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嘉兴2025-2026学年一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波涛 ( )的狂风 ( )的小屋

    ( )的海风 ( )的神情 ( )的天气

  • 2、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   )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很细致,(   )写起文章来内容很具体。

    (2)李明(   )能虚心听好意见,工作(   )会做得更好。

     

  • 3、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英勇_______ 崎岖_______

    豪迈_______ 沉着_______

    全神贯注_______ 横七竖八_______

  • 4、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   )(   )   全力(   )(   )   (   )声世界

    人不(   )(   )   心安(   )(   )   举步(   )(   )

    得意(   )(   )   相依(   )(   )

  • 5、看拼音,写词语。

    tiān yá huáng yīng yáo lán hé ăi kāng kăi

    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 ________

    gòng xiàn zī yuán jī dì mù dŭ jīng yíng

    _________ _______ _____ _______ 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注释:①烈:凛冽。②雄关:指娄山关。③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1(提取信息)这首词的词牌名是“____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____”。

    2(理解字词)联系上下文,“马蹄声碎”的“碎”的意思是(   )

    A.不完整。 B.说话唠叨。 C.杂乱。 D.完整的东西破坏成零片零块。

    3(提取信息)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作者写到的景物有              

    4(品词析句)用自己的话说说“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整体感知)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

    A.悲伤 B.壮烈 C.消沉 D.欢快

  • 7、古诗文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__________

    今夜月明人尽望,__________

    【1】把这首诗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第一句描写了月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景物,渲染了___________的气氛。

    【3】诗的第一句不带一个“月”字,我们却可以由“__________”一词看出月色的___________。这种景象不由得让我们想起李白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在你读过的古诗词中,还有哪些类似的诗句?请写一句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对《十五夜望月》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 树栖鸦”以动衬静,既描写了乌鸦栖树的情景,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B.“冷落无声湿桂花”一句,诗人由被秋露打湿的庭中桂花联想到月中桂树,这句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

    C.“不知秋思落谁家”的意思是诗人觉得中秋夜望月怀人的太多了,不知道这种思念之情会落到谁那里,反正自己是没有这份思绪的。

  • 8、古诗两首。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1】这两首诗都是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__(作者)写的。

    【2】从上面两首诗中各找出一处对偶句,用“ ”画出来。

    【3】在建德江,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_的;

    在故人庄,作者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内心是______________的。

    【4】在古诗中,作者往往会借助一些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

    从“江清月近人”中的“月”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还来就菊花”中的“菊花”可以看出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绿色装点人生

    在武都区白龙江北岸,有一个叫柳树梁的地方,梁上有600多亩树林和一位老人有关。他叫李友忠,今年70岁,是武都区两水镇两水村的普通农民,老人从1989年开始在柳树梁种树,一种就是20年。当地群众说:“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

    阳春三月,我们来到柳树梁,漫山遍野的松树、油橄榄覆盖着昔日的童山,成群的山雀鸣叫着飞来飞去,使山林充满生机。

     在一片油橄榄树下面,李友忠老人正在浇水,他对我们说:“今年春天雨水少,现在气温回升又快,不多浇点儿水,树的生长就会受影响。”“这里原来是寸草不生的黄土梁,每到雨季,山洪泥石流沿一条条小沟流下来,冲毁农田,有时候直接影响村上群众的生命安全。天晴的时候,遇上大风,满山尘土飞扬。”李友忠回忆道。

     当时,李友忠想栽树,可是家里穷,连娃娃上学的钱都得东借西凑,哪来的钱买苗种树?1989年,机会来了,他用办砖瓦厂积累的1万多元钱承包了村后柳树梁的一片荒山,为了提高树苗的成活率,李友忠从种洋槐入手,用了1个多月,种植了30亩,可之后的5个多月里,当地降雨量比往年偏少,加上没有掌提造林技术,几十亩树苗没有一棵成活。

     李友忠没有灰心。第二年春天,经过多方咨询,他开始在陡坡上大规模兴修平台,由于量大,李友忠动员全家老小一起上阵,还雇了20多名劳力,经过3个月的时间,修出水平台50余亩。他买来柑橘、侧柏、松树等树苗进行栽植。

     为了保苗,李友忠从5里之外的白龙江边靠人背富驮运水,在他的精心呵护下,当年秋天大部分树苗都扎根成活,看着绿油油的小树林,李友忠心里乐开了花。

     就这样,每年春天,不管刮风下雨,李友忠都去栽树,一棵、两棵、三棵……直到天黑才收工。截至1999年春天,先后植树500余亩。

     面对着我们,李友忠动情地说:“我已种了20年的树,今后还要继续扩大面积,我老得种不动了,就让儿子、孙子去种,一辈一辈接着种下去 , 肯定能把荒山变成森林。”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漫山遍野:________

    ②寸草不生:________

    【2】“机会来了”中的“机会”指的是________

    【3】在文中找出描写昔日柳树梁面貌的句子;在文中找出描写今天柳树梁面貌的句子,说说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了栽树,李友忠遇到了哪些困难?他又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完成练习。

    ①读着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到了《________》这个故事。

    ②这句话表现了李友忠的________精神。

    【6】你是如何理解“李老汉的头发白了,可柳树梁绿了”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阅读。

    那个星期天<节选>

    母亲买菜回来却又翻箱倒柜忙开了。走吧,您不是说买菜回来就走吗?好啦好啦,没看我正忙呢吗?真奇怪,该是我有理的事啊?不是吗,我不是一直在等着,母亲不是答应过了吗?整个上午我就跟在母亲腿底下:去吗?去吧,走吧,怎么还不走啊?走吧……我就这样念念叨叨地追在母亲的腿底下,看她做完一件事又去做一件事。我还没有她的腿高,那两条不停顿的腿至今都在我眼前晃动,它们不停下来,它们好几次绊在我身上,我好几次差点儿绞在它们中间把它们碰倒。

    下午吧,母亲说,下午,睡醒午觉再去。去,母亲说,下午,准去。但这次怨我,怨我自己,我把午觉睡过了头。醒来时我看见母亲在洗衣服。要是那时就走还不晚。我看看天,还不晚。还去吗?去。走吧?洗完衣服。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翻箱倒柜”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

    【2】画“____”的句子是对“我”_____________的描写,反映了“我”_____________的心情。

    【3】加点的词语“不停顿”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画“﹏﹏﹏”的句子中,对光线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忽然有点儿明白了”,“我”明白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牛郎织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孤儿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每天天不亮,就赶他上山放牛。他没有名字,大家都叫他牛郎。

    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每天放牛,他总是挑最好的草地,让它吃又肥又嫩的青草;老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那头老牛跟他也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呢。

    一天晚上,牛郎走进牛棚,忽然听到一声“牛郎!”是谁叫他呢?回头一看,微弱的星光下面,原来是老牛在讲话。老牛说:“明天黄昏的时候,你翻过右边那座山,山那边有一个湖,湖边有一片树林。在树林里,你会遇到一位美丽的姑娘。可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呀!”

    第二天黄昏,牛郎翻过右边那座山,来到湖边的树林里。忽然,远处传来轻盈的欢笑声,牛郎循着笑声望去,只见湖边有几个姑娘正在嬉戏。过了一会儿,其中的一个离开伙伴,向树林走来。这姑娘是谁呢?原来她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织得一手好彩锦,名字叫织女,每天早晨和傍晚,王母娘娘拿她织的彩锦装饰天空,那就是灿烂的云霞。这天下午,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织女和众仙女见机会难得,便一起飞到了人间。

    牛郎和织女在树林里相识了。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织女见牛郎心眼儿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转眼间三个年头过去了,他们有了一儿一女。

    一天,牛郎去喂牛,那头衰老的牛又讲话了,眼眶里满是泪花。它说:“我不能帮你们下地干活了,咱们快分手了。我死了以后,你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老牛话没说完就死了。

    再说天上,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宫。织女一边挣扎,一边望着两个孩子大声喊:“快去找爸爸!”

    牛郎得知织女被王母娘娘抓走,心急如焚。可是怎么上天搭救呢?忽然,他想起老牛临死前说的话,便赶紧找出牛皮,披在身上,然后将一儿一女放在两只竹筐里,挑起来就往外跑。一出屋门,他就飞了起来。他越飞越快,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天河很宽,波涛汹涌,牛郎飞不过去了。

    从此以后,牛郎在天河的这边,织女在天河的那边,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日子久了,他们就成了天河两边的牵牛星和织女星。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一群群喜鹊飞来,在天河上搭起一座“鹊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上相会。每逢这一天,喜鹊也似乎少了许多,据说他们都到天河那儿搭桥去了。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课内阅读。

    烂漫的点地梅(节选)

    点地梅开花了,怒放的点地梅十分美丽。紫艳艳的花儿,亭亭玉立地缀满枝头,仿佛一串串粘连在一起的紫色豆珠儿,散发着一阵阵浓浓的醉人芳香。阳光照耀下,花儿更紫得晶莹,紫得透亮,紫得鲜艳。天上是白悠悠的云彩,地里是紫幽幽的花儿。青藏高原的天有多蓝,云有多白,点地梅就有多美!

    【1】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段话中,写点地梅色彩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点地梅香味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

    【3】这段话采用的修辞手法有______________

    【4】这段话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阅读趣味园

    狼牙山五壮士连环画(节选有改动)

    23突然,五位壮士埋下的集束手榴弹,被鬼子踩响了。一声巨响,把狼牙山震得动起来。紧接着又响了第二声,第三声……顷刻间,许多鬼子飞上了天,又摔进山谷里。

    36班长的枪打得真准,一枪一个,枪枪不落空。副班长葛振林愤怒得发抖,每打一枪都要大吼一声。

    37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48“好啊!砸得好!”胡福才高兴地大叫起来。战士们一齐举起石头,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一阵“叽哩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1】细读连环画的故事内容,想一想,故事中除了对战斗场面的整体描述外,还具体描写了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福才、胡德林在战斗中的表现,这种场面描写的方法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写法。这种写法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连环画第48页配文中写道:“‘好啊!砸得好!’胡福才高兴地大叫起来。”在写胡福才说话时,没有用“说”而用“大叫”来表达。请你模仿上述表达,也仿照着写一个这样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连环画中第23页配文:“一声巨响,把狼牙山震得动起来,紧接着第二声,第三声……倾刻间,许多鬼子飞上了天,又掉进了山谷里。”把精彩的战斗场面写得生动具体。请你仔细揣摩其中描写的方法技巧,选择你生活中难忘的一个场面,用一两句话生动具体地描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揣摩“副班长葛振林愤怒得发抖,每打一枪都要大吼一声。”这个情景,想想副班长葛振林此时的心理活动。

    副班长葛振林此时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短文《贺龙和小战士》完成练习。

    贺龙和小战士

    红军长征过草地的时候,有一天,红二方面军和一股土匪遭遇了。在追击敌人的战斗中,一个小战士大腿受了伤。贺龙同志发现了,立刻关怀地蹲下身子,从自己衣服上撕下一块布,替小战士包扎好,又对警卫员说:“快把马牵过来。”警卫员望着身体消瘦的贺老总,有些犹豫。贺龙同志见他站着不动,叫了一遍:“怎么搞的?磨磨蹭蹭,乱弹琴!快牵过来嘛。”

    这时,身旁的警卫人员都恳求说:“总指挥,您的身体也不好,马,你自己骑,这小鬼我们背他走吧!”

    “这马为什么偏偏非我骑不可呀?”

    “你工作担子重,又是首长。”

    “难道这马只许首长骑,不许战士骑?嗯?你们问问它看,是不是有这样的规矩?”贺龙指着那匹马诙谐地说。

    警卫战士和贺老总的争论,负伤的小战士听得清清楚楚,他使劲撑起身子说:“总指挥,这马你骑吧,我——”

    “什么你的我的,我们都是阶级兄弟、革命同志。要你骑,你就骑嘛!来,快骑上去。”说完,就叫警卫员把小鬼扶上了马背。

    负伤的小战士骑上马,走了一阵,看见贺老总高一脚,低一脚,踩着布满烂泥污水的草甸子,吃力地走着,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就偷偷溜下马,捡来一根棍子,一拐一拐地走起来。

    “小鬼,你怎么下来了?快给我骑上去!”贺龙同志回头发现了,连忙喊起来。

    “总指挥,我……”小战士话没说完,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

    “哦,对了,你是怕骑坏牲口吧?好,我来背你走吧!”贺龙同志说着,走过去,将身子一蹲。那小战士一看,慌了,孩子气地说:“那——我骑,我骑!”

    “好,骑上去,这就对了。”贺龙同志又亲自把他扶上马背,然后昂首挺胸,和身旁的战士们手挽手,迈着坚定的脚步向前走去。贺龙同志消瘦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

    【1】根据文本内容,下列各句排列正确的是哪一项?( )

    ①贺龙同志让警卫员扶小战士上马。 ②贺龙同志让警卫员去牵马。

    ③贺龙同志把小战士扶上马。 ④小战士偷偷溜下马来。

    ⑤贺龙同志发现小战士受伤。 ⑥贺龙同志与警卫员争论。

    A.⑤②⑥③④①

    B.⑤②⑥①④③

    C.⑤②①⑥④③

    D.⑤②③⑥④①

    【2】“警卫员望着身体消瘦的贺老总,有些犹豫。”警卫员为什么“有些犹豫”?( )

    A.他怕小战士骑不好那匹马。

    B.他觉得那马也要休息一下。

    C.他觉得那马更应该给贺老总骑。

    D.他觉得小战士没有资格骑那马。

    【3】“小鬼,你怎么下来了?快给我骑上去!”贺龙说这句话的语气应该是怎样的?( )

    A.愤怒

    B.生气

    C.温和

    D.严肃

    【4】“‘总指挥,我……’小战士话没说完,眼里含满了泪水,再也说不下去了。”小战士为什么“再也说不下去了”?( )

    A.他怕骑坏牲口。

    B.他看到贺老总生气了。

    C.他被贺龙同志的言行感动了。

    D.他知道自己说的没什么道理。

    【5】“哦,对了,你是怕骑坏牲口吧?好,我来背你走吧!”贺龙说这句话的目的是( )

    A.怕小战士骑坏牲口,决定要背小战士。

    B.怕小战士骑坏牲口,假装要背小战士。

    C.假装要背小战士,促使小战士能骑上那匹马。

    D.以怕骑坏牲口为理由,促使小战士趴到背上。

    【6】“贺龙同志消瘦的身影显得那么高大”一句,先写身影“消瘦”,后写身影“高大”,这是否前后矛盾?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修改病句。

    (1全校师生和教师参加了这次活动。

     

    (2)故宫,天坛,三峡工程都是值得游览的名胜古迹。

     

    (3)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校长的报告。

       

    (4)早晨起来,我呼吸着灿烂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

     

     

  • 16、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

    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仿写例句,试着写一写“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将下列句子改为转述句。

    ①庆龄说:“一个人在家,是很没劲。可是,我并不后悔,因为我没有失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对苹苹说:“今天我要开会,你自己做饭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变换句式,意思不变。

    我多么得意啊!

    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将句子补充完整,注意用不同的词代替“说”。

    ______________:“别过来,危险!”

    (2)围绕下面的关键句写一段话。

    冬天是一个寒冷的季节。__________________

    (3)人的内心是复杂多样的,写出自己此时的心理活动。

    轮到我上场了。_____________

  • 20、岩缝中的小草,心向着外面的大千世界,乐观顽强地生长;山谷里的小溪,神往着天涯的壮阔海洋,昼夜不歇地流淌;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习作芳草地。

    请以“你是我最 的人”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从“贴心”“感激”“欣赏”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再完成习作。

    要求:①作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