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煤燃烧排放的烟气含有和
,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
碱性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
和NO的烟气,写出
溶液脱硝(主要转化为
)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2)一种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原理示意如图:电池工作时,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应从电极___________(“填A或B”)流向用电器。内电路中,向电极___________(“填A或B”)移动,电极A上CO参与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
(3)某烃的结构简式为 ,该分子中可能共面的碳原子数最多有___________个,一定在同一个平面上的原子至少有___________个。
(4)常温下,某气态烃与氧气混合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回到原温度,此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成真空,此烃可能是___________(写出结构简式)。
3、按要求填空
(1)中有_______
质子,_______
中子,_______个电子。
(2)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A和B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8∶5,摩尔质量之比为_______。
(3)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质量比是_______;同质量的氨气和硫化氢气体的体积比是_______;若两者所含氢原子个数相同,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
(4)某混合气体中,各气体的体积分数为:、
、
、
,则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其对于氢气的密度为_______。
(5)在、
下,有
和
混合气体共
,经点燃后恢复到原状态时,混合气体的体积减少为
,则原混合气体中
的体积为_______
。
(6)将某文献资料上记载的相对原子质量数据摘录如表所示:
原子 | 相对原子质量 | 质量数 | 丰度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62.928 | 63 | 69.15% | 63.546 | 63.618 | |
_______ | 65 | 30.85% |
则的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保留三位小数)。
(7)在、
、
、
、
等物质中,只存在离子键的是_______;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不存在化学键的是_______。
(8)下列变化中:①碘的升华;②烧碱熔化;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氧气溶于水;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为氯化氢和氨气。(填序号)。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_______;仅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既发生离子键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_______。
4、化学能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电能。
(1)锌与稀硫酸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中,得电子的反应物为___________。
(2)将锌片、铜片按照如图所示装置连接,锌片是___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能证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铜片上产生大量气泡。
(3)下列反应通过原电池装置,可实现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②
③
5、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且相邻的A、B、C、D四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之和为56,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E的氢氧化物是两性氢氧化物,E的阳离子与A的阴离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_;
(2)A与氢元素能形成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1∶1的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
(3)C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与E单质的反应属于 反应(填“吸热”或“放热”);生成物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物的总能量;
6、氮化钠(Na3N)是科学家制备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它与水作用可生成NH3 和一种强碱。回答下列问题:
(1)氮化钠的电子式是 ,该化合物是 化合物(选填“离子”、“共价”)。
(2)氮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 反应。
(3)氮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 种盐,其中 (填盐的化学式)既含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
(4)氮化钠中两种微粒的半径大小比较: r(Na+) r(N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回答下列问题
(1)用一种试剂鉴别NaCl、FeCl3、NH4Cl三种溶液,这种试剂是___________。
(2)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的氯化氢杂质,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
8、现有以下十种物质:①稀盐酸、②氨水、③空气、④CaCO3、⑤食盐水、⑥石墨、⑦Al、⑧Ba(OH)2、⑨H2SO4、⑩CO2。对上述物质进行分类,将符合条件的物质的编号填入相应的位置:
符合条件 | 电解质 | 能导电 | 混合物 |
对应物质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9、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参照元素①-⑩在表中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2 |
|
|
| ① | ② | ③ | ④ |
|
3 | ⑤ |
| ⑥ | ⑦ |
| ⑧ | ⑨ | ⑩ |
(1)画出①和③两种元素的原子1:2组成的化合物的电子式_______。
(2)元素①-⑩中化学性质最不活泼的元素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在③、④、⑤、⑥这些元素形成的最简单离子中,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填离子符号)。
(4)在这些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中,酸性最强的物质与碱性最强的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元素③、⑤、⑨形成的一种常见的杀菌消毒剂中存在的化学键有_______。
10、按要求填空:
(1)航天技术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具有高能、轻便、不污染环境等优点,碱式氢氧燃料电池中的电解质是碱,其正极反应表示为:O2+2H2O+4e-4OH-,则其负极反应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下: RO3n-+6I-+6H+=R-+3I2+3H2O
则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有 个。
(3)Na2SX在碱性溶液中可被NaClO氧化为Na2SO4,而NaClO被还原为NaCl,若反应中Na2Sx与NaCl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6,则x值是
(4)CH4和H2O(g)通入聚焦太阳能反应器中,发生反应:CH4(g)+H2O(g)⇌CO(g)+3H2(g),将等物质的量的CH4和H2O(g)充入2L恒容密闭反应器中,某温度下反应达到平衡时 =27,此时测得n(CO)=0.2mol,则平衡时CH4的转化率为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1、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将鸡蛋壳(碳酸钙)在醋酸中溶解有气泡产生:___。
(2)Cu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___。
(3)锌和稀硫酸:___。
(4)氧化铜和稀硫酸:___。
12、将浓度均为0.01mol/L的H2O2、H2SO4、KI、Na2S2O3溶液及淀粉混合,一定时间后溶液变为蓝色。该实验是一种“碘钟实验”。某小组同学在室温下对该“碘钟实验”的原理进行探究。
(资料)
该“碘钟实验”的总反应:H2O2+2S2O+2H+=S4O
+2H2O
反应分两步进行:
反应A:H2O2+2I-+2H+=I2+2H2O
反应B:……
(1)反应B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对于总反应,I-的作用相当于____。
(2)为证明反应A、B的存在,进行实验I。
a.向酸化的H2O2溶液中加入试剂X的水溶液,溶液变为蓝色。
b.再向得到的蓝色溶液中加入Na2S2O3溶液,溶液的蓝色褪去。
试剂X是____。
(3)为探究溶液变蓝快慢的影响因素,进行实验II、实验III。(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
试剂 序号 用量(mL) |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实验II | 5 | 4 | 8 | 3 | 0 |
实验III | 5 | 2 | x | y | z |
溶液从混合时的无色变为蓝色的时间:实验II是30min、实验III是40min。
①实验III中,z的数值是____。
②对比实验II、实验III,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
(4)为探究其他因素对该“碘钟实验”的影响,进行实验IV。
(溶液浓度均为0.01mol/L)
试剂 序号 用量(mL) | H2O2溶液 | H2SO4溶液 | Na2S2O3溶液 | KI溶液(含淀粉) | H2O |
实验IV | 4 | 4 | 9 | 3 | 0 |
实验过程中,溶液始终无明显颜色变化。
试结合该“碘钟实验”总反应方程式及反应A与反应B速率的相对快慢关系,解释实验Ⅳ未产生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
13、低碳经济成为人们一种新的生活理念,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利用是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结合下列有关图示和所学知识回答:
(1)用催化加氢可以制取乙烯:
。若该反应体系的能量随反应过程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则该反应的
_______(用含a、b的式子表示)。又知:相关化学键的键能如下表所示,实验测得上述反应的
,则表中的x=_______。
化学键 | |||||
键能/ | 803 | 436 | x | 414 | 464 |
注:乙烯结构如图:
(2)用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在
(气态)完全燃烧生成
和液态水的反应中,每有
个电子转移时,放出
的热量。其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二氧化碳的捕集、利用是我国能源领域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
①科学家提出由制取C的太阳能工艺如图所示。
已知“重整系统”发生的反应中,则
的化学式为_______。“热分解系统”中每分解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mol。
②工业上用和
反应合成二甲醚。已知:
,
,则
_______
。
14、甲、乙两同学为探究SO2与可溶性钡的强酸盐能否反应生成白色BaSO3沉淀,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装置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已知:在酸性条件下硝酸根离子具有氧化性。
实验操作和现象:
操作 | 现象 |
关闭弹簧夹,滴加一定量浓硫酸,加热 | A中有白雾生成,铜片表面产生气泡 B中有气泡冒出,产生大量白色沉淀 C中产生白色沉淀,液面上方略显浅棕色并逐渐消失 |
打开弹簧夹,通入N2,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关闭 |
|
从B、C中分别取少量白色沉淀,加稀盐酸 | 尚未发现白色沉淀溶解 |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C中白色沉淀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下同)。
(3)分析B中不溶于稀盐酸的沉淀产生的原因,甲认为是空气参与反应,乙认为是白雾参与反应。
①为证实各自的观点,在原实验基础上:甲在原有操作之前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_____;乙在A、B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
②进行实验,B中现象:
甲 | 大量白色沉淀 |
乙 | 少量白色沉淀 |
检验白色沉淀,发现均不溶于稀盐酸,请写出乙中产生少量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4)合并(3)中两同学的方案进行试验。B中无沉淀生成,而C中产生白色沉淀,根据甲、乙同学的实验目的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15、以菱镁矿(主要成分为,含少量
,
和
)为原料制备高纯镁砂的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浸出时产生的废渣中有,
和
。
回答下列问题:
(1)“沉镁”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
(2)下图是Mg与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反应物和产物都是398K下的稳定状态)
①四种卤化物的热稳定由小到大顺序为_______。
②写出与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
(3)Mg-电池可用于驱动无人驾驶的潜航器。该电池以海水(呈弱碱性)为电解质溶液,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
该电池工作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Mg电极质量减少24g,理论上消耗_______g。
(4)请设计“利用生产流程中产生的废渣、盐酸和NaOH溶液制取纯净”的实验方案。说明简要的实验步骤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