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在长沙国际机场边检大厅,有这样一位志愿者,她无论出现在哪里,脸上始终挂着一抹微笑,真诚、甜美、亲切,让人难以释怀。
②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民群众的代步工具也鸟枪换炮,由自行车换成了摩托车,甚至小汽车,节能环保的电动车也备受青睐。
③过去的一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如履薄冰,或许“暴利”时代开始远去,房地产生存环境及发展渠道逐渐规范也更狭窄。
④为缓解停车矛盾,我市相关部门挖空心思,充分借鉴外地一些好的做法,引导市民有序停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
⑤近年,学术造假盛行,影响极其恶劣。教育界委员呼吁,对造假者,要抓住一个,严打一个,以儆效尤。
⑥“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
A. ②③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④⑥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犹未下弦, , 。 , 。 。归途的感念,这一个黄昏里,心和境的交萦互染,其繁密殊超我们的言说。
①被纤柔的云丝们簇拥上了一碧的遥天
②冷冷地照着秦淮
③冉冉地行来
④一丸鹅蛋似的月
⑤我们已打桨而徐归了
A.④②①③⑤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④②⑤①③
3、假设你担任领导工作,你的下级病情较重,仍然坚持上班,你想让他去医院治疗。在你打算说的一段话中,有一句话,你认为较好的说法是( )。
我们反对借口保护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而贪生怕死,但是有了病,特别是有了严重的病,__________。
A. 就必须治,一定要治好。
B. 还是要治,并且要治好。
C. 必须抓紧治,不要再拖下去。
D. 就不要延误,要及时治疗。
4、在下列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的哲人,大智慧的人,在面对世界时是并不吃力的,相反的,倒是 得心应手。谁能像他那样用微笑来面对丑恶?而这微笑,只是轻微的一丝,不易察觉地掠过他的脸,便如炎阳照雪,那些丑陋悄然 ,而那些涂抹得完美厚实的凶恶,也就狼狈地 了。
A. 轻松自如 溶化 原形毕露 B. 轻车熟路 融化 穷形尽相
C. 轻松自如 融化 原形毕露 D. 轻车熟路 溶化 穷形尽相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读过弗莱的著作,很喜欢他那高屋建瓴的气势和包罗万象的体系,更欣赏他努力摆脱主观印象式品评的文学批评方法。
B.奚羽先生指导弟子写论文时强调,学术论文要有的放矢,论证严密,语言准确而简洁,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能繁文缛节。
C.这是一家国家级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都对它趋之若鹜。
D.虽然已经是晚上了,但候车大厅里依然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大喇叭的广播声、商贩的叫卖声、孩子的哭泣声不绝如缕。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茶干
汪曾祺
连万顺是东街一家酱园。
他家的门面很好认,是个石库门。麻石门框,两扇大门包着铁皮,用铁钉钉出如意云头。本地的店铺一般都是“铺闼子门”,十二块、十六块门板,晚上上在门槛的槽里,白天卸开。这样的石库门的门面不多。城北只有那么几家。一家恒泰当,一家豫丰南货店。恒泰当倒闭了,豫丰失火烧掉了。现在只剩下北市口老正大棉席店和东街连万顺酱园了。这样的店面是很神气的。尤其显眼的是两边白粉墙的两个大字。黑漆漆出来的。字高一丈,顶天立地,笔画很粗。一边是“酱”,一边是“醋”。这样大的两个字!全城再也找不出来了。白墙黑字,非常干净。
店堂也异常宽大。西边是柜台。东边靠墙摆了一溜豆绿色的大酒缸。酒缸高四尺,莹润光洁。这些酒缸都是密封着的。有时打开一缸,由一个徒弟用白铁唧筒把酒汲在酒坛里,酒香四溢,飘得很远。
往后是一个很大的院子,青砖铺地,整整齐齐排列着百十ロ大酱缸。酱缸都有个帽子一样的白铁盖子。下雨天盖上。好太阳时揭下盖子晒酱。有的酱缸当中掏出一个深洞,如一小井。原汁的酱油从井壁渗出,这就是所谓“抽油”。西边有一溜走廊,走廊尽头是一个小磨坊。一头驴子在里面磨芝麻或豆腐。靠北是三间瓦屋,是做酱菜、切萝ト干的作坊。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
从外往里,到处一看,就知道这家酱园的底子是很厚实的。——单是那百十缸酱就值不少钱!连万顺的东家姓连。人们当面叫他连老板,背后叫他连老大。都说他善于经营,会做生意。连老大做生意,无非是那么几条:信用好,为人和气,勤快。
茶干是连万顺特制的一种豆腐干。豆腐出净渣,装在一个一个小蒲包里,包口扎紧,入锅,码好,投料,加上好抽油,上面用石头压实,文火煨煮。要煮很长时间。煮得了,再一块一块从麻包里倒出来。这种茶干是圆形的,周围较厚,中间较薄,周身有蒲包压出来的细纹,每一块当中还带着三个字“连万顺”——在扎包时每一包里都放进一个小小的长方形的木牌,木牌上刻着字,木牌压在豆腐干上,字就出来了。这种茶干外皮是深紫黑色的,掰开了,里面是浅褐色的,很结实,嚼起来很有咬劲,越嚼越香,是佐茶的妙品,所以叫作“茶干”。连老大监制茶干,是很认真的。每一道工序都不许马虎。连万顺茶干的牌子闯出来了。车站、码头、茶馆、酒店都有卖的。后来竟有人专门买了到外地送人的。双黄鸭蛋、醉蟹、董糖、连万顺的茶干,凑成四色礼品,馈赠亲友,极为相宜。
连老大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开酱园的老板,一个普普通通、正正派派的生意人,没有什么特别处。这样的人是很难写成小说的。
要说他有特别处,也有。有两点。
一是他的酒量奇大。他以酒代茶。他极少喝茶。他坐在账桌上算账的时候,面前总放一个豆绿茶碗。碗里不是茶,是酒,——一般的白酒,不是什么好酒。他算几笔,喝一口,什么也不“就”。一天老这么喝着,喝完了,就自己去打一碗。他从来没有醉的时候。
二是他说话有个口头语:“的时候”。什么话都要加一个“的时候”。“我的时候”“他的时候”“麦子的时候”“豆子的时候”“猫的时候”“狗的时候”……他说话本来就慢,加了许多“的时候”,就更慢了。如果把他说的“的时候”都删去,他每天至少要少说四分之一的字。
连万顺已经没有了。连老板也故去多年了。五六十岁的人还记得连万顺的样子,记得门口的两个大字,记得酱园内外的气味,记得连老大的声音笑貌,自然也记得连万顺的茶干。
连老大的儿子也四十多了。他在县里的副食品总店工作。有人问他:“你们家的茶干,为什么不恢复起来?”他说:“这得下十几种药料,现在,谁做这个!”
一个人监制的一种食品,成了一地方具有代表性的生产,真也不容易。不过,这种东西没有了,也就没有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
后记
近来有人写文章,说我的小说开始了对传统文化的怀恋,我看后哑然。当代小说寻觅旧文化的根源,我以为这不是坏事。但我当初这样做,不是有意识的。我写旧题材,只是因为我对旧社会的生活比较熟悉,对我旧时邻里有较真切的了解和较深的感情。我也愿意写写新的生活,新的人物。但我以为小说是回忆。必须把热腾腾的生活熟悉得像童年往事一样,生活和作者的感情都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这样才能形成小说。但是我现在还不能。对于现实生活,我的感情是相当浮躁的。
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结构尤其随便,想到什么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我这样做是有意的(也是经过苦心经营的)。我要对“小说”这个概念进行一次冲决:小说是谈生活,不是编故事;小说要真诚,不能耍花招。小说当然要讲技巧,但是:修辞立其诚。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夜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一台锅灶,是煮茶干用的。”小说在介绍酱园时写茶干只此一句,后文又具体写了茶干的制作工艺,巧用伏笔,详略得当,可见作者匠心。
B.小说写连老大酒量奇大和惯用的口头语,与其做茶干无关,但能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观点:“一篇好的小说,人物形象是立在读者面前的。”
C.酱园的底子很厚实,但最终消失了,连老大的儿子不愿将其恢复,作者表面上对他的不作为有着抱怨和无奈,深层上则是借以展现社会变迁。
D.“后记”部分体现出了作者关于小说创作的理念,他认为小说的创作需要沉淀情感,去除浮躁,与技法相比,创作者的真诚态度更加重要。
【2】小说开头部分详细介绍酱园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后记中说“这样的小说打破了小说和散文的界限,简直近似随笔。”这篇小说确实呈现出散文化倾向,请结合正文对此加以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出师表》中,诸葛亮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作为布衣在乱世中的心志。
(2)在《离骚》中,写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自己忧愁失意,走投无路,十分迷茫困惑的心境。
(3)庄周在《逍遥游》中,举证何为“小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赤壁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慨叹人生短暂,个体渺小。
(3)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明兴汉室、还旧都的决心,又通过“_________________”表达出对刘氏父子的忠诚尽职。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孔子认为探求学问或了解事物,应采取极其诚实的态度。他教诲子路说,“______,______”是智慧。
(2)庄周的《逍遥游》中,作者引《齐谐》的说法,说鹏鸟飞到南海去,“水击三千里,______”,而它离开北海是乘着六月的风。
(3)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两句描写落木窸窣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自己即使被肢解也不改变追求真理的态度,自己的志向不可能因受挫而动摇。
(2)庄子《逍遥游》的叙述风格往往给人扑朔迷离捉摸不定的印象,但其实细读也能看出其严谨的逻辑,比如在论说“小大之辩”时,就以“____________”总结上文,以“____________”开启下文。
(3)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和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都有在天气寒冷时,被子难以取暖的体会。
11、补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曾子曰: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_____________,不亦重乎?(《论语》)
(2)世人皆浊,_____________?众人皆醉,_____________?(《楚辞·渔父》)
(3)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4)鹤汀凫渚,____________,桂殿兰宫,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5)人生得意须尽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出师前主动请缨并发出铮铮誓言“________,________”,以告慰先帝之灵,表达对陛下忠贞不贰的情感。
(2)在《琵琶行》中,“__________”一句,既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作了铺垫,又与后面的“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在演奏时,琵琶女用“___________”的变换指法弹奏出美妙的乐音。
(3)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借与孙权有关的风流遗迹“___________”,表达江山寂寞、不胜今昔之感;又借百姓在“___________”祭祀的场景,体现词人对南宋统治者的正告。
1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圆圆曲①(节选)
(明)吴伟业
鼎湖②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注释①陈圆圆为明朝辽东总兵、平西伯吴三桂之妾,李自成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陈圆圆被俘,吴三桂本已投降李自成,得知后出于私恨,遂引清兵人关,反攻北京,复得陈国、吴伟业作此诗叙写此事,②:鼎湖典出(史记·封禅书),传说黄帝铸鼎于荆山下,热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即乘龙南去,后世因称此处为“鼎湖”,常用来比喻帝王去世。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一开篇借“鼎湖当日弃人间”指崇祯之死,随即写吴三桂打败李自成“破敌收京下玉关”,极斩截利落;没有过多叙写战争过程,突出题目中陈圆圆的地位。
B.“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二句之妙,一在于对仗精整工稳,二在于对比鲜明,“一怒”与“六军”轻重相对,“素”与“红”颜色相对,令读者印象深刻。
C.“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借小说家言曹操起铜雀台扬言夺东吴二乔,使周瑜奋起抗曹,大获全胜于赤壁之故事,暗指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D.“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二句除了批评吴三桂将爱妾生死置于国家大事之上之外,也认可吴三桂重视感情是英雄之举,简明地点出了其矛盾心态。
【2】清代陆次云(湖壖杂记》:“梅村效《昆琶)长恨)体作(圆圆曲)……盖实录也,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吴勿许。……呜呼,梅村非诗史之董狐也哉!”请从内容、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吴三桂为什么“赍重币求去此诗”。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袁宪,字德章,幼聪敏。梁武帝修建庠序,其一在宪宅西,宪常招引诸生,与之谈论,同辈咸嗟服焉。
大同八年,宪时年十四,被召为国子正言生,谒祭酒到溉,溉目而送之,爱其神彩。在学一岁,父君正遣门下客岑文豪与宪候周弘正,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时学众满堂,观者重沓,而宪神色自若,辩论有馀。弘正请起数难,终不能屈,因告文豪曰:“卿还咨袁吴郡,此郎已堪见代为博士矣。”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学司衔之。及宪试,争起剧难,宪随问抗答,剖析如流。
太建九年,除散骑常侍,兼吏部尚书。宪以久居清显,累表自求解任。高宗曰:“诸人在职,屡有谤书。卿处事已多,可谓清白,别相甄录,且勿致辞。”及高宗不豫,宪与吏部尚书毛喜俱受顾命。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宪曰:“群情喁喁,冀圣躬康复,后事之旨,未敢奉诏。”
至德元年,太子加元服,二年,行释奠之礼,宪于是表请解职,后主不许,给扶二人,进号云麾将军,置佐史。皇太子颇不率典训,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后主欲立始安王为嗣,尝从容言之,吏部尚书蔡徵顺旨称赏,宪厉色折之曰:“皇太子国家储嗣,亿兆宅心。卿是何人,轻言废立!”
祯明三年,隋军来伐,后主遑遽将避匿,宪正色曰:“北兵之入,必无所犯,大事如此,陛下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御前殿。”后主不从,因下榻驰去。宪从后堂景阳殿入,后主投下井中,宪拜哭而出。
(节选自《陈书·袁宪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线波浪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B. 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C. 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D. 始兴王叔陵之肆逆也/宪指麾部分预/有力焉/后主被疮病/笃执宪手曰/我儿尚幼/后事委卿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古为官名,现为学位名称。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 束脩,捆成一束的十条干肉,是古代相馈赠的一种礼物,也指古代入学拜师的礼物,《论语·述而》有“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C. 吏部,中国古代官署之一,隋唐时列为尚书省六部之首,其主要职能是掌管朝廷文官和武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事务。
D. 高宗:南朝陈第四代君主的庙号。庙号是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供奉时特起的名号,汉以后历代帝王都有庙号,如刘彻的庙号是世宗,刘裕的庙号是高祖。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袁宪聪慧过人。年少时有令人折服的言论;十五岁时,面对众人围观,能从容辩论;在策试中面对考官刁难,也能自如应对。
B. 袁宪廉洁淡泊。袁宪为官多年,以担任要职日久为由,上书请求解除职务,但两次被高宗拒绝,反而被委以重任。
C. 袁宪刚正不阿。皇太子不遵守典章制度,皇帝想要废太子,立始安王为继承人,吏部尚书蔡徵附议,袁宪严厉指责蔡徵。
D. 袁宪忠心耿耿。在隋军来袭的危急情势下,他没有抛下皇帝自行逃命,而是建议皇帝整理仪容,在前殿接见敌军,保持君主威严。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弘正将登讲坐,弟子毕集,乃延宪入室,授以麈尾,令宪树义。
(2)宪手表陈谏凡十条,皆援引古今,言辞切直,太子虽外示容纳,而心无悛改。
1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生于斯,长于斯,你对中华文化怎样认知?
文化学者余秋雨认为华夏文明是世界上最长寿的文明,对比希腊、巴比伦等其他文明,只有华夏文明从未出现过历史断层与空白,以殷商甲骨文为代表的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到今天。他说“中国文化有特殊生命力”,“不管到哪一代,中华文化,总在”。
英国学者罗素于1920年来到北京大学做了两年的客座教授,他预言中国人会在很短的时间内掀起一场极端暴力的革命,然后认识到暴力不能带来和平幸福,进而结合儒家思想和西方文明的优点,重新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另外一次很伟大的文明。
从以下任务中任选一个,以“振华中学”青年学子的身份完成写作。
(1)写一篇演讲稿,向来你校参观的外国中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特殊生命力。
(2)写一份倡议书,向全校师生发出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倡议。
(3)写一封信,向某位政要或长者讲述你对“结合东西方优点、创造伟大新文明”的建议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