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而谁以易之? B.晨门曰:“奚自?”
C.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 D.子路宿于石门。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愿无伐善 伐:夸,耀
B. 请问其目 目:纲目,具体要点
C. 宦三年矣 宦:指外出做官
D. 宜子骤谏 骤:屡次,多次
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例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B.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
C.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
D.使臣奉壁,拜送书于庭
4、对下面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夸耀。
B.董狐,古之良史也,书法不隐 书法:记事的原则
C.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矜:怜悯, 同情
D.博学之,审问之 审:问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我国至今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仅仅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中,而且可操作性不强,内容模糊,执法主体不明。
B.法国队的齐达内是2006年世界杯球员,在决赛中他头顶意大利队员马特拉齐,造成恶意犯规,被吃红牌罚下。
C.为改善市容、提升市民的生活质量,城管部门将组织开展早、夜市的规范和整治,对擅自占用城市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绿化带等公共场所经营的,将依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
D.香港市民所表现出的良好的世界公民意识令人欣慰,相比之下,祖国内地某些人腰缠万贯却很少关心社会公益事业的现象,则令人遗憾。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突然的陌生——语义饱和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的经历: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越看越不认识。小时候抄写课文,重复写某个字很多遍之后,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突然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你竟然不知道自己写了N遍的东西是什么。这种现象叫做“语义饱和现象”。
为什么会这样呢?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心理学家发现大脑在接受持续相同刺激后会产生神经疲倦。简单来说,就是大脑的同一个地方一直拼命地工作,高强度运转之后疲惫了,出现了短暂的“罢工”,即语义饱和,这属于正常的“神经心理学”现象。再通俗一点说,就是你的大脑神经觉得主人太烦人:干嘛老让我看一个东西?刚才是它,怎么现在还是它?
认知神经科学的观点认为,由于短时间内刺激重复呈现,神经元的持续激活导致了神经元之间的突触连接产生抑制作用,使得发送神经元与接收神经元之间的连通性短暂缺失。这是大脑发出的信号,间接表明神经系统累了。
此外,语义饱和过程和文字识别过程也有一定关系。识别文字,首先是字形信号,即笔画、结构信息等视觉信息刺激神经元产生神经电信号,然后通过视神经投射到后脑勺附近的大脑视觉中枢,再与神经中枢中的文字记忆数据库比对,转化为语意,从而读懂这个字的含义。如果人长时间盯着一个字看,眼睛持续接受这个字的刺激,这个刺激信息重复发送到同一个区域的神经元细胞,也会反复读取记忆数据库中的储备信息。久而久之,这种重复刺激和重复信息读取会诱导这个区域的神经元产生疲劳,再有新的刺激信号,已经疲劳的【 】也不会将该神经电信号与中枢的记忆数据库比对,从而产生信号搜索停滞。这个时候,大脑看到这个字仅能注意到字的局部,而无法从整体上对这个字进行认知。这样我们先是不知道这个字怎么读,进而丢失对这个字的意思的联想能力,最后熟悉的字变得“陌生”了。
专家对此现象进行研究后发现,汉字的结构对语义饱和的难易会有影响。左右结构的合体字更容易发生语义饱和,即我们看左右结构的字更容易不认识,如“衡”“明”等;而独体字则需要较长的时间才会发生语义饱和,如“日”“月”等。
“语义饱和现象”不只发生在认读汉字时,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很普遍。比如,看镜子里的自己,看久了,连自己都觉得镜子里的自己像陌生人。
当然,大家也不用为此困扰,通常这种“神经疲倦”是暂时的,只要停止接受刺激,转移一下注意力,让感官和神经休息,我们疲倦的神经系统就会“满血复活”啦。
(取材于王若雅的同名文章)
【1】在文中的【】内填入词语,准确的一项是( )
A.视觉中
B.眼睛
C.神经元
D.刺激信号
【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脑的同一地方接受持续相同刺激会产生神经疲倦,出现“语义饱和现象”。
B.发送神经元与接收神经元的连通性短暂缺失,是造成神经系统疲劳的重要原因。
C.“语义饱和现象”不只发生在识别汉字时,也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D.只要停止接受刺激,让感官和神经系统得到放松,“语义饱和现象”就会消失。
【3】有同学为了快速记忆某些知识,在短时间内用大量重复抄写来加深印象,但效果并不好。请你用文章所介绍的“语义饱和现象”的原理,劝说他今后不要用这种方法学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阿房宫占地极广且极为高大,以 表现其雄壮之美。
(3)在《项脊轩志》中,描写在明月之夜,项脊轩附近桂树的影子落在半墙上随着夜风 的吹拂而不断移动的可爱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空缺处的文字。
⑴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⑵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⑶李密在《陈情表》的结尾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明自己的忠贞之情。
9、①孔子用日月描绘君子过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②曾子表达读书人为什么要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③孟子主张如何教化百姓:______,______。
④《孟子·离娄下》典型的劝人互敬互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⑥富贵不能淫,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廉颇蔺相如列传》)
(3)杜牧《阿房宫赋》中讽刺秦朝统治者建造的房子用的材料比谷仓中的粮食还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2)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将进酒》)
(3)今宵酒醒何处?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4)_____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赤壁赋》)
(5)子曰:“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多用比兴的手法,其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诗人以自己用荷装饰的衣着来比自己的美德。
(2)《归园田居(其一)》中写诗人摆脱官场,最终回归田园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夕逗繁昌浦
[南北朝]刘孝绰
日入江风静,安波似未流。
岸回知舳转,解缆觉船浮。
暮烟生远渚,夕鸟赴前洲。
隔山闻戍鼓,傍浦喧棹讴。
疑是辰阳宿①,于此逗孤舟。
(注)①辰阳宿:辰阳,战国楚地,屈原《楚辞•九章•涉江》有句“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写他流放行途的曲折险难。
【1】“岸回知舢转,解缆觉船浮”句,运用 的艺术手法,写出了江 的特点。
【2】本诗后六句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孤寂之情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4、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荷蓧丈人”对待子路为何先前语含讥讽,后来则热情款待了呢?请简要分析。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27岁的医生在护送病人做CT的途中,特地停下来,让已经住院近一个月的87岁老先生欣赏了一次久违的日落……落日余晖下的两个身影,让人刻骨铭心。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老人出院后,他的亲属给这位医生写了一封感谢信表达感激之情,请你以这位年轻医生的身份写一封回信。
②此事引起热议后,这位医生受某高中邀请给学生们做一场演讲,请你以这位年轻医生的身份写一份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切合身份;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