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字词。
(1)移舟泊烟渚
渚:____________
(2)黑云翻墨未遮山
翻墨: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
别枝:____________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你好,飞流的瀑布,你天生的金嗓子,(_______)多么有气势。你好,陡峭的悬崖! (_____),你高高的额头上仿佛(______)。你好,悠悠的白云,你(____),让天空(_______),变得更加(______)。
2、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
3、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
4、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_________)。
5不精不诚,(___________)。
6、有所期诺,(_______);有所期约,(_______)。
7、我爱我们的民族,(___________)。
8、(______)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___________)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__________)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__________)请教当地的农民。
9、《只有一个地球》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
3、扩充词语。
(_____)的轰鸣 (_____)的脸 (_____)的海风 (_____)的渔网
4、填空。
(1)明月别枝惊鹊,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2)七八个星外天,_____。(《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南朝四百八十寺,_____。(《江南春》)
(4)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书湖阴先生壁》)
(5)卷地风来忽吹散,_____。(《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6)钟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以为……(《伯牙鼓琴》)
5、同音字组词。
马( ) ( )语 船( )
tí ( )哭 yàn ( )子 xián 琴( )
( )目 河( ) 空( )
6、古诗赏析。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对“暮云收尽溢清寒”的“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充满而流出来
B.过分
C.古代重量单位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中的“银汉”与“皎皎河汉女”中的“河汉”意思不同。
B.本诗与《十五夜望月》都描写了农历八月十五的月夜。
C.这首诗由景入情,抒发了作者与亲人团聚的喜悦。
【3】下列诗句与“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B.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7、阅读诗歌,完成练习。
题李凝幽居
(唐)贾 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题李凝幽居”中的“题”是 的意思,“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 。
2.第一句诗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出了李凝居处的 ,暗示出了他隐者的身份。
3.第二句诗中“僧敲月下门”是 以 衬。
4.最后一句诗中的“幽期”指归隐的 ,“不负言”表示 ,这句诗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5.“推敲”一词的典故源于诗句: 。
8、古诗词阅读。
【甲】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 【乙】天净沙·春 元·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
【1】朱熹和白朴都写了春天,以下哪一项不是两位作者都写到的( )
A.春天的风
B.春天的植物
C.春天的动物
【2】以下对《春日)和《天净沙·春》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日》赏春的地点是在泗水边上,“胜日”是指胜利的日子。
B.《春日》的最后两句,既让我们从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又揭示了很容易“识得东风面”的原因,富含哲理,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
C.白朴运用绘画技巧,从“春山”到“院中”,从不同空间层次描写了春天的景物。
D.《天净沙·春》中“飞红”是指飞舞的花瓣。
9、现代文阅读
我有一个好爸爸,他非常疼我,有什么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都留给我吃。
今天,爸爸很晚才回来,我奔过去对爸爸说:“爸爸,今天给我带来了什么好吃的?”爸爸说:“厂里的阿姨给了我一个桔子,叫我带给你吃。”只见那个桔子又大又圆,黄澄澄的,晶莹透亮,味道肯定不错。我剥了皮,掰下一块放在嘴里,轻轻一咬,果然甜滋滋的。我想:这么好吃的桔子怎能不让爸爸尝一尝呢?可爸爸肯定又舍不得吃。怎么办呢?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捂着牙大声道:“唉呀,这桔子怎么这么酸啊?”正在厨房里吃饭的爸爸听了我的叫声,赶紧跑进屋看看,对我说:“不会吧?”我更加大喊大叫了:“还不酸,牙都疼了。”爸爸将信将疑地说:“真的吗?”我剥了两块放进爸爸的嘴里,对他说:“不信?你试试吧!”爸爸轻轻一咬,奇怪地问:“咦,这不是很甜吗?”这是,我大声嚷道:“爸爸上当了,爸爸上当了。”爸爸愣了好半天,才明白过来。他一下把我抱进怀里。我们俩都笑了,笑得那么欢,笑得那么甜。
【1】查字典填空。
“舍”在字典里的读音有两种:shě和shè;字义有:①舍弃 ②施舍
③房屋 ④养家畜的圈 文中的“舍”应取读音________,应取字义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将信将疑________ 肯定________
【3】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把划线的句子换另一种说法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突然,我想出了一条妙计” ,“妙计”在文中是指________;从中体现了________。
【5】给文章加上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少 年 闰 土(节选)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niē nī)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jìn jǐn)力地刺去。
(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2分)
(2)如果说右图是一幅画,你觉得这幅画可取名《________》。(1分)
(3) 这段文字能够突出闰土_________ _____的特点。(2分)
(4) 读读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然后讨论,在当时的社会里,如果让你选择,你觉得做闰土好,还是做课文中的“我”好?请从正反两方进行辩论。(正方:闰土,反方:“我”)(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爱的教育》(节选)
弗(fú)兰蒂(dì)被校长开除后就寻思着报复,这完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斯塔尔迪每天放学后都到多拉格罗萨街的女子学校去接他的妹妹,弗兰蒂就在一个街角等着斯塔尔迪。
歪戴着油布帽子的弗兰蒂踮着脚尖跟在斯塔尔迪的后面。为了挑衅(xìn),他揪(jiū)住塔尔迪妹妹的辫子,这一绊用的力气特别大,差点把他妹妹揪倒在地上。小姑娘叫了一声,她哥哥马上转过身来。弗兰蒂比起斯塔尔迪来又高又壮,他心想:“他要敢吭气就揍他。”
然而,斯塔尔迪想都没想就朝弗兰蒂扑去,他不顾自己又矮又胖,举起拳(quán)头朝着那个大块头砸去。不过斯塔尔迪还是打不过弗兰蒂,挨的拳头比打出的拳头多。街上只有几个女孩子,谁也拉不开他们。弗兰蒂把斯塔尔迪打倒在地上,但斯塔尔迪立刻爬起来,又冲过去。弗兰蒂发疯似的打,一会儿的工夫,就把斯塔尔迪的耳朵撕破了,眼睛打伤了,鼻子也打流血了新塔尔迪毫不屈服,吼叫着:
“你打死我,你也不会有好下场!
弗兰蒂连踢带打,斯塔尔迪用头和脚拼命反抗。
一位妇女从楼上的窗户喊道:“好样的,小个子!”
还有一位妇女喊道:“保护妹妹的孩子,别怕,狠狠打!”
她们还朝弗兰蒂喊:“欺负人,没本事。”
弗兰蒂也急了,使了个绊(bàn)儿,把斯塔尔迪倒在地上。弗兰蒂压在斯塔尔迪的身上:
“服不服?”
“不服!”
“服不服?”
“不服!”
斯塔尔迪使劲一翻身站了起来。他抱住弗兰蒂的腰,猛一使劲儿把弗兰蒂倒在地上。斯塔尔迪用一只膝盖抵在他的胸前。
“哎呀,那小子有刀子!”一个大人喊道,跑过去要夺弗兰蒂的刀子。
但这时的斯塔尔迪已经怒不可遏(è),他抓住弗兰蒂的那条胳膊,对着他的手狠狠地咬了一口,刀子掉到了地上,弗兰蒂的手流出了血。这时,其他人跑上前去,把他俩拉开,扶起来。弗兰蒂狼狈(bèi)不堪(kān),拔腿溜走了。斯塔尔迪的脸被抓破了,眼睛也被打青了,但他却以胜利者的姿态站在哭泣的妹妹身旁。几个女孩子捡起散落在地上的书和作业本。
“保护自己的妹妹,真是好样的!”周围的人都称赞着。
可斯塔尔迪想的不是他的胜利,而是他的书包。他马上开始—查看他的书和本,看看有没有损坏的或丢失的,并用衣裙将它们擦拭(shì)干净,又看了看钢笔尖有没有损坏。接着,他把所有的东西都收好,像往常一样平静而严肃地对他妹妹说:“咱们快走吧,我还有一道四则运算题要做呢!”
【1】给这段文字加个小标题。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怒不可遏:______________
【3】选择下面各句所采用的描写方法,填序号。
A.语言描写 B.神态描写 C.心理描写 D.动作描写
(1)弗兰蒂比起斯塔尔迪来又高又壮,他心想:“他要敢吭气就揍他。”(_____)
(2)但这时的斯塔尔迪已经怒不可遏……(_____)
(3)斯塔尔迪使劲一翻身站了起来。他抱住弗兰蒂的腰,猛一使劲儿把弗兰蒂摔倒在地上。(_____)
(4)斯塔尔迪毫不屈服,吼叫着:“你打死我,你也不会有好下场!”(_____)
【4】联系短文,写一写斯塔尔迪当时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
【5】你认为斯塔尔迪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
【6】请简要概括短文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
12、户外活动是现下流行的“减压”方式。请跟小州一起撰写倡议书吧!
同学们,走出家门,放松自己吧!无论是漫步在xuān nào( )的城市,还是táo zuì( )于yōu jìng( )的自然中,都能hán养身心,让人抛开yōu lǜ( ),获得xīn mǎn yì zú( )的享受。我们在此倡议,请大家一起参与户外活动吧!
【1】根据拼音将倡议书文字补充完整。
【2】小州不确定片段中“hán养身心”的“hán”字怎么写,查阅字典后,应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A.函hán①匣,套子。②信件:公~|来~。
B.含hán①嘴里放东西。②包含,藏在里面:眼里~泪。③忍受。
C.涵hán①包容,滋润:海~|内~。②宽恕,宽大。
D.晗hán天将亮,光亮。
【3】小州想通过这段话表达什么观点?最准确的一项是( )
A.户外活动充满乐趣。
B.鼓励大家应多参与户外活动。
C.户外活动是流行的减压方式。
D.我们应多做让自己放松的活动。
13、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广场上汇聚着群众的队伍。早上六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手里擎着红旗,或者提着红灯,从四面八方拥进会场,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老远从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挤得满满的,成了一个人海,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用横线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2.这段文字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__后__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说他们是全场30万人的“__________”。
3.如果把文中的“直奔”换成“走向”,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天安门广场
在首都北京天安门前,有一片开阔的广场,这便是闻名中外的天安门广场。
广场的北面就是那座庄严、宏伟而又朴实的天安门城楼。城楼前的金水河上,有7座玉带形的汉白玉石桥,桥上饰有雕花石华表。天安门城楼和它前面的两座华表,组成了国徽的主要部分,成了新中国的象征。
天安门前,一面五星红旗迎风飘扬。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亲自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
广场的南面,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屹立。碑身刻有毛主席的题字和周总理题写的碑文。碑座四周10幅反映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大型浮雕,表现了100多年来中国人民的英雄气概。
广场的南端,是1977年5月建成的庄严肃穆、雄伟壮观的毛主席纪念堂。它有两座台基,用一色枣红色花岗岩砌成,44根明柱。纪念堂的正厅,迎面是一尊3米多高的,用纯汉白玉石雕刻的毛主席座像,座像后面墙上挂着《祖国大地》的巨幅壁画,正厅南侧是瞻仰厅,里面放着晶莹透亮的水晶棺,棺内安放着毛主席的遗体,周围簇拥着鲜花和常青树。每年都有不少来访的国家元首、总理和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游客,到这里瞻仰毛主席遗容。
广场的东西两侧,是1957年建造起来的两座对称大厦。西边是人民大会堂,东边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这两座建筑物的淡黄墙面和浅红色、白色的花岗岩石基与黄瓦、红柱的天安门城楼互相映衬,显得格外壮观。
广场周围和毛主席纪念堂四周广种花木,香飘四季,郁郁葱葱。站在广场上纵目远望,令人意气风发、心旷神怡。天安门广场不仅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还代表着中国更加灿烂辉煌的未来。
1.这篇文章是以__________来作题目的。
2.这篇文章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赞美了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4、
①这是一场惨痛的灾难。一场大火,夺去了这个家庭女主人的生命,吞噬了这个家庭所有的财产,男主人和他那叫翔子的小孩在消防人员的帮助下,艰难地逃了出来。
②我是在灾难后的第二天去看望他们的,带去了一点点钱,算是对他们的捐赠。在捐赠的人群中,有一对母女引起了我的注意,她俩显然也是来捐赠的,却呆在人群的外围。那个母亲蹲在地上,絮絮叨叨地向那个只有四五岁的小女孩说着什么,而那小女孩撅着嘴,一脸的不情愿。
③我猜测,可能是这位母亲拿了女儿不愿意拿出的东西来捐赠,才引得了小女孩的不高兴。我走过去,才发现自己的猜测错了。那位母亲正在指着地上的那堆东西对女儿说:“你瞧,这被褥,是妈妈最好的被褥。这件衣服,是你爸爸刚买的、最好的一件衣服。我们都能将自己最好的东西拿来捐给翔子家,你为什么就不能拿你最好的呢?你有那么多玩具,为什么偏偏就拿这个破旧的玩具熊呢?”
④小女孩有些局促不安,小声地问:“难道就要将最好的东西送给别人吗?非得最好的吗?”母亲回答说:“我想是的。咱们能不能不捐这破旧的熊,捐你最宝贝的?”
⑤小女孩抬起头来,有点手足无措,但最终还是小声说:“我,舍不得。”
⑥停了几秒,小女孩又问:“我要是将我最宝贝的东西捐给了翔子,他还会还给我吗?”我忍不住就插了嘴,因为小女孩提问的样子实在是大可爱了,“当然不会,哪有捐出去的东西又要回来的道理?”小女孩有些不死心,抬头看了看她的妈妈。她的妈妈点了点头,算是肯定她的回答。女孩这才彻底低了头。
⑦我们一道走过去,我将准备好的一点点钱交到翔子父亲的手里,说上一两句安慰的话。小女孩的母亲送上带来的被褥和衣物。小女孩慢慢走上前去,拉过满脸泪痕的翔子的手,郑重地、小心翼翼地将她母亲的手交到翔子那只小手上,她的脸色己经苍白,咬了咬嘴唇,再咬了咬嘴唇,然后下了很大决心似的说:“翔子,我将我妈妈捐给你了,你以后有妈妈了。”她的眼泪顺着脸颊淌了下来,然后嘤嘤地突出了声,转身跑开了。
⑧我终于明白了……
⑨这是我迄今为止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捐赠,它让所有的大人汗颜。面对别人的灾难,我们奉上的只是微薄的关爱和同情,而这小女孩奉上的,是她的整个世界。这也是我看到的最为高贵的母亲,她在她女儿那小小的纯洁的心里种上了爱的种子,开出了高贵的花。
(选自《中学生博览》2009年第8期,有删改)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1)汗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手足无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让你给短文加个合适的题目,你觉得最贴近中心的是( )
A.捐赠 B.一对无私的母女
C.高贵的捐赠 D.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3】第8自然段写“我终于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
A.在小女孩心中,妈妈是最宝贝的,她以为捐赠了妈妈,就永远失去了妈妈。
B.小女孩舍不得把自己喜爱的玩具捐赠给翔子。
C.小女孩的妈妈是个不通情理的人,她不了解孩子的心思。
D.小女孩觉得受了委屈,所以哭了。
【4】阅读目的不同,关注内容也不同。我们要理解“爱的种子”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到第____自然段,要理解“高贵的花”的含义,应该重点关注第____自然段,
【5】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读完本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结合生活实际谈一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爸爸对我说:“我今天晚上不回家吃饭了,你妈妈做饭,你来帮忙。”放学后,我应该这么跟妈妈说:_________。
16、按要求做。(8分)
(1)我们班将近40人左右。(修改病句)
(2)小狐狸用它那粗糙的粉红色的舌头柔和地舔着他的手。(缩句)
(3)我们欣赏了一幅草原风景画册。(修改病句)
(4)树叶飘落在地上。(改为拟人句)
17、照样子,把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例如: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1)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2)在勇敢的考察队员面前,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18、按要求改写下面的句子。
(1)数代人的心愿,一百多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改为感叹句)
(2)邓小平提出构想。
(扩句)
(3)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缩句)
19、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句子练习。
(1)雨点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只好打开电视,不声不响地听英语讲座。(改为双重否定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老人很小心地来到湖边的围栏旁。(缩句)
(2)尽管困难有多大,我们还能克服。(改病句)
(3)海洋里的鱼非常多。(用上夸张的修辞手法)
(4)一家人的希望都在你身上呢,难道你不知道吗?(改为陈述句)
(5)柳树长出了嫩芽。(改为拟人句)
21、习作。
主题:我的理想
要求:(1)题目自拟,不少于700字。 (2)语句通顺,写出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