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期末绥化一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分析下面的句子,想想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感情赋予在这些丁香花身上的?

    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3、形近字组词.

    醋( )卓( )瞅( )峻(

    腊( )悼( )愁( )骏(

    蜡( )掉( )揪( )竣(

  •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汇集——_____ 擎着——_____ 耸立——_____

    瞻仰——_____ 飘拂——_____ 检阅——_____

  • 5、古诗文填空。

    古诗词是我国灿烂文化的瑰宝,其语言精练,含意深邃,韵味无穷,令人百读不厌。看到这些词语,你会想起哪首古诗?请选择其中的句子写下来。

    慈母情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日习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南春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情壮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

    山高路远

    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1】文中的“远方“和“大山”象征着现实生活中的________,画线句子中,_______________(填两个词)表现了诗人蔑视苦难,以乐观战胜苦难的态度。

    【2】写写你对“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这两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

  • 7、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一)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二)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这两首词都是____代大词人所写。前一首作者是______,后一首作者是_____

    【2】两首词都描写了月亮,前一首描写的是______月,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情,后一首描写了______月,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心情。

    【3】两首词所描绘的月夜景象,前者展现了一幅色彩______________的画面,后者展现的是色调__________的画面。

    【4】判断下面对两首词的理解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①“缺月挂疏桐”这诗句描写非常巧妙,“缺”和“疏”二字,写出了一种残缺的意境,传达出作者哀愁的心境。_______

    ②“西江月”和“卜算子”是题目,“夜行黄沙道中”和“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是词牌名。______

    ③前一首词重在抒情,后一首词重在写景。_______

    【5】写出下列诗句的意思。

    ①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夕阳西下,

    小桥流水人家,   断肠人在天涯。

    古道西风瘦马。

    1这首小令前三句共列出了___种景物,其中“昏鸦”的意思是____,最能触发旅人对家的渴望的景物是____

    2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

    A. “小桥流水人家”与沦落异乡的游子对比,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 “断肠人在天涯”表达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

    3这首小令和《天净沙·秋》都是描写秋天的,读一读,你觉得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课内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给选文写一个合适的小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

    【3】对选文画“_____”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该句写出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B.该句写出了战士们要与敌人战斗到底的决心

    C.“像雹子”写出了石头的沉重,杀伤力强

    【4】从选文中,我们感爱到了五位壮士的英勇。请写几句话,表达你对他们的敬佩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材料一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矗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

    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中央矗立着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天安门两边是劳动人民文化宫和中山公园,与天安门浑然一体,共同构成天安门广场。1986年,天安门广场被评为“北京十六景”之一,景观名“天安丽日”。

    天安门广场记载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五·二〇运动都在这里为中国现代革命史留下了浓重的色彩,同时还是无数重大政治、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是中国从衰落到崛起的历史见证。

    材料二

    天安门是明清两代北京皇城的正门,始建于明朝永乐十五年(1417年),最初名“承天门”,寓“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设计者为明代御用建筑匠师蒯祥。清朝顺治八年(1651年)更名为天安门。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有汉白玉石的须弥座,总高34.7米。天安门城楼长66米、宽37米。城台下有券门五阙,中间的券门最大,位于北京皇城中轴线上,过去只有皇帝才可以由此出入。正中门洞上方悬挂着毛泽东画像,两边分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的大幅标语。民国十四年(1925年)十月十日月,故宫博物院成立,天安门开始对民众开放。1949年10月1日,在这里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由此被设计入国徽,并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人民大会堂位于中国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西长安街南侧。人民大会堂是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会地,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办公场所。是党、国家和各人民团体举行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和人民群众举行政治、外交、文化活动的场所。人民大会堂坐西朝东,南北长336米,东西宽206米,高46.5米,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要大。人民大会堂每年举行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以及五年一届的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也在此召开。

    毛主席纪念堂是中国的最高纪念堂,是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集体的纪念堂,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它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南端,坐落在北京的中轴线上,总建筑面积28000平方米。在这里,安放着毛泽东主席的遗体,并设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革命业绩纪念。纪念室通过大量的照片、文献、实物,展现了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各个时期的伟绩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了纪念公元1840年以来,为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而兴建的。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建立这座纪念碑的决定。当天傍晚,毛泽东偕同全体政协委员参加了奠基典礼。毛泽东执锨铲土为纪念碑奠定了基石。1952年8月正式开始动工兴建,由梁思成等人设计。全国著名的建筑家、雕刻家、美术家和全国优秀的雕刻工人都参加了建碑工作。纪念碑用一万七千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石建成的,碑基占地三千多平方公尺,碑身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是新中国诞生后在广场修建的第一座建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1952年8月1日开工,1958年4月22日建成,1958年5月1日揭幕。1961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国家博物馆简称国博,隶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位于北京市中心天安门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人民大会堂东西相对称。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前身是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是一座系统收藏中国古代、近现代、当代历史及珍贵文物的著名藏馆,是历史与艺术并重,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截止至2013年末,博物馆总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国博藏品数量为100余万件,展厅数量48个。

    材料三

    阅读链接一

    天安门的清晨和傍晚,会举行升降旗仪式,对于初到北京旅游的人来说,观看一场升降旗仪式是必做的事。天安门升国旗时间不是固定的,升旗时间最早由4时46分至最迟到到7时36分,平均每天相差52秒钟。大家在去升国旗的时候,可以通过网上很容易查询到升旗时间;提前安排好出行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天安门广场夜间是不可以逗留的,会清场封闭,只会在升旗时间提前40分钟才会开放。据说每月1号的第一次升国旗的国歌是由军乐队奏乐的,整个升旗仪式的时间是维持着两分钟零七秒钟。另外,如果早上起不来,也可以选择看降旗仪式。

    阅读链接二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国旗护卫队官兵的每颗心都饱含无限忠诚——

    护卫国旗,重于生命。国旗护卫队的每一步都确保万无一失——

    有着19年军龄的冯开春,列举了这样一组数字:从新战士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国旗护卫队员,至少要经过7个月的严格训练考核,平均每天行进2.7万步,两年服役期累计超过1.3万公里;护卫队官兵每天比太阳升起在地平线的时间早起1个小时,在路灯下训练40分钟后方能进行升旗;为保持仪容严整,官兵们几乎每天都会熨一次衣服,每次升降旗前还要对着军容镜拉展每一个衣角……

    “天安门广场升降国旗任务,基本要求就是万无一失,不是争取做到,而是必须确保。”冯开春说,每名队员只有“站功”“走功”“持枪功”全面过关,才有资格进入方队,执行升降旗任务。

    练就过硬本领,展现国威军威。

    【1】下面提供了两个任务,想一想:你应该根据不同的任务采用哪种不同的阅读方法。读完后,填一填。

    (1)了解天安门广场的建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去看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暑假你要和几个朋友去天安门游览,请结合以上阅读材料,为你们定制一份旅游出行路线。

    目的地:天安门广场

    乘车路线:

    路线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线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天安门广场及周围建筑游览路线:

    路线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路线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你制定的出行路线,顺利到达天安门广场后,请以导游的身份,结合阅读内容,为朋友全面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周围的建筑,引发他们的游览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和朋友刚好观看了升国旗仪式,请用一段话描述你看到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非连续文本阅读

    孝心教育

    【材料一】 ①千万经典,孝义为先。②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③时时体贴爹娘意,莫教爹娘心挂牵。④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

    【材料二】 由某电视台主办的“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活动颁奖辞:

    这些荣获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称号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他们都义无反顾地承担起了照顾家人的重任,有些孩子的付出甚至远远超出了成人所能承受的……当我们被少年们的孝行感动时,再回过头来看看身边自己的孩子,他们是否感激你的关爱?是否懂得帮你分忧?对你的态度是否友善?……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若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具有良好品德的孩子,就赶快从孩子幼年抓起,对他进行“孝心”教育吧!

    【材料三】

    中学生与父母关系调查表

    项目

    给父母过生日

    外出和父母打招呼

    主动做家务

    与父母顶嘴

    与父母谈心

    给父母夹菜

    经常

    35%

    60%

    10%

    70%

    5%

    5%

    偶尔

    65%

    40%

    80%

    30%

    70%

    90%

    从不

     

     

    10%

     

    25%

    5%

    【材料四】 天津市对多所学校中学生进行有关“孝心”的校园调查显示,九成学生认为“只要好好学习,考高分就是孝敬父母”。不少受访学生坦言,他们并不觉得记住父母生日、帮父母做饭就是孝心的体现。负责调查的教师称,孩子对考好成绩就是“孝心”的理解,反映出目前学生对“孝心”的理解和执行有偏差,中国传统孝道迷失在考分红榜之下。“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吃完饭,将碗筷往桌上一扔便匆匆离席,从不帮忙收拾饭桌;孩子身体稍有不适,父母便急前忙后,父母生病,孩子却抱怨父母不能像往常一样照顾他?我们的孩子脾气越来越臭,只知索取,不知感恩;只享受被爱,不知要担负责任。天津市中小学德育协会专家组成员魏永田表示,“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针对独生子女的“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应给予“孝心”教育更多的关注。

    【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的表现?(  )

    A.长幼失序

    B.德智失序

    C.育孝失力

    D.男女失序

    【2】根据材料三,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给父母过生日,“偶尔”的占65%,说明大部分孩子都不给父母过生日。

    B.主动做家务,“偶尔”的占80%,说明大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的辛苦。

    C.与父母顶嘴,“从不”的为零,说明所有的孩子都很有个性,很有思想。

    D.与父母谈心,给父母加菜,“偶尔”所占的比例很大,说明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疏远。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意思的一项是(  )

    A.“孝心”教育在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中的缺失,主要体现在长幼失序、德智失序、育孝失力。

    B.当今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孝心缺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孩子孝心的缺失,导致他们对人对事都冷酷无情。

    C.虽然考分红榜之下的孝道有其合理性,但少数中学生不关心家庭和父母的现象也应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D.“孝心”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集体的基础。“孝心”教育迫在眉睫,全社会都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4】从这四则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写一句有关“孝心”的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结合自己某个方面的不足,说说今后该怎么孝敬父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短文

    我爱乡村的夜晚(绘景)

    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堂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岗。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

    眺望远方。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还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在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声 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

    近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使我仿佛置身于一个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躺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辉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

    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鸣鸣?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快乐的情怀和感受,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

    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

    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这乡村恬静的生活!

    1.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字的意思。

    (1)阔别已久的阔( (2)宽阔的田野的阔(3)尽情地欣赏的尽( )(4)视线尽头的尽().

    2.细读短文第四自然段,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山村傍晚的景色的, 在正确答案的括号里打 “√” 。然后再摘录最能体现这种顺序的三个词语作为例证,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按从外到内的顺序观察。

    B、按从远到近的顺序观察。

    C、按不同方向转移顺序观察。

    D、按先整体后局部的顺序观察。

    摘录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画出表达作者热爱乡村傍晚美丽景色的句子。

    4.在文中找出一对前后照应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5.阅读文中第三个自然段加 的句子,按要求把序号填在横线上。

    写实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联想的事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认为乡村傍晚景色的特点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文言文。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锤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锤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锤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伯牙是传说中的善鼓琴的人,锤子期是善听音乐的人。与此典故相关的成语是:______,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

    【2】在答题卡上抄写出文中描写锤子期听伯牙鼓琴后产生联想的句子。

    【3】选择词语填入仿写句“善哉乎鼓琴,______乎若春雨”“善哉乎鼓琴,______乎若清泉”的横线上。(填序号)

    A.茫茫              B.袅袅              C.潇潇              D.汨汩

    【4】深层探究:请你想象一下锤子期听伯牙鼓琴时入迷的样子,并试着写一写这个人入迷的情景。(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

    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①十个月的时候,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担心。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拽着他走到书箱前,得意洋洋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趴在爸爸的膝上,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我很得意地嚷嚷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长女,照顾我和弟弟。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鸣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熟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征车已驾晨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便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的无可移易的存在!(有删改)

    【1】文中第①段划线的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是_____________描写、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描写。

    【2】对第③段画线部分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写出了夏天夜晚满天繁星的景色。

    B.突出了“我”童年学诗歌的模糊记忆。

    C.表现出了夏夜“我”朦胧欲睡的状态。

    D.引出“我”被父亲吟诗声唤醒的情节。

    【3】读③、④、⑤段概括出爸爸教“我”读中国诗的三件事。

    (1)孩提时,爸爸以自己奇特的吟啸教 “我”记住了陆游的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老牛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上富丽堂皇。  织女不喜欢。(用恰当的关联词语合并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句子训练营(11分)

    (1)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 17、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改写成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使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人们不顾后果滥用化学用品,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用关联词语把两句话合成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9、我们很快就学会了新的技术。(被动句)(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0、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仿写比喻句)

    描写运动会的一个场景: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作文

    同学们,当你读完《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后,你定会有很多想法。请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作文:

    1   请以“____________的哈利波特作为题目,补全题目,完成作文。

    2)假设你是《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中的一个人物,请以作文的形式写写这个人物的想要说的话。作文题目自拟。

    3)若你现在可自由选择身份,给哈利波特写一份信,你会说什么?请以给哈利波特的一封信作为题目,完成作文。

    写作要求:

    ①作文字数不少于500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③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