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清朝统治集团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下列事件与洋务运动直接相关的是( )
A.筹建北洋舰队
B.创办京师大学堂
C.创办《申报》
D.颁布《资政新篇》
2、第一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是( )
A.周恩来
B.朱德
C.毛泽东
D.刘少奇
3、下图民族英雄邓世昌抗击的侵略者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日本
4、抗战期间,国民党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新闻封锁。1944年,美国记者福尔曼等人冲破封锁到延安等地采访,写成《来自红色中国的报道》一书,介绍了根据地的基本情况。这些报道( )
A.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B.改变了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
C.扩大了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国际影响
D.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5、在谈到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学者龚书铎说:“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
6、关于从1947年开始的解放区土地改革,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①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②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③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④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思想是行动的指南”。下列思想与行动对应不正确的是
A. 扶清灭洋——太平天国运动
B.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三民主义——武昌起义
D.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
8、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指( )
A.反对尊孔复古 B.继续反封建
C.主张民主共和 D.向西方学习
9、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A.天京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10、“一手史料”即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并能真实反映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史料价值,以下能作为研究戊戌变法运动“一手史料”的是( )
A.光绪帝颁布的“明定国是”诏书
B.历史教科书中的相关内容
C.学者所著的《戊戌变法史事考》
D.影视剧“公车上书”片段
11、它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它”指的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四个全面部署
12、“特区是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是( )
A. 珠海 B. 深圳 C. 汕头 D. 厦门
13、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那么使君临天下的“皇帝”最终退出中国历史舞台的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4、历史学家陈旭麓曾说过:“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
A.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B.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C.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15、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指的是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
D.批准海南岛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16、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的抗战以来重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卢沟桥保卫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
D.百团大战
17、2021年是虎门销烟182周年纪念。当时领导这场运动的民族英雄
A.图一杨靖宇
B.图二林则徐
C.图三赵登禹
D.图四邓世昌
18、《狂人日记》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其作者是
A.鲁迅
B.巴金
C.茅盾
D.曹禺
19、《清议报》(1898年12月创刊)在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翼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
20、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经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下列有关新、旧民主革命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革命性质不同
B.领导阶级不同
C.指导思想不同
D.发展前途不同
21、1957年,_____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交通。中共八大后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显著成就,___________的建成,结束了我国靠“洋油”的时代,实现了原油和石油产品全部自给.
22、1923 年 2 月,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罢工工人成立京汉铁路总工会,号召工人“为自由而战,______”,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23、局势:战略进攻之后,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主力退守沈阳、___、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
24、1860年________联军攻进北京,火烧了________。
25、下图是第_____届联大会议的一个场景。这次大会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成为中国在联合国的_____合法代表。
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提出者是______。
27、意义: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______胜利,粉碎了日军“_____”的神话。
28、戊戌变法的影响:在________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
29、(卷号)2722237923123200
根据提示写出相关的内容。(1).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____。
(2). 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_____。
(3).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_____。
(4). 1990年______开发区建立起来。
30、下图是______创建于_____年
31、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政治纲领。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是什么?简述中国同盟会成立的历史意义。
32、21世纪是世界现代化的“第三个世纪”,中国在21世纪初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结合21世纪初中国发展的年代尺提示的图文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中国“特色外交”在2001年取得的成就一例。
(2)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目标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3)写出促进两岸关系新发展的历史事件。哪一事件又使两岸关系翻开了历史性的一页?
(4)为实现强国强军的目标,召开了哪一政治工作会议?
(5)写出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的文件名称。
(6)“不忘初心”为主题的会议召开后中国进入了哪一时期?
(7)综合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3、简答题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和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2)抗日民族统-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3)哪两个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主体?这两个战场分别是由哪两个党派领导的?
(4)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抗日战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 观察长征示意图
⑴ 材料一是谁为什么事件而写?这一事件发生的原因是什么?性质是什么?
⑵ “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了长征途中的什么军事行动?
⑶ “金沙水拍云崖暖”反映了长征途中的什么事件?有何军事意义?
⑷ 这场斗争的胜利有什么历史意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红军的什么革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