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江西吉安高三下册期末语文试卷带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问征夫以前路 B.农人告余以春及

    C.将有事于西畴 D.遂见用于小邑。

  • 2、对下列句子中相关文化常识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B.妃嫔媵嫱:妃,皇帝的妾,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嫱,都是古代宫廷中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C.古代祭祀所用牺牲(古代祭典用的豕、牛、羊等),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牢”本为养牲畜的圈,也指祭祀用的牲畜;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牛,没有豕。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D.“椒房阿娇青娥老”椒房指后妃所住的宫殿,用花椒籽和泥涂壁,取其香暖兼有多子之意。

  •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A.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B.戍卒叫,函谷举

    C.几世几年,剽掠其人 D.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 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不抑耗其实而已 B.击木而召之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 D.既然

  • 5、下列有关文化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舍,古时以三十里为一舍。“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父,古代在男子名字下加的美称。

    B. “三省六部制”中“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 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的尊称。唐代主管教育的机构为国子监,下设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负责教学。

    D. “疏”是古代臣下向皇帝条陈自己意见的一种文体。“序”是一种文体,主要分书序和赠序两种,如《送李愿归盘谷序》《伶官传序》都是赠序。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日媒称,日本老龄化严重,人口已现减少趋势。如果劳动力减少,日本经济规模也将缩小。为应对老龄化,日本正从接纳外国人等多个方面摸索对策。

    日本经济新闻网10月10日刊登题为“日本商讨接纳外国农民”的报道称,日本政府开始讨论利用国家战略特区,放开农业领域接纳外籍劳动者。接纳对象限定为拥有一定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将支付不低于日本人的薪资。此前日本主要在城市地区引进高端外籍人才,今后将扩大到地方的基础产业,平衡经济发展。

    在10月4日召开的日本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进行了相关讨论。具体制度将参考目前特区内允许外国人从事家政服务的条款。外籍劳动者将作为出入境管理法的特例允许入境,同时需要满足在原籍国等拥有一定务农经验,以及具有基本日语能力等条件。

    日本当地的农业协同组合等机构将作为接纳窗口,向农业生产法人和农户派遣相关外国农民。初步设想由外籍人才的原籍国提供其具有实际务农经验的证明材料,日本的农协等向其支付不低于日本人的薪酬,并提供培训机会。方案还包括限定雇用合同和录用期限等内容,比如仅限直接雇用全职人员等。

    日本接纳具有实际经验的外国农民,意在防止廉价劳动力的流入,导致日本生产者的收入减少。截至2016年2月,日本的务农人数为317万人。较10年前减少了208万人。65岁以上务农人员在整体中的占比由38%上升到了47%,人手严重短缺。

    日本从1993年起实行“技能实习”制度,外国人可以在工作的同时学习专业技术,需要人手的农户接纳了大量没有务农经验的外国人。目前有2.4 万外国人在农业领域工作。但该制度经常发生欠薪和工作环境恶劣等事件,被联合国等各方批评为强制劳动的温床。日本政府通过强制规定适当待遇的特区,将重心转向有农业经验的人才利用。

    日本在考虑接纳外国农民时,设想由特区接纳的外国农民从事收获期不同的多种作物生产等,帮助日本生产者扩大经营规模或开拓海外销路等,实现日本强大农业。包括放开外国人在特区从事家政服务等措施在内,日本政府此前将主要着眼点放在了大城市地区的外国人才引进,今后在提升地方骨干产业生产效率方面也要探寻使用外国人才的问题。

    作为“劳动方式改革”的一环,安倍政府还在探讨在护理和建筑等领域接纳外国劳动者。有观点认为,由于仅限于人手短缺的领域,并且需要与对象国签订双边协定这一程序,因此由特区引进外国人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更加值得期待。

    (摘编自参考消息网《日媒: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商讨接纳外国农民》)

    材料二: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有利于增强全社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信心和决心。应当看到,社会中还有不少青年人没有树立起积极老龄观。比如,有的人错误地把老年人看作负担或问题,有的人没有充分认识到及时备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有个别人道德缺失、法律意识淡薄,缺乏对老年人应有的尊重和关爱。这些错误观念不仅与我国敬老爱老的优秀传统相悖,而且不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

    积极看待老年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凝聚着老年人过去的辛勤劳动。没有他们的劳动创造,就没有今天的社会财富和文明进步。还要看到,很多老年人在经验、知识、技能方面依然具有独特优势,是传承优秀文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可以依靠的重要力量。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不仅能提高老年人生活和生命质量、维护老年人尊严和权利,而且能促进经济发展、增进社会和谐。

    (摘编自王晓庆《树立和培育积极老龄观》)

    材料三: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全体会议8日在京举行。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委主任孙春兰主持会议并讲话,她强调,要全面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努力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至2017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有2.41亿,占总人口的17.3%。为进一步增强全社会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开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国老龄办等14个部门决定联合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并于日前印发了《关于开展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的通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养老习惯。要支持家庭和社区养老设施改造,加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等配套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养老机构,完善医疗保障、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加快推进养老专业护理人才培养,增加养老服务的可及性、便利性。

    (摘编自中华网《及时科学综合应对人口老龄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本原来只在主要城市引进高端外籍人才,而在国家战略特区咨询会议上,则讨论准备放开农业领域接纳外籍劳动者,以平衡经济发展。

    B.对引进的拥有实际务农经验的专业人才,日本想让其从事收获期不同的多种作物的生产或海外销售工作等,并支付不低于日本人的薪资。

    C.目前,我国社会上仍存在不能科学认识老龄化的问题,如把老人看成是负担,不尊重和关爱老人等,这些错误观念不利于解决老龄化问题。

    D.当前,我国已经进人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时期,国家正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工作,希望能让老年人老有所养、生活幸福、健康长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然接纳外国农民对于解决日本某些领域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能起到立竿见影的作用,但仍需要履行合法的双边协定,且只能在某些特区实施。

    B.老年人曾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过自己的贡献,今天的他们依然是在传承优秀文化、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多个方面不可忽视的力量。

    C.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加深、一些青年人对老年人并不能积极看待等多个因素,14个部门决定开展针对青年人的人口老龄化国情教育。

    D.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增多,及时科学综合地应对人口老龄化显得尤其重要,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发展阶段和养老习惯的养老体系与制度。

    3材料一介绍了日本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种模式,你认为这种模式适合中国吗?请结合材料和我国国情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节选)》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石钟山记》中,体现苏轼反对不经过亲身实践而凭主观臆断去猜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乎?”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赞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曰:_________。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六国论》

    2_________,江月年年只相似,__________,但见长江送流水。《春江花月夜》

    3)众里寻他千百度, ____________________ 。《青玉案﹒元夕》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表现天姥山洞外恐怖景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写夜宴与环境都很美好,大家在月光下相互敬酒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积累。

    (1)此去经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_________·郴州旅舍》)

    (3)_____________________,梦入芙蓉浦。(周邦彦《苏幕遮》)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断桥头卖鱼人散。(马致远《[双调]寿阳曲·远浦帆归》)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批评秦统治者奢侈时写道:“钉头磷磷,__________________,瓦缝参差,__________________。”

    (2)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人、物对比,反衬出人生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蜀道难》中“   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古代劳动人民付出生命代价才开辟了一条崎岖、险峻的山路。

    (5)“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们经常引用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不取不义之财的意思。

    (6)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回顾汉代历史,认为亲近贤臣,疏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而亲近小人,疏远贤臣,“________________”。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刘克庄《贺新郎・国脉微如缕》中希望当权者任人唯贤,与龚自珍诗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庭筠《菩萨蛮》中化用唐代诗人崔护的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来写女子容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实甫《长亭送别》中运用拟人、设问手法,渲染离别伤感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

    陆游

    今皇神武是周宣,谁赋南征北伐篇?四海一家天历数,两河百郡宋山川。

    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京洛雪消春又动,永昌陵上草芊芊。

    [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十年冬,此时陆游已罢官还乡。②周宜:周宜王姬静,周朝中兴之主。③永昌陵:宋太祖赵匡胤陵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题目可知本诗为感怀诗,诗人表达自己对国家政事的看法,抒发浓郁深沉的感慨。

    B.将宋孝宗比作周宣王,这是对宋孝宗的讽刺,是对统治者偏安一隅的激愤之词。

    C.尾联可理解为,汴京和洛阳的雪融化了,春天再次来临,宋太祖赵匡胤的陵墓上草木再次茂盛起来。

    D.开头的用典恰当有力;结句以自然的变化象征国运的盛衰,信念坚定,意味深长。

    2本诗和陆游的《书愤》,两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范仲淹以言事去,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之,得厚利。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时有旱蝗、日食、地震之变,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擢直史馆,兼修起居注,襄益任职论事,无所回挠。吕夷简平章国事,宰相以下其第议政事,襄奏请废止之。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复修起居注。唐介击宰相,帝盛怒,襄趋进曰:“介诚狂愚,然出于进忠,必望全。”既贬春州,又上疏以为此必死之谪,得改英州。进知制诰,三御史以论梁适解职,襄不草制。后每除授非当职,辄封还之。帝遇之益厚,赐其母冠帔以示宠,又亲书“君谟”两字,遣使持诏予之。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襄精吏事,谈笑剖决,破奸发隐,吏不敢欺。

    治平三年,丁母忧。明年卒,年五十六。赠吏部侍郎。

    襄工于书,为当时第一,仁宗尤爱之,制《元舅陇西王碑文》命书之。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尝饮会灵东园,坐客误射矢伤人,遽指襄。他日帝问之,再拜愧谢,终不自辨。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言事去                  国:国家

    B.鬻书者                  市:卖

    C.宰相以下其第议政事 就:到

    D.必望全                      贷:宽恕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B.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C.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D.襄以为灾害之来/皆由人事/数年以来/天戒屡至/原其所以致之/由君臣上下皆阙失也/愿思其实以应之/疏出闻者/皆悚然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庆历,宋仁宗时年号名。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每个皇帝所用的年号是唯一的。

    B.丁口,即人口,它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C.知制诰,“制诰”指“诏令,诏敕”,“知制诰”指掌管为皇帝起草诏令事务,后用作官名。

    D.丁母忧,遭母亲之丧,按儒家孝道观念,朝廷官员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是非分明。范仲淹等四人遭贬,他作诗支持四人,讥讽高若讷;待四人重获重用,他又作诗称贺。

    B.蔡襄敢于直言。吕夷简行事不妥,他敢于上书请求废止;唐介因攻击宰相而触怒皇帝,他勇于为其求情。

    C.蔡襄精明强干。在任开封知府期间,他轻松处理各种事务,揭发奸恶隐秘之事,下属官吏对他心怀敬畏。

    D.蔡襄深受赏识。他做过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得到过皇帝的亲笔题字,连他的母亲也得到冠帔之赏。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于朋友尚信义,闻其丧,则不御酒肉,为位而哭。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杭州图书馆允许拾荒者、无业游民入馆,让他们在设有空调的书馆内免费阅读、看影视、上网、听音乐。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这个做法已经坚持了十余年。因此,杭州图书馆被称赞为“史上最温暖的图书馆”。 

    曾有读者对身边的流浪读者散发异味而感到不满,无法接受,说允许他们进图书馆是对其他人的不尊重。对此,馆长回答,我无权拒绝他们入内读书,您如觉不便可更换座位,或者选择离开。

    对于以上的事情,你怎么看?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标题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