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和它生活的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B.某人皮肤烫伤后,出现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
C.内环境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主要场所
D.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内液减少
2、生根粉是一种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下列有关探究生根粉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浸泡法或者沾蘸法处理插条时处理时间不同但深度相同
B.取某浓度生根粉溶液2.5mL加入25mL无菌水中可稀释10倍
C.利用数学模型分析生根粉溶液浓度对生根的数目的影响
D.正式实验与预实验相比更能体现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
3、东亚飞蝗是我国历史上发生大蝗灾的主要元凶,在土壤含水率<15%的情况下,85%以上的受精卵可以孵化,一旦食物(植物幼嫩的茎、叶)等条件得到满足,很容易发生大爆发。下列因素中,对东亚飞蝗的繁衍、扩散起阻碍作用的是( )
A.充沛的降水
B.肥沃的土壤
C.连片的麦田
D.仅取食种子的鸟类
4、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下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
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
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
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
5、“蚂蚁森林”是支付宝客户端中的一项公益活动:用户通过步行、在线缴纳水电燃气费等“低碳”生活方式获取一定的“能量值”,用以在支付宝里养一棵虚拟的树。这棵“树”长大后,蚂蚁生态伙伴们就会在现实某个地域种下一棵真正的树。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4月22日这项公益活动在荒漠化地区种植了约1 亿棵树,包括胡杨、红柳、梭梭树等,这些树种都是防风固沙的好品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蚂蚁森林”这项活动的持续开展,相应荒漠化地区将很快演替成真正的森林
B.随着植被的改善,相应荒漠化地区以正反馈调节为基础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不断增强
C.“低碳”生活能减少碳排放,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但不利于碳循环平衡
D.胡杨、红柳、梭梭树等具有防风固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6、某卵原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减数分裂形成的一个极体的基因型是AB,卵细胞的基因型是( )
A.AB
B.Ab
C.AB或Ab
D.AB和Ab
7、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防治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种群内个体的竞争
B.套种、间种和轮种体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技术
C.风能和潮汐能的开发技术不属于生态工程范畴
D.“过腹还田”可使农作物秸秆得到多途径的利用
8、图1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一段时间后,测定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α表示);图2表示随着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变化导致胚芽鞘弯曲角度α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接触琼脂块一侧的胚芽鞘细胞的分裂速度加快,导致弯曲生长
B.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Ⅰ时,胚芽鞘向左侧弯曲
C.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大于Ⅱ时,α值越来越大,胚芽鞘生长受到抑制
D.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为0时,胚芽鞘还能生长,可能是胚芽鞘中含有生长素
9、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盲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盲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引起其他象逃跑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起作用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引起的反馈调节维持了生态系统的稳定
10、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以及岩石体积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该群落只有垂直结构,没有水平结构
C.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向稳定
D.图中岩石体积的变化与植物的演替没有关系
11、下列关系中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A.同源染色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之间
B.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C.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
D.不同类型细菌的基因之间
12、如图为某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图可表示池塘中营养物质有限条件下某些鱼类种群的增长过程
B.该种群的增长率不变,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C.该种群的数量不断增大,增长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D.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主要受环境阻力的影响
13、2019年中国绿发会就《循环经济促进法》的修订提出了诸多建议,循环经济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会人员提出要让循环经济之“圆”(如图所示)转起来。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工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B.循环经济系统的能量最终都来源于玉米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C.让循环经济之“圆”转起来的实质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循环经济可充分利用有机废弃物,提高了系统的效益和能量利用率
14、红安格斯牛因肉质鲜美营养全面被称为“贵族牛”,某示范养殖基地利用本地黄牛作受体牛“借腹生子”,同期移植接种了150枚的纯种胚胎。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红安格斯牛的主要职能是提供具有优良遗传特性的胚胎
B.对本地黄牛要采取超数排卵技术
C.“借腹生子”可以充分发挥红安格斯牛的繁殖潜力
D.本地黄牛作受体牛应具有健康的体质和正常繁殖能力
15、古语中有“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说法,这是古代人可持续发展思想的雏形。生物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保护自然资源的原因之一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大于直接价值
B.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处理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
C.建立种子库、精子库可以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
D.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直接有效的保护
16、下列关于细胞中四分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一个四分体含有四条染色体
B.联会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四分体
C.联会时期的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男性的初级精母细胞会形成23个四分体
17、下列物质中,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的是
①血红蛋白②钙离子③神经递质④尿素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②④
18、地球是个大家庭,人类是个共同体,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类要合作应对。下列关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应由发展中国家完成
B.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氟氯烃等化合物的大量排放
C.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对生态和环境的影响越小
D.“低碳经济”的发展将会导致生物圈的碳循环受到阻碍
19、下丘脑是人脑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体自稳态调节的中枢,图为人体中下丘脑控制激素分泌的三种常见的途径,下列关于激素ABCD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四种激素空间结构相同
B.激素CD都由垂体合成、释放
C.激素BC可作用于同一靶细胞
D.四种激素都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组成
20、生物体内存在着一种新型免疫应答方式——训练免疫,即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首次接触抗原刺激时会产生免疫记忆,当再次受到相同或不同抗原刺激时能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应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母乳喂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不属于训练免疫
B.接种疫苗预防某些疾病的发生属于训练免疫
C.花粉、青霉素等引起的过敏反应属于训练免疫
D.训练免疫利用机体的第三道防线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21、如图表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000 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mL)是( )
A.12
B.17
C.18
D.23
22、在生长素的发现史上,1913年丹麦植物学家波森·詹森进行了如图的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结果支持达尔文的假说
B.黑暗处理后不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论
C.若使该实验更有说服力可增加对照组
D.温特通过分离化学物质改进了该实验
23、用纯种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做杂交实验时,需要( )
A.用紫花作母本,白花作父本
B.用白花作母本,紫花作父本
C.对母本去雄,授以父本花粉
D.对父本去雄,授以母本花粉
24、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群落丰富度调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调查某有翅、趋光性强的昆虫种群密度可用样方法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记名计算法常用于个体较小、种群数量较多的群落
C.取样器取样法可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也可调查某种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用取样器取样法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原因是土壤小动物的活动能力弱
25、在玉米中,控制某种除草剂抗性(简称抗性,T)与敏感(简称非抗,t)、非糯性(G)与糯性(g)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有人以纯合的非抗非糯性玉米(甲)为材料,经过EMS诱变处理获得抗性非糯性个体(乙);甲的花粉经EMS诱变处理并培养等,获得可育的非抗糯性个体(丙)。
请回答:
(1)诱变处理获得乙的同时,还获得了很多其他表现型的品种,这体现了基因突变的____________性。
(2)获得丙的过程中,运用了____________育种技术。
(3)若要培育抗性糯性的新品种,采用乙与丙杂交,F1只出现抗性非糯性和非抗非糯性的个体;从F1中选取表现为____________的个体自交,F2中有抗性糯性个体,其比例是____________。
(4)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抗性糯性玉米的抗虫性。通常从其他物种获得______________,将其和农杆菌的____________用合适的限制酶分别切割,通过____________酶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26、果酒和果醋。泡菜含丰富的有机酸、氨基酸、维生素,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作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请根据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过程指______________,B过程是指______________ 。
(2)图中酒精发酵和醋酸发酵中涉及到的主要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
(3)从装置图可以看出,加入发酵瓶中的果浆只占发酵瓶的2/3,目的一是让酵母菌___________;目的二是暂存发酵产生的CO2,防止发酵液流出,起到缓冲作用。
(4)果酒的制作离不开酵母菌,在配制酵母菌培养基时,常添加一定浓度的葡萄糖,若葡萄糖浓度过高会抑制酵母菌的生长,其原因最可能______________。
(5)腐乳的制作过程中,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酶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影响豆腐乳风味和品质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7、下图是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相关基因用B和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某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时,应该以_______________(填“随机人群”或“患者家系”)作为调查对象。根据该遗传系谱图可知,该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遗传。
(2)4号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若7号个体和某患该病的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患该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4号个体再次怀孕,欲判断胎儿是否患该遗传病,需要对胎儿进行______________。
28、小鼠具有个体小、易饲养和繁殖快等优点,是常用的实验生物之一。
(1)研究人员将小鼠置于冷水中,刚到寒冷环境时,甲状腺在___________激素的直接作用下分泌活动增强。机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_________调节机制,使血液中甲状腺激素的含量保持相对稳定。
(2)研究人员将一定量的巴马亭(一种生物碱)对小鼠进行皮下注射,注射后若干天,未
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接着将小鼠分成甲、乙两组,甲组注射少量的巴马亭,小鼠很快发生了四肢浮肿等症状;乙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甲组小鼠第二次注射巴马亭后出现该症状的原因:巴马亭是_________,引起小鼠发生了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欲验证物质X(注:用生理盐水配制X溶液)具有降血糖作用,研究者选择一批体重相同的正常小鼠,测定_____________,并将小鼠随机等量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注射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注射___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小鼠的血糖浓度与实验初始时相比,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表明X有降血糖的作用。
29、下图一是人体内某些信息分子作用的示意图,字母A~E表示信息分子,数字表示相关生理变化;图二表示某些植物激素对幼苗生长的调节作用,图中③~⑤表示不同的植物激素。请据图回答:
(1)请写出相关信息分子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 。
(2)信息分子C由 _______________ 细胞分泌,作用的靶细胞是 _______________ ,通过促进 _______________ ,从而降低血糖。
(3)图一中①表示增殖分化产生更多的浆细胞或效应T细胞和 _______________。图二中的③是 _______________ ④是 _______________ 。⑤是 _______________ 。
(4)“a浓度”较“b浓度”要 _______________ 。
30、下图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过程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有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图中序号)。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共同组成了该细胞的____系统。组成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④和⑤表示的细胞器分别是____,二者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图中 mRNA 合成需要的原料是_____________。
31、“种群存活力分析”是一种了解种群灭绝机制的方法,该方法以:“种群在200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为标准。研究人员用这种方法对某地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初始种群规模、环境阻力的大小对大熊猫存活力的影响,结果如图。
(注:环境阻力是指生存空间、食物的限制、天敌的捕食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因素。)
回答下列问题。
(1)当环境阻力为0.02时,大熊猫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为____。
(2)由图可知,随着环境阻力的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初始种群规模会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对大熊猫的种群存活力分析,常需调查种群密度、年龄结构、出生率和死亡率等,它们属于种群的________特征,其中年龄结构是指______________。在调查该地区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采集方法为______________,统计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
32、图甲为构建重组质粒过程中的三种备选质粒,其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图乙为培育转AFPs基因(抗冻基因)番茄的示意图,外源DNA和质粒上均标出了酶切位点及相关抗性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通常选用质粒C构建重组质粒,而不选用质粒A或质粒B,其中不用质粒A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图乙分析,若需使用插入灭活法筛选并鉴定重组质粒,应优先选用限制酶_____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
(3)从cDNA文库中获得的目的基因______(填“含有”或“不含有”)启动子和终止子。
(4)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常把两个启动子串联在一起形成双启动子,加在目的基因上游。双启动子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农杆菌中的质粒应含有______,其作用是携带目的基因进入番茄细胞并整合到番茄细胞的染色体DNA。从分子水平检测AFPs基因是否成功表达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若要获得抗冻能力更强的抗冻番茄,可以对AFPs基因进行改造,最终得到相应的蛋白质,该过程需用到______工程。
(6)为使改造后的AFPs基因能够表达,人工设计质粒D并对它的多个酶切位点进行研究。若用HindⅢ酶或KpnⅠ酶单独切割质粒D,均获得一条长链,若用HindⅢ酶和EcoRⅠ酶同时切割,则获得2个500bp和1个2666bp片段,若用KpnⅠ酶和EcoRⅠ酶同时切割,则获得2个250bp和1个3166bp片段。若以HindⅢ酶切割位点为计算起点,则KpnⅠ酶切割位点与HindⅢ酶切割位点最短长度为_______,EcoRⅠ酶的两个切割位点与HindⅢ切割位点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