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中的反应,属于同一反应类型的是
A.由溴乙烷水解制乙醇;由乙烯与水反应制乙醇
B.由苯硝化制硝基苯;由甲烷与氯气反应制氯仿
C.由氯代环己烷制环己烯;由丙烯加溴制1,2-二溴丙烷
D.氯乙烷与NaOH水溶液共热;氯乙烷与NaOH醇溶液共热
2、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中有5个手性碳原子
B.利巴韦林水溶性较好,可以与盐酸反应
C.利巴韦林能够发生氧化、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
D.羟基中的极性强于亚甲基(-CH2-)中
的极性
3、元素的性质呈现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 原子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B. 元素的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C. 元素的电负性呈周期性变化
D.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4、二氧化氯(ClO2,黄绿色气体,易溶于水)是一种安全稳定、高效低毒的消毒剂,疫情防控中常用于环境的消毒。工业上通过情性电极电解氯化铵和盐酸的方法制备ClO2的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有0.2mol离子通过离子交换膜时,二氧化氯发生器中理论上产生13.5g ClO2
B.d为直流电源的负极,电解池a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C.二氧化氯发生器内,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1
D.离子交换膜为阳离子交换膜,在b极区流出的Y溶液是稀盐酸
5、如图所示装置中都盛有0.1mol·L-1的NaCl溶液,放置一定时间后,装置中的四块相同锌片,腐蚀速率由快到慢的正确顺序是
A.③①④②
B.①②④③
C.②③④①
D.②①④③
6、溴苯是一种化工原料,实验室合成溴苯的装置如图,关于溴苯的性质及制备,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开始后,a中上部有白雾生成,下部有褐色油状物生成
B.b为恒压滴液漏斗,便于其中液体顺利滴下
C.c为球形冷凝管,冷凝水应从上口接入
D.粗溴苯的提纯步骤可以是:水洗→NaOH溶液洗→水洗→加CaCl2过滤→蒸馏
7、下列说法或有关化学用语的表达正确的是
A.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B.Fe2+的外围电子轨道表示式是:
C.第一电离能:Na<Mg<Al
D.根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可知Zn在周期表中属于d区元素
8、H2和CO在催化剂作用下,可以合成多种烃类化合物,该反应部分历程和相对能量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处于吸附态,TS表示过渡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使用高活性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最大能垒(活化能)
B.在途径②中,*CH2OH与*H反应生成*CH2、*OH和*H的过程是*CO+4*H→*CH2+*OH+*H的决速步骤
C.1个CO分子中含有1个配位键
D.*CHOH+2*H→*CH2OH+*H过程中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9、下列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其纯物质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的是
A.HCHO
B.CH3OH
C.CH3COOH
D.HF
10、有一支50mL酸式滴定管其中盛有溶液,液面恰好在10mL刻度处,现把管内溶液全部流下排出,用量筒盛装,该溶液的体积应为
A. 10mL B. 40mL C. 大于40mL D. 小于40mL
11、已知:常温下,0.01mol/L MOH溶液的pH为10,MOH(aq)与H2SO4(aq)反应生成1mol正盐的△H=﹣24.2kJ/mol,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的中和热为△H=﹣57.3kJ/mol.则MOH在水溶液中电离的△H为( )
A. ﹣69.4 kJ/mol B. ﹣45.2 kJ/mol C. +69.4 kJ/mol D. +45.2 kJ/mol
1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
B.1mol重水比1mol水多NA个质子
C.在化学反应中,水既可以作氧化剂又可以作还原剂
D.273K、101kPa时,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d:d(气态)>d(液态)>d(固态)
1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Cl2与Fe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A
B.Na2O2与CO2反应生成0.5molO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2NA
C.H2和Cl2生成1molHCl,H2总共失去NA个电子,Cl2总共得到NA个电子
D.1molNa与足量O2反应,生成Na2O和Na2O2的混合物,钠总共失去NA个电子
14、铍是第二周期ⅡA族元素,下列有关铍元素性质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比镁的大 B.常温下,铍能与水剧烈反应
C.最高化合价为+2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碱性比镁的强
15、已知亚硝酸分子式为HNO2或HONO,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电子均达到稳定结构。亚硝酸是大气中的一种污染物,进入人体可以与二甲胺[(CH3)2NH]迅速反应生成亚硝酸胺[CH3)2N-N=O],反应机理如下:HONO+,该反应机理对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亚硝酸电子式为
B.亚硝酸与二甲胺反应生成亚硝酸胺的反应△H<0
C.过程ii的反应类型为消去反应
D.过程i比过程ii反应更容易发生
16、已知完全分解1molH2O2放出热量为98kJ,在含有少量I-的溶液中H2O2分解的机理为反应I:H2O2(aq)+I-(aq)IO-(aq)+H2O(l) △H1;反应II:H2O2(aq)+IO-(aq)
O2(g)+I-(aq)+H2O(l) △H2。在一定温度下,其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I是焓减小的反应
B.H2O2分解产生氧气的决速步是反应I
C.I-、IO-都是催化剂
D.△H1+△H2=-196kJ•mol-1
17、氨硼烷在催化剂作用下水解释放氢气:3NH3BH3+6H2O=3NH+B3O
+9H2↑,B3O
的结构如图所示。在该反应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由_______变为_______。
A.sp2,sp3
B.sp3,sp2
C.sp2,sp
D.sp,sp3
18、常温下,将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实验编号 | c(HA)/mol·L-1 | c(NaOH)/mol·L-1 | 混合溶液的pH |
甲 | 0.1 | 0.1 | pH=a |
乙 | 0.2 | 0.2 | pH=9 |
丙 | c1 | 0.2 | pH=7 |
丁 | 0.2 | 0.1 | pH<7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7
B.在乙组混合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5 mol·L-1
C.c1=0.2
D.丁组混合液中:c(Na+)>c(A-)>c(H+)>c(OH-)
19、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 mol/L,该溶液可能是( )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
2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氨基酸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缩聚反应
B.氨基酸具有两性
C.天然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α-氨基酸
D.饱和Na2SO4、CuSO4溶液均可用于蛋白质的盐析
21、将3.80g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20mL 0.5mol•L-1的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得到溶液W。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A. 溶液W中含有盐酸 B. 生成气体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盐酸体积的关系如右图
C. 将溶液W蒸发结晶所得固体质量为3.51g D. 将固体混合物充分加热后再加入120mL 0.5mol•L-1的盐酸,所得溶液组成和W相同
22、磷化硼(BP)是一种半导体材料,熔点1100°C ,其结构与氮化硼相似,晶胞结构如图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熔点:BP>BN
B.晶体中P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P有8个
C.若图中①处磷原子坐标为(0,0,0),则②处的B原子坐标为(,
,
)
D.磷化硼晶胞在y轴方向的投影图为图2
23、下列关于金属腐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金属在潮湿情况下的腐蚀实质是M+nH2O====M(OH)n+H2↑
B. 金属的化学腐蚀实质是M-ne-Mn+,电子直接转移给氧化剂
C. 金属的化学腐蚀必须在酸性条件下进行
D. 在潮湿的中性环境中,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主要是吸氧腐蚀
24、下列食品添加剂与类别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着色剂-亚硝酸盐 B.疏松剂—碳酸氢铵
C.调味剂-苯甲酸钠 D.防腐剂-醋酸
25、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偏铝酸钠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溶液显____色,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原因________。
(2)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取少量Fe(OH)3胶体于试管中,向试管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5NH4NO32HNO3+4N2↑+9H2O,则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比为______。
(4)有机物CH3CH(C2H5)CH(C2H5)CH(CH3)2系统命名法命名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邻甲基苯甲酸()有多种同分异构体,其中属于酯类,但分子结构中含有甲基和苯环的异构体有____________种
(6)甲酸和甲醇发生酯化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6、已知下列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④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
(2)的燃烧热为___________。
(3)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___。
(4)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5)___________。
27、电化学方法是化工生产及生活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I.二氧化氯()为一种黄绿色气体,是国际上公认的高效、快速、安全的杀菌消毒剂。目前已开发出用电解法制取
的新工艺如图所示:
(1)图中用石墨作电极,在一定条件下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产生
的电极应连接电源的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对应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a极区溶液的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图中离子交换膜应使用_______(填“阴”或“阳”)离子交换膜。
Ⅱ.在日常生活中,金属腐蚀的现象普遍存在,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套实验装置验证的腐蚀与防护:
(4)图中能保护不被腐蚀的是装置_______(填“A”或“B”),其保护方法的名称是_______。
(5)另一装置中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检验其阳离子产物时加入_______溶液,产生特征蓝色沉淀,其反应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8、(1)pH相等的NaOH溶液与CH3COONa溶液,分别加热到相同的温度后CH3COONa溶液的pH________NaOH溶液的pH(填“>”“=”或“<”);
(2)pH相等时,①NH4Cl ②(NH4)2SO4 ③NH4HSO4三种溶液中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
(3)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与氨水混合后,溶液中的c(NH4+)=c(Cl-),则盐酸的体积________氨水的体积(填“>”“=”或“<”);
(4)等体积的NH4HS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呈中性,则原c(NH4HSO4 )________原c(NaOH)(填“>”“=”或“<”),混合后溶液中c(SO42-)_________c(NH4+) (填“>”“=”或“<”)。
29、某元素原子序数为35,则
(1)此元素原子的电子总数是________,有________个未成对电子。
(2)有________个原子轨道排布了电子。
(3)它的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
(4)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________周期________族。
30、下列化合物:①HCl②NaOH③CH3COOH④NH3·H2O⑤CH3COONa⑥NH4Cl。
(1)溶液呈碱性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
(2)常温下0.05mol/LH2SO4溶液的pH=___________;pH=10的CH3COONa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___________mol/L。
(3)用离子方程式解释泡沫灭火器灭火原理___________。
(4)将等pH等体积的HCl和CH3COOH分别稀释m倍和n倍,稀释后两溶液的pH仍相等m___________n(填“大于、等于、小于”)。
(5)FeCl3的水溶液呈___________(填“酸”、“中”、“碱”)性,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实验室在配制FeCl3的溶液时,常将FeCl3固体先溶于较浓的盐酸中,然后再用蒸馏水稀释到所需的浓度,以___________(填“促进”、“抑制”)其水解。
(6)把氯化铝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产物是___________。
31、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烷烃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H2的36倍,其分子式为___________。
(2)写出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的结构简式_________。
(3)立方烷的一氯代物有_________种,它的六氯代物有_________种。
(4)下列物质的沸点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CH3(CH2)2CH3 ②CH3(CH2)3CH3 ③ (CH3)3CH ④ (CH3)2CHCH2CH3
A.②④①③ B. ④②①③ C.④③②① D.②④③①
(5)下列选项中互为同系物的是____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______;属于同种物质的是_____________。
①H2O和D2O ②1H、2H、3H
③ ④
⑤ ⑥戊烯和环戊烷 ⑦
32、(1)在25℃、101 kPa下,1 6g甲醇()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362.88 kJ。则表示甲醇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2)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 O2(g)
SO3(g)△H=―98.32kJ/mol,在容器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充分反应,最终放出的热量为 。
33、重庆市实验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要完成中和热的测定实验。
(1)实验桌上备有烧杯(大、小两个烧杯)、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胶头滴管、50mL量筒、50 mL0.25 mol· L-1稀硫酸、50 mL 0.55mol· L-1NaOH溶液,尚缺少的实验玻璃用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泡沫塑料、泡沫塑料板的作用是___________。
(3)某同学用该装置做实验,因有些操作不规范,造成所测中和热的数值偏低,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用标号字母填写)。
A.测量稀硫酸温度后,温度计没用水冲洗干净
B.把量筒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入小烧杯时动作迟缓
C.量取稀硫酸时仰视计数
D.将50mL0.55mol/L氢氧化钠溶液取成了50mL0.55mol/L的氨水
E.大烧杯的盖板中间小孔太大了
(4)实验得到表中的数据:
实验次数 | 起始温度t1/℃ | 终止温度t2/℃ | |
盐酸 | NaOH溶液 | ||
1 | 20.2 | 20.3 | 23.7 |
2 | 20.3 | 20.5 | 23.8 |
3 | 21.5 | 21.6 | 24.9 |
假设0.55mol/LNaOH溶液和0.25mol/L硫酸溶液的密度都近似取1g/cm3,中和后所得溶液的比热容c =4.18 J/(g·℃)。则中和热ΔH =___________ kJ/mol。(小数点后保留两位)
(5)如果用60mL0.25mol/L硫酸与50mL0.55mol/L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___(填:“增多”、“不变”、“减少”),所求中和热___________(填:“相等”、“不相等”)。
34、已知Cu(OH)2的Ksp=2×10-20:某溶液中c(Cu2+)=0.02 mol·L-1,如要生成Cu(OH)2沉淀,应调整溶液的pH大于________?(写步骤)
35、乙烯是石油化工最基本原料之一。
Ⅰ.乙烷在一定条件下可脱氢制得乙烯:
。
(1)提高乙烷平衡转化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两条)
(2)一定温度下,向恒容密闭容器通入等物质的量的和
,初始压强为100kPa,发生上述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2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k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Ⅱ.在乙烷中引入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减少积碳。涉及如下反应:
a.
b.
C.
(3)根据盖斯定律,反应a的_______(写出代数式)。
(4)氧气的引入可能导致过度氧化。为减少过度氧化,需要寻找催化剂降低反应_______(选填“a、b、c”)的活化能。
(5)某学者研究了生成的部分反应历程如下图所示。该历程的催化剂是_______。
36、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实验: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0.5 g Na2CO3固体和0.5 g NaHCO3固体,再分别加入30 mL0.3 mol·L-1盐酸,充分反应后,用手触摸试管,明显感觉到加Na2CO3固体的试管变热了,加NaHCO3固体的试管变冷了。甲同学由此得出结论:(aq)+2H+(aq)=H2O(l)+CO2(g) △H1<0,
(aq)+H+ (aq) =H2O(l) +CO2(g) △H2>0。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一定能得到甲同学的结论,因为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时会有能量变化,乙同学的观点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
(2)查阅资料:
反应I:(aq)+2H+(aq)=H2O(l)+CO2(g) △H1=-12.14kJ· mol-1
反应II:(aq)+H+(aq)=H2O(l) +CO2(g) △H2 +12.64 kJ·mol-1
反应III:(aq)+ H+ (aq)=
(aq) △H3=_______kJ·mol-1
②向VmLc mol·L-1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2V mL c 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中,能正确表示该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的是_______ (填标号)。
A. B.
C.
D.
(3)该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设计实验验证碳酸钠、碳酸氢钠分别与稀盐酸反应的热效应。
表格一:
试剂1 | 试剂2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0.5 g Na2CO3 | 40mL HCl 19.0 | 21.7 |
0.5 g NaHCO3 | 40 mL HCl 19.0 | 18.1 |
表格二:
试剂1 | 试剂2混合前温度/℃ | 溶解后温度/℃ | 静置后的温度/℃ | 试剂3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0.5 g Na2CO3 | 10mLH2O19.0 | 22.3 | 19.0 | 10mLH2O19.0 | 19.0 |
0.5 g NaHCO3 | 10mLH2O19.0 | 17.5 | 19.0 | 10mLH2O19.0 | 19.0 |
表格三:
试剂1 | 试剂2混合温度/℃ | 溶解后温度/℃ | 静置后的温度/℃ | 试剂3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0.5 g Na2CO3 | 10mLH2O19.0 | 22.3 | 19.0 | 10mLHCl19.0 | 20.5 |
0.5 g NaHCO3 | 10mLH2O19.0 | 17.5 | 19.0 | 10mLHCl19.0 | 18.3 |
实验操作:将试剂1与试剂2混合,测混合后溶液的温度,静置,冷却至定温,再将试剂3与之前的。混合溶液混合,再测混合溶液的温度。
①实验中玻璃搅拌器的使用方法是_______ (填 “顺时针搅动”“逆时针搅动”或“上下移动”)。
②表格二对应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③反应IV:Na2CO3(s)+2H+(aq)= 2Na+(aq)+H2O(l)+CO2(g) △H4;
反应V:NaHCO3(s)+H+(aq)=Na+(aq)+H2O(1)+CO2(g) △H5
则△H1_______△H4(填“>”“ <”或“=”,下同),△H2_______△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