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名贵( ) 和煦( ) 茂盛( )
衰败( ) 韧性( ) 留恋( )
2、阅读文章《灯光》,并完成练习。
事情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在天安门前璀璨的华灯下面,我又想起这位亲爱的战友来。
在文中找出与第二句话相照应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阅读积累填空。
1.作者在《七律长征》中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高度概括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用“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展现长征即将结束,战士们的喜悦之情。
2.周总理为了共和国的事业呕心沥血,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国家危难时刻,他挺身而出,奔赴疆场,不畏牺牲,真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为了保护祖国边疆,边防战士十年如一日地用心守护,无怨无悔,因为他们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保家卫国,匹夫有责,正所谓“位卑不敢____________ 。”
4、请你默写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正确。
_________________
5、读句子,完成练习。
(1)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昏沉的夜”表面是指作者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__,其实暗指当时中国的__________。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__的手法。
(2)边缘都参差如夏云头,镶着日光,发出水银色焰。
这句话运用________的修辞方法,从_____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写出了水中倒影的变幻,描绘出江南水乡景色的美丽。
6、阅读课文片段。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四个诗(词)句子的作者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孟浩然 ②辛弃疾 ③杜牧 ④王安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联系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闼_________ 山郭_________ 渚_________ 別枝_________
【3】第三和第四个诗(词)句子,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出其中两行诗句来。_________
【5】第二个诗句,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_________
【6】第一个诗句,“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一个诗句。_________
【7】再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画面,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写出来。_________
7、阅读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有的人
骑在人民头上:“啊,我多伟大!”
有的人
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1】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 )。(多选)
A. 对比 B. 排比 C. 比喻 D. 拟人
【2】“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动词形象地刻画了两种人对人民不同的态度。
【3】诗句热情歌颂了________,批判了_________。
8、阅读下面两首诗
江 南 春 山 行
杜牧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对两首诗歌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___
A.“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句,形象地描绘出春天的江南花红柳绿,鸟语花香的特点。
B.“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概括地写出了千里江南楼台掩映,春雨朦胧的特点。
C.在《山行》中,诗人以“枫叶”自比,表达了珍惜生命,老而弥坚的人生态度。
D.杜牧笔下,无论春秋,大自然都充满了无限生机。所以即便是凌霜的枫叶也比早春二月的鲜花更加美丽,更加鲜艳。
【2】对两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____
A.有诗人认为《江南春》中“千里”的“千”字实为 “十”字之误用,因为“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这是很有见地的。
B.《山行》用一“生”字,形象地写出了白云初现,萦绕山梁的情景,化静为动,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
C.《江南春》以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江南细雨朦胧,春意盎然的特征,写得十分传神。
D.两首诗都是写景抒怀之作,所写之景虽然不同,却都显得格调清新,充满诗情画意。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雨荷(节选)
有一次,雨中走过荷池,一塘的绿云绵延,独有一朵半开的红莲挺然其间。
我一时为之惊愕驻足,那样似开不开,欲语不语,将红未红,待香未香的一株红莲!
漫天的雨纷然而又漠然,广不可及的灰色中竟有这样一株红莲!像一堆即将燃起的火,像一罐立刻要倾泼的颜色!
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你曾无知地在其间雀跃,你曾痴迷地在其间沉吟——但更多的时候,你得忍受那些寒冷和潮湿,那些无奈与寂寥,并且以晴日的幻想度日。
可是,看那株莲花,在雨中怎样地唯我而又忘我,当没有阳光的时候,它自己便是阳光。当没有欢乐的时候,它自己便是欢乐!一株莲花里有那么完美自足的世界!
(1)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改为陈述句)
(2)文中为什么说生命不也如一场雨吗?
(3)画出文中排比、比喻句。并注明。
10、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秋天的怀念(节选)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①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②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③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1】文中第2自然段中的“那步田地”是指( )
A.母亲因为种那些田地生病了。
B.母亲带着病来到那块田地。
C.母亲生病了,但还能种田地。
D.母亲的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
【2】母亲由“絮絮叨叨”到忽然不说了,原因是( )
A.担心“我”又陷入痛苦中,不再带着她去看花了。
B.了解“我”从小就喜怒无常,所以说话变得更加小心。
C.结束这个话题,怕“我”再次因残酷的现实而深陷绝望。
D.担心她的絮絮叨叨会耽误了“我”休息的时间。
【3】围绕“看花”这一线索,用简洁的语言梳理情节。
“我”拒绝看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文中三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三句话分别写出了母亲怎样的心情?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2)这些心情都源自一位母亲_______的情感,三个句子在表现情感上共同的方式是_____。
【5】文中哪句话与画横线的句子相互照应,用“ ”画出来。
这两个句子都是 描写,结合“我”的内心变化可以看出这种描写在抒情上的作用是
【6】第1自然段中母亲“悄悄地躲出去”的原因是________,又“偷偷地听着”是因为___________,从中看出这是一位_______的母亲。
11、阅读《草原》片段,回答问题。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 ),不用( )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都静立不动,好像在回味草原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作者在片段中概括了草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3】简要说说文中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惊叹( ) 柔美( ) 奇丽( )
【5】读读短文中画线的句子,“无边的绿毯”指的是______________,“白色的大花”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中国画”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写让人感觉到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与欣赏
【材料一】
男人的大脑与女人的大脑并不完全相同。换句话说,人类的脑子可分为“男性脑”和“女性脑”两大类,两者之间至少有三大差别:
首先是大脑结构。以脑中一种称为胼胝体的组织为例,女性大于男性,而胼胝体是沟通左右两半脑的桥梁,故女性左右脑之间的沟通较男性强。
二是大脑功能。女性大脑的成熟速度快于男性,如刚刚出生的女婴,其脑成熟程度比同龄男婴早4个星期,进入青春期后少女较少男早熟2~3年。
三是智力优势各有千秋。大多数男性左半脑“辛苦”而右半脑“闲置”,其优势主要体现在科学天赋与分析能力等抽象思维方面;而女性则是左右脑兼用,其嗅觉、听觉等感官功能、社交能力、语言表达、词汇掌握和精细手工操作等方面特别突出,故男女各有擅长。
这种差别可以追溯到远古,当时人类还处于洪荒时代,男性的主要职业是狩猎,故男性的大脑是在适应狩猎的活动中逐渐发达起来的。他们的大脑为了判断猎物之间的距离而练就了空间和方向认知能力,因此天生就比女性方向感强;女性则受到生养子女、从事家务、贤妻良母角色的影响,使得大脑的沟通交流能力特别发达,因而细致、敏感,能够通过察言观色来了解对方的心理,直觉灵敏,善解人意。
【材料二】
你大概意识不到,当我们看一个物体的时候,正常人的大脑两个半球都参与了活动,而且它们分工明确。假如用树木和森林来形容,那么右半脑“见”的是树木,而左半脑“见”的是森林。合起来,正常人“既见树木,又见森林”。一旦左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右半脑损伤,人就“只见森林,不见树木”。
大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同时也是最为复杂的器官。科学家虽然一直对人类大脑进行研究,可仍未完全了解它,仍有很多秘密等待他们去发现和解答。
【材料三】
半个多世纪以前,科学家们认为,一个人超过6岁时大脑就停止发展。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传统观念受到挑战。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3~6岁时,大脑灰质主要在前脑部增多,这个区域与人的行为组织和计划能力以及精力的集中能力有关,而在6~12岁,大脑灰质则主要在后脑部增多,该区域与人的感情和语言能力以及空间的判断力有关,这就是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的原因。同时,他们认为人脑的可塑性极大,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大脑进行不同程度的重塑,因而成年人的大脑皮质同样具有可塑性。
现代科学提醒我们:大脑随人一起成长,人的智力成长可以一直持续到八九十岁,也就是说,健康的人在一生中只会越来越聪明。
(材料摘自《科学大众》等杂志,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阐述男女之间大脑功能的差别时,主要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而形象。
B.大多数男性右半脑“闲置”,而女性左右脑兼用,说明女性智力优势比男性大。
C.材料二中“最重要”“最为复杂”,分别从性质与结构两方面强调了大脑的不可替代。
D.人过12岁以后学习语言感到困难,主要是因为后脑部的大脑灰质停止增多。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下列对“森林”“树木”在材料中的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森林”——巨大;“树木”——渺小
B.“森林”——渺小;“树木”——巨大
C.“森林”——整体;“树木”——细节
D.“森林”——细节;“树木”——整体
【3】如果下图A是正常人使用大脑看见的,那么下图B是______脑看见的。
图A 图B
【4】请分别概括三则材料说明的主要观点。
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爱,竟如此感天动地
①我上床的时候是晚上11点,窗户外面下着小雪,我缩到被子里面,拿起闹钟,发现闹钟停了——我忘买电池了。天这么冷,我不愿意再起来。我就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妈,我闹钟没电池了,明天还要去公司开会,要赶早,你六点的时候给我个电话叫我起床吧。”妈妈在那头的声音有点哑,可能已经睡了,她说:“好,好。”
②电话响的时候我在做一个美梦,外面的天黑黑的。妈妈在那边说:“小桔你快起床,今天要开会的。”我抬手看表,才五点四十。我不耐烦地叫起来,“我不是叫你六点吗?我还想多睡一会儿呢,被你搅了!”妈妈在那头突然不说话了,我挂了电话。
③起来梳洗好,出门。天气真冷啊,漫天的雪,天地间茫茫一片。公交车站台上我不停地跺着脚。周围黑漆漆的,我旁边却站着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我听着老先生对老太太说:“你看你一晚都没有睡好,早几个小时就开始催我了,现在等这么久。”
④是啊,第一趟班车还要五分钟才来呢。终于车来了,我上车。开车的是一位很年轻的小伙子,他等我上车之后就轰轰地把车开走了。我说:“喂,司机,下面还有两位老人呢,天气这么冷,人家等了很久,你怎么不等他们上车就开车?”
⑤那个小伙子很神气地说:“没关系的,那是我爸爸妈妈!今天是我第一天开公交,他们来看我的!”
⑥我鼻子一酸,泪水夺眶而出。这时,手机短信来了,是爸爸发来的短消息:“女儿,妈妈说,是她不好,她一直没有睡好,很早就醒了,担心你会迟到。”
⑦忽然想起两句话: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
【1】关注划线句子,结合上下文想象妈妈和“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妈妈:_____________
“我”: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文中一处环境描写的句子,试着体会一下它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为什么要写小伙子和他父母的事?对情感表达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4】“我”收到爸爸的手机短信后,马上给妈妈发了一条短信,这样写道:_______
【5】怎样理解“忽然想起两句话:父亲给儿子东西的时候,儿子笑了;儿子给父亲东西的时候,父亲哭了。”的含义?
______________
14、阅读下面的六则材料,回答问题。
①钟南山教授给出建议:“我总的看法,就是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但18日傍晚,84岁的他义无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连日来,实地了解疫情,研究防控方案,连线媒体直播……他的工作和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
②医学专家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首先心理上不要恐慌,另外要尽量缩短病毒传播蔓延时间,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完全阻断病毒的传播以及“生存之道”,不留死角,不心存侥幸。
③很多身处武汉的普通民众,不惧疫情蔓延,主动投入到防疫一线做志愿者;有的武汉人暂时没发现身体异常,也坚定地选择留在武汉,避免出去后,万一感染到其他人。
④疫情就是战斗,通知就是号角。疫情发生后,武汉各大医院全力以赴抗击冠状病毒,10万医护人员超负荷工作。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守护家园、保卫武汉的长城壁垒。
⑤武汉快递小哥汪勇通过朋友圈发布消息招募志愿者,合力解决医护人员的出行问题;寻找合适的餐厅和便利店向支援团队提供用餐,解决“吃饭难”的问题;找专人购买羽绒服等保暖衣物,保障医护人员日常生活。汪勇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大家称赞他是“生命摆渡人”。
⑥针对治愈出院后“复阳”问题,钟南山回应,只要患者身体里产生了足够的抗体,这些病人就不会再感染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雷学忠也分析,更大的可能性是病毒持续、少量的存留。
【1】红星小学六(1)班同学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第一小组制作主题为“了解新冠,战胜病毒”的手抄报,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第二小组开展题为“抗击疫情,不做旁观者”的演讲活动,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第三小组以“你们是城市的卫士”为题进行诗歌创作,可以使用的材料有______和______。
【2】材料②的中心意思是( )
A.新冠病毒就是流感。
B.要尽量缩短病毒传播蔓延时间,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
C.新冠病毒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的病。
D.新冠病毒有可能长期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
15、按要求写句子:(5分)
(1)给下面两句话加上标点,使句子意思不同。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我 赞 成 他 也 赞 成 你 怎 样
腊梅在三味书屋的后院开得正盛。(先改写为比喻句,再改写为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心情很繁重。(改病句)。
16、按要求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_________
(2)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
(3)那天半夜里,村里的大钟忽然啷啷地大响起来。(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17、按要求写句子。
1.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
改为“被”字句:
2.老妇人想起了乔依。
改为双重否定句:
3.人民解放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改为反问句:
4.国家的财产被消防队员抢救出来了。
改为“把”字句:
18、按要求写句子。
(1)读下面的句子,在“——”写出与加点词语意思相近的词语。
假期,重庆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朝天门广场人头攒动,洪崖洞民俗风貌区__________,磁器口古镇__________,武隆喀斯特旅游区__________。
(2)仿照例句,试着用一两句话描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例: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句子,想一想加点部分有什么共同特点。再围绕下列词语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镇上的人排着队来到撒切尔法官家,搂着两个获救的孩子又亲又吻,……泪水如雨,洒了一地。
冷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气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句子训练营。
1.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用加点词语造句)
2. 我替你担心。(扩句)
20、把画线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在你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与你的家人、朋友甚至宠物之间一定发生了许多令你感到开心、温暖的事情,捕捉这些瞬间串联成记忆中幸福的相册,请你以《我的幸福时光》为题,从不同的方面或选择一两个不同的事例来写一写,注意要将重要部分写得详细、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