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童年的发现》一文中的作者是( )
A.费奥多罗夫 B.谷羽 C.奥尔加・伊万诺夫娜
2、关于《自相矛盾》这则寓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们用它来比喻做事、说话前后矛盾。
B.告诉我们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
C.在说服别人之前,先要说服自己。
3、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是( )
A.讲故事 B.讲笑话 C.劝告
4、看拼音,写词语。
chónɡ qìnɡ cí xiánɡ duàn liàn tè sh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qiān zì rónɡ xìnɡ zhěn suǒ shěn shì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5、折花逢驿使,________________ 。
6、按课文内容填空。
1.善良是仁德的开端,就像《孟子》里说的________,________。《论语》里关于君子与小人有这样的两条论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左传》________,_______这句话告诉我们不做好事一定不会有好结果。
2.清朝禁烟英雄林则徐说过“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古代诗人多以诗歌来抒发自己忧国忧民的感情。如王之涣在《凉州词》里写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有陆游在《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里写的_________,_________。
7、比一比,组词语。
螺( ) 憎( ) 轧( ) 仓( ) 薄( )
摞( ) 僧( ) 扎( ) 苍( ) 簿( )
渺( ) 搔( ) 拇( ) 纽( )
缈( ) 骚( ) 姆( ) 扭( )
8、课外阅读。
(1)《伊索寓言》中,你最喜欢哪个故事?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_________________。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3)子曰:“_________________,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其艺术魅力的认识,它越来越受重视。书法艺术,从精神层面上讲是“书为心画”,从人格层面上讲是“字如其人”,从表现层面上讲是“心正则笔正”。隶书的参差俯仰,使其姿态飘逸,轻灵飞动,工整险峻。楷书的方正端庄,使其虚旷、简静、遒劲有力。行书的错落有致,使其若天马行空,雷奔云集。草书的绵婉流转,使其通篇郁郁苍苍,奇姿雄迈。各种书体无不体现线条的和谐之美。
【材料二】认识文房四宝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的字体有不同的美感,无所谓好坏。
B.文房四宝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书写工具,即笔、墨、纸、砚。
C.南唐时期的文房四宝均产自安徽。
D.在宋朝时,文房四宝特指安徽宣城宣笔、安徽徽州徽墨、安徽徽州宣纸、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广东端砚)。
【2】请根据每种字体的特征,将字体和对应的特点及人物用线连起来。
隶书绵婉流畅太极武术家
楷书方正端庄侠客
行书豪放自由君子
草书轻灵飘逸舞者
【3】请结合材料一的相关内容,运用对联知识写出下联。
上联:参差俯仰隶书轻灵飘逸 下联:_____
10、阅读《再见了,亲人》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亲人”在文中具体 。(2分)
(2)“亲爱的土地”是指_________________。“土地”前面加“亲爱的”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从这三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3分)
11、课外阅读。
走进丽江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千米。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的峡谷、清澈的湖水、宽阔的坝子……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透到黑龙潭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族的最后乐园——泸沽湖及其神秘的摩梭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1】全文像是一篇对丽江的解说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 )的丽江,宛如让读者欣赏一幅美丽的画卷。
A.动态 B.静态
【2】文中画“____”的句子在文章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3】用“____”画出全文的总起句。
【4】文中画“﹏﹏”句子是一个________句,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12、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有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事?”他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潮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
儿子漫不经心地说:“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吧。”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说:“知道了,知道了。”便搁了电话。
他刚准备再拨过去,电话铃声突然响了起来,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打来的,声音有点儿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来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
老母亲急了:“是不是已经感冒了,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老母亲絮絮叨叨地说,从他七岁时的“劣迹”说起。他赶紧截住,说:“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啊?”母亲回答道:“雪还在下呢!”
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在寒潮初袭的清晨,老王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七旬的老母亲。
【1】选用文中的词语填空。
(1)对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
(2)对于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
【2】看完电视后,老王为什么一整夜都没有睡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可以作为短文题目的是( )。
A.母亲的电话 B.父亲的唠叨 C.牵挂
13、 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
①人口剧增,资源短缺,这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显然,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
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上还有广阔的海洋可供开发,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
③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的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仅仅是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就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
④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以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它们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正在不断增加。其中仅海带一种,目前年产量就比早先的野生状态下提高了2000多倍,可见增产潜力是多么巨大!在国外,人们还培育出一种藻类新品种,据说在1公顷水面上生产的这种藻类,经加工后可获得20吨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的矿物质。这相当于陆地上耕种40公顷土地生产的大豆所能提供的同类营养物。
⑤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当然,前提是,不破坏生态平衡。
⑥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尽管近海的鱼虾捕捞已近极限,但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鳞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我们只要捕获其中的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深海和远洋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说大海是人类未来的粮仓,一点儿也不夸张。
【1】第①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⑥段中划线部分运用了 、 、 的说明方法,
形象地说明了
【3】为什么说“大海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去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海洋存亡,匹夫有责”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回答问题。
梅花
邻居陈老师家来了两位从外国回来的亲人——陈老师的儿子和孙女梅花。
梅花很喜欢和我在一起。//我到厨房洗碗,她就帮我递碗筷;我到院子浇花,她总帮我提水;看电视节目时,她总挨在我座旁……//就这样,邻居都说我和她是“双胞胎”了。
和梅花在一起是很愉快的,她告诉我很多美国的事情。我奇怪,梅花出生在美国,却能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有一天我向她问了这个问题,梅花兴奋地回答:“我是中国人,①我怎么能忘掉祖国的语言呢?”我又问:“你不是从小生活在美国吗?你怎么是中国人呢?”梅花不高兴了,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说:“我爷爷、爸爸都是中国人,我怎么不是中国人了呢?”看她的脸色,我知道她生气了。第二天,听陈老师说,梅花哭了,边哭还边嘀咕着要留在中国做中国人。
一天下午,我正要写作文,忽然听到梅花的哭诉:“②我不去,就是不去!我要留在中国……”我明白了她哭闹的原因,但不知怎么办才好。她平时对我说过要留在中国读书,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
这时,我立刻激动地在草稿纸上写下了作文题目《梅花》。文章是这样开头的:亲爱的祖国,您的儿孙是多么热爱您!
【1】按要求填空。
①这篇短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
②第2自然段中第一层与第二层是________关系。
【2】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声音的延续
B.表示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或递进
【3】从文中画线句①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从画线句②可体会到梅花________。这些语言描写都表现了梅花________之情。
【4】读完文章,文中的梅花也一定深深打动了你,你觉得梅花为什么哭闹着不愿意回到美国去?
_______________
【5】读下面两个句子,联系文章说说哪个句子更好,为什么好。
①我多么希望她能留下啊!②我希望她能留下。
_______________
15、课内阅读。
后来有人给富商出了个主意,让富商请人为茶楼题了一条向顾客征求下联的上联,悬挂在茶楼门口,并夸下海口,如有能对出下联者,到茶楼白喝茶一年,还赠特等好茶十斤。悬挂的上联是:
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
这条上联挂出后,果然有不少文人墨客前来茶楼品茶对句,但始终没有妙句对出,不过,茶楼的生意确实红火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海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人墨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照样子写词语。
始终(互为反义词):______ _______ ______
【3】“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的下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课内阅读。
景阳冈(节选)
那大虫咆哮,性发起来,翻身又只一扑,扑将来。武松又只一跳,却退了十步远。那大虫却好把两只前爪搭在武松面前。武松将半截棒丢在一边,两只手就势把大虫顶花皮揪住,一按按将下来。那只大虫急要挣扎,早没了气力,被武松尽气力纳定,那里肯放半点儿松宽。武松只把脚望大虫面门上、眼睛里只顾乱踢。那大虫咆哮起来,把身底下扒起两堆黄泥,做了一个土坑。武松把那大虫嘴直接下黄泥坑里去。那大虫吃武松奈何得没了一些气力。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カ,只顾打。打了五七十拳,那大虫眼里、口里、鼻子里、耳朵里都迸出鲜血来。那武松尽平昔神威,仗胸中武艺,半歌儿把大虫打做一堆,却似躺着一个锦布袋。
【1】按顺序写出武松和老虎搏斗的过程___________。(填序号)
A.虎扑 B.虎扒泥 C.虎搭 D.虎挣扎 E.虎无力
F.武松退 G.武松揪 H.武松踢 I.武松按坑里 J.武松打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 比作 。
【3】这段文字主要采用了_____描写,生动地表现了武松___________的性格。
17、课内阅读
小嘎子在家里跟人摔跤,一向仗着shǒu jí yǎn kuài( ),从不单凭力气,自然不跟他一叉一搂。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鹐架似的对起阵来起初小嘎子jīng shén dǒu sǒu(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终于三抓两挠,揪在了一起。这一来,小嘎子可上了当:小胖墩儿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任你怎样推拉拽顶,硬是扳不动他。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胖墩儿趋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词语。
3.选文节选自儿童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这段选文主要描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节。
4.小嘎子认为自己的优势和小胖墩的劣势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这一段的描写中,小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想象一下,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后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阅读检测台
敬重卑微
我偶然读到一篇英文课文,讲的是蚂蚁。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工蚁持家。它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到这段文字,每想到这一幕,我就会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山火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里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在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生命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蚂蚁的牺牲,蚂蚁家族绝对会全军覆灭。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 卑微)并没有什么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微薄 淡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得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它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 )体积,( )精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
【1】用“____”把括号中最恰当的词语画出来。
【2】在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第五自然段中“每想到这一幕,我就会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这一幕”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六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蚂蚁“抱成团”是一种“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最敬重卑微者的哪一点?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老实吧,它的(dé dí)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he huo)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 犹)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等到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儿,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儿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当它听到点儿老鼠的响动时,它又是那么尽职,闭息(疑 凝)视,一等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1) 用“ ”画出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汉字。(2分)
(2)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奇怪( ) 无论( ) 确实( ) 决心( )
(3) 短文围绕哪句展开来描述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2分)
(4)作者是从哪两方面来描写猫古怪的?(2分)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道红霞。
改变词序,句子意思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按要求写句子。
(1)爸爸对我和弟弟说:“暑假我带你们去游泳。”(改为转述句)
(2)难道我们能被地震这个困难吓倒吗?(改为陈述句)
(3)巴掌大的地方不能踢足球。(改为反问句)
(4)居里夫妇毫无保留地公布了镭的提纯方法。
改为把字句:
改为被字句:
(5)这篇作文的层次和语言都很通顺。(改病句)
(6)闪电撕破了乌云。(扩句)
22、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照样子,仿写句子)
_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愿意________就________。
23、小练笔。
《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一文不同于一般写景物风情类的文章,不是纯粹描写景物,而是像拉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在讲述德国风景民俗的同时,用最精练概括的语言点明了通俗易懂但又意味深长的哲理。这一思路是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层层展开的,读起来让人既开眼界,又回味无穷,颇受教育。请你观察一处景物,也按照由景到人再到理的顺序写一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