一批医学科学家发挥了重大作用。下列科学家与钟南山、李兰娟同属一个领域的是( )
A.袁隆平
B.屠呦呦
C.钱学森
D.邓稼先
20、随着马其顿-希腊商人、移民向亚洲和北非的迁移,经济、文化交往日益密切,希腊的典章制度在一个时期内流行于东方各地。与此同时,定居东方的希腊人在政权形态、宗教观念等方面受到诸多影响。材料表明亚历山大东征
A.传播了古希腊的文化
B.加剧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
C.传播了亚非地区的文化
D.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21、苏联建立的时间是________年底,苏联解体的时间是________年底。
22、新中国成立后,科技领域硕果累累:
(1)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 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
(2)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 。
(3)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___________________。
(4)1986年,我国发展高新科技的计划纲要是 。
23、统治措施:继续实行鼓励_________发展的政策,把王国划分为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称为“________”。教会因此变得富有起来,势力也越来越大。
24、在基本实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基础上,苏联通过了新宪法。
25、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________。
26、文艺复兴时意大利最著名的画家,同时他也是一位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是(_____)。他的作品(_____)中主人公神秘的微笑给人以无限丰富的联想。
27、《________》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治传统源远流长;《________》仍然承认奴隶制,并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8、_____既是民族解放战争又是资产阶级革命;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_______。
29、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置_________________管理西域的军政事务。清朝时,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_________________,管辖新疆地。
30、英格兰曾在1215年颁布《大宪章》,逐步确立了“______”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当时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境内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起来,海路畅通无阻,陆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促进了贸易发展,也有利于信息传递和军队调动。帝国同北欧、印度、中国都有贸易往来,中国的丝绸也传入帝国。”
(1)材料中的“帝国”是指哪一帝国?它是何时建立的,建立者是谁?
(2)帝国初期大致相当于中国哪一朝代?当时中国称该帝国什么名称?
(3)帝国最初的200年间经济繁荣,请用一句西方谚语来说明它的繁荣。
(4)该帝国通往中国贸易的通道被称做什么?
32、简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始的原因。列举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工业革命对英国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33、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述古代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34、改革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在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
材料三:大和的世袭大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权势极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中央贵族之间争权夺利;强大的中央贵族权倾朝野。
(1)材料一划线的“我们”指的是哪个城邦?依据材料,归纳所阐述的民主政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封君和封臣制度最先形成于哪个国家?维系封君和封臣关系的纽带是什么?据图可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位于社会最底层的是哪一阶级?
(3)材料三反映的问题,日本改革派是通过发动宫廷政变并实行改解决的。历史上将这次改革称作什么?该问题的解决对日本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