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漫画内容和寓意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无论干什么事,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需要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去积累,才能有“胖”的可能。
B.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生活中不能总是在意别人的眼光,无论“胖瘦”,都是自己,何必总是以别人的眼光来要求自己呢?
C.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胖是瘦,都是美的。胖有胖的美,瘦有瘦的美。对自己的外貌,要有足够的信心。
D. 一个极其瘦小的人咬了一口馒头,问别人:“我看上去胖了吗?”告诉我们:生活中无论是胖是瘦,都是美的。胖有胖的美,瘦有瘦的美。对自己的外貌,要有足够的信心。
2、下列各句中的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在严打整治斗争中,公安干警周密部署,全警动员,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②有些网络传销网站在国外注册,服务器也设在国外,国内监管部门鞭长莫及。
③菲律宾政府发言人在谈到黄岩岛为其固有领土时闪烁其词,因为自古以来黄岩岛就是中国的领土。
④没有昭君出塞,就没有汉与匈奴那五六十年的短暂和平,就不会有双方互不侵扰的城下之盟
⑤这些人简直不可理喻,没有票硬要进来,终于被工作人员赶出去了。
⑥常言道:三人成虎。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坚持不懈,定能渡过难关,再创辉煌。
A. ①④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⑤ D. ③④⑥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何时可掇 掇:拾掇
B.枉用相存 存:问候、探望
C.海不厌深 厌:满足
D.少无适俗韵 韵:气质,情致
4、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百舸(gě) 青荇(xìng) 荡漾(yàng) 峥嵘(zhēng)
B. 彷徨(páng) 深邃(shuì) 漫溯(sù) 彳亍(chì chù)
C. 佝偻(lóu) 寥廓(guō) 忸(niǔ)怩 颓圮(pǐ)
D. 玉玦(jué) 瞋目(chēng) 变徵(zhǐ) 忤逆(wǔ)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曹操有辉煌的政绩,比如统一北方,实行屯田制,恢复农业生产;延揽天下英雄,不拘一格降人才:他是开一代风气。
B.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描写了一个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实,在陶渊明所生活的东晋末期,类似“桃花源”那样的地方,是有很多的。
C.在文化上,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学的灵魂,他们继承大汉遗风,上袭春秋战国文化灵脉,下承隋唐文化先河,拓荡盛唐浩气。
D.陶渊明的外祖母是陶侃的女儿,一个外祖母是很可能向外孙谈起自己父亲的,那么陶侃的一生可能对陶渊明有很深的印象,不也很自然吗?
6、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山野行走
天黑下来,四周死一般寂静。我仍在山野里行走,山影嶙峋交错,仿若剑戟铿锵,再现古代某个严酷战阵。我想起了那些厮杀、血腥和悲凉的牺牲,心里划过惊惧和悲悯。此时,星星依序出现,很快布满天宇。视野渐渐亮开,山影变得敦厚温和,细细山路在月光里蜿蜒,如持续流淌的乳汁。我感到了无情宇宙在无意识里呈现的几分仁慈。为了一个小小的夜行者,宇宙竟然动用了它的全部照明设备:北斗星、织女星、天狼星、天蝎座、天琴座、室女座……此时全部为我满负荷工作,那凶猛天狼,也在为我殷勤地发电照明,头顶的每一颗星星,全部以每秒三十万公里的神速,向我空投光芒和柔情。
此时,我行走在群山的皱褶里,我也行走在浩荡的天意里。
嚓、嚓、嚓,连续三颗流星划过头顶靠南的天空,山巅似有被灼痛的云絮,凌乱飘起。山村的狗们,大声狂吠,对天空发出持续质疑和询问。由于天文学知识过于匮乏,它们的发问比起它们的祖先,显然毫无长进,仍止于纪元前的幼稚和天真。尽管,流星们在天上制造了不小的动静,挑逗了无知的狗们的猜测和询问,却丝毫未打断避暑山庄里富豪们的赌局,那掷骰子的声音,盖过了银河的潮汐,删除了天上的动静。熟谙经济学的精明赌徒们,陶醉于他们的天文数字,却不需要也不屑于别的什么天文学,不需要也不屑于向天空注目和发问,除非星辰坠落,为他们降落下大量黄金和巨额利润。
我对那些对天发问的无知的狗们,竟有了几分尊敬:在这个被商业和经济学主宰的大地上,在这个市侩当道、失去天真的夜晚,对尘世和天上的动静,发出好奇的追问。
隔着一个山涧,走在山路上的我,看见了不远处的高速公路,几乎与我并排而行。我看见一辆辆呼啸的车,一组组飞旋的轮胎,我看见疾驰的现代,载着时光和欲望,弃我而去,弃我而去。我一个步行的人,一个保持古代行走方式的人,一个对现代水土不服的人,一个迈着农业的步子慢行的人,与咆哮的工业和狂奔的现代,礼貌地保持了距离,我绕开了它的快,我坚持着我的慢。它们,狂奔的铁们、轮胎们、现代们,一路弃我而去,很快都超越了我,扔下了我。我索性掉头,折进一个山湾,四周是无边密林,林间一泓碧水,这时,我才忽然发现:现代已载着现代远去,我留下来,留在古代的密林,留在古老的深山。
抬起头,我看见了山间的月亮,被林涛和山风梳洗得眉情目秀的月亮,他不慌不忙地漫游在李白的苍穹,行走在苏东坡的意境里,仔细抚摸着山上的苔鲜和留下始祖鸟爪痕的玄武岩——那上面保留着两亿年前时光的表情。
这时候,我恍然大悟“白驹过隙”这个词的深意。
这时候,我才知道:所谓高速的现代,只是现代自己快速删除自己的一种程序。现代载着现代快速远去,最终能留下来的——注定还是大地、青山、始祖鸟的玄武岩和礼拜的明月。
已是后半夜了,明月西斜,天河渐落,山影隐约。早起的鸟开始集体朗读,山野有鸡鸣声起。路边,几户农家的灯陆续亮起,我在一旁的院子里停下,主人是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他说儿子媳妇在外地打工,他与老伴种地,带着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子,还养着一头奶牛。他一边挤奶一边说,山里不缺草,牛吃得好,奶多。提前把奶挤了,等会儿把奶卖给奶贩子,他们又卖给城里的奶厂。他说趁这把老骨头还能动,挣一点,补贴家用,也给自己准备点养老钱。我蹲下来,看他挤奶,奶牛温顺地站着,它不计较那哗哗流进奶桶的是什么,它似乎陶醉于释放的快感,或者,它知道那是什么,但它不愿说出口,不愿计较,它只觉得放养它的人有恩于它,青草和溪流有恩于它,那流出去的都不是它的,是天的,是地的,是人的,而属于它的身体,还原封不动在它这里,这让它已很满足。星光照在奶牛身上,照在老人身上,被星光雕塑的老人和奶牛,宛如黎明的神灵。奶桶已经快盛满了,而牛奶还在注入,星光也在注入,满当当的桶里,荡漾着星光和牛奶。我再一次从老人脊背和奶牛的脊背向天穹望去,我看见,那渐渐沉落而暗淡的银河,似乎已向宇宙献出了足够多的乳汁……
(李汉荣作品,有删改)
【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我一个步行的人,一个保持古代行走方式的人,一个对现代水土不服的人,一个迈着农业的步子慢行的人,与咆哮的工业和狂奔的现代,礼貌地保持了距离,我绕开了它的快,我坚持着我的慢。它们,狂奔的铁们、轮胎们、现代们,一路弃我而去,很快都超越了我,扔下了我。
【2】作者在文章最后为什么花费不少笔墨来写奶牛?
【3】文中多处写到月亮、月光,在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本文主题多重,意蕴深刻。请结合文章,任选两方面加以探究。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描绘的社会理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齐桓晋文之事》中,强调应该将敬老护幼之心推己及人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秦国联合晋国围攻郑国的理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句默写。
(1)《劝学》中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师说》中“_______,_____。”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
谬心态。
(3)诗人毛泽东诗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壮丽景色,不禁触景生情,想到国家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引发追问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记》描写桃源中美好生活环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名句默写。
(1) 《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描写邹忌外貌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怅寥廓,问苍茫大地,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5)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走尽这雨巷。(《雨巷》)
(6) 但我不能放歌,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诗经·氓》中写女主人公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辛苦操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屈原直接表达自己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心情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歌行》中曹操引用《诗经》中的句子后,并表示自己一定会对嘉宾以礼相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陶潜在《归园田居》中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准确的描绘出了农村生活的和平,毫无喧嚣和烦躁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兰亭集序》中表达作者生死观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邶风·静女》中塑造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其中有两处直接对其美貌进行了赞美,这两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朱自清《松堂游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如果换用诗句表达同样的意思,我们可以引用《琵琶行并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回忆南朝宋武帝刘裕当年北伐功业与气势,表现词人无限景仰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自咏
陆游
满梳晨起发凋零,亭午柴门未彻扃①。
万事忘来尚忧国,百家屏尽独穷经。
楠枯倒壑虽无用,龟老支床②故有灵。
梦里骑驴华山去,破云巉绝数峰青。
【注】①扃:从外面关闭门户用的门闩、门钩等。②《史记·龟策列传》:“南方老人用龟支床足,行二十余岁,老人死,移床,龟尚生不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起梳头看见很多脱发,中午仍无人开门来访,老迈落魄之感油然而生。
B.诗人以“忘”衬“忧”,以“屏”衬“穷”,彰显出自己坚定的人生选择。
C.诗人借助“楠”与“龟”的对比,抒发虽有才华而不受重用的郁愤不平。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于一体,系命运之思与家国之情于一身。
【2】本诗尾联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志趣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锻炼久之,不决。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以余力复完六井。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杭人名为苏公堤。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又作生祠以报。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B.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C.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D.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冠”又称“加冠”“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举行加冠的礼仪。后代冠礼虽废,但仍保留“加冠”“已冠”“弱冠”等说法。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除大理评事”指“授予大理评事一职”,“徙知湖州”指“调任湖州知州”。
C.太守,中国古代的一种地方职官,一般是掌管地方县一级行政区的地方行政官。
D.“生祠”是古代信仰民俗,指为活着的人建立祠庙,而加以奉祀。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家教良好,学识广博。母亲程氏亲口把书上知识传授他,等到弱冠,博通经史,写文章每天可以写数千字。
B.苏轼恪尽职守,不因循守旧。任职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时,百姓贫困差役繁重,衙吏相继破产。苏轼访察其利弊所在,修订衙规,从此害处减少了一半。
C.苏轼虽受小人陷害,却随缘自适。苏轼遭受陷害,被捕入狱,但出狱被贬黄州后,却能与农夫老翁融洽相处,并自号“东坡居士”。
D.苏轼政绩卓著。在杭州首次任职时,苏轼就疏通茅山、盐桥二河来通航运,建造了坝堰闸门,用来作为只积蓄湖水的枢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2)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5】苏轼一心为民,通读全文,概括苏轼在为官期间做了哪些事情造福于民?
1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沁园春·长沙》,抒发了青年昂扬向上、雄视天下的凌云壮志。
闻一多的《红烛》借“蜡烛”赞扬了“莫问收获,但问耕耘”的奉献精神,表达年轻一代的心声。
《峨日朵雪峰之侧》营造了凝重而壮美的氛围,展现了青春之时卑微却强劲的生命力。
《哦,香雪》展现了当“青春”遭遇“远方的世界”时,年轻人所迸发出的用知识改变贫穷、落后,走出封闭的美好愿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班里要举行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的班会。请你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读了上述材料产生的联想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