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相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柳屯田”,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B.柳宗元的留世诗文作品有600余篇。其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有所寄托;诗歌清峻恬淡,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等。
C.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也是“唐宋八大家”中仅有的两位唐朝作家。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复兴儒学。
D.柳宗元的文学性传记散文,大都取材于劳动人民,如《种树郭橐驼传》写以种树为业的郭橐驼的事迹,并通过谈论种树之理来进一步阐明治国之道。
2、以下关于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的“癸丑”用的是干支纪年法,古人将十干和十二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以此作为年、月、日、时的序号。
B. 《品质》作者为英国作家高尔斯华绥,他被认为是英国文学中现实主义传统的优秀继承者,与威尔斯、贝内特并称为20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三杰”。
C. 《渔父》选自《楚辞补注》。渔父,即渔翁。父,同“甫”,是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楚辞》由西汉刘向编辑,收集了战国时楚国人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D. 戏剧语言指的是剧中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等。旁白是用来说明人物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的叙述性语言。
3、下列对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 机:关键
B.向外便是趋愚不肖之途 不肖:不才,不正派
C.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 舛漏:不顺遂
D.走了一两日,绝不见些消耗 消耗: 消息
4、分析下面文字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
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长在树头,当然看不清它壳面的构造,只有红色映入眼帘,因而说它是“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至于整株树以至成片的树林,那就成为“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重”那样的绚丽烂漫的动人景色了。
荔枝不耐贮藏,正如白居易说的:“一日而色变,二日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现经研究证实,温度保持在1℃到5℃,可贮藏三十天左右。因为荔枝不耐贮藏,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给人民造成许多痛苦。唐明皇为了宠幸杨贵妃,就干过这样的事,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就是对这件事的嘲讽。
A.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B.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摹状貌
C.列数字 打比方 作引用 下定义
D.举例子 列数字 打比方 作诠释
5、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中国的哲学不需要宗教作为载体,它直接 超道德的价值,与科学的发展并不相悖。它存在于 之中、行动坐卧之间,它是中国人自己的“桃花源”。中国人不大关心宗教,是因为他们极其关心哲学。按照哲学去生活,也就 了这些超道德价值。
A. 关照 箪食瓢浆 体验
B. 观照 箪食瓢浆 体会
C. 观照 箪食瓢饮 体验
D. 关照 箪食瓢饮 体会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古已有之。西方有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农事诗》传世,中国的《诗经》中相当数量的农事劳动描写则开启了这一源头。而当下,它正面临断流的危机,传统的劳作方式不断被取代,被遗弃,传承了几千年的农耕文化模式正经历分崩离析的痛楚。
纵观现当代乡土文学,其中所写的农事劳动可谓范围广泛、种类繁多,农事劳动是前工业时代最重要的符号和标志。而今,随着传统农业的萎缩调敝,大量的农事劳动也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因而在当下重读那些忠实记录、描写了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已多少带有挽歌的性质,它们不仅仅具有文学意义,还将越来越具有独特的历史文献价值。
在农业社会里,农事劳动不仅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必需的手段和方式,也蕴含着农耕文明特有的价值立场、审美维度、情感方式。在农村,人们判断一个人的好坏,最主要的参照标准不是道德层面而是实用价值,即他们在生产劳动上的表现。确实,农村中的劳动好手、能手,就能受人敬重。乡土作家在写到这类角色时,往往会抑制不住地流露出赞美的情感倾向。
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不仅渗透进乡土世界的价值观中,也深深影响着农村的审美观念。“美”往往是与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孙犁的《荷花淀》开头写月光下水生嫂坐在院子里编苇席的劳动场景。这种审美观,完全是以实用性、功利性为内在基础的。每一种传统的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的检验而一辈辈传承下来的,其中凝聚起了很多无形的东西,诸如家族情感、民风习俗、人际交往、审美维度等等,但时代在用更新更先进的手段取代那些古老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改变甚至是埋葬着附在其上的文化基因。
在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的同时,附着于其上的宗法制乡村的人事交往、风俗传统也必然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在这里,劳动已不仅仅是为了生产,还在一定层面上承担着人际交往、促进情感联络的特殊功能,这在重血缘、地缘关系的宗法社会中是极为重要的。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土地进入城市,传统的人情习俗实际上也被割裂,金钱至上、人情淡漠、道德异化等诸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发展的严峻问题。
但是不论社会如何转型发展,农事劳动所担负的生产粮食以供养人类的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它将在现代技术的推进下改变形式继续存在,乡土文学也会持续地予以文学性的观照,这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农为平《乡土文学中即将消逝的农事描写》)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农事劳动的文学描写自古就有了,中西方的一些经典作品中是有过记载的。
B.随着大量的农事劳动渐渐退出或已经退出历史舞台,传统农业走向萎缩凋敝。
C.在当下,那些忠实记录、描写农事劳动的乡土文学作品,有多样价值和意义。
D.现代农事劳动与传统农事劳动相比,手段已更新,但基本职能并未发生改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从农事劳动在古代的相关记载入手,进而重点论述它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危机。
B.文章用孙犁《荷花淀》的事例,论证了崇尚劳动的价值标准对农村审美观念的影响。
C.文章第五自然段运用了类比论证的方法,论证了传统农事劳动日益式微带来的问题。
D.作者不仅关照传统农事劳动的过去,关注它现今的状况及其影响,更关心它的未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村里判断一个人好坏主要看生产劳动的表现,生产劳动表现好才能够受人敬重。
B.农事劳动在农业社会里是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手段和方式,有着极丰富的内涵。
C.每一种传统劳作方式都是经过长期劳动实践检验而传承下来,附着多种文化基因。
D.随着传统农事劳动日渐衰微,与之相关的宗法制乡村的风俗传统等必然发生变化。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表现宇宙永恒,生命代代相传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阿房宫赋》说: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用__句,将小人的攻击比喻为小人对自己美貌的嫉妒,接着写小人造谣诋毁我是淫邪的人的句子是__。
(2)苏轼《赤壁赋》中“__”一句,写曹操在长江斟酒,“__”一句,表现了曹操文武兼备的风采。
(3)《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一句是:__,__
(4)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__,__”两句用王国维的话说就是“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境界。
(5)当任命一个人来挽救局面,人们常引用《出师表》中的一句名言: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八字,写出了曹操儒雅豪迈的气概。
(2)屈原在《离骚》中以“______,______”两句严厉指责世俗之人投机取巧、违反规矩。
(3)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利用动静对比,写出太守及游人归去后山林中的美妙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始皇因穷奢极欲而导致的阿房宫被焚毁的后果。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种树人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意义。
(3)《蜀相》中感叹碧草娇莺无人欣赏,遗迹荒落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分别用“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写女子在看到“复关”前后的不同表现,由此可见她对“氓”的诚心诚意和一往情深。
(2)《诗经·氓》中以桑树起兴,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比喻女子年老色衰,暗示女子被弃的遭遇。
(3)从《诗经·氓》最后一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看,男女主人公少年时的关系非常融洽。
12、补写出空缺部分。
(1)及至始皇,______________,振长策而御宇内,_______________,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____,以为固。_________,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3)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___________,而迁徙之徒也;______________,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
(4)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_______________ ,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____________。
(5)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_________存亡之理,_________或未易量。
(6)呜呼!______________ ,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 _________________ 。
(7)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___________,君臣相顾,________。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8)__________,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__________,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9)忧劳可以兴国, ___________,自然之理也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__________,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10)春江潮水连海平,____________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_____________, 汀上白沙看不见。
(1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____________, 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_____________。
(12)____________,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_______________。
(13)人生不相见,__________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访旧半为鬼,_______________。
(14)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主称会面难,__________。十觞亦不醉子故意长。_________ ,世事两茫茫。
(15)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___________ 。欲持一瓢酒 ,__________。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13、阅读下面的两首咏物诗,完成下列小题。
浣溪沙
周邦彦
雨过残红湿未飞,疏篱一带透斜晖。游蜂酿蜜窃春归。
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篝尽日水沉微。一春须有忆人时。
[注]①衣簿:指熏衣的熏笼。“水沉”:即沉水香,一种名贵的香料。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写春雨刚过,枝头的几朵残红被雨水沿湿了,还没有随风飞散洞落。“残红”点明暮春,“斜晖点明日暮。春残、日暮,再加上暂留枝头的残红、转瞬即逝的余晖,这一切物象引起了闺中伤春怀人女子的凄婉、寂寞。
B.第三句写蜜蜂采花归来,游蜂采花酿蜜渲染了春日的生机盎然,欢快的情景反映了词中女主人公的愉悦心境。
C.这首词前五句描绘的各自独立的几幅画面有着女主人公寂寞、惆怅、空虚的内心世界的投影;结句轻轻点明怀人,有画龙点睛之效。
D.“金屋无人风竹乱,衣籍尽日水沉微”这两句从屋外过渡到屋内。傍晚时分,整个屋宇庭院,空寂无人,唯见微风起处,竹影参差摇曳。这静中之动,越发衬托出了金屋的静悄与寂寞。
【2】这首诗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具体赏析。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太宗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长安人,隋右骁卫将军晟之女也。少好读书,造次必循礼则。性素俭约,凡所服御,取给而已。太宗甚礼遇之,常与论及赏罚之事,对曰:“牝鸡司晨,惟家之索。妾以妇人,岂敢豫闻政事?”太宗固与之言,竟不之答。
时后兄无忌,夙与太宗为布衣之交,又以佐命元勋,委以腹心,出入卧内,将任之朝政。后固言不可,每乘间奏曰:“妾既托身紫宫,尊贵已极,实不愿兄弟子侄布列朝廷。汉之吕、霍,可为切骨之诫。特愿圣朝勿以妾兄为宰执。”太宗不听,竟用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后又密遣无忌苦求逊职,太宗不获已而许焉,改授开府仪同三司,后意乃怿。
太子承乾乳母遂安夫人常白后曰:“东宫器用阙少,欲有奏请。”后不听,曰:“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后所生长乐公主,太宗特所钟爱,及将出降,敕所司资送倍于长公主。魏徵谏曰:“昔汉明帝时,将封皇子,帝曰:‘朕子安得同于先帝子乎!’然谓长主者,良以尊于公主也,情虽有差,义无等别。若令公主之礼有过长主,理恐不可,愿陛下思之。”太宗以其言退而告后,后叹曰:“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纳之则俗宁,杜之则政乱,诚愿陛下详之,则天下幸甚。”后因请遣中使赍帛五百匹,诣徵宅以赐之。
八年,从幸九成宫,染疾危惙。将大渐,与太宗辞诀,曰:“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但请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则是不忘妾也。”
十年六月己卯,崩于立政殿,时年三十六。
(节选自《旧唐书•列传第一•后妃上》,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B.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C.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D. 妾生既无益于时/今死不可厚费/且葬者/藏也/欲人之不见/自古圣贤/皆崇俭薄/惟无道之世/大起山陵/劳费天下/为有识者笑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太宗:是中国古代帝王常见庙号。从汉朝开始,王朝的开国皇帝庙号通常为“太祖”,第二代帝王庙号常常为“太宗”。
B. 三司:据《礼记》记载,三司意同三公,指的是司马、司徒、司空。后曹操废除三公之称。唐代以御史大夫、中书、门下为三司,主理刑狱。
C. 出降:指公主出嫁。也可以称为“下嫁”或“厘降”;驸马娶公主则称“尚”某公主。因为公主是“金枝玉叶”,地位比其丈夫(驸马)要高。
D. 长公主:皇帝的女儿称为公主,长是年长的意思,所以,长公主就是指公主中最年长的那一位,也就是皇帝的长女。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孙皇后爱好读书,知书达理。太宗想要与她讨论政事,但她却认为,身为女子,不可参与政事干涉朝政,因此拒绝和太宗讨论。
B. 长孙皇后约束外戚,治家甚严。她吸取汉朝吕后家族、霍光家族的前车之鉴,不愿兄弟子侄担任高官。她一再向太宗请求不要将兄长长孙无忌任命为宰相。
C. 长孙皇后为人大度,爱护忠臣。魏征建议减少皇后亲女长乐公主的嫁妆,长孙皇后不仅不生气,还私下派遣使者赏赐给魏征财物,表彰他的正直。
D. 长孙皇后崇尚节俭,提倡朴素。在世时所用的东西,仅仅够用而已,临死前,还向太宗表明节俭下葬的心愿,不愿劳费天下百姓。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⑴为太子,所患德不立而名不扬,何忧少于器物也!
⑵尝闻陛下重魏徵,殊未知其故。今闻其谏,实乃能以义制主之情,可谓正直社稷之臣矣。
15、《谏太宗十思疏》一课思路清晰,说理深入浅出。作者先设喻明理,然后据事发挥,最后引出主题。请按照这样的写作思路,写一段文字,2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