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池中O2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CH3OH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
(2)当乙池中B极质量增加10.8g时,甲池中理论上消耗O2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丙池总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若丙中电极不变,将其溶液换成CuSO4溶液,电键闭合一段时间后,甲中溶液的pH将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丙中溶液的pH将___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铅蓄电池是常见的化学电源之一,其充电、放电的总反应是:2PbSO4+2H2OPb+PbO2+2H2SO4,铅蓄电池放电时,______________(填物质化学式)在负极发生反应。若电解液体积为2 L(反应过程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放电过程中外电路中转移4 mol电子,则硫酸浓度由5 mol/L下降到_____________mol/L。
3、将下列物质进行分类:①与
;②O2与O3;③正丁烷和异丁烷;④金刚石和石墨;⑤冰与水;⑥乙醇与二甲醚,并对各组物质的异同点进行分析,用数字序号回答问题:
(1)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2)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_。
(3) 属于同一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4、金刚石和石墨是碳元素的两种结构不同的单质(同素异形体)。在100kPa时,1mol石墨转化为金刚石,要吸收1.895kJ的热能。据此,试回答:
(1)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金刚石转化为2mol石墨,要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kJ的能量。
(3)12g石墨的能量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2g金刚石的能量,________(填“石墨”或“金刚石”)更稳定。
(4)1mol石墨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______(填“大于”或“等于”或“小于”)1mol金刚石完全燃烧释放的能量。
5、为了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将2019年定为“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元素周期表对化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在材料、能源、环境和生命科学研究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数字①~⑨代表九种常见的短周期元素,请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② |
| ③ | ④ |
|
⑤ | ⑥ |
|
|
|
|
|
|
|
|
|
| ⑦ |
|
| ⑧ | ⑨ |
|
(1)⑧所对应的元素名称为___,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___。
(2)在①~⑨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是___(填元素符号),其某种氧化物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来源,请写出该反应化学方程式___。
(3)⑤⑥⑦三种元素所形成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是___(填化学式)。
(4)比较④与⑨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___>___(填化学式)。
(5)由下列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离子键的是___。
A.①和③ B.②和③ C.①和④ D.⑥和⑨
6、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⑧在表中的位置,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IA |
| 0 | |||||
1 | ①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
2 |
|
|
| ② | ③ | ④ |
|
|
3 | ⑤ |
| ⑥ | ⑦ |
|
| ⑧ |
|
(1)⑧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
(2)②的气态氢化物分子的结构式为_____________。
(3)②、③的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⑤、⑥元素的金属性强弱依次___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7、下列曲线分别表示元素某种性质与核电荷数的关系(Z为核电荷数,Y 为元素的有关性质),把与下面的元素有关性质相符合的曲线的标号填入相应括号中。
a b
c
d
e
(1)ⅡA 族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______
(2)ⅦA 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______
(3)O2-、F-、Na+、Mg2+、Al3+的离子半径______
(4)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化合价______
(5)第二周期元素 Be、B、C、N、O 的原子半径______
8、(1)现有下列有机物:A.苯 B.乙烷 C.乙醇 D.乙酸 E.裂化汽油。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编号,下同);常温下能与溴水反应的有_________。
(2)下列各组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_。
A.金刚石与石墨; B.淀粉与纤维素; C.乙烯与聚乙烯; D.甲烷与丁烷; E.乙醇与甘油; F. 与
; G.H2O与D2O; H.葡萄糖与果糖; I.蔗糖与麦芽糖
9、(1)分别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N2______________ NaOH______ H2O2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硅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_________。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___________。
铜和浓硫酸加热反应:___________ 。
10、用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二氧化碳分子的电子式___________;写出氮气分子的结构式___________。
(2)A+、B-、C、D四种粒子(分子或离子),它们都分别含10个电子,已知它们有如下转化关系:A++B-C+D,则A的电子式___________。比较C和D的稳定性的强弱∶___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3)用电子式表示MgCl2的形成过程___________
(4)①CaBr2;②H2O;③NH4Cl;④H2O2;⑤Na2O2;⑥Ca(OH)2;⑦HClO;⑧I2;⑨He;只含有离子键的是(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含有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是(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含有非极性共价键的共价化合物是(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常温时为固体,当其熔化时,不破坏化学键的是(用序号回答)___________。
11、CH4和Cl2按照一定比例充入大试管中。将此试管倒立在盛有AgNO3溶液的水槽中,放在光亮处,片刻后发现试管内液面上升且壁上有油状液滴出现。
(1)CH4的电子式为__。
(2)CH4和Cl2反应生成一氯甲烷的化学方程式___。反应类型是___。
(3)此反应生成___种产物,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多的是___。
(4)说明水槽中溶液的变化现象及原因___。
12、为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进行如下探究活动: I.取5m1 0.1mol/L的KI溶液,滴加几滴FeCl3稀溶液(已知:2Fe3++2I-=I2+2Fe2+) Ⅱ.继续加入2ml CCl4振荡. Ⅲ.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KSCN溶液。
(1)探究活动I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活动Ⅱ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探究活动Ⅲ的意图是通过生成血红色的Fe(SCN)3溶液,验证有Fe3+残留,从而证明化学反应有一定的限度,但在实验中却未见溶液呈血红色。对此同学们提出了下列两种猜想:
猜想一:Fe3+全部转化为Fe2+ ;
猜想二:生成的Fe(SCN)3浓度极小,其颜色肉眼无法观察。
为了验证猜想,查阅资料获得下列信息:
信息一:乙醚微溶于水,Fe(SCN)3在乙醚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大,Fe(SCN)3在乙醚中与在水中呈现的颜色相同;
信息二:Fe3+可与[Fe(CN)6] 4-反应生成蓝色沉淀,用K4[Fe(CN)6](黄色)溶液检验Fe3+的灵敏度比用KSCN更高。结合新信息,现设计以下实验方案验证猜想:
ⅰ.请完成下表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
实 验 操 作 | 现 象 和 结 论 |
步骤一:取萃取后的上层清液滴加2滴K4[Fe(CN)6] | 若产生①__________________, 则②________________不成立; |
步骤二:往探究Ⅲ所得溶液中加入少量乙醚,充分振荡、静置分层 | 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④___________________成立; |
ⅱ.写出实验操作“步骤一”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2A(g)+B(g) xC(g),若经2 s后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2.8 mol,C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求:
①2 s内用物质A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②2 s内用物质B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2 s时物质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x=________________。
14、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海水Mg(OH)2
MgCl2
MgCl2·6H2O
MgCl2
Mg。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主要是指________,写出在海水中加入氧化钙生成氢氧化镁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试剂①可选用________,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经操作③最终可得金属镁,当得到48g金属镁时,得到氯气的体积(标准状况下)为_____L。
15、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
可选药品:浓硝酸、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
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
(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___、_______。
(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一系列操作依次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
(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