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美援朝期间,美国侵入台湾海峡的是
A.第一舰队
B.第三舰队
C.第五舰队
D.第七舰队
2、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A. 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 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 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 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毛泽东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革命从此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C. 国民大革命从此兴起
D. 中共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
4、下边图示反映的是
A.沿海经济特区向内地推进
B.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格局
C.西部大开发战略积极实施
D.国家的整体对外开放格局
5、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要坚定实现我们的宏伟奋斗目标,就要抓住“创新”这个关键词。下列选项能体现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创新精神的是( )
①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中的赎买政策
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④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6、在井冈山根据地期间,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从理论上论证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这条道路是(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打倒列强,除军阀
C.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D.坚持改革开放
7、经过14年浴血奋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其重大意义是
①近代史上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②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增强了民族自尊心
③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④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实行“平均地权”的口号,但却是由毛泽东来完成的。1947年的土地改革,使千百年来中国农民的梦想终于成为现实。这次改革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是( )
A.《天朝田亩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资政新篇》
D.《土地改革法》
9、根据如图的提示信息,判断此次会议应该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中共三大
D.中共四大
10、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他”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李鸿章
D.陈独秀
11、好的目录能成为读者在文献海洋中的向导和治学的顾问。请你为下面的目录选择合适的标题( )
A.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2、2022年2月19日是一代伟人邓小平逝世25周年纪念日,我们不仅要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更要继承和推进他的思想和事业。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3、周恩来在某次会议上指出:“现在,我首先谈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问题。……。第二次大战后,亚非两洲兴起了许多独立国家,一类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一类是民族主义者领导的国家”。该次会议是( )
A.日内瓦会议
B.第一次不结盟运动会议
C.万隆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
14、李明的爷爷出生于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即公元( )
A.1931年
B.1932年
C.1933年
D.1934年
15、《光明日报》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其主要针对的问题是:( )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两个凡是”
C.“文化大革命”的评价
D.平反冤假错案
16、美国海军部长诺克斯在《告中国人民书》中指出:“数周以来,贵国之长沙伟大之战绩,非仅为中国之胜利,抑且为所有同盟国共同之胜利,而为打击整个轴心国之胜利。”说明第三次长沙会战
A.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 鼓舞了盟国的抗日斗争
C. 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胜利
D. 宣告日军“速战速决”计划的破产
17、雨果说:“在历史面前,这两个强盗分别叫做法兰西和英格兰。……我希望有一天,法兰西能够脱胎换骨,洗心革面,将这不义之财归还给被抢掠的中国。”与此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18、2001年12月,我国加入了一个世界性经济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亚信峰会
D.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
19、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面对新的形势,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党的第四代领导集体作出了科学回答,即
A.科学发展观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中国梦”
20、“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的国民经济虽然遭受了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文革”期间取得的是( )
①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②首先完成了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③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④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工业化的起点,它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经济结构,世界逐步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经济飞速发展,世界市场逐步形成。小丽同学学习了两次工业革命的历史后,整理了下列表格。请结合所学知识,帮助小丽完成该表格。
时间 | 人物 | 国别 | 主要发明 |
1764年 | 哈格里夫斯 |
| 珍妮纺纱机 |
1769年 | 瓦特 | 英国 |
|
1825年 |
| 英国 | “旅行者”号蒸汽机车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 美国 | 留声机、电灯、电影放映机等 |
19世纪80年代 | 卡尔•本茨 | 德国 |
|
1903年 | 莱特兄弟 | 美国 |
|
22、国民党守军总司令____________接受和平改编。
23、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________,它坚持斗争________年,沉重地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
24、1964年10月16日,在我国西部戈壁,伴随着一声霹雳巨响,巨大的蘑菇云腾空而起,宣告了我国第一颗________爆炸成功: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________,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25、1950年10月,根据中央决定,以______为司令员的______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6、_______年9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7、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8、洋务派创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是_____。
29、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关注的主要问题,太平天国颁布了《____》主张废除私有制;解放战争时期,根据《____》规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30、中国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是_______。
31、依据提示填写下列表格。
时间 | 事件 | 影响 |
1840年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______ |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 ______ |
32、(1)中共一大党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2)中共一大的意义?
33、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前赴后继地进行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前期,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各种救国方案。封建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过怎样的探索和救国方案?
(2)毛泽东在1930年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义地是正确的。”他这一认知的实践基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最终开创了一条怎样的中国革命道路?
(3)中共的探索在20世纪30年代中期遭遇了怎样的严重挫折?在生死存亡关头,中共独立解决内部军事和组织问题,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3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华史。在列强的侵略下,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 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陈天华《猛回头》
(1)材料中“俄罗斯,自北方,包我三面”主要指的是沙俄在哪次侵略战争前后,侵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形成对我国的三面包围之势?沙俄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
(2)“英吉利,假通商,毒计中藏”,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通过该条约英国割占了中国的哪块领土?
(3)“德意志,占胶龄,虎视东方”,使清朝哪位皇帝“不甘做亡国之君”,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开始变法?
(4)“新日本,取台湾,再图福建”,日本通过哪次战争后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取台湾”的?此次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5)“美利坚,也想要,割土分疆”,美国政府针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提出了什么政策来争夺在华利益?
(6)“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是在哪个不平等条约签订后的局面?
(7)你认为近代史上中国主权屡屡丧失的根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