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开心辞典。(查字典填空)
1.“漫”查_____部首,再查______画,字典里的解释:①水过满,四处流出;②满,遍;③没有限制、没有约束。“漫步”的“漫”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2.“熟” 查_______部首,再查_______画,字典里的解释:①食物烧煮到可吃的程度;②成熟;③程度深;④习惯、常见、知道清楚。“熟悉”的“熟”应选第_______种解释。
技巧点拨 查字典的方法步骤:部首查字法,可先按左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部首。
2、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请把下列名言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死而后已。
(2)______________视死忽如归。
(3)祖宗疆土,当以死守,_______________。
2.《七律·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领全诗。
3、课文内容回顾。
1.《浪淘沙》中描写黄河奔腾的气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江南春》这首诗是____代诗人_____所作,这首诗中感叹历史沧桑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并且环绕着农田;两座大山打开门来为人们送去绿色。看到这样的画面,我想到了王安石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4.五行指的是_______;五彩原指________,后来泛指各种颜色五彩缤纷。
4、读句子,加标点,谈发现。
(1)只有走近你( )才知道还有一种美丽叫作和谐( )只有聆听你的心跳( )才知道还有一种和谐是生命( )
(2)老师是园丁( )浇灌着祖国的花朵( )老师是明灯( )照亮前行的路( )老师是引路人( )指引前进的方向( )
我发现:分句与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的要用__________。
5、简答题。
《桥》文中老支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试着用两个四字词语来形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请再列出三个词牌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词的上阕,填空。季节: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静中有动:明月________,喜鹊________,清风________。静中有声:宁静的夜里,________声,________声,________声不绝于耳。
3.读词的下阕,填空。星是________的,雨是__________的。“见”同“________”,应读作________。作者行走在__________道中,转过溪桥,看见了旧时熟悉的________。
4.全词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表现了词人丰收之年的______________和对乡村生活的____________之情。
7、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浪淘沙(其一)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织女家,
【1】《浪淘沙》的作者是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__,他被称为“_________。”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关于这两句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来自天边。
B.“九曲”运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黄河曲曲折折,排山倒海的气势;“自天涯”生动地表现了黄河的源远流长。
C.这两句话描写了黄河来自天边、奔流不息的壮丽图景。
【3】这两句诗使人想起李白《将进酒》中的名句:“君不_________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___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天净沙”“秋思”分别是这首曲子的( )
A.曲牌名 词牌名 B.词牌名 曲牌名
C.词牌名 词题 D.曲牌名 曲题
【2】下列对这首元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从题目来看,作者只是表达了对秋的思考,而并未表达思乡之情。
B.从篇幅来看,短短二十八字,创造性地将多种孤立的景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营造出特别的氛围。
C.从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衬托人。
D.从情感来看,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充分表现了“断肠人”浪迹天涯的羁旅愁怀。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天山之夏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暗花。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湍急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都有鱼儿在跳跃。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到那阳光透射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鳞光映着雪山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如果说进到天山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了,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嫩脂似的感觉。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这密密层层的成丈高的野花,花朵赛过八寸的玛瑙盘,花瓣儿赛过巴掌大。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微一伸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1】文章第2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_,第3自然段主要写的是_______。
A.密林 B.动物多 C.山形山色 D.繁花 E.溪流
【2】文中画“﹏﹏”的部分把野花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野花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
【3】请把文章的最后一句换一种说法,使意思不变,并比较一下这两句话哪一句表达得效果更好,简单地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是导游,你准备怎样向游客们介绍天山之夏的魅力?请简要地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课内阅读。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色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1】选段选自课文____。作者是____国文学家、思想家____。代表作有________。
【2】这段话通过一个“____”字,充分体现了渔夫一家生活困难。
【3】从选段可以看出渔夫和桑娜是怎样的人?
_______
【4】桑娜拉开帐子说:“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渔夫听了会怎样说?
_______
11、达标训练:
(1)想一想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2)读句子悟写法
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让你感受到: 。
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这句话写出了
1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科技发展带给人类的利与弊
①现在科技发展十分快,在它给人类带来极其方便的生活和超乎想象的视觉盛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环境问题。
②譬如汽车。现在汽车已经成为大城市最时兴的交通工具了。天天开车只用手操纵,不再有磨坏鞋的问题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每天的油、洗车的水以及汽车的尾气将污染环境,而汽车的噪音会影响许多人的身体健康,照我看,【 】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 】会到处都是,每天还要戴防毒面具出门。如果哪一天连防毒面具也起不了作用时——唉,还是别说的好。
③就拿再简单不过的塑料袋说吧,塑料袋也叫方便袋,真的很方便,上街根本不用拿篮子什么了,而且还比较保鲜,还能盛汤( )豆浆( )牛奶等流质、粘粘的东西( )不透水( )不透气( )而且又轻又方便( )真的很不错( )但是方便袋如果到处乱飞( )还好看吗( )它与花朵、落叶、雪花不一样,它会到处乱飞。【 】刮到树上,【 】藏在土里,或是罩在刚长芽的植物上。想象一下,所有原来绿茵茵的树寸叶不长,所有原来美丽的草坪寸草不生,而且还挂满了如失败的投降旗那样的塑料袋,还好看吗?
④电脑已经成为现代最流行的家用电器了,还有笔记本电脑。电脑上可谓是应有尽有,视频、古诗、地图、书本都被它“包”下了。打开电脑,进入网站一搜,还可以买东西呢,而且也十分便宜。
⑤但使用电脑手会得疲劳症,而且容易导致眼近视,还容易得脊椎病、肩周炎等疾病。网上也有许多黄色信息,以及暴力视频,导致许多青少年走上犯罪的道路。
⑥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在给人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人多了一丝担忧。到底是利大还是弊大呢?谁也说不清。和古生活比起来,真是“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呀!
【1】将“不是……就是……”“如果……就……”这两组关联词语分别填入文中【 】里。
【2】给第三自然段的( )处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视觉盛宴”是指_________。
【4】用“ ”画出文章的关键句。围绕这个关键句,作者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
【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感想?请就你在生活中发现的某些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答下列问题。
尖叫的夏天
①又到了夏天,漫长得怎么都过不完的夏天。
②每天傍晚,我们放学回来就快快跑回家去,朝着沙发“忽”地一声把书包扔过去,然后又飞跑到胡同里,踩着矮墙上的砖缝,三下两下爬上墙,坐在墙头上。
③我们什么也不做,就是坐在墙头上。
④一天又一天,我们坐在上面,看墙外脚下的麦子慢慢从绿色变成黄色,或者齐刷刷地把头往西转,看天、看云,看大路上越来越热闹的菜摊子。有时候,我们能看到漂亮的火烧云。是的,火烧云,就是那种不停变来变去的云!让人惊得张大嘴巴的云!好像着火了一样的云!
⑤“快看快看快看!”
⑥“那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
⑦“太阳旁边那个像一头猪哎!”
⑧“那一朵云在跑,跑得好快!”
⑨……
⑩在我们脚下的麦地里,挂着麦穗的麦子在风中轻轻摇晃脑袋,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既不操心哪天熟、下不下雨,也不操心谁来收割它们、收割以后会被做成什么食物。
⑪我们脚下的外墙根下,还种着一排向日葵。现在是七月,向日葵已经长得特别好看了。它们还真是听话,只要太阳转,它们就跟着转,好像太阳是它们的老师,不跟着转就会挨批评一样。每天,当太阳快要落下去了,它们就都转向西边,眼瞅着太阳一点点往下掉,看上去可怜巴巴的,又傻得可爱。
⑫一整排向日葵站在墙外的样子,非常非常美,总会吸引大路上经过的人们扭着头往这边看。他们看见一排圆圆的、黄黄的向日葵,还有向日葵身后的灰色砖墙,还有墙上三三两两坐着的小孩——就是我们。
⑬每天傍晚,我们像向日葵一样,坐在墙头上,扭头往西看,因为我们也喜欢看太阳落下去的样子。只不过,我们坐得稀稀落落,没有向日葵那么整齐,也没有向日葵那么安静。我们一直在大呼小叫,叽叽喳喳,像几只刚出窝的麻雀,停在电线杆子上,看什么都新鲜得要命,非要大叫出来不可。
⑭——直到叫光了一整个夏天。
【1】“又到了夏天,漫长得怎么都过不完的夏天。”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漫长得怎么都过不完的夏天”?(请提取关键信息,分条表述。)
_______
【2】“是的,火烧云,就是那种不停变来变去的云!让人惊得张大嘴巴的云!好像着火了一样的云!”这段中,连用三个感叹句,写出了火烧云_______的特点,也写出了作者看到火烧云时_______的感受。朗读的时候,语气、语调、语速应(A.惊叹的,语调上扬、越快B.惊叹的,语调低沉、越慢)(划掉错误选项)
【3】句子赏析。请结合第⑩段加点的词语,说说画线句子好在哪里。
_______
【4】说说你对题目“尖叫的夏天”的理解。
_______
14、阅读。
盼(节选)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咯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面都下完了,那明天还在直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说来也怪,雨果真像我看望的那样停了、四周一下子变得那样安静。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隔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我扑到自己的床上,一心想着明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事。
【1】填写序号。”扑”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扑打,拍打;②冲。在“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中“扑”的解释为_______,在“扑打衣服上的尘土”中,“扑”的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
【2】“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这个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表现出_________________
【3】画横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描写,表现了“我”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4】用“~~~~”画出描写雨后景色的句子。
【5】下面( )能形容“我”对雨天穿雨衣的渴望。(多选)
A.翘首以待
B.众望所归
C.望眼欲穿
D.指日可待
【6】面点儿打在“我”的雨衣上会是怎样的景象呢?发挥想象,写一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改感叹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改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变魔术,改句子。
1.这雄关外面的乱石纵横、野草丛生的一片片土地,哪一处没埋葬过入侵者的累累白骨?(改为陈述句)
2.用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仿写句子。
(1)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2)我们之所以意志坚强,是因为我们心中拥有太阳。
17、改转述句。
1.父亲指着母亲说:“这是我的妻子。”(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理对我说:“我今晚要批这些文件。你们送来的稿子,我放在最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美国对中国的科技打压,不能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改写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
19、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要,只是实在没有时间来处理。(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仿照例句(写人物说话时,不用“说”字),把这段话补充完整。
例:清明节前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来一声赞叹:“多好啊!”
王老师宣布了“校园戏剧节”各班可以报三个节目的消息,同学们____________,我和同桌____________。
21、习作。
题目:享受 的乐趣
提示:生活中,你一定享受过实践的乐趣,比如动手做一次实验,一次有益的尝试,学会了一种本领,参与了一次公益活动……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写一篇习作。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