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老张看到我们非常高兴,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大家,还热情地拉我们去他家。
B.他父亲在做手术,派人捎信给我,让把相关资料送过去,以便进行必要的参考。
C.前边走来了三个精神病院的医生,医术高明的他们齐聚会诊室,商议治疗方案。
D.被访者虽然都表示对北京不甚了解,但都认为北京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目前,我国以反腐为题材的电视连续剧,除了加入少许艺术手段作为剧情衔接外,许多故事都取自真实案例进行创作。
B.河道综合治理将为两河周边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提升打好基础,并将成为绵阳境内的又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C.童年时很多事情对他的好奇让加来道雄成为一个“问题儿童”,而他上初中时偶然发生的一件事更是让他对物理沉迷不已。
D.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歼-10战机压轴出扬,当歼-10临空现身时,巴基斯坦播音员专门改用汉语欢迎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到来。
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吾一日长乎尔 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B. 仰之弥高 摄乎大国之间
C. 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 夫子莞尔而笑
D. 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为民请命
4、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甚善,名我固当(本来)
B.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即或)
C.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象)
D.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繁殖,茂盛)
5、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乃中《经首》之会(合乎) ②是以古之易财,非仁也(交换)
③以亏人自利也(损害) ④除臣洗马(贬官)
⑤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坚固) ⑥气凌彭泽之樽(超过)
⑦列坐其次(次序) ⑧凡闻言必熟论(深透)
A. ①②③⑤ B. ④⑤⑦⑧ C. ②④⑥⑦ D. ①③⑥⑧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谓整体思维,是以普遍联系、相互制约的观点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整体思维方式将整个世界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认为构成整个世界的一切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并且每一个事物又是一个小的整体,除了它与其他事物之间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之外,其内部也呈现出多种因素、多种部件的普遍联系。西人所说的“关联思维”、“关联宇宙论”、“有机宇宙哲学”或“有机主义宇宙观”,今人所说的“系统思维”,实际上就是“整体思维”。
注重整体统一的整体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整体思维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探讨天与人、自然与人为、主体与客体、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相互关系,以求得天、地、人、我(心)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这种整体思维方式,在道家、儒家以及中华传统医学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早在西周时期,“天人合一”思想就已经萌生。《周易》“推天道以明人事”,“天人合一”思想是《周易》整体思维观念立论的基本依据之一,其目的在于揭示人与天地、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合理指导人之所作所为。在《周易》看来,人与天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因此,人应当随顺天地之道而为。如此,方可“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东周以来,道家的列子、庄子以及儒家的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张载等不但合理继承了“天人合一”思想,而且有所发展和创新。道家认为,天、人同类而合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董仲舒对天、人问题作了详细的论证和明确的表述,明确指出“以类合之,天人一也”,即天人本来合一,故“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至宋代之时,张载正式将“天人合一”作为一个专有名词明确提了出来,“儒者则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学而可以成圣。得天而未始遗人,《易》所谓不遗、不流、不过者也”。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张载在《正蒙·乾称篇》中提出了宝贵的“民胞物与”思想,为合乎德性的实践行为提供了一种观念阐释,将儒家的天人观、物我观、知行观提升至新的境界和层次。
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传统医学,亦以“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观念为立论的理论依据,并且将这一整体思维观念具体化、实践化。中国医学理论将人体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认为人体内部各个组成部分及各个组成要素之间既是相互联系的、不可割裂的,又是互相制约的、互为作用的。并且,“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因此人之保健养生等都应合乎天地之道、日月之行。在临床治疗中,中医反对单纯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强调整体而观、全面诊断、辩证论治,亦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治病必求于本”。进而言之,中医学不仅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而且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体,亦即人体-自然-社会是统一的有机整体。
“天人合一”思想既是一种宇宙观或世界观,又是一种伦理道德观(生态伦理),代表着一种人生追求、一种精神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以“天人合一”“天人和谐”为根本特点的整体思维观念和思维方法,对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编自彭华《中国传统思维的三个特征:整体思维、辩证思维、直觉思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整体思维是看待世界的思维方式,它认为世上万事万物均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B.“天人合一”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最早是宋代学者张载提出的。
C.“民胞物与”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它提升了整体思维的境界和层次。
D.中华传统医学以儒家思想为理论依据,在临床上反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首段论述“整体思维”的重要概念,为论证中国传统思维的特征做准备。
B.第四段引述儒道两家的代表性观点,论证了他们对“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
C.文章不仅论证了中国传统整体思维与西方的渊源关系,也论述了其现代价值。
D.文章以总分总的结构,论证了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的表现与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周易》到儒道两家诸子,虽然在“天人合一”之理的表述上有差异,但在思维观念上是一以贯之的。
B.我国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实践,体现了中国传统思维特征中整体思维的理念。
C.根据中华传统医学理论,人体与天地相互影响,因而医生可以选择从自然或社会的角度诊断并治疗疾病。
D.继承发展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整体思维”,有助于保持人类的生态平衡,也可使社会发展更加协调稳定。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宋荣子不因外界评价而改变自我的操守。
(2)杜甫《秋兴八首》中(其一)“________,________”二句,生动地展现了夔地露冷枫丹、万物萧森的景象。
(3)苏轼的《赤壁赋》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生命短暂和个体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8、按要求填空。
(1)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劝学》)
(2)韩愈作《师说》送给李蟠,是因为李蟠虽然只有十七岁就“能行古道”“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还因为李蟠愿意向韩愈学习,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贾谊《过秦论》)
9、名句默写。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与神仙相交、与明月永存的理想。
(2)已故评书演员单田芳凭着顽强的毅力,在传统表演艺术事业上执着追求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正如荀子《劝学》中所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中批评有的人为孩子选择老师而自己却不愿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做一个抱负远大,意志坚强的有为青年,这正如《论语》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阁夜》中既写杜甫对时局的深切关怀又写深夜美景的壮丽,表现出杜甫悲壮深沉的情怀的诗句是“五更鼓角声悲壮,________________。”
(2)《李凭箜篌引》中借对女娲补天神话的妙用来渲染音乐强大魅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情景。李煜的《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周邦彦《苏幕遮》中被王国维赞为“真能得荷之神理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阿房宫赋》中用故作疑问的语气写出了楼阁之间通道的奇丽壮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李白《将进酒》中突出表现作者对富贵奢华生活的鄙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句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这也正是游人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内心写照。
(2)《采薇》中对比主人公昔日离开家乡与如今战斗归来的场景,以表现其复杂心情的经典诗句是“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女主人公述说自己从早到晚从事家务劳作辛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请补充下列诗句。
①秋月照层岭,___________________。(吴均《答柳恽》)
②_______________,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
③柔条纷冉冉,_________________。(遭植《美女篇》)
④日暮风吹,_____________。(吴均《青溪小姑歌》)
⑤_________________,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⑥庭中有奇树,______________。(《古诗十九首》)
⑦皎皎云间月,____________。(陶渊明《拟古》)
13、阅读下面链接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链接一:
南朝宋大将军檀道济,屡立战功却受奸人陷害。被收捕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片刻间便饮光一斛酒,脱帻投地说:“乃复坏汝万里之长城”(《宋书·檀道济列传》)!怒斥当权小人自毁长城,自取灭亡。当时流传著一首歌谣:“可怜白浮鸠,枉杀檀江州”(《南史·檀道济列传》)。檀道济死的那一天,京城地震,还生长出许多白毛。
链接二:
从防御工程到文学意象:长城意象与边塞间的相互交融。
长城与边塞紧密相关。边塞泛指边境地区的军防设施。秦汉时期,长城不仅是秦汉边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与匈奴之国界。然而唐代疆域之广阔,使其边塞大大超越了秦汉长城一线,唐代诗人所认为的边塞,实际是以“关”和“山”来作为文学地图的标界,且随着国势消长而进退推移。就唐代诗人而言,“陇头那用闭,万里不防胡”(刘长卿《平蕃曲三首》之二)是他们对边塞的主要立场和态度,疆域的广大与对边塞的立场和态度直接决定了诗人在创作心灵上对长城之认定。李益《 塞下曲》:“秦筑长城城已摧,汉武北上单于台。古来征战虏不尽,今日还复天兵来。” 很多诗歌以否定之态度化解了秦汉长城之军事防御功能与作用,那么长城就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什么?
《唐音癸籤》言:“唐制,新及第人,例就辟外幕。而布衣流落才士,更多因缘幕府,蹑级进身。”指出出塞与功名间的密切关系,加之唐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杨炯《从军行》)的尚武精神和投笔从戎的高度意愿,造成了唐代文人对“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的热衷。
诗歌中的长城意象即与出塞关联,诗歌在叙写塞外烽火起,驰驱沙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凯旋而还的一系列内容的同时,亦描绘了边塞奇异的景象、战争的艰苦卓绝,尤其突出出塞杀敌建功的豪迈情志,从而奠定了唐诗长城意象作品的主旋律,唐代诗人由此对长城意象进行了丰富的演绎。其中,忠君报国与追求功利相互交织构成长城意象的吟唱之源,空怀报国之志与未被起用构成唐人同一心理缺憾,思归、离愁与燕然未勒构成惆怅悲壮之情绪,而杀敌报国与少年英雄意气构成青春昂扬之精神,边塞奇异壮美之景象与边塞之苦寒、战争之艰辛、对建功立业之渴望亦构成和谐的诗意张力。
(取材于《唐代诗学中的长城意象》,有删改)
【1】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
A.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B. 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C. 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D. 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2】《送人之军》尾联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鹿善继,字伯顺,定兴人。父正,苦节自砺,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善继端方谨悫。由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内艰除,起故官。辽左饷中绝,廷臣数请发帑,不报。会广东进金花银,善继稽旧制,金花贮库,备各边应用。乃奏记尚书李汝华曰:“与其请不发之帑,何如留未进之金?”汝华然之。帝怒,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善继持不可,以死争。乃夺汝华俸二月,降善继一级,调外。汝华惧,卒补银进。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天启元年,辽阳陷,以才改兵部职方主事。大学士孙承宗理兵部事,推心任之。及阅视关门,以善继从。出督师,复表为赞画。布衣赢马,出入亭障间,延见将卒相劳苦,拓地四百里,收复城堡数十,承宗倚之若左右手。在关四年,累进员外郎、郎中。承宗谢事,善继亦告归。
先是,杨、左之狱起,魏大中子学洢、左光斗弟光明,先后投鹿太公家。太公客之,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持书走关门,告其难于承宗。承宗、善继谋借巡视蓟门,请入觐。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太公急募得数百金输之,而两人者则皆已毙矣。至是,善继归,而周顺昌之狱又起。顺昌,善继同年生,善继又为募得数百金,金入而顺昌又毙。奄党居近善继家,难家子弟仆从相望于道。太公曰:“吾不惧也。”崇祯元年,逆榼既诛,善继起尚宝卿,迁太常少卿,管光禄丞事,再请归。
九年七月,大清兵攻定兴。善继家在江村,白太公请入捍城,太公许之。与里居知州薛一鹗等共守。守六日而城破,善继死。家人奔告太公,太公曰:“嗟乎,吾儿素以身许国,今果死,吾复何憾!”事闻,赠善继大理卿,谥忠节,敕有司建祠。
(节选自《明史·鹿善继传》)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继稽旧制 稽:考订。
B.夺善继俸一年,趣补进 趣:同“促”,催促。
C.出督师,复表为赞画 表:表彰。
D.与所善义士容城举人孙奇逢谋 善:结交。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B.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C.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D.奄党大哗/谓阁部将提兵清君侧/严旨阻之/狱益急/五日一追赃/搒掠甚酷/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内艰,即丁内艰,指朝廷官员遭遇母亲丧事,需停职回乡守孝。
B.入觐,指诸侯秋季朝见天子或朝拜圣地,后泛指诸侯朝见天子。
C.谥,指古代帝王、官员死后,根据其生前事迹赠予褒奖的称号。
D.敕,用于古代帝王任官封爵和告诫臣僚。此处指帝王的诏书、命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鹿善继灵活变通,便宜处事。任户部主事时,军饷中断,他不死守旧制,请示皇帝无果后,私下把金花银转拨为边塞的军饷。
B.鹿善继擅于谋划,深入士卒。在替孙承宗做赞画时,谋划有方,开疆拓土,收复了不少失地,其间深入边塞慰劳将卒。
C.鹿善继很重情义,不惧奸佞。周顺昌受阉党之害时,鹿善继不惧牵连,挺身而出,想方设法筹措黄金予以救助。
D.鹿善继大义凛然,忠贞爱国。清军攻打定兴,鹿善继入城坚守城池,六天后定兴城被攻破,他以身许国,谥封为“忠节”。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苦节自砺,急人之难,倾其家不惜,远近称鹿太公。
(2)泰昌改元,复原官,典新饷。连疏请帑百万,不报。
1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浩瀚的古典文学里,唐诗宋词以无与伦比的魅力征服了后人。那些遥远的岁月里,曾有多少美好的意境情怀啊! 吹面不寒的缠绵春风,润物无声的柔情好雨,边关思乡的月色寒霜,千山日暮的苍茫大雪……
请你结合自己所学,以“感悟唐诗宋词里的风霜雨雪”为话题,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800。除诗歌外,文体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