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年西藏日喀则二年级下册期末语文试卷(解析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先解释带点字的意思,再写出整个诗句的意思。

    1.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无遗力:________ 少壮: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哪得:____________

    清如许: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组词。

    轴(_________   拊(_________   曝(_________   锦(_________

    抽(_________   付(_________   爆(_________   棉(_________

  • 3、补充词语:

    热血_______腾、余音绕______。选择其中一个词语,把你想到的用一两句话写下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查字典填空。

    1.“竭”字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再查音节______。“竭”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尽,②干涸,③姓。在“枯竭”一词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

    2.“冠”字读作“guān”时,意思有两种:①帽子;②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在“张冠李戴”一词中应选第______种解释。它的另一种读音是______,可组词为______

  • 5、积累填空。

    (1)朱自清叩问自己:“过去的日子如轻烟,_______________,如薄雾,____________。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长歌行》中写道:“______________,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些句子都在警示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腊八粥》一文中,______这部分写得详细,其好处是将_____________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突出了腊八粥的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展现了一幅腊八节的风俗图景。

    (3)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寓意是_________;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是_________

    (4)爸爸告诉我:“‘________________,日久见人心’,时间是检验人心的尺子。”他还说:“‘___________,近山识鸟音’,只有多接触,才能真正了解某种事物。”

    (5)阅读名著,我认识了很多特点鲜明的人,比如,调皮可爱又正义善良的尼尔斯,___________的鲁滨逊;我还跟随____________(谁)来到神奇的纸牌国历险,为____________(谁)在山洞中迷路而担心。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古诗阅读

    (甲) 十六字令   (乙)望岳(节选)

    毛泽东 杜甫

    山, 造化钟神秀,

    刺破青天锷未残。 阴阳割昏晓。

    天欲堕, 荡胸生层云,

    赖以拄其间。 决眦入归鸟。

    1解释词语 钟:_____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 《十六字令》和《望岳》分别为甲、乙两首诗歌的题目。

    B. 两首诗歌都突出表现了“山”之巍峨高耸。

    C. 两首诗歌都借描绘“山”的艺术形象来表达诗人心中建功立业的豪情。

    D. 甲被称为词中“小令”,乙被称为律诗中的“颔联”和“颈联”。

  • 7、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词题是____________

    【2】这首词的作者是_________代的____________

    【3】把词中的空缺处补充完整。

    【4】词中的“见”读____________,它的意思与“____________”相同。

    【5】词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_________

    【6】本词上片写_____________的夏夜,以鸟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山村特有的音响,把黄沙道写得生机勃勃;下片以轻云小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突然出现,表现 ____________的乐趣。本词流露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苏轼评价王维的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山居秋暝》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

    A.清幽明静 B.和谐温馨 C.静谧悲凉 D.热闹祥和

    2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以“空山”为背景,描绘了雨后的秋景,极具画面感。

    B.“竹喧归浣女”写浣纱女子归来路过竹林传出悲泣声,表达了作者对她们的同情。

    C.明月、清泉、竹、莲等表现了诗人高洁的品质。

    D.作者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练习。

    共享好时光

    铁凝

    小学二年级的暑假里,我去北京看望大荣姨。我和奶奶去她家时,见她正坐在马扎上编网兜,用红色透明的玻璃丝。她告诉我:“这是专门装语录本用的,斜背在身上,或游行,或开会,很帅,正时兴呢。”

    我也拥有巴掌大的一本《毛主席语录》,觉得若是配以红玻璃丝网兜背在身上,一定非比寻常。现在想来,我那时的心态,正如同今日女孩子们渴盼一条新奇的裙子或一双时髦的运动鞋那般焦灼。我请大荣姨立刻给我编一个小网兜,大荣姨却说编完手上那个才能给我编,因为手上那个也是旁人求她的,那人就坐在她的家里等。

    不知为什么,此刻我很想在这个女孩子面前显示我和大荣姨之间的亲密。我说:“先给我编吧。”

    “那可不行。”大荣姨头也不抬。

    “为什么不行?”

    “因为别人先求了我呀。”

    “那你还是我的大荣姨呢。”

    “所以不能先给你编。”

    “就得先给我编。”我口气强硬起来,心里却忽然有些沉不住气。

    大荣姨也有点冒火的样子,又说了一个“不行”,就不再理我了。看来她是真的不打算先给我编,但这已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这使我在那个女孩子跟前出了丑,这还算是朋友吗?我嘟嘟囔囔地出了大荣姨的家,很有些悲愤欲绝,并一再想着,其实那小网兜用来装语录本,也不一定好看。

    第二天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枕边有一个崭新的玻璃丝网兜,后来我知道,那是大荣姨连夜给我编的。

    我把那个小网兜保存了很多年,直到它老化得又硬又脆。虽然后来我再也未曾和大荣姨见过面,但我们共度的美好时光却使我难以忘怀。

    (有改动)

    1“斜背在身上,或游行,或开会,很帅,正时兴呢。”这句话中“时兴”的意思是____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和它的意思相近。

    2“这是专门装语录本用的”中的“语录本”指的是____________

    3看到大荣姨给别人编小网兜,“我”心中有了怎样的期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开始时并没有得到渴望的玻璃丝网兜,经历波折后又得到了。你有与作者类似的经历吗?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①父亲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整整70年了。

    ②1936年10月19日清晨,7岁的我从沉睡中醒来,觉得天色不早,阳光比往常上学的时候亮多了。我十分诧异:保姆许妈为什么忘了叫我起床?我连忙穿好衣服,这时楼梯上响起了轻轻的脚步声,许妈来到三楼,只见她眼圈发红,却强抑着泪水对我说:“爸爸没了,依现在勿要下楼去。”我没有时间思索,不顾许妈的劝阻,急忙奔向父亲的房间。父亲仍如过去清晨入睡一般躺在床上,那么安详,好像经过彻夜的写作以后,正在作一次深长的休憩。母亲流着泪,赶过来拉住我的手,紧紧地贴住我,像是生怕再失去什么。我只觉得悲哀从心头涌起,挨着母亲无言地流泪。父亲的床边还有一些亲友,也在静静地等待,似乎在等待父亲的醒来。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

    ③70年过去,这个场面在我的脑海里还是很清晰,仿佛可以触摸。在我幼年的记忆中,父亲的写作习惯是晚睡迟起。早晨不常用早点,也没有床上喝牛奶、饮茶的习惯,仅仅抽几支烟而已。我早晨起床下楼,蹑手蹑脚地踏进父亲的房间,他床头总是放着一张小茶几,上面有烟嘴、烟缸和香烟。我取出一支香烟插入短烟嘴里,然后大功告成般地离开,似乎尽到了极大的孝心。每次许妈都急忙地催促我离开,怕我吵醒“大先生”。偶尔,遇到父亲已经醒了,他只眯起眼睛看着我,也不表示什么。就这样,我怀着完成一件了不起的大事一样的满足心情上幼稚园去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诧异——( )                  悲痛——( )

    【2】用“ ”画出描写鲁迅先生去世时样子的句子。

    【3】用一句话概括第③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时钟一秒一秒地前进,时光一点一点地流逝,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希望时间能带走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

    B.“却带不走整个房间里的愁苦和悲痛”这个说法形象地渲染了当时的悲痛气氛。

  • 11、课内阅读。

    詹天佑(节选)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果然 毅然 断然)接受了任务,开始勘(shèn kān)测线路。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 周密 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构图。塞(sāi sài)外常常是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詹天佑不管条件怎样恶(wù è)劣,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还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那些外国人要讥(jǐ jī)笑我们,而且会使中国工程师失去信心。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找出文中两对近义词。

    (    )——(    ) (    )——(    )

    3.这一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4.詹天佑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有哪些?(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这句话的意思是(  )

    A.说明詹天佑对工作较认真,不对工程人员说“大概”这类话。

    B.说明詹天佑只喜欢干实事,不喜欢听多余的话语。

    C.说明詹天佑对工作一丝不苟,极端负责,对工作人员要求非常严格。

    6.读了这一选段,你想对詹天佑说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外阅读。

    钱学森

    1949101日,新中国在隆隆的礼炮声中诞生了。这一年,钱学森和十几位中国留学生一起欢度新中国诞生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他们谈论着祖国的美好前景,感到格外兴奋。

    此刻,钱学森埋藏在心底很久的愿望越发强烈起来:早日回到祖国去,用自己的专长为祖国的建设服务。他向留学生们袒露了心迹。留学生中有人劝道:“祖国刚解放,要钱没钱,要设备没设备,现在回去搞科学研究,只怕有困难。钱学森诚恳地说:“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听说钱学森准备回国,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钱学森无论到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决不能让他离开美国!”然而,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一刻也没有动摇过,经过五年漫长的等待,19559月,钱学森终于踏上了归国的航程。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被誉为中国导弹之父

    1钱学森的“心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画出短文中美国海军的一位高级将领说的话。这句话表明___________

    3读短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钱学森排除万难,一心回国,为祖国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母 爱 汹 涌(有删改)

    范永松 罗江华

    那一年,长江江水猛涨,平时和陆地相通的珊瑚坝成了孤岛。不过,黄平汇等人经常横渡长江,这个孤岛反而成了他们渡江途中休息的地方。

    一天,黄平汇等人又游到珊瑚坝上休息,意外地在一个废弃的工棚内发现四只还没睁开眼睛的小狗。由于被洪水围困,珊瑚坝上仅有一块不大的干地,周围没有任何食物。没有母狗哺育,它们怎么生存?大家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晚上,黄平汇等人再次来到珊瑚坝,看到一只花白的大狗从靠近大桥的地方跳入激流中,向江中心的珊瑚坝游来。在湍急的江水中,大狗昂着头,拼命划水。不时有浪打来,有时,一个浪头就会把它冲出二三米远,但一切危险都好像无法阻止它渡江的决心。

    大狗艰难地游上珊瑚坝,来不及抖掉身上的水珠,就跑进工棚。这是一只母狗,它看到生人,马上警惕起来,开始凶猛地吠叫。大家识趣地走向门外,回头看到这只大狗慢慢卧下,而四只小狗就蹭在它身边,开始吮吸奶水。大家明白了,大狗一定是四只小狗的母亲,白天在岸上觅食,傍晚游到孤岛上给孩子们喂奶,陪伴它们度过长夜。

    这位不畏汹涌江水,冒着生命危险辗转两地的母亲,心中有的只是孩子。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喂养―______ 阻挠―______

    【2】解释词语并造句。

    百思不得其解:______________

    造句: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大狗渡江是一件危险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狗“来不及抖掉身上的水珠,就跑进工棚”是因为_______;“它看到生人,马上警惕起来,开始凶猛地吠叫”是因为_______

    【5】读完短文,你有何感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与欣赏。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

    1948年5月25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嗒嗒嗒……突然,从一座桥上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儿,构成了一座碉堡。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碉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

    “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扔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扔一阵,董存瑞再跃进几步。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了点点尘土和白烟。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向前滚了好几米。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他用手一摸,全是血。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交织成一道火网。董存瑞离碉堡只有几十米了。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郅顺义接二连三地扔手榴弹掩护。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儿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碉堡。就在这时候,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托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他抬头眺望远方,用尽力气高喊着:“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

    巨大的喊声震得地动山摇,前进的道路炸开了。战士们冲过烟雾,沿着董存瑞开辟的道路杀向敌军司令部,消灭了全部敌人。胜利的红旗在隆化中学上空迎风飘扬。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语文出版社),有改动]

    【1】“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个英雄故事发生在哪个时期?(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朝鲜战争

    D.游击战争

    【2】对“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这句话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句话写出了危及的局面。

    B.这句话写出导火索燃烧时很壮观。

    C.“哧哧”这个词模拟导火索的燃烧声。

    D.这句话从声音和形态两个方面进行细致描写。

    【3】根据文章内容填一填。

    道路被封锁——______________——负伤前行——______________——解放隆化

    【4】“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这句话写出了董存瑞怎样的形象?分析句子的表达特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第七自然段中找出“面”描写的一句话,结合相关内容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把下面的句子改为带“把”字的句子和带“被” 字的句子。

    例:他打碎了花瓶。

    他把花瓶打碎了。花瓶被他打碎了。 

    1.老师没收了竹节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写完了家庭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按要求写句子。

    1.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脂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改为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苍蝇拂拭圆脑袋。(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他快活地叫起来:爸爸,你看!这是什么?”(改为提示语在中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词序颠倒的病句。

    跟我学:词序是词语在句子中排列的顺序,这种顺序反映了词语在词句结构中所处的地位。每一个词语在语言结构中都有它特定的位置,离开了自己的位置,就犯了词序不当的毛病。修改方法:找出位置错误的词语,然后调整过来。

    5.它们终于不动了,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没有比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更重要的事情了。(陈述句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按要求写句子。

    1.她非常着急。

    改为比喻句:

    2.语文课上,彭万里总是首先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

    修改病句:

     

  • 19、这个小姑娘勇敢、镇定、乐观的精神深深地鼓舞了自暴自弃的我。(缩句)

    _____

  • 20、按要求写句子。

    1.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面团。(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听,广场上鞭炮声、欢呼声、谈笑声,此起彼伏,响成一片(改为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在枝头一边叫一边跳。(改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贝多芬花了一夜的工夫才记录完刚才即兴创作的《月光曲》。 (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盲姑娘对哥哥说: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在她面前只停留了短短的几分钟。她在我心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用关联词

    连成一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

    题目:_____是一道“风景”

    生活是美好的,处处皆“风景”。有人说那些自然风光、景物是风景。其实令人印象深刻的人、事、活动,也可以成为风景。如:爱心是一道“风景”,乐于助人是一道“风景”……请你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去发现并抒写生活中这样的“风景”吧!注意通过具体事例来体现主题哦!

    要求:(1)将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上。(2)字数在400~600之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