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再选词填空。
(1)形容非常广阔,无边无际。(______)
(2)形容思念深切,无法排遣。(______)
(3)比喻不畏艰险,奋勇向前。(______)
(4)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______)
①骏马在________的大草原上驰骋。
②这位台湾同胞终于回到了________的故乡。
2、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1)1927年春天,父亲被cán bào( )的fěi tú( )绑起来,带走了。过了十几天,我们在法庭上见到了父亲。审问时,父亲非常chén zhuó( )、安定。(节选自《十六年的回忆》)
(2)从他yōu shāng( )的目光和无休止的tàn xī( )中,我明白了他生活kōng xū( ),处境fèn wài( )凄凉,quē fá( )生活的激情。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_________)
2.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_________)
3.有人就借用媒人的称呼,把能够传递信息的物体叫媒体。 (_________)
4.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 (_________)
4、根据所学内容填空。
(1)人物有力量:本册教材中,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光辉形象。张思德______________,老班长___________……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诠释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节。
(2)只有在用知识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懂的太少了,事情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就不知道有多难,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明被老师批评后,心想:老师的话虽然严厉,但句句都是为自己好,正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填空。
(1)《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的小说,它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国演义》中有“三绝”,“奸绝”是曹操,“义绝”是_____________,“智绝”是_____________。
6、阅读课文片段。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1】四个诗(词)句子的作者排序正确的是( )
①孟浩然 ②辛弃疾 ③杜牧 ④王安石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②①
D.④③②①
【2】联系诗句,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排闼_________ 山郭_________ 渚_________ 別枝_________
【3】第三和第四个诗(词)句子,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
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学期我们还积累了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写出其中两行诗句来。_________
【5】第二个诗句,作者抓住哪些景物写出了江南春天的特点?_________
【6】第一个诗句,“一水”与“两山”,“护田”与“排闼”,“将绿绕”与“送青来”是两两相对的,我想起了其他古诗里这样的一个诗句。_________
【7】再读“千里莺啼绿映红”,想象画面,把自己联想到的画面写出来。_________
7、阅读
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直接描写下雨的季节并赞美这场及时雨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从视觉上进一步描绘夜雨景色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含有“潜移默化间对事物产生影响”意思的诗句是( )
A.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B.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D.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4】“锦官城”是指现在的城市( )
A.锦城。
B.官城。
C.成都。
D.德阳。
【5】下面对全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句句是“雨”,处处是“喜”。
B.诗人抓住这场雨的特征细致地刻画了春雨的夜景。
C.诗中没有一个“喜”字,但处处都体现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D.诗中颈联五六句只写了夜的黑,与“雨”“喜”毫无关联,实乃败笔。
8、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齐安城楼
【唐】杜牧
呜轧①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
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②。
【注】①呜轧(yà):拟声词。②亭:古时三十里一驿,每驿有亭。
【1】请说说你对第2句中“寒”字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评价杜牧的诗“好用数目”“颇妙”。你还知道杜牧有哪些有关数字的诗句?你认为本诗“故乡七十五长亭”中的“七十五”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理解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A.找近义词:矗立( ) 陆续( )
B.找反义词:平静( ) 停止( )
【2】文中画“﹋﹋”修辞手法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抢前一步”“夺过”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眺望”“##dot## 回头望望” 等加点的动词体现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加点字的意思是( )
A.用掉
B.模糊不清
C.样子或形状像花
【5】下列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
B.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C.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10、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句子。
(1)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
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
11、课内阅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草原》(节选)
【1】“一”在《新华字典》中的解释主要有这几种:①数目字,最小的正整数;②纯,专;③满,全;④相同;⑤另外的;⑥表示稍微,轻微;⑦与“就”呼应;③起加强语气的作用。“高歌一曲”中的“一”应取第______种解释,“一碧千里”中的“一”应取第______种解释。“一碧千里”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
【2】文段中画“____”的句子,把“羊群”比作______,用“无边的绿毯”比喻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想象一下,羊群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写一个句子:______。
【3】请你根据文段的描写,为文段拟一个小标题:______。
12、课外阅读。
心灵有耳
一个小女孩因为长得又矮又瘦而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而且,谁叫她永远穿着一件又灰又旧又不合身的衣服哩!
小女孩躲在公园里伤心地流泪。她想: 想着想着,小女孩就低声唱了起来,她唱了一支又一支,直到唱累了为止。“唱得真好!”这时传来说话的声音,“谢谢你,小姑娘,你让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下午。”
小姑娘惊呆了!说话的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他说完后站起来独自走了。
小女孩第二天再去时,那老人还坐在原来的位置上,满脸【慈爱 慈祥 慈悲】地看着她微笑。小女孩于是又唱起来,老人聚精会神地听着,一副陶醉其中的表情。最后他大声喝彩,说:“ ”说完,他仍自顾自走了。这样过去了7天。
许多年后,小女孩成了大女孩,成了大女孩的她长得美丽窈窕,而且是小城里有名的歌星。但她忘不了公园靠椅上那个慈祥的老人。一个冬日的下午,她【特意 特别 特殊】去公园找老人。但她失望了,那儿只有一张小小的【孤独 孤单】的靠椅。后来才知道,老人早就去世了。
“他是个聋人,都聋了20年哩!”一个知情人告诉她。那个天天屏声静气聚精会神听一个小女孩唱歌并热情赞美她的老人,【果然 突然 竟然】是个聋子!小姑娘惊呆了!
【1】联系上下文,在短文【 】中选择合适的词语依次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女孩因为 ____________ 被老师排除在合唱团之外,后来因为老人的___________成为了有名的歌星。
【3】短文中出现2次“小姑娘惊呆了”,第一次是因为她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次是因为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老人每次听完歌都“自顾走了”,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5】老人的鼓励让小女孩从“又矮又瘦”的小姑娘变成“美丽窈窕”的歌星,你联想到什么?文章题目为什么叫“心灵有耳”?
联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上下文,给短文中画“ ”的地方补充恰当的内容。
【7】找出文中对老人的神态描写,并简析其作用。
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小女孩取得成功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9】短文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中让我明白了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①人生中最有意义的事常常会对我们产生恒久的影响,成为我们人生中闪亮的灯塔,影响着我们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
②那是发生在某年夏天的事。我在山上放羊,山坡下有一块地,炎热的天气将西瓜熟透的气息一丝一丝地逼入我的体内。看瓜的是一个老人,他一直闭着眼睛躺在一个草棚子下面。我想他一定是睡着了。这大夏天的正午,太阳把人身体里的力气一点点都晒蒸发了,连那棵根扎了不知有多深的老树,都像在锅里煮过一般,叶子卷得扯都扯不开,他不睡着才怪呢!瓜地里的西瓜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调皮地瞪着我,如果我能抱着一个大西瓜狼吞虎咽地吃一顿,那该有多好啊。
③我终于鼓足了勇气,一头扎进瓜地里摘下一个大西瓜。但就在这时,我的背后传来一声呵斥,我抱上西瓜就跑,虽然他的呵斥带给我极大的恐惧,但当我抱着西瓜开始跑的时候,我充满了自信。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要追上一个十三岁的孩子,那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我抱着西瓜回头看看那个追过来的老人,他腿脚不太利索,跑起来的样子很好笑。我心里在笑他,他怎么就不想想,他怎么可能追上我呢?
④夏日的田野是富有的,到处是绿色。我就在这样的田野里像一只被追赶的兔子一样奔跑着,并不时回过头去看看那个追赶我的老人,他一瘸一拐地追着。我跑一段,就停下来向他举举手中的西瓜,然后继续往前跑。耳边的风,吹过我的头发,像母亲手中的梳子梳过一样轻柔而舒适。我奔跑的动静将深藏于绿色之中的兔子、狐狸、山猫惊动了,野鸡、麻雀、鸽子也从草地上飞起来了。整个田野更显得热闹而富有,我甚至有些喜欢这种被追赶着的奔跑了。
⑤我跑出老远,心想他一定停下来了吧。可回头一看,他依然一瘸一拐地追着。我只得又将西瓜向他举了举,继续往前跑。
⑥在夏日的阳光下长时间奔跑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已经气喘吁吁,嗓子像吃过辣子一样干涩燥热,衣裤像水洗过一样贴在了身上。我有些支撑不住了,但老人依然在一瘸一拐地追赶着。看得出来,他没有放弃的意思,仿佛他丢失的不是一个瓜,而是别的什么东西,而且似乎他也乐意在这田野上做个追赶者。
⑦我开始困惑了,他要追赶到什么时候呢?但有一点我很明白,只要他不放弃,他就会追上我的,一定会追上我的!
【1】关于文章的标题,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标题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B.标题告诉我们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2】作者认为什么样的事是生命中最有意义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老人为什么执意要追赶“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夏日原野上的这场追赶中,你获得了怎样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理解感悟(文章阅读)。
铁路经过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北上的列车到了南口就用两个火车头,一个在前边拉,一个在后边推。过青龙桥,列车向东北前进,过了“人”字形线路的岔道口就倒过来,原先推的火车头拉,原先拉的火车头推,使列车折向西北前进。这样一来,火车上山就容易得多了。
1.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
A.疑问句 B.反问句 C.设问句
2.文中引号的作用是:( )
A.表示引用 B.表示强调
C.表示特指 D.表示否定
3.在下面试着画出“人”字形线路火车爬坡的示意图。
4.读了这段文字,你想对詹天佑说一句什么样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老师组织了比赛。(扩句,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
16、按要求写句子。
(1)那碧绿的海洋,难道不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吗?(改为陈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轻声说:“我知道你希望真的有那么一天。”(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劳,她的头发还有不白的么?(改为双重否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王老师说:“明天早上八点半请准时到科技馆门口,我会在那儿等你们。”(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
19、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
(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
20、按要求改写句子。
(1)会议室突然响起了掌声。(改为夸张句)
________
(2)妈妈严肃地对我说:“马上就要期末考试了,你一定要认真复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一片期望。”(改为转述句)
________
(3)教师节那天,张老师被评为特级教师的称号。(修改病句)
________
(4)我梦想:来到塞外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壮丽。(仿写)
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
21、习作。
给老师写一封信,通过记叙老师关心自己的一件事,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题目自拟,叙事要清楚具体,感情真挚,语句要通顺,不少于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