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mol丙烯与Cl2发生加成反应,得到的产物再与Cl2发生取代反应,两个过程最多消耗Cl2的物质的量为
A.2 mol
B.4 mol
C.7 mol
D.8 mol
2、2氯丙烷制取少量的1,2丙二醇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 )
A. 加成→消去→取代 B. 消去→加成→水解
C. 取代→消去→加成 D. 消去→水解→加成消
3、如图所示是298 K时N2与H2反应过程中 ,能量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温度、体积一定的条件下,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若通入2 mol N2和6 mol H2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2kJ,则184>Q2>2Q1
B.a曲线是加入催化剂时的能量变化曲线
C.加入催化剂,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改变
D.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N2+3H22NH3 ΔH=-92 kJ/mol
4、下列方案设计、现象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目的 | 方案设计 | 现象和结论 |
A | 检验某无色溶液中是否含有 | 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加稀硝酸酸化,再加入硝酸钡溶液 | 若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
B | 探究X是否属于醛类物质 | 向 | 出现砖红色沉淀,则X可能是醛类物质 |
C | 探究 | 向 | 若先生成白色沉淀,后产生蓝色沉淀,则证明 |
D | 探究不同金属离于对 | 取2支试管,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 | 相同时间内产生气泡多的,则催化效果好 |
A.A
B.B
C.C
D.D
5、要准确量取15.00mL的NaOH溶液,可选用的仪器是
A.50mL烧杯 B.20mL量筒
C.25mL酸式滴定管 D.25mL碱式滴定管
6、等物质的量的BaCl2、K2SO4和AgNO3溶于水形成混合溶液,用石墨电极电解此溶液,经过一段时间后,阴、阳两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之比为3∶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阴极反应为2H++2e-=H2↑
B.阳极先产生氯气后产生氧气
C.两极共生成H2、Cl2、O2三种气体
D.向电解后溶液中通入适量的HCl可使溶液恢复到电解前的状态
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和石油均可通过分馏和裂解进行分离和提纯
B.重油裂化的目的主要是提高轻质油的产量
C.石油是由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合物
D.煤、石油、天然气仍然是重要的能源
8、对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而不是CaCO3和MgCO3的解释,说法正确的是
A. Mg(OH)2的溶度积大于MgCO3的溶度积,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B. Mg(OH)2比MgCO3更难溶,且在水中发生了沉淀转化
C. MgCO3电离出的CO发生水解,使水中OH-浓度减小,对Mg(OH)2沉淀溶解平衡而言,Qc<Ksp,生成Mg(OH)2沉淀
D. 二者不能相互转化
9、化学物质丰富多彩,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漂白粉、盐酸、碘酒和液氯都属于混合物
B. 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备Fe(OH)3胶体
C. 熔融氯化钠,盐酸和铜都能导电,所以都属于电解质
D. 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束光亮的通路
10、下列用系统命名法命名的有机物名称正确的是( )
A. 2 -甲基--4--乙基戊烷 B. 3, 4, 4--三甲基己烷
C. 2, 3 --二甲基--1--戊烯 D. 2, 2--二甲基-2-丁烯
11、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mol·L-1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I、反应II)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序号 | 35ml试剂 | 固体 | 混合前温度/℃ | 混合后温度/℃ |
① | 水 | 2.5gNaHCO3 | 20.0 | 18.5 |
② | 水 | 3.2gNa2CO3 | 20.0 | 24.3 |
③ | 盐酸 | 2.5gNaHCO3 | 20.0 | 16.2 |
④ | 盐酸 | 3.2gNa2CO3 | 20.0 | 25.1 |
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I是吸热反应
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II是放热反应
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I、II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I、II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12、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B. NaOH溶液 C.
·
D. HCl
13、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甲、乙两池中均为1 mol·L-1的AgNO3溶液,A、B均为Ag电极。实验开始时先闭合K1,断开K2。一段时间后,断开K1,闭合K2,电流表指针偏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闭合K1,断开K2后,A电极增重
B.闭合K1,断开K2后,乙池溶液浓度上升
C.断开K1,闭合K2后,A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D.断开K1,闭合K2后,NO3-向B电极移动
14、化学用语是表示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具有国际性、科学性和规范性的书面语言。下列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B.醛基的电子式:
C.2-丁醇的结构简式:
D.的结构式:
15、下列有机物水解时,键断裂处标示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6、将2molSO2、1molO2充入带活塞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 (g) +O2(g) 2SO3 (g),达到平衡后,改变下列条件,SO3的平衡浓度不改变的是( )
A.保持溫度和容器的容积不变,充入2molSO2、1molO2
B.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SO3 (g)
C.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用绝热容器
D.保持温度和容器的压强不变,充入1molAr同时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焰火、霓虹灯的发光原理均与电子跃迁有关
B.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常数,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C.反应NH3(g)+HCl(g)=NH4Cl(s)在常温下可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
D.在阴极电保护法中,需将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
18、已知反应:NO2(g)+ SO2 (g) NO(g)+ SO3 (g) ΔH <0,一定温度下将NO2与SO2以体积比1:2置于恒容容器中反应,下列一定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体系压强保持不变
B.体系密度保持不变
C.NO2和SO2的体积比保持不变
D.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保持不变
19、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焓变又大于0的是
A.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20、已知:
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则放出的热量(单位:kJ)为
A.
B.
C.
D.
21、分子式为的有机物A有如图变化:
其中B、C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和E互为同系物
B.符合题目条件的A共有4种
C.D能发生氧化反应,不能发生还原反应
D.符合题目条件的B共有4种
22、一定条件下,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2 mol X和3 mol Y进行反应:X(g)+Y(g)Z(g),经12 s达到平衡,生成0.6 mol 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X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s)
B.其他条件不变,增大X的浓度,平衡右移,X的转化率减小
C.其他条件不变,12 s后将容器体积扩大为10 L,Z的平衡浓度变为0.06 mol/L
D.12 s达平衡时Y的转化率为20%
23、化合物A经李比希法和质谱法分析得知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36,分子式为,A的核磁共振氢谱有4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1∶2∶2∶3,A分子中只含一个苯环且苯环上只有一个取代基,其红外光谱与核磁共振氢谱如图。下列关于A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A属于芳香族化合物
B.A的结构简式为
C.A最多可与4 mol 发生加成反应
D.红外光谱图可以获得化学键或官能团的种类和数量等信息
24、在某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H2,通入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 △H<0,平衡时H2的体积分数与温度(T)和通入的Br2(g)的物质的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温度:T1>T2
B.a、b两点的反应速率:b<a
C.为了提高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将HBr液化并及时移走的方法
D.温度为T1时,随着通入的Br2(g)的量的增大,平衡时HBr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大
25、根据要求填空:
(1)写出甲基电子式:_______________
(2)则合成它的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有机物命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化合物中含有2个手性碳原子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B.
C. CH3CH2COOH
26、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1.2 mol 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甲图所示[已知t0~t1阶段保持恒温、恒容,且c(B)未画出]。乙图为t2时刻后改变反应条件,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已知在t2、t3、t4、t5时刻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其中t3时刻为使用催化剂。
(1)若t1=15 s,则t0~t1阶段的反应速率为v(C)=_______。
(2)t4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_,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_______。
(3)t5时刻改变的条件为______。
(4)已知t0~t1阶段该反应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为Q kJ(Q为正值),试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7、某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两倍,该元素的名称是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28、如图所示,E为浸过含酚酞的Na2SO4溶液的滤纸。A、B分别为铂片,压在滤纸两端,R、S为电池的电极。M、N是用多微孔的Ni制成的电极,在碱溶液中可视为惰性电极。G为电流计,K为开关。C、D和电解池中都充满浓KOH溶液。若在滤纸中央滴一滴紫色的KMnO4溶液,将开关K打开,接通电源一段时间后,C、D中有气体产生。请回答下列问题:
(1)R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
(2)通电一段时间后,M、N电极对应的电解质溶液的pH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B附近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3)通电一段时间后,滤纸上的紫色点向_______(填“A”或“B”)极方向移动;另一极附近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
(4)当C、D中的气体产生到一定量时,切断外电源并接通开关K,经过一段时间后,C、D中的气体逐渐减少,C中的电极为_______(填“正”或“负”)极,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
29、的制取及在烟气、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是当前科学研究的热点。
(1)工业上利用、
联合去除废水中的次磷酸根(
),转化过程如图-1,过程(Ⅰ)的产物微粒有
、羟基自由基(·OH)和
。
①羟基自由基(·OH)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
②转化过程(Ⅰ)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①在催化剂α-FeOOH的表面上会分解产生·OH,·OH可将烟气中的NO氧化而除去。当
浓度一定时,NO的脱除效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温度高于180℃,NO的脱除效率降低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可催化加快
氧化废水中氰根(
)的去除速率。其他条件相同时,总氰化物(
、HCN等)去除率随溶液初始pH变化如图-3。当溶液初始pH>10时,总氰化物去除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
(3)工业上用“乙基蒽醌法”和“氧阴极还原法”来制备过氧化氢。
①“乙基蒽醌法”反应过程如图-4,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②“氧阴极还原法”的制备原理如图-5,a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30、用系统命名法命名或写出结构简式:
(1)3-甲基-2-丙基-1-戊烯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用KMnO4氧化溶质质量分数为36.5%的盐酸.反应方程式如下:2KMnO4+16HCl(浓)═2KCl+2MnCl2+5Cl2↑+8H2O
(1)若此盐酸的密度为1.2g/cm3,其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
(2)用双线桥法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____________
(3)此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的比为____________
(4)15.8g KMnO4完全反应,产生标准状况下Cl2的体积为___________,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____________(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32、反应m A+n Bp C在某温度下达到平衡。
(1)若A、B、C都是气体,减压后正反应速率小于逆反应速率,则m、n、p的关系是__________。
(2)若C为气体,且m+n=p,在加压时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定向___________方向移动。
(3)如果在体系中增加或减少B的量,平衡均不发生移动,则B肯定不能为___________态。
33、乙酰苯胺是一种白色有光泽片状结晶或白色结晶粉末,是磺胺类药物的原料,可用作止痛剂、退热剂和防腐剂、乙酰苯胺的制备原理为
实验参数
名称
| 相对分 子质量
| 性状
| 密度(g/mL)
| 沸点(
| 溶解性
| |
苯胺
| 93
| 无色油状液体
| 1.02
| 184.4
| 微溶于水
| 易溶于乙醇、乙醚
|
乙酸
| 60
| 无色液体
| 1.05
| 118.1
| 易溶于水
| 易溶于乙醇、乙醚
|
乙酰 苯胺
| 135
| 白色晶体
| 1.22
| 304
| 微溶于冷水,可溶于热水
| 易溶于乙醇、乙醚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部分仪器及夹持装置已略去)。
注:①刺型分馏柱的作用相当于二次蒸馏,用于沸点差别不太大的混合物的分离。②苯胺易被氧化。
实验步骤:
步骤1:在100mL圆底烧瓶中加入无水苯胺9.3mL、冰醋酸18.4mL、锌粉0.1g和少量沸石,安装好仪器后,对圆底烧瓶均匀加热,使反应液在微沸状态下回流,调节加热温度,使温度计温度控制在105左右;反应约60~80min,反应生成的水及少量醋酸被蒸出,当反应基本完成时,停止加热。
步骤2:在搅拌下,趁热将蒸馏烧瓶中的液体以细流状倒入盛有冰水的100mL烧杯中,快速搅拌,乙酰苯胺结晶析出,烧杯内试剂冷却至室温后,进行抽滤、洗涤、干燥,可得到乙酰苯胺粗品。
步骤3:将乙酰苯胺粗品进行重结晶,待结晶完全后抽滤,尽量压甘干滤饼。将产品置于干净的表面皿中晾干,称重,计算产率、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加入锌粉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控制温度计的温度在105左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通过_____________可判断反应基本完成、
(4)步骤1加热可用_____________(填“水浴”或“油浴”)。
(5)洗涤乙酰苯胺粗品最合适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用少量冷水洗
B.用少量热水洗
C.先用冷水洗,再用热水洗
D.用酒精洗
(6)步骤2得到的粗品中因含有某些杂质而颜色较深,步骤3重结晶的操作是:将粗品用热水溶解,加入活性炭0.1g,煮沸进行脱色,______________,再将滤液冷却结晶。
(7)该实验最终得到产品9.1g,则乙酰苯胺的产率是_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数字。)
34、(1)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A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A═H++HA-,HA-H++A2-;试完成下列问题:
NaHA溶液显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Na2A溶液显_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pH=5的NH4Cl溶液与pH=5的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分别是__、__。
35、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计算热分解反应④
的
_______
。
(2)较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克劳斯工艺。即利用反应①和②生成单质硫。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反应④高温热分解
。相比克劳斯工艺,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
(3)在1470K、100kPa反应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
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
与
的分压相等,
平衡转化率为_______,平衡常数
_______kPa(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1373K、100kPa反应条件下,对于分别为4∶1、1∶1、1∶4、1∶9、1∶19的
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
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越小,
平衡转化率_______。
②对应图中曲线_______,计算其在0~0.1s之间,
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
(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6、漂水精主要成分是,多用于漂白及杀菌消毒,原理是
溶液能与空气中
作用生成
,有人提出增强漂水精溶液漂白及杀菌消毒的两种办法:加入酸或酸性物质、升温。
已知:①常温下电离常数,
,
;
②受热不稳定,容易分解为
和
;
③常温常压下,饱和新制氯水物质的量浓度为,其中有三分之一与水反应。
回答下列问题:
(1)若杂质不参与反应,写出漂水精水溶液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2)新制氯水中与水反应的方程式为
。
①近似计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请在答题卡框内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
②将漂水精加入到稀盐酸中,发现漂白性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减弱,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
(3)探究温度对溶液的影响,配制一定浓度的漂水精溶液,逐渐升温,然后又逐渐冷却,不同温度下溶液的pH如下表所示。
温度/℃ | 25 | 35 | 45 | 25 |
pH | 9.1 | 7.4 | 6.2 | 7.8 |
①升温能增强漂水精溶液漂白及杀菌消毒效果的理由是:的水解是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升温能促进
水解,从而增加
浓度。
②升温促进漂水精溶液水解,但溶液pH降低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
③加热又冷却至25℃,pH比原溶液小,说明变小,溶液中增加了一种阴离子:_______(填离子符号)。
(4)欲测定漂水精纯度,称取8.00g漂水精,溶于水配成溶液,取
溶液加入维生素C使
全部还原为
,用
溶液滴定,
做指示剂,
为砖红色沉淀,滴定终点的标志是_______;若消耗
溶液的体积为
,则原漂水精中
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设除
外无其他含氯物质,保留3位有效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