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吉林四平2025届高三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译:苏武渐渐痊愈,单于派使者通知苏武,会同判定虞常的罪,想凭着这时候使苏武投降。

    B.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壁,从径道亡。

    译:相如揣度秦王虽然斋戒,决心倚仗约定不把城池给赵国,于是让随从穿上粗布短衣,怀里藏着和氏璧从小路偷偷跑掉。

    C.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姓名,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译:张衡一到任(下车伊始),就通过整顿法纪树立威信,暗中查知当地奸党的姓名并予以收捕,于是辖区上下秩序井然,人人都称颂他政治方面有条理。

    D.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孔子说:“冉有!难道不是你们的过错吗?那颛臾,先王曾把它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

  •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则利   砺:磨砺

    B高祖为亭长,素诸吏   易:轻视

    C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庸:岂,难道

    D夺其军,四千余人   可:大约

     

  • 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在冬春之交的日子里,气象多变,雨、雪天气基本上是平分秋色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 4、对下列相关现代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站在橘子洲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河图景。词人在写景时,远近上下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既是写景,也是抒情,表现了词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

    B.《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雪峰”“太阳”“蜘蛛”等意象,营造出凝重而又壮美的氛围。

    C.《红烛》这首诗有浓重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 5、下列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楚霸王刚愎自用,不听亚父范增之言,终至兵败,自刎乌江。

    B. 奥巴马在就职演说中说,他是临危受命,并号召美国人民帮助他迎接挑战。

    C. 兵团子弟兵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群众的热情支援。

    D. 深秋时节,天气逐渐寒凉,衣衫单薄,冻得我切齿拊心啊。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纵观中国考古百年的历程,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前沿理论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无疑为其蓬勃发展增添了羽翼。

    ②首先,基础理论形成中国特色。考古学是通过物质遗存研究逝去历史的学问,是通过地下宝藏探索未知世界的学科。在这个过程中,考古学的发现永远是第一位的,是前提也是基础。从西阴村到安阳,从后岗到西安,中国田野考古经过几次跨越就从按深度记、按文化层记,发展到按堆积单位顺序记的考古层位学。而后,对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谱系格局研究均形成独特体系,对古代遗址分类保护更加规范系统,归纳总结出发掘、整理、研究、展示一整套理论方法,形成中国特色。然而必须认识到,广阔天地里热火朝天的田野考古发掘,只是考古学获取资料的开始。不论基础理论多么扎实和深厚,也不能代替考古殿堂的辉煌整体,简单地依靠“眼学”经验,犹如医生单纯依赖听诊器诊断,其水平远远落后于CT、彩超等现代影像医学诊断一样,获取的信息量极少且不完整,难免诸多臆测或推断的成分。考古学遗存包含的信息资源多样性,决定了中国考古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

    ③其次,应用理论是多学科并举的知识总动员。中国考古学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汲取养分,指导中国特色的研究;从生物学借鉴进化论和传播论,观察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从历史学拿来“两重证据法”,解读考古学文化族属与国别;从人类学引进“结构决定性质”和“功能决定形态”的理念和视角,探讨古礼遗存的发生与发展;甚至借助海洋工程的先进打捞技术开展水下考古,引进航天遥感技术推进考古影像学开展。传统的文献学、考据学、古文字学的理论方法,地理学、物候学、天文学理论知识,统统为我所用,都来助力中国考古研究,当它们联手协作共同进行分析和释读古代遗存信息时,能力超强,作用巨大,优势明显,是考古学研究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如果说基础理论为科学发现和获取古代遗存保驾护航,应用理论则承担提取和释放遗存信息的使命。后者是科学技术进步的直接反映,也是考古学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

    ④此外,前沿理论是创新知识体系的动力。决定学科理论高度的既不是基础理论,也不是应用理论,而是前沿理论。生命起源、人类起源、农业起源、文明起源和国家起源是世界考古研究的前沿性课题。中国考古率先在文明起源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苏秉琦先生的“满天星斗”文明论成为前沿理论的第一个代表。这个比喻建立起中华文明的体系性认识。这不仅是中国考古学理论体系形成的标志,更是世界考古东方大国崛起的标志。改革开放是中国考古学前沿理论诞生的助推器,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考古学体系建设、理论发展的核心优势,这就是中国特色的伟力和内在逻辑。此后,中国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包括良渚、陶寺、石葬、古蜀等重要遗址显然都与“满天星斗”文明理论息息相关,甚至是其催生的结果。

    (摘编自卜工《中国考古学理论必须具有中国气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考古学的基础理论源于发现,所以考古学就是研究发现的理论,至于发现以后的工作就属于应用理论的范畴了。

    B.考古学遗存包含的信息资源是多样的,如果光有基础理论是不能获得准确信息的,还必须依靠多学科的技术手段和理论方法。

    C.中国考古学多学科并举的知识总动员作用巨大,有助于借助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更准确地分析和释读古代的遗存信息。

    D.在世界考古的前沿理论研究中,中国率先取得突破,这一突破标志着中国考古学体系的形成和东方考古大国的崛起。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概括中国考古蓬勃发展历程离不开三种理论,然后分别说明三种理论的作用。

    B.第②段运用比喻论证方法,把考古学中依赖基础理论的做法比作医生单纯依赖听诊器。

    C.第③段列举了多学科在考古研究中的应用情况说明考古学应用理论的重要性。

    D.第④段运用引用论证方法,引用“满天星斗”文明论证明前沿理论是创新的动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基础理论形成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的考古学当然也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导。

    B.只有保护好有价值的物质遗存,才能更好地研究逝去的历史,探索未知世界。

    C.如果多学科并举共同助力中国考古研究,就能完成提取和释放遗存信息的使命。

    D.前沿理论决定了考古学的理论高度,具有引领作用,它可以超前于考古发现。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回忆年少时与男子在一起欢乐起算的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

    (2)昔我往矣,____________,今我来思,____________。《诗经·采薇》

    (3)屈原在《离骚》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只要自己的本心确实是美好的,就不要在乎别人是不是了解自己。

    (4)故渔者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5)《出师表》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齐王发布诏书,规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得到“下赏”。

    (2)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要求人们别做庸人,在淡红的血色与微漠的悲哀中暂得偷生,要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表现桃花源里老人和孩子生活幸福愉快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临别的唱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子对着滔滔黄河感叹时光易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风乎舞雩,咏而归。

    (2)宗庙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愿为小相焉。

    (3)_______________,翠峰如簇。

    (4)六朝旧事随流水,_______________

    (5)良辰美景奈何天,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  

    (3)像我一样,像我地   。(戴望舒《雨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 夜

    陈与义

    畴昔追欢事,如今病不能。

    等闲生白发,耐久是青灯。

    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

    题诗饯残岁,钟鼓报晨兴。

    注:①除夜,即除夕夜。②陈与义,两宋之交杰出诗人,靖康之变后,他辗转流亡多地,于绍兴元年(1131)抵达南宋朝廷所在地临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诗人采用对比手法,令往年除夕夜的欢愉与眼前自己卧病在床、身心憔悴形成鲜明对比。

    B.颔联中,“白发”“青灯”等意象的使用,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忧国伤时的孤寂者形象。

    C.颈联写冬天已经过去,江南大地一派春色,使得诗歌的情感也由低沉苦闷转为昂扬向上。

    D.本诗综合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将个人身世、时代背景融入其中,意蕴深刻。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 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日“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日:“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唐浮图慧褒始于其址   舍:房屋。

    B.有碑道,其文漫灭   仆:倒下。

    C.则或其欲出者   咎:责怪。

    D.后世之其传而莫能名者   谬:弄错。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盖其又深,则至又加少矣   吾还也

    B.于人可讥   谁大王为此计者

    C.又以悲夫古书不存   臣壮也,犹不如人

    D.尽吾志也不能至者   秦王还柱

    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表面上看,本文是一篇游记,其实是借题发挥的议论文。记叙、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服务是文章的最大特点。

    B.欲达险远首先需要有力,这是主观条件;然而到了“幽暗昏惑”之处,如果“无物以相之”,也不能到达,强调了客观条件的重要性。

    C.针对“仆碑”,作者提出“深思而慎取”的观点,这个观点乍看游离于主题之外,实则在告诫学者不要半途而废,更不要被表面现象迷惑。

    D.“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本来是可以继续前进的,只是听了倦怠者的话随之走出洞来,满腹憾恨之情溢于言表。

    4翻译。

    (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9月29日,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百集人物微纪录片《十年家国十年心》开播,该片以新时代的十年之变为背景,记录了100位奋战在新中国建设伟大事业的普通人的故事。如“90后”唢呐女博士刘雯雯,在悉尼歌剧院吹响“小铜唢呐”,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80后”“种粮姐姐”肖定,以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种田”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锦传承人粟田梅,十年如一日带领村民“织”出致富路……这些各行各业涌现出的人物,为新时代的伟大建设付出了自己的努力,他们的故事值得认真记录,值得更多人聆听与知晓。

    《十年家国十年心》所讲述的一个个故事,蕴含一块块中国精神的“拼图”,为这个伟大奋进的时代拼绘出中国人的“精神芯片”。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自我与时代”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月考试卷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