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合肥2025届高三毕业班第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日前,新任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表示,中国的教育正处在深化改革、谋划长远的关键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培养他们,请从摘掉功利教育的“绿领巾”开始。

    ①而未来中国社会真正需要的

    ②但在急功近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

    ③最容易被世俗“劫持”而沦丧根本的育人理念

    ④而是遍布社会各个阶层的一代健康、成熟的合格公民

    ⑤不是少数自我强大的精英

    ⑥教育很难独醒

    A. ②③⑥①⑤④   B. ②⑥③①⑤④   C. ①⑤④②⑥③   D. ①⑤④②③⑥

     

  • 2、下列各组短语,搭配不完全恰当的一项是( )

    A.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B.显露才能 描摹形象 演奏民乐 姿态婀娜

    C.生活清贫 货物畅销 性格孤僻 风光旖旎

    D.真挚的感情 轻捷的心灵 潮湿的空气 澄清的河水

  • 3、下列括号内的缩句,与原句的基本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狐狸挤出了泪水。)

    B.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园林艺术化成了灰烬。)

    C. 母亲那双颤抖的手轻轻地抚摸着失散多年的女儿的头。(手抚摸着头。)

    D. 他好像要摆脱这种与他的年龄很不相称的重荷。(他好像要摆脱重荷。)

  • 4、下列各句加点成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印度和中国军方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经接近一个月,中方表示,印度将为自己在中印边境的危言危行负责。

    ②现在一些大学生制作简历时,多彩色打印,铜版纸印刷,贴艺术照,不惜工本,然而那些华而不实的简历即使投到用人单位也不过是泥牛入海,起不到实际的求职作用。

    七月流火,全国多地迎来了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热夏季,而以“气候凉爽、空气清爽、好客直爽”著称的贵州则迎来避暑旅游的旺季。

    ④天才少年家境贫困,但他天资聪颖,反应敏捷,虽说没有进过正规的学堂,拜过正式的老师,但是数千字的文章常常一挥而就,被当地人传为佳话。

    ⑤小李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工厂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他已娴熟地掌握了专业技术,达到了目无全牛的境界。

    ⑥吴京自导自演的军事动作片《战狼2》上映12天后,票房达34亿元,火爆荧屏,其他同步上映的电影与之相比显得相形见绌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 5、选出与例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句式结构一致的一项(

    A.大王来何操   B.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C.裹以帷幕   D.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以笔作枪的抗日勇士张乐平

    陈晓黎

    张乐平,1910年生,老家在浙江嘉兴海盐,父亲是村里的穷教师,母亲给人做针线贴补家用。他画画开始于帮母亲描绣花图,后来便是沙滩作纸芦柴作笔,一手好画深得美术老师赞赏。15岁,因贫穷辍学,张乐平便到上海谋生。

    三毛形象诞生的时候,张乐平25岁。和很多来到上海奋斗的年轻人一样,童年在农村,少年时到上海做学徒,在困厄的生活中坚持学习,努力发出自己的声音。他那在老家海边沙滩上用芦柴练就的画画本领,终于在上海开花结果。

    1935年到1937年,《新华画报》《申报》等20多家报刊先后刊登了近200三毛题材的漫画作品。 三毛就像弄堂里随处可见的那些顽皮的邻家小弟弟,有家有父母,天真无邪,讲义气,好打抱不平,好奇心强,常常揭穿大人的小把戏。那时的三毛,是上海平静的市井生活里一串小浪花,也自然成为读者喜爱的宝宝仔。

    但战争改变了一切,随着张乐平以笔作枪投身抗战,三毛的形象也有了很大的改变。

    1937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当月,上海的漫画家们迅速组成了救亡漫画宣传队,领队叶浅予,张乐平是副领队,9月从上海北上。他们画了几百张抗战宣传画,一路展览一路宣传。次年到武汉,正逢国共合作,救亡漫画宣传队被改编为抗战漫画宣传队,成为第三厅的附属团体,主要任务就是配合形势创作大量抗日宣传画和参加各种大型抗日活动。

    抗战漫画宣传队每到一地,放下行李即投入宣传。白天他们攀高爬低在街头闹市画大幅宣传图,在黄鹤楼集体创作巨幅壁画《抗战到底》,张乐平是主要起草人;晚上雕刻木板,出版《抗日漫画》,以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对象,揭露日军的残暴,鼓舞民众士气。他们还画了大量对敌宣传品,包括劝敌放下武器、投降不杀的通行证,以及数不清的抗日宣传牌……这时候张乐平笔下的三毛,也积极要求上前线:《三毛的大刀》里,三毛背着大刀报名上前线,不问年纪只要有力;《游击战争》里,躲在水缸中的三毛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1938519日,中国空军驾驶多架飞机从武汉起飞前往日本,飞经九州岛的佐世保、佐贺等地,撒下了200多万份传单,其中大部分是抗战漫画宣传队绘制的抗日宣传漫画传单。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抗战漫画宣传队本已少得可怜的经费被停发,宣传队被要求加入国民党。遭此险境,张乐平和队员们无一屈服,宣传队旋即被解散。张乐平没有气馁,他孤军作战,继续打起了宣传队的旗号,一路办画展走到广东兴宁,遇到抗敌演剧七队,互相帮衬熬过了缺衣少食的日子。一天,展览现场来了几个美国人,他们是飞虎队的,正需要宣传人员。于是,张乐平又成了飞虎队的一员。

    1945年,抗战胜利,飞虎队要回国了,他们热情邀请张乐平赴美国,但张乐平谢绝了。11月他取道香港,返回阔别8年的上海。然而迎接他的却是物价飞涨,民生艰难。即便如他这样的大漫画家此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只能将妻儿送到浙江嘉兴。在上海、嘉兴两地跑的日子里,抗战8年的所见所闻,始终萦绕心间。1946年,他完成了《三毛从军记》,这部以小勤务兵视角讥讽国民党军队腐败无能的系列漫画作品在《申报》连载发表后,反响热烈。1947年,他开始创作《三毛流浪记》。那个冬夜他回到借居处,看到弄堂口几个流浪儿童正鼓着腮帮吹火取暖,那情景一下子勾起了他自己的童年回忆,也让他想到了抗战流亡路上所见的中国底层百姓的苦难。一夜无眠,天亮他匆匆出门时,发现三个孩子已冻死两个……悲悯、愤怒涌上心头,从此他揣上烧饼走街串巷,与那些流浪儿童坐在路沿上分食,听他们讲身世,这些故事渐渐变成一幅幅四格漫画,在《大公报》连载。一时洛阳纸贵,人们一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等着读三毛的故事,读者的来信雪片般飞向报社,有的寄来衣服,有的寄来食品,有的寄来玩具……19494月,在宋庆龄的支持下,张乐平举办了三毛原作画展,并义卖筹款创办三毛乐园,收容流浪儿童。

    站在平民百姓的角度看社会,为底层百姓发心声,用人人看得懂的图画,刻画那个时代的小人物的善良和伤痛,这就是抗日战争这八年对我父亲的洗礼。张乐平的儿子张慰军如此说。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下列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张乐平是自学成才的典型,他出生于贫苦家庭,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好学,无师自通,在绘画方面完全依靠自学而获得成功。

    B抗日漫画以不识字的普通士兵和百姓为阅读对像,表明画家对社会底层怀有同情,对上流社会心有不满和憎恶,对政府消极抗日进行批判。

    C.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以张乐平在抗战时期的创作活动为写作内容,记述了张乐平先生在漫画领域独特的贡献,叙事详略有致。

    D.文章写抗战胜利后上海物价飞涨,大漫画家也无力在上海租房养家,是为了交代《三毛从军记》和《三毛流浪记》创作的时代背景。

     

    E.《三毛流浪记》在报上连载,读者纷纷来信,寄来衣食玩具,宋庆龄支持张乐平举办画展和义卖活动,这些事例突出了张乐平的作品引发的社会影响。

    2】张乐平创作的三毛系列漫画中,三毛形象前后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简要回答。

    【不题3】张乐平在漫画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合抱之木,________________。(老子《道德经》)

    (2)君子矜而不争,______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

    (3)子钓而不纲,________________。(《论语·述而》)

    (4)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________________。(《孟子·离娄上》)

    (5)古之王者建国君民,________________。《礼记·学记》

    (6)此情可待成追忆,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

    (7)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8)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方柄圆凿”意思相近,体现了孔子《论语》中“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处世之道。

    (2)韩愈《马说》中,面对千里马的遭遇,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出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

    (3)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说“主”与“客”在吟咏诗文,化用了《诗经·陈风·月出》中的诗句。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论述学习的作用时,用了五个比喻,最后推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2)《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击、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锦瑟》一诗中,李商隐借与庄子和望帝有关的典故,表达自己迷惘、哀怨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秦王朝灭亡的原因是“仁义不施”;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强调了民心对巩固秦朝政权的重要性。

    (2)《琵琶行》中白居易听完琵琶女自叙身世之后,发满腔迁谪之感,抒同病相怜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既是淡泊世事的承载,又是羁旅之愁的寄托,如“__________________”。

  • 11、名篇名句默写。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和他的《西江月》中“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意境相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的潮水洗尽历史铅华,让曾经辉煌的人事渐次淡去。《永遇乐》中类似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的《阿房宫赋》中,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的晶亮的闪闪明星来比喻宫女纷纷打开的妆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李煜的《虞美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写愁的多与绵绵不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青山处处埋忠骨,何必马革裹尸还”这两句诗与我们学习过文天祥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同样表达以死明志的决心。

  •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的《劝学》一文中,用来与“骐骥一跃,不能十步”进行对比论证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两句是:“______, ________。”

    (3)龚自珍《己亥杂诗》中,“____,_________”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不畏挫折、始终要为国效力的坚强性格和献身精神。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 “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 “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2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明快峭拔

    B. 幽默含蓄

    C. 自然质朴

    D. 平淡婉约

    3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后归乡里,屏居教授。仕郡为功曹,以数谏争不合去。

    充好论说,始若诡异,终有理实。以为俗儒守文,多失其真,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著《论衡》八十五篇,二十余万,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刺史董勤辟为从事,转治中,自免还家。友人同郡谢夷吾上书荐充才学,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年渐七十,志力衰耗,乃造《养性书》十六篇,裁节嗜欲,颐神自守。永元中,病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王充传》)

    材料二: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三人问其所至,亮但笑而不言。

    (节选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注引《魏略》)

    材料三: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兴平中,关中扰乱,与兄季中依将军段煨。采稆贩,而常挟持经书投闲习读其兄笑之而遇不改。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董遇传》)

    【1】材料三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而常挟持A经书B投闲C习读D其兄E笑之F而遇G不改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焉,兼词,于之,与《劝学》中“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焉”用法相同。

    B.“百家之言”与“二十余万言”中的“言”意思不同,前者指著作,后者意思是字。

    C.“采稆负贩”中的“负”意思是背着,与成语“负荆请罪”中的“负”意思相同。

    D.“其义自见”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中的“见”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充并未被家贫限制读书,他经常到市场去读商家所卖之书,由于记忆力好,读了就能记住,于是博览群书,而且还当了老师。

    B.诸葛亮读书不追求学得很精深,他有自己独特的方法。他想达到的人生目标很高远,这从他回答石广元等三人的话可以窥知。

    C.董遇不同意想读书却没有时间的说法,他认为有很多闲余时间可以用来读书。在善于利用时间读书方面,他是我们的榜样。

    D.王充、诸葛亮和董遇,都是善于读书的人。王充和董遇后来成为了教师和学问家,诸葛亮成为政治家,不能说不是得益于读书。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

    (2)乃闭门潜思,绝庆吊之礼,户牖墙壁各置刀笔。

    【5】请分别概述王充、诸葛亮和董遇读书的方法。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热词,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或事物。它反映时代特征、社会风尚、民族心态等。

    近几年的热词有:追梦人、健康中国、精准扶贫、绿水青山、我太难了,佛系。

    从上述热词中选2-3个,在班会上,面向本班(统称“光华中学”高19班)同学作一个发言,谈谈你的认识和看法。

    要求:选好热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需要写自己的名字,一律用李华”代替);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5
题数 15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