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实验合理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装置 | ||||
实验目的 |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 吸收氨气,并防止倒吸 | 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 制备少量氧气 |
A.A
B.B
C.C
D.D
2、(1)19g某二价金属的氯化物RCl2中含有0.4mol的Cl- 离子,则R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2)等体积的硫酸铝、硫酸锌、硫酸钠溶液分别与足量氯化钡溶液反应。若生成硫酸钡沉淀的质量比为1:2:3,则三种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_____________
(3)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a g,取mL溶液稀释到4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_______。
(4)已知98%的浓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8.4mol/L,则49%的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9.2mol/L。(填”>”,”=”或”<”)
3、元素周期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对元素的一种很好的自然分类。 我们可以利用元素的性质、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和它的原子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来指导化学学习研究。下图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A |
|
|
|
|
|
|
|
|
|
|
|
| B |
|
|
C |
|
|
|
| D | E |
|
(1)A、B、C、D、E五种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小的是_______(填元素符号)。
(2)D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
(3)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
(4)元素C与E形成的化合物电子式为_______。
(5)化合物C2B2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是_______,C2B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6)化合物A2B、A2D中热稳定性高的是_______(填化学式),原因是_______。
4、硫酸在下列用途或反应中各表现的性质是:
A.强酸性 B.高沸点难挥发性 C.吸水性 D.脱水性 E.强氧化性
(1)干燥H2、SO2等气体_______;
(2)实验室用食盐与浓硫酸反应制备氯化氢气体_______;
(3)胆矾中加入浓硫酸,久置变为白色粉末_______;
(4)蔗糖中加入浓硫酸,形成“黑色发糕”_______;
(5)浓硫酸与木炭共热_______。
5、a.质子数;b.中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用字母填空:
(1)原子种类由_______决定。
(2)元素种类由______决定。
(3)某种核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_______决定。
(4)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决定。
(5)元素的化学性质由_______决定。
6、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自然学科,在社会各领域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上述反应所涉及到的物质中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②上述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③收集上述反应生成的气体0.4mol,通入100mL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最终所得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填化学式);
(2)我国古代常用绿矾来制备硫酸,若将绿矾投入到稀硝酸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
(3)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战役中使用了氯气制造的毒气弹。现代工业常用氯气制备漂白粉、消毒液等物质,写出制备84消毒液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
7、书写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
(1)S+Cu→_______
(2)S+O2→_______
(3)SO2+H2S→_______
(4)SO2+O2_______
(5)SO2+Cl2+H2O→_______
(6)NH3+O2→_______
(7)NH4Cl+Ca(OH)2→_______
(8)Cu+HNO3(稀) →_______
(9)Cu+HNO3(浓) →_______
(10)C+HNO3(浓)→_______
8、研究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可以有效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氮元素化合价一物质类别关系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H—H键、N—H键、N≡N键的键能分别是436kJ/mol、391kJ/mol、946kJ/mol则每生成1molNH3时,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_______kJ热量。
(2)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物质A生成NO是工业制硝酸的重要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3)在加热条件下,物质C的浓溶液与碳单质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实验室中,检验溶液中含有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
(5)物质B为红棕色气体,写出该物质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当反应消耗3.36L(标准状况)物质B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9、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 b | c | d |
|
| e |
|
|
|
|
|
|
|
|
|
| f |
|
|
| g |
|
|
|
| m |
|
|
|
|
|
|
|
|
|
|
|
| n |
|
(1)元素m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______,元素n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
(2)由a、c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原子个数比为1:2,其电子式为________。
(3)元素b、c、d、e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用离子符号表示)。
(4)元素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和元素g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
(5)下列叙述能说明e原子失电子能力比f原子强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单质的熔点e比f低
B.单质与盐酸反应e比f反应剧烈
C.最外层电子数e原子的比f原子的少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e比f强
10、配平下列方程式:
(1)__KMnO4+__SOz+__H2O→__K2SO4+__MnSO4+__H2SO4
(2)__CuS+__HNO3→__Cu(NO3)2+__NO+__H2SO4+__H2O
(3) 硝酸能将Na2SO3氧化为Na2SO4,本身被还原为NO,试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11、工业上常用氯气生产漂白粉漂其有效成分为__________,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新制氯水中现象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12、某校化学社团活动小组同学在学习完钠及其化合物后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已知:试管A中装入足量的固体,C中用不易燃的材质承托适量
避免堵塞玻璃管,D为固定蚊香的硬纸片。)
(1)如图所示组装好实验装置后,首先应该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
(2)试管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B处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C处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蚊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现有以下物质①稀H2SO4②Fe③NaOH溶液④CaCO3固体⑤NH3•H2O⑥CO2⑦熔融NaHSO4⑧乙醇(C2H5OH),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_;其中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
(2)32gSO2标况下的体积为________L,含有______个氧原子。1.204×1024个NH3分子所含的氢原子数与_______molCH4含有的氢原子数相同。
(3)在标准状况下,由CO和CO2组成的混合气体6.72L,质量为12g。此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____,混合物中CO和CO2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
(4)将20.0g质量分数为14.0%的NaNO3溶液与30.0g质量分数为24.0%的NaNO3溶液混合,得到的密度为1.15g/cm3的混合溶液。混合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结果保留1位小数)。
14、钋(Po)是一种低熔点金属,极其稀有,毒性和放射性极强。回答下列问题:
(1)Po具有放射性,经
衰变成稳定的铅,在衰变过程中释放一个
He2+,Pb的原子核中质子数为____,中子数为____,Po元素能形成较稳定的+4价离子,wg
Po4+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
(2)半衰期是指由大量原子组成的放射性样品中,放射性元素原子核有50%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已知Po的半衰期为138天,质量为64克的
Po,经276天后,得到铅的质量为____。
15、I.某温度下,在4L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态物质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②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Y的体积分数在混合气体中保持不变B.X、Y的反应速率比为3∶1
C.容器内气体压强保持不变D.生成1molY的同时消耗2molZ
II.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s | 0 | 1 | 2 | 3 | 4 | 5 |
n(NO)/mol | 0.020 | 0.010 | 0.008 | 0.007 | 0.007 | 0.007 |
反应过程如图所示,其中只有3条曲线是正确的。请回答:
(1)A点处,v(正)___________v(逆)(填“>”“<”或“=”,下同),
(2)A点正反应速率___________B点正反应速率。
(3)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_。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___________。
(4)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v(NO2)=2v(O2) b.v逆(NO)=2v正(O2) c.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5)能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的是__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 b.适当升高温度c.选择高效的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