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讥饿 榜文
B.水寨 雷鼓
C.拔草 收割
D.白昼 狂街
2、我能正确地选择出加线词语的读音。
tán dàn
(1) 那个弹( )琴的姑娘到底是谁呢?
小明的玩具枪里有许多圆形的子弹( )。
lèyuè
(2) 六一儿童节是我们快乐( )的节日,我盼望着那一天早点到来。
小音乐 ( )家扬科死得很悲惨。
chuán zhuàn
(3) 《水浒传》( )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那窗口里,不断地传( )出好听的琴声。
fēn fèn
(4) 晴朗的夜里,月牙儿分( )外清明。
学生的分( )数不能说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
jì xì
(5) 弹琴的小姑娘的脖子上系( )着红领巾。
你的成败关系( )着班集体的荣誉。
jīn jìn
(6) 紫禁( )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
我禁( )不住虔诚地、默默地祝福这个勤学苦练的弹琴姑娘。
3、下列关于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集中注意力阅读。
B.连词成句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C.带着问题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把它弄懂再读。
D.要一边读一边想,抓住关键词句,才能捕捉有用的信息。
4、根据画“____”部分的意思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成语。
放学后,我急迫得不能等待_____________地想把奖状给父亲看,因为这次作文比赛我拿了一等奖,所以我十分得意____________,期待着父亲的表扬。可当父亲看到奖状时,只是淡淡地说:“不错,希望你还是像从前一样_____________地努力。”
5、阅读积累,结合语境填空。
1.有人浪费时间,你应这样勉励他: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诗词能叙事,林杰说:“家家乞巧望秋月,______________。”诗词能绘景,虞世南说:垂緌饮清露,______________。”诗词能抒情,林升说:“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诗词能言志,陆游说“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句中的“凡是”“统统”“任意”写出了英法联军的______________。
4.《落花生》一文告诉我们:人要做______________,不要做______________,而对别人______________。
6、课文回顾。
(1)榕树正在____________ 的时期,好像在把它的全部____________ 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 上面,不留一点儿____________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____________ 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____________ 。这美丽的____________ !
(2)《月迹》是一篇____________ 性散文,记叙了一场饶有情趣的寻月活动,表达了孩子们追求美好事物的纯真愿望,同时告诉人们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照样子,写句子。(2分)
(1)西风越紧,它们开得越茂盛。
(2)蝴蝶随意地飞,一会儿从墙头上飞来一对黄蝴蝶,一会儿又从墙头上飞走了一个白蝴蝶。
8、按要求填空。
(1)读书的学问真不少,《论语》中“敏而好学,__________”告诉我们要多向别人请教。朱熹提倡的“三到”是指心到、________、_______。
(2)“即使是______________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_________________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动态 静态)描写的手法,写出了_______季夜晚的美丽动人。 (——《四季之美》)
(3)古诗中的秋天真美!“_______________,天气晚来秋”和“月落乌啼霜满天,________________”都呈现出秋天不同的美。
(4)《少年中国说(节选)》中梁启超用“___________,其道大光。河出伏流,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少年中国的蓬勃朝气。
9、材料一: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是广阔美丽的。蓝天底下,满眼绿色,一直铺向远方。山岭上,深谷里,平原上,覆满了青青的野草,最深的地方可没过十来岁的孩子,能让他们在里面捉迷藏。高低不平的草滩上,嵌着一洼洼清亮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里的宝镜一样。草丛中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野花。鲜红的山丹丹花,粉红色的牵牛花,宝石蓝的铃铛花,散发着阵阵清香。
材料二:广阔的草原上静静地躺着一条小河,河岸上这里多些,那里少些,随便地站立着绿柳白杨。几头黄牛,一小群白羊,在有阳光的地方低着头吃草,悠闲地散步。河岸是绿的,高坡也是绿的。绿色一直接上了远远的青山。绿草中有多少花呀!石竹,桔梗,还有许多说不上名的,都那么毫不矜持地开着各色的花,吐着各种香味,招来无数的凤蝶。风儿多么清凉,可日光又那么和暖,使人在凉暖之间,想闭上眼睡去,所谓“陶醉”,也许就是这样吧!
材料三: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北朝民歌 《敕勒歌》
【1】以上三则材料描写的是____________的景色,共同的特点是____________。(用一个两字词语概括)
【2】阅读三则材料,完成下表。
材料 | 描写的主要景物 | 运用的主要修辞手法 |
一 | 野草、湖水、野花 | _______ |
二 | 小河、牛羊、绿草、野花 | _______ |
三 | _______ | 比喻 |
【3】这三则材料都是抓住主要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其中,第二则材料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结合在一起,请把表达作者情感或心理活动的句子用“______”画出来。
【4】三则材料都写到了“草”,第一则材料用十来岁孩子的身高和野草进行对比,突出了野草____________的特点,第二则材料通过将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结合,突出了草的绿,第三则材料中的诗句“野茫茫”写出了草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喜欢哪一则材料?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慈母情深(节选)
①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②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大姐,别给!没你这么当妈的!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接着又对我喊:“你看你妈这是在怎么挣钱?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③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谁叫我们是当妈的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④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⑤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⑥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1】联系上下文,说说从第①段的细节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从母亲和“我”两个角度回答)
_______
【2】第②段对旁边一个女人的描写属于___(正面 侧面)描写,既能反映母亲挣钱的_____,也能烘托母亲对“我”____。
【3】第④段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母亲_____、____的工作状态。
【4】在第⑤段中,作者为什么认为他“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
【5】“酸”的意思有:①像醋的气味或味道;②悲痛,伤心;③微痛无力。第⑥段中的“酸”字应选第__(填序号)种解释。你认为作者攥着钱跑出去的时候,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请写在下面横线上。
______
11、课外阅读。
读书再读书
关于读书,让人高兴的是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作宝贵的财富,但当我们长大成人,总会懊悔自己读得太少。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因为:
读书使我们视野开阔。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读书使我们情趣高雅。 初春,当我在晨光中吟诵泰戈尔的《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 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哈哈地在风中摇摆,妈妈,你会认识我么?”我感觉有花瓣儿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读书使我们美丽。书一本一本地读,时光一年一年地溜走,蓦然抬头,那份书卷气已从内心悄然映在脸上。 是呀,还有什么比书卷气更让人赏心悦目 的呢?
读书使我们思想深邃。它帮助我们在别人的思想上建立自己的思想,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我们本来天生只有一个头脑,是读书让我们又多了 一个头脑。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能使我们多活几度生命。不读书的人,只有一次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 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 过去,现在和将来。
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所以,亲爱的小读者,请你从看电视、 看卡通漫画、 玩游戏机的时间中务必抽出时间来读书。 别忘了 ,“书是奇迹”,如果你也想让自己的生命发生奇迹的话,那就去读书再读书——为了 明天不致懊悔。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身临其境 ( )
A.从高处往下看。
B.来到。
C.靠近,对着。
D.照看字画模仿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受益无穷 ( )
A.缺乏财物。
B.处境恶劣。
C.达到极点。
D.彻底。
【3】面对读书,作者是既高兴又懊悔。
她高兴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
【4】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可以让读者体验书中人物不同的人生。
B.阅读可以使读者活得更久。
C.阅读可以让读者获取他人的人生经验,丰富自己的人生。
D.阅读可以跨越时空让读者在书中回望过去,展望未来。
【5】在作者眼中,读书都有哪些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品读。(录排时请去掉文中的注音)
一天,高斯顶着烈日,匆匆往学院赶去。突然,一群人拦住了他的去路。为首的一位对高斯说:“听说你是个天才,我们有一个小小的难题,你敢不敢接下来?”说着,他拿出一个玻璃瓶,往街心一放,指着瓶里一枚用一根棉线系住的银币,要高斯把棉线弄断,但绝对不许打开瓶塞。
……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高斯还是皱着眉,眯着眼,紧盯着那个玻璃瓶,没想出什么办法。这时,街中心围上了很多人,有些也是学院的学生,他们向人们介绍着高斯。大家听说高斯解过上千年没法解的数量难题,都感到十分新奇,想看看这位天才青年如何走出别人给他制造的困境。
太阳光是那么的强,那个玻璃瓶偏偏放在炎炎烈日下。高斯紧张地思考着,他的额头不断沁出汗珠来。一颗晶莹的汗滴跟其他几颗汇成一大滴,沿着高斯高高隆起的额头往下淌,啪嗒一下落在高斯身前的石板路上。
一位戴着老花眼镜的老人,心疼地走近高斯,撑起自己手中的黑色布伞,举到高斯头顶上,安慰他说:“别着急,小伙子,慢慢想,你会想出办法的。”
……
高斯在那个玻璃瓶前蹲了下来。他举起老花镜,让太阳光聚焦在玻璃瓶里的棉线上。不一会儿,大家看到玻璃瓶里突然冒起一缕青烟,接着“叮当”一声响,那枚用棉线系着的银币落到了瓶底。高斯解决了难题。
(1)你认为这个故事发生在哪个季节呢?并说明理由。
(2)请用波浪线画出高斯断瓶中线的句子,并说一说断瓶中线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3)从选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除了难题在困扰高斯外,还有其他因素困扰着他,你知道其他因素还有哪些吗?
(4)课题中也有一个字给予了高斯很高的评价,是“智”。如果让你用一个字来替换“智”字,你觉得还可以换成什么字呢?
13、课内阅读。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chǔ chù)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yīng yìng)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xìng xīng)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当小船向着高塔下面的乡村划(huà huá)去的时候,我回头看那被抛在后面的茂盛的榕树。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给文中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用“ ”在文中画出表示“应接不暇”的句子。
【3】按文中内容填空。
(1)“大的,小的,花的,黑的”这是写了鸟的 。“有的……有的……有的”是写了鸟的 。
(2)“昨天我的眼睛骗了我。”这句话的意思是昨天不是 ,而是 。
(3)最后一句话第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是因为 ;第二个没有加引号是因为 。(把序号填在横线上)①对大榕树的称呼;②这的确是鸟栖息的好地方,是作者由衷的赞叹。
【4】这个片段写了作者第几次去“鸟的天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美文赏析。
狗
巴 金
小时候我害怕狗。记得有一回在新年里,我到二伯父家去玩。在他那个花园内,一条大黑狗追赶我跑过几块花圃(pǔ)。后来我上了洋楼,才躲过这一场灾难,没有让狗嘴咬坏我的腿。
以后见着狗,我总是逃,它也总是追,而且屡(lǚ)屡望着我的影子狺(yín)狺狂吠(fèi)。我愈怕,狗愈凶。
怕狗成了我的一种病。
我渐渐地长大了。有一天不知道因为什么,我忽然觉得怕狗是件很可耻的事情。看见狗我便站住,不再逃避。
我站住,狗也就站住。它望着我狂吠,张大嘴,做出要扑过来的样子。但是它并不朝着我前进一步。
它用怒目看我,我便用怒目看它。它始终保持着我和它中间的距离。
这样地过了一阵子,我便转身去了。狗立刻追上来。
我回过头。狗马上站住了。它望着我恶叫,却不敢朝我扑过来。“你的本事不过这一点点。”我这样想着,觉得胆子更大了。我用轻蔑(miè)的眼光看它,我顿脚,我对它吐出骂话。
它后退两步,这次倒是它露出了害怕的表情。它仍然汪汪地叫,可是叫声却不像先前那样地“恶”了。
我讨厌这种纠(jiū)缠不清的叫声。我在地上拾起一块石子,对准狗打过去。
石子打在狗的身上,狗哀叫一声,似乎什么地方痛了。它马上掉转身子夹着尾巴就跑,并不等我的第二块石子落到它的头上。
我望着逃去的狗影,轻蔑地冷笑两声。
从此狗碰到我的石子就逃。
(1)作者为什么害怕狗?(3分)
(2)长大后作者为什么不怕狗了?(3分)
(3)在与狗的相持中,作者是怎样表现的?(3分)
(4)作者为什么对逃去了的狗影“轻蔑地冷笑”?(4分)
15、读课文片段,做题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sú shú)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chuò cuò)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给文中带点字选择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2】在选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忽然——( ) 欢快——( )
【3】用“_____”画出选文中的俗语,自己再写一句俗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________________
在日本,一位父亲带着6岁的儿子郊游,父亲钓鱼,儿子在一旁玩耍。
在离湖边不远处,有一个很深的大坑。孩子好奇,自己偷偷摸索着下到坑里。玩了一阵子后他发现,大坑离地面很高,下来容易上去难。
于是他不得不求助正在钓鱼的父亲:“爸爸,爸爸,帮帮我,我上不去了!”但他没有得到回应。其实,此时此刻他知道他的父亲正在距离他不远的地方钓鱼,他没有想到,父亲会对其求助置之不理。于是,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愤怒。他开始直呼父亲大人的名字并言辞不敬。他的父亲还是置之不理。
这时,天渐渐地黑下来,出于恐惧和无助,他的第二个反应是哭泣,又哭又喊,足以令做父亲的揪心。结果得到的反应还是沉默。之后,他不得不自己想办法了。他在坑里转来转去,寻找可以上去的地方,终于,他发现在坑的另一面,有几棵可以用于攀缘的小树。他艰难地爬上来。
此时此刻,他发现父亲还在那里叼着烟卷,悠闲地一动不动地钓着他的鱼。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个顽童,没有抱怨,更没有愤怒,而是径直走到父亲身边,自豪地对父亲说:“老爸,是我自己上来的!”
【1】给文章加个合适的题目,并填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2】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儿子在坑里,发现自己危险后,他的第一个反应是 。第二个反应是 。而得到父亲的回应是 。儿子最后的办法是 。
【4】文中的父亲为什么对儿子的求助置之不理呢?你觉得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如果你也发生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父亲或其他大人会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联系课文,理解下列词语。
大抵:_______________ 骨气:______________ _折节:________________
(2)仿照例句,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例: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合精神,愈秀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说说外祖父喜爱梅花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抄写一些有关梅花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快乐阅读。
做一只永不放弃的蜗牛
周杰伦从小喜爱音乐,三岁开始练琴,整个童年的日子都是在钢琴边度过的。高中毕业后,他到一家餐馆打工。
1997年,周杰伦参加了《超猛新人王》。表现并不算好的他以外得到了吴宗宪的垂青。他和周杰伦深谈后,决定聘用周杰伦到自己的唱片公司担任音乐制作助理。
制作助理的工作,周杰伦做了一年多,表现突出。于是,在1999年的一天,吴宗宪将周杰伦叫到办公室,郑重地说:“阿伦,给你十天的时间,如果你能写出五十首歌,而我可以从中挑出十首,那么我就帮你出唱片。”
周杰伦兴奋不已,跑到街上买回一大箱方便面。他想,就是拼了命,也要做最后的努力。那段时间,他几乎是一首就一首地创作,每天他疲惫的时候,就在角落里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就这样,仅仅十天时间,他真的拿出了五十首歌曲,而且每一首都写得漂漂亮亮,谱得工工整整。
仿佛一夜之间,华语流行歌坛几乎被周杰伦一个人的声音统治了。他从一名餐厅服务员成长为家喻户晓的当红小天王。周杰伦在接受美国《时代》杂志专访时说:“明星梦并不时、是遥不可及的,只要你肯努力,任何人都可以做。我之所以能有今天,就是不服输的结果。”
周杰伦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音乐人,而非昙花一现。的确,一个人不想做退却的懦夫,就应该像那首歌中写的那样,虽然有时背负重重的壳,却也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1】“每天他疲惫的时候,就在角落里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下一首歌曲的创作。”从这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 )。(可多选)
A.睡觉可以给周杰伦带来创作灵感。
B.周杰伦的生活很没有规律。
C.创作是艰辛的。
D.周杰伦的生活条件很苦。
E.周杰伦的成功并非偶然,是长期努力的结果。
【2】为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1)( )周杰伦从小就表现出非同寻常的音乐天赋,( )妈妈就培养他学习弹钢琴。
(2)( )周杰伦经历了失败,( )他一直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3】“我要一步一步地往上爬------总有一天我有属于我的天……”
(1)这是周杰伦的歌曲《蜗牛》中的歌词。这是一首励志的歌曲,是以( )为素材,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写出了( ),这也正是周杰伦自己的人生写照。
(2)歌里有一句“重重的壳裹着轻轻的仰望”,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_______________
19、阅读与欣赏。
陌生人的红苹果
黄文婷
一个微寒的夜晚,我搭上了从广州开往长沙的第58次列车。
我躺在铺位看杂志,听到一声温柔的呼唤:“小姑娘!”侧过脸,对面铺位上那位陌生妇女扬着手里的一只红苹果,对我说:“喜欢吃这个吗?”我笑笑,摇摇头。那妇女硬是把苹果塞到我枕边,我只好有礼貌地道谢。
夜深人静,拿起那只红苹果仔细地看,那是一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发出诱人的香甜。她不认识我,凭什么送呢?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我把苹果放下,打算天亮后物归原主。
第二天一醒,发觉对面的铺位已经空了,苹果仍在枕边,下面还压着一张纸条:“小姑娘,早上好!我知道你怀疑我的好意,不敢吃。女孩子出门在外多加一个心眼是好的,不怪你。苹果是我到广州开会时一位朋友送给我女儿的,可我女儿正在北京读大学。昨天一见你,便觉得你很像我女儿,一样留着长头发,一样长着大眼睛,一样穿着牛仔裤,一样喜欢躺着看书,于是我猜你也和我女儿一样,喜欢吃苹果……”我很内疚,她能把我想象得同女儿一样可爱,而我却没有把她想象得像母亲一样可信。
苹果送到唇边时,我感到自己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只苹果……
——选自《新语文学习.小学中高年级》,2005年第11期
【1】“那是一个很精致圆滑的华盛顿苹果”中“精致”的意思是下面哪一项?( )
A.表面光滑
B.精雕细刻
C.长得好看
D.价格贵
【2】那位陌生的妇女送我一只苹果的原因是什么?( )
A.看我肚子饿
B.想和我认识交朋友
C.出于礼貌
D.觉得我像她女儿
【3】根据短文内容,选一选“我”当时是哪一种心情( )?
“我”刚收到阿姨送的苹果时,感到___________,当我最后把苹果送到唇边时,感到___________。
A.惊喜 温暖
B.担心 温暖
C.惊喜 难过
D.温暖 担心
【4】文章主要通过对阿姨的动作描写和对我的___________描写,来讲述人与人之间关爱的故事。下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A.动作
B.语言
C.神态
D.心理活动
【5】读下面的句子,写出主要意思。(不超过15个字)
我开始警惕起来,脑中迅速闪过儿时看过的童话故事:白雪公主吃了“陌生人”送的半只苹果,结果中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觉得这位陌生妇女是个怎样的人?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把下面的“把”字句改成“被”字句。
(1)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主人把母鸡的蛋拿走了。
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们把街道打扫得十分干净。
_________________
(4)刺猬把散落的红枣逐个收拢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松鼠把榛子藏在窝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2、给句子换个说法,保持意思不变。
1.牛郎不得不离开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牛那么勤勤恳恳地干活,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
___________________
23、习作天地。
写你观察过的一种自然现象或一处自然景观,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注意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