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a、Al、Fe、Cu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金属元素。它们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之间有很多转化关系。下表所列物质不能按如图(“→”表示一步完成)关系相互转化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
a | Na | Al | Fe | Cu | |
b | NaOH | Al2O3 | FeCl3 | CuO | |
c | NaCl | Al(OH)3 | FeCl2 | CuCl2 |
A.A
B.B
C.C
D.D
2、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在学习、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下表列出了a~f6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族 周期 | ⅠA | ⅡA | ⅢA | ⅣA | ⅤA | ⅥA | ⅦA | 0 |
一 |
|
|
|
|
|
|
|
|
二 |
|
|
|
| a |
| b |
|
三 | c | d |
|
|
| e | f |
|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单质的电子式________。
(2)画出b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3)写出c单质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金属性c强于d,请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
(5)已知硒(Se)与e同主族,且位于e的下一个周期,根据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硒及其化合物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H2SeO3
②Se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③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e元素的弱
3、氢气是一种理想的“绿色能源”,下图为氢能产生与利用的途径:
(1) 氢气是一种________(选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上图中 4 个过程中能量转化形式有_______。
A 2 种 B 3 种 C 4 种 D 4 种以上
(2) 电解过程要消耗大量电能,而使用微生物作催化剂在阳光下即可分解
①以上反应的△H1_____△H2 (选填“>”、“<”或“=”)。
②电解水一段时间后,若阴极析出 224 mL(标准状况下)气体,则电路在通过的电子_____mol。
(3)已知 H2O(l)= H2O(g) △H= +44 kJ/mol,依据右图能量变化写出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若 4 g 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是_____kJ。
(4) 氢能利用需要选择合适的储氢材料。一定条件下,如图 B 所示装置可实现有机物的电化学储氢,总反应:2C7H8+ H2O(l) 2C7H14 + 3O2(g)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 X 为____。
4、用相应的化学用语回答下列问题
(1)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实验室不能用带玻璃塞试剂瓶装NaOH溶液的原因_________
(2)用化学方程式说明用氢氟酸雕刻玻璃的原因_________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SO2、Cl2等大气污染物,若将二者按照一定比例通入水中可减少或消除污染。写出该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
(4)Sr是第5周期第IIA族元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SrCO3与稀盐酸的反应_____
5、在如图所示的恒温、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X和2mol Y,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X、Y状态未知):2X(?)+Y(?) a Z(g)。起始时容器的体积为V L,达到平衡时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3:2,且容器的体积仍然为V L。请回答下列问题:
(1)a = 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时Y的转化率=________________
(3)X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Y的状态为______________(填“气态”或“非气态”)
(4)下列叙述中,能说明上述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_(填编号)
a.气体密度不变 b.单位时间内消耗2mol X,同时生成amol Z
c.Y的转化率不再变化 d.Z的浓度不再变化
e.气体的质量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均填序号)
A组:①H2O 与H2O2 ②金刚石与水晶 ③CH3CH2OH与CH3OCH3④16O和18O ⑤红磷与白磷
(1)互为同位素的是_____,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B组:①NaCl晶体 ②盐酸 ③HC1 ④熔融KCl ⑤蔗糖 ⑥铜 ⑦CO2 ⑧稀硫酸 ⑨KOH溶液
(2)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 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能导电的是_____。
7、现有下列物质:①Cl2 ②Na2O2 ③NaOH ④HCl ⑤H2O2 ⑥MgF2 ⑦NH4Cl
(1)只由非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填编号,下同);
(2)由离子键和极性键构成的物质是___;
(3)属于共价化合物的物质是___;
(4)⑤H2O2的电子式为:___;
(5)用电子式表示⑥MgF2的形成过程:___。
8、比较下列性质(用“>”、“=”、“<”填空)
①氧化性:Cl2________Br2
②酸性:H3PO4________H2SO4
③碱性:Mg(OH)2________Al(OH)3
④稳定性:H2S________H2O
⑤还原性:H2S________HCl
9、请用序号填空:
①13C与14C ②正丁烷与异丁烷
③CH3CH3与CH3CH2CH3 ④
(1)属于同位素的是______;
(2)属于同系物的是______;
(3)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
10、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检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中发现,反应后①中的温度升高;②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铝条与盐酸的反应是__热反应,Ba(OH)2•8H2O与NH4Cl反应时,需要将固体研细其目的是_。反应过程__(填“①”或“②”)的能量变化可用图表示。
(2)为了验证Fe3+与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填序号)。
(3)将CH4设计成燃料电池,其利用率更高,装置如图所示(a、b为多孔碳棒)其中_(填A或B)处电极入口通甲烷,当消耗标况下甲烷33.6L时,假设能量转化率为90%,则导线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mol。
(4)如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当电极c为Al、电极d为Cu、电解质溶液为稀硫酸时,写出该原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
②当电极c为Al、电极d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时,该原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__。
11、过氧化钙(CaO2)是一种白色、无毒、难溶于水的固体,加热至350℃左右开始分解放出氧气。过氧化钙能杀菌消毒,广泛用于果蔬保鲜、空气净化、污水处理等方面。其工业制备的主要流程如图:
(1)搅拌的目的是___,乙中不能采用加热措施,可能的原因是__;
(2)乙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
(3)滤液X中,除水外还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
(4)检验CaO2·nH2O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___;
(5)取上述制得的CaO2·nH2O晶体进行热重分析,其热分解时晶体的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则过氧化钙晶体(CaO2·nH2O)的化学式为____。
12、为探究 H2O2、SO2、Br2 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i. 打开 A 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 A 中有气泡产生,B 中红棕色褪色,C 中有白色沉淀 |
ii. 取 C 中沉淀加入盐酸 | C 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
iii. 打开B 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H2O2 |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 H2O2 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
(1)B 中红棕色褪色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
(2)甲同学通过 C 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H2O2>SO2。C 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
①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 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 该操作是 ______________。
②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 B 和 C 之间增加洗气瓶 D,D 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将乙和丙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 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 H2O2>SO2。
(3)iii 中滴入少量 H2O2没有明显变化。提出假设:
观点 1:H2O2 的量少不能氧化溴离子
观点 2:B 中有未反应 SO2
为验证观点 2,应进行的实验操作及现象是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H2O2、SO2、Br2 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13、人造空气(氧气和氦气的混合气)可用于减轻某些疾病或供深水潜水员使用。在标准状况下,11.2L“人造空气”的质量是4.8g,其中氧气和氦气的分子数之比是________,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
14、(Ti)及其化合物大量应用于航空、造船、电子、化学、医疗器械、电讯器材等各个领域,工业上常以金红石(主要成分是TiO2)、焦炭、氯气、金属镁为原料生产金属钛,其流程如下:
(1)过程Ⅰ中,可燃性气体X是______。
(2)过程Ⅱ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稀有气体的作用是______。
15、一定温度下,某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NO2、N2O4两种气体,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两种物质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
(1)图中x曲线是表示______________的浓度变化(填化学式)。
(2)写出容器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从反应开始至达到平衡状态时间段内的反应速率v(N2O4)=______________。
(4)图中a、b两点对应状态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比较v(a)______________v(b)(填“>”、“=”或“<”)。
(5)欲增大体系的化学反应速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
a.投入NO2b.分离出N2O4c.升高温度d.充入氦气
(6)在相同温度下,若向该容器中再充入一定体积的NO2,平衡后混合气体颜色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____(填“变浅”、“不变”或“变深”,下同),若向该容器中充入一定体积的N2O4,平衡后混合气体颜色与原来相比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