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登上了那座高山,只闻松涛阵阵,蝉鸣声声;只见楼房如点,河流似镞。我和几位老同学谈景观,说古迹,指点江山,大家都好像远离了尘嚣,告别了烦恼。
②对于这次任务中牺牲的同志,我们唯有长歌当哭。
③这个策略他们应用了一遍又一遍,屡试不爽。
④学生应该多阅读多写作,虽然目前把文章写得短小精悍还有一定困难,但是应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⑤刚进入高中,同学们还不太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作业不够规范,特别是写作文,字迹潦草、文不加点者比比皆是。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2、下面句子与例句式相同的一组( )
例句:百姓之不见保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B.大王来何操
C.若属皆为之虏矣
D.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了。
4、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古代“术数”往往以数学为基础,建立起可以推算的理论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理论前提的话,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有什么样的征兆,就意味著什么样的结局
②输入数据,就能得到结果
③完全称得上是理性、冷静的知识体系
④与那些直指人心、不讲逻辑的道德哲学判然两种风格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②①④③
D.③④②①
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家也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C.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6、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相信未来(节选)
食指
当蜘蛛网无情地查封了我的炉台,
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
我依然固执地铺平失望的灰烬,
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
当我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
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
我依然固执地用凝露的枯藤,
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
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
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蝴蛛网”“炉台”“灰烬”等冷色调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强烈不满。
B.“深秋”“露水”“枯藤”等意象,表达了失意与失望的情感。
C.灰暗、悲凉是这首诗中意象的共同特点。
D.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些凄凉,是为正面表达积极向上的情感作铺垫。
【2】这三节诗,每节都以“相信未来”结尾,而且用冒号反复突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深感于人民的痛苦处境,体现其对人民深切同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表明自己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向往田园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赤壁赋》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是“_______,_______”。
(4)《氓》中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
(5)《离骚》中表达自己虽崇尚美德而严以律己,但早晨进谏而晚上即被免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6)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诗经·氓》中结尾回忆了少年时代尽情欢娱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两句是曹操在《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诗句来表达对人才的渴慕。
(9)《涉江采芙蓉》中写主人公遥望故乡的方向,归乡之路绵延无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10)曹操《短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用典故,说明自己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自己。
(11)《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1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13)《诗经·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15)《诗经·采薇》中“________,________”是写戍卒归途中的情形。路途是那么遥远,似乎总也走不到尽头,他忍渴耐饥,缓慢地走向故乡。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渴求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李白在梦境中登天姥山时的所见所闻、太阳从海上升起诗人耳畔萦绕着天鸡的叫声。
(3)杜甫《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5)苏轼《赤壁赋》中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突出洞箫声极其动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6)“月”是古典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古人借“月”表达不同的情感。《琵琶行》中“_________”借“月”烘托四周环境的寂静,衬托琵琶女技艺的高超;《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借酬“月”来表达诗人寻求超脱的豁达。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定风波》中,“____________”一句由眼前风雨推及整个人生,表达词人不畏人生风雨的旷达;“____________”一句则道出词人看淡荣辱得失的超然情怀。
(2)中国古诗重视“兴发感动”,如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以纷纷飘落的树叶生发悲秋之意,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则由菊花零落之景触发自伤之情。
(3)《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在说明“养民”措施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云: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但是一个人不坚持肯定是不会成功的。《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2)《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琵琶行》中也有类似情景,以表现琵琶女的高超技艺,这些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老师的追问,曾皙推脱不愿表达说道:“____________________。”孔子说没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用反问句加强语气,强调在当时霸道之下,百姓担心死亡、顾不上礼义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赵国虽有良将,也不免灭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秦的统治者对从六国抢来的珍宝挥金如土的状况,表现其生活的奢靡。
12、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注:【写作背景】一九二九年六月二十二日在闽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土地改革开工作,十一月二十六日,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在精神振奋之余,毛泽东写下了这首小令。
【1】联系写作背景,请概括全词的主旨。
【2】“一年一度秋风劲,寥廓江天万里霜”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劲”字传神,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涛,字信臣,京兆万年人。后唐天成初,举进士甲科,自晋州从事拜监察御史,迁右补阙。宋王从厚镇邺,以涛为魏博观察判官。岁余,入为起居舍人。晋天福初,张从宾以盟津叛。故齐王全义子张继祚者实党之,晋祖将族其家。涛上疏曰:“全义历事累朝,颇著功效。当巢、蔡之乱,京师为墟,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乞以全义之故,止罪继祚妻子。”从之。泾帅张彦泽杀记室张式,夺其妻,式家人诣阙上诉。晋祖以彦泽有军功,释其罪。涛伏阎抗疏,请置于法。晋祖召见谕之,涛植笏叩阶,声色俱厉,晋祖怒叱之,涛执笏如初。晋祖曰:“吾与彦泽有誓约,恕其死。”涛厉声曰:“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先是,范延光据邺叛,晋祖赐铁券许以不死,终亦不免,故涛引之。会契丹入汴,彦泽领突骑入京城,恣行杀害。涛诣其帐,通刺谒见。彦泽曰:“舍人惧乎?”涛曰:“今日之惧,亦犹足下昔年之惧也。向使先皇听仆言,宁有今日之事。”彦泽大笑,命酒对酌,涛神气自若。宋初,拜兵部尚书。建隆二年,涛被病。有军校尹勋董浚五丈河,陈留丁壮夜溃,勋擅斩队长陈琲等十人,丁夫七十人皆杖一百,到其左耳。涛闻之,力疾草奏,请斩勋以谢百姓。家人谓涛曰:“公久病,宜自爱养,朝廷事且置之。”涛愤言曰:“人孰无死,但我为兵部尚书,坐视军校无辜杀人,乌得不奏?”太祖览奏嘉之,诏削夺勋官爵,配隶许州。涛卒,年六十四,赠右仆射。
(节选自《宋史·李涛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B.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C.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D.晋祖不能答/即拂衣起涛/随之/谏不已/晋祖不得已/召式父铎等/皆拜/以官罢/彦泽节制/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族,封建时代的一种残酷刑罚,一人有罪,整个家族、亲属被诛灭。古代法律规定,“谋反”“大逆”均连及亲族。
B.笏,也叫“朝笏”,古代大臣上朝时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C.铁券,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允其后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罪的一种特别证件。
D.配隶,也作“隶配”,指将流放犯人发配至某地服役,在宋代特指官员犯罪时上级或朝廷给予的一种比较严厉的惩罚方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涛是非分明。张继祚与叛贼张从宾是同党,晋祖要将张继祚灭族。李涛上疏言其父张全义之功,劝晋祖只惩处张继祚及其妻子儿女,晋祖听从了他的建议。
B.李涛不畏强权。张彦泽杀记室张式,晋祖因与彦泽有誓约而免其罪,李涛以笏板叩击台阶,声色俱厉,即使受皇帝怒叱,仍不折不挠,最终使皇帝让步。
C.李涛视死如归。张彦泽率骑兵突人京城,大肆杀戮,李涛直闯其营账中,无所畏惧,不仅神情自若,还语出强硬,毫不避讳地直言可惜当年先皇没有杀死张彦泽。
D.李涛处事刚正。军校尹勋为惩处逃散的疏浚五丈河的丁壮,用刑过重,杀戮过多。李涛听说之后,带病起草奏疏,坚持要斩杀尹勋来向百姓谢罪,受到太祖的嘉许。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义手披荆棘,再造都邑,垂五十年,洛民赖之。
(2)彦泽私誓,陛下不忍食其言;范延光尝赐铁券,今复安在?
14、请以“撒在成长道路上的几缕阳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