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按原文内容积累。
(1)天街小雨润如酥,_________________。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的《浣溪沙》一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门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蕴含了自强不息、事在人为的道理。
(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虽与之俱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2、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1.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__________
2.我何尝不希望考出优异的成绩? __________
3.残酷的现实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__________
4.她看到一只老鼠从身边跑过,发出了惊恐的尖叫,这叫声差点把大楼给震塌。___________
3、把下列加点字的音节补充完整。
逶迤 w____ y____ 岷山 m____
磅礴 ____ánɡ ____ó
4、将下列词语按要求补充完整。
威风______ 虎视______ 得意______ 千里______
______有词 ______有味 ______如生 ______玉立
弄___成___ 柳___花___ 化___为___ 推___出_____
①将第一排的成语补充成ABCC式的成语。
②将第二排的成语补充成AABC式的成语。
③将第三排的成语补充成含反义词的成语。
5、按课文填空。
(1)“_________天空中挂着一轮____________,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的西瓜,其中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这段描写节选自课文《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_。我们还学习了他的另一篇课文是《________________》。
(2)“锺子期死,____________,终身不复鼓琴,以为___________。”这句话出自文言文《________》,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称为“___________”。
(3)《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的作品,诗的最后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了作者______________的情感。
(4)“____________,还来就菊花。”“还”的读音是___________________。
(5)写一句热爱祖国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写一句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_______________。
(6)《穷人》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有许多,如《____________》。
6、课文内容大回放。
出塞
秦时 汉时关,万里 人未还。
但使 飞将在,不教胡马度 。
【1】根据古诗内容,将诗句补充完整。
【2】“但使”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教”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塞》的作者是 朝诗人 ,诗人从写景入手,诗的前两句写了 和 这两种景物;后两句中的“飞将”指 。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7、综合实践练。
《飞越大渡河》是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红军不怕远征难》中的歌曲,叙述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指挥下,勇渡大渡河的事迹。请阅读歌词,并回答问题。
【1】“水湍急,山峭耸,雄关险,豺狼凶”写出了红军长征中自然环境的恶劣和敌人的凶残。请仿照这种结构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歌词中反映了长征中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这三次战斗。
【3】用两个成语形容长征精神:_________、_________。
8、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
,任尔东西南北风。
【1】在横线处把诗句补充完整。
【2】“咬定青山不放松”中的“咬”字说明了( )
A.竹子生长的位置非常险恶。
B.青山上的岩石非常坚硬。
C.竹子很有劲。
D.竹子紧紧扎根在石缝里。
【3】作者通过描写竹子的生活环境之恶劣,赞美了竹子_____的品质。
【4】最后一句诗中的“任”字,写出了竹子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____________________
9、延伸阅读
父亲是名老战士。五十年代初,他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的伟大战役。
在一次剿匪中,父亲和战友们走散了。黄昏,父亲从一块巨岩背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残匪。父亲和匪徒几乎同时端起步枪指向了对方。双方对峙着,目光对着目光,枪口对着枪口,意志对着意志,一直对峙着。
当时,父亲已经三天没有吃东西了,加上连日的疲惫奔波,他明白自己已渐渐力不可支。但是,有一个信念一直支撑着他∶必须有一方投降,而投降的决不能是自己。
看上去匪徒的精神显然并不比父亲强多少∶破烂的黄皮军装快要辨认不出颜色了,双目无光,惊恐的面部蜡黄蜡黄的,十足的“惊弓之鸟”。父亲端着枪,山一般的身躯矗立着,威严而坚毅的目光直逼匪徒。
半小时慢慢过去,匪徒渐渐支撑不住了,端着的枪在颤抖,手在颤抖,双腿也在颤抖。突然,匪徒摔掉步枪,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向父亲连连求饶。
【1】认真读文章,给文段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具体描写文中父亲和匪徒“对持”的语句。
【3】“惊弓之鸟”在文中是指________,用“ ”画出最能反映他神态特征的语句。
【4】请你联系上下文,说说文中父亲的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理解。
只有一个地球(节选)
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但是,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地球是一个半径约为6400千米的星球。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只有这么大,不会再长大。
【1】地球在宇航员的眼中是这样的: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纱衣”一词引号的用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第1自然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是把_______比作_______和_______,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________,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
【5】读完选文,你想对地球母亲说些什么?请你写两则保护地球的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大江保卫战(节选)
①1998年的夏天。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支队长一声令下:“上!”顿时,一条长龙在崩塌的堤坝下出现了。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提,保住大堤!”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③面对肆虐的洪水,官兵们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正扛着麻包在稀泥中奔跑,忽然觉得脚底一阵疼痛,抬脚一看,原来是一根铁钉扎了进去。团长见状,马上派人去找随队军医。黄晓文大声说:“来不及了!”说着,一咬牙,猛地把铁钉一拔,一股鲜血涌了出来。黄晓文随即从身上拉下一绺布条,三下两下把脚捆了个结实,二话没说,转身扛起地上的麻包,又爬上了大堤……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
……
④大江,永远铭记着1998年的夏天,铭记着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1】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第②、③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的写作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第①段的画线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第②段运用了语言、动作描写,展现了官兵们的英雄形象。
C.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第③段是对“面”的描写。
D.第③段加点词“状”代指了前一句的内容,这样的写法使文章详略得当。
【4】读了短文,你想对黄晓文叔叔说什么?请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课内阅读。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仿佛又看见老人和海鸥在翠湖边相依相随……我们把老人最后一次喂海鸥的照片放大,带到了翠湖边。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群海鸥突然飞来,围着老人的遗像翻飞盘旋,连声鸣叫,叫声和姿势与平时大不一样,像是发生了什么大事。我们非常惊异,急忙从老人的照片旁退开,为海鸥们让出了一片空地。
海鸥们急速扇动翅膀,轮流飞到老人遗像前的空中,像是前来瞻仰遗容的亲属。照片上的老人默默地注视着周围盘旋翻飞的海鸥们,注视着与他相伴了多少个冬天的“儿女”们……过了一会儿,海鸥纷纷落地,竟在老人遗像前后站成了两行。它们肃立不动,像是为老人守灵的白翼天使。
【1】意想不到的事情指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省略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3】摘录对海鸥进行动作描写的一个句子,从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
【4】想象一下:海鸥在老人遗像前连声鸣叫,它们叫(说)什么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
爸爸的手指
①这是一桩发生在童年的小事。
②我的老爸爸也许早把它忘记了,然而,它在我长长的一生里,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③那年,我九岁。
④一日,我坐在大厅里的一张桌子上练习大楷。
⑤门铃响了,爸爸应门,是邻居。
⑥两个人,就站在大门外絮絮交谈。那天,风势很猛,从屋外侵入的风,把我的大楷本子吹得“噼啪”作响。
⑦我一只手提着毛笔,另一只手去按大楷本子,淋漓的墨汁滴滴答答地滴在桌子上,十分狼狈。我于是搁下毛笔,跑去关门,然而,当我猛力把门关上时,大门却因为碰到障碍物而骤然反弹回来。与此同时,我惊骇莫名地听到了父亲发出的惨叫声。
⑧此刻,父亲的眉眼鼻唇,全都痛得挤成了一团:连梳得平平顺顺的头发,也痛得一根一根地“站”起来:十根手指呢,则怪异地扭来扭去,像盘根错节的树根。
⑨一看到我伸出门外想一探究竟的脸,父亲霎时暴怒地扬起了手,很明显的,他想狠狠地掴我耳光。那强劲的掌风,有雷霆万钧之势。然而,不知怎的,他的“铁砂掌”还没有汹汹地盖到我脸上来,却又被他硬生生地控制了,颓然放下了手。
⑩我好像一只受惊的小羔羊,簌簌抖着,虽然死里逃生,却不明白为何惹得好脾气的父亲如此暴怒。
⑪这时,邻居以责备的口吻对我说:“ ,刚才,你父亲的手就放在门缝处,你看也不看,就大力关门……”
⑫啊,原来鲁莽的我,几乎把爸爸的手指夹断!
⑬偷眼瞅父亲,他铁青着脸,频频搓着发红发肿发痛的手指,没有看我。
⑭十指连心,父亲那种痛入心扉而又深入骨髓的感觉,我当然知道。但是,当时的我,毕竟只是一名九岁的孩童,我所关心、我所担心的,是父亲究竟会不会再度扬起手来打我。
⑮父亲不会。
⑯当天晚上,父亲五根手指肿得老大老大的,母亲在厨房里为他涂抹药油。
⑰在厅里做功课的我,无意中听到父亲对母亲说:“五指被夹的那种痛,直捣心窝啊!当时,我真想狠狠地掴她一记耳光,但是,转念一想,是我自己把手放在夹缝处的,错误在我,我凭什么打她?”
⑱我惊呆了。
⑲父亲这几句看似云淡风轻的话,却像划空而过的一道光,给了我一个毕生受用无穷的重要启示。
⑳
【1】根据下列句子意思,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1)形容有实力,所处的地位很重要,一举一动都对全局有重大影响。( )
(2)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
(3)痛这种伤害,直接冲击到内心的最深处,形容非一般的痛。( )
【2】给第⑪自然段画横线的地方填上恰当的句子,应选( )
A.你也是个小孩
B.你也太不认真了
C.你也太不小心了
【3】请简要概括第③~⑲自然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5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⑧自然段画横线的句子,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父亲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上文,你觉得“我”从父亲的话中得到的重要启示是什么?请补写在文章末尾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短文。
紫禁城的城墻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宮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墻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城墻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故宮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持风格。
……
②A.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迥然不同。B.御花园面积不很大,有大小建筑5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重复的感觉。C.来到这里,仿佛进入了苏州园林。D.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E.亭台楼阁,池馆水榭,掩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藤萝翠竹,点缀其间。
……
③这样宏伟的建筑群,这样和谐统的布局,不能不令人惊叹。
【1】文段①主要介紹故宮的_______。从这一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故宫的感情基调是_________。
【2】文段①中多处运用了______的说明方法。如“十米"“七十二万平方米"“十多座”等目的是说明__________。
【3】文段①中“玲琥”的意思是__________;“玲珑奇巧的角楼”说明了建筑_______。
【4】文段①最后-句“宏大壮丽”“精美"“布局统一”说明了故宫的______,抒发了作者对故宫的_______________之情。
【5】文段②语段的顺序被打乱了,请按正确的顺序排列序号___________。
A句使用了_____________说明方法。C句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6】将文段③这一双重否定可改为陈述句,并说说这样改和原句的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爱心是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写,构成一组排比句)
16、改下句子
(1)改成反问句。
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
________________
(2)改成转述句。
老班长摸摸嘴说:“我早就吃过了。”
_______________
(3)改成肯定句
听了老班长的话,小战士不得不咽下鱼汤。
______________
17、照样子,仿写句子。
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清香;叶从夏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风从秋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雪从冬走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被这位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改为“把”字句)
②我珍藏着这个秘密。(改为反问句)
19、按要求完下列句子。
(1)她大眼瞪着 很委屈地说 别羞 大姐姐 我也是女孩儿(给句子加上标点)
(2)他的小嘴撅起来。(改为比喻句)
(3)火辣辣的太阳晒红了高粱,蒸黄了枫叶,烤焦了盘山公路。(仿写排比句)
(4)啊,真是菊花茶,甜甜的,带着一股花的馨香。
(改为感叹句)
(5)爸爸哈哈大笑,说:“我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
(改成第三人称)
(6)把原句改成下面的句子行吗?为什么?
原话:该要的钱,一分不能少;不该要的钱,一分不许多。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改后:这是找你的 4 角钱。每碗茶 1 角 5 分钱。
20、按要求写句子(5分)
(1)如果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不能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改为反问句)
(2)蚁穴可以毁坏河堤。)(改为“被”字句)
(3)雪山顶上,蓝蓝的湖水透明极了。(改为打比方的句子)
(4)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改成转述语句)
(5)敌人的神机妙算被我们识破了。(把病句改正过来)
21、书面表达
根据课文内容续写结尾。
当桑娜把帐子拉开后,渔夫的表情是怎样的?他会说些什么?以后的日子会怎样?请你展开想象,为这个故事续写一个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