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丹东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请选出下列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

    A. 又到深秋时节,校门口的那棵枫树远看就像一团红云,美不胜收

    B. 这人一贯爱占便宜,碰到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总是当仁不让,所以大伙都不怎么喜欢他。

    C. 少年时总是讨厌父母的强聒不舍,长大后才明白他们的用心何其良苦。

    D. 老师发现他因考试失利丧失学习信心,上课走神溜号,于是对他不断鼓励,求全责备,终于让他重拾信心,专注于学习。

  • 2、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王对老师说:“老师,我的周末随笔,你一定要认真批改。”

    B.李芳发短信给老同学:“杨敏,别来无恙吧!我们很想你,周末可否一聚?”

    C.张明推开母亲递过来的衣服说:“烦死啦,我都这么大了,谁还要你照顾?”

    D.小王一把拽住正准备闯红灯的老伯说:“你活得不耐烦了?真是为老不尊!”

  • 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又叫做“长短句”。

    B.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其长篇小说代表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等。

    C. 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是用作者的谥号命名的;李商隐的《李义山诗集》是用作者的字命名的。

    D.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作品,作品中作者的特殊经历和乐观态度,让读者对生活、对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过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

    B.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

    C. 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D. 在全州公安系统大比武中,张武获得第一名,真可谓是我州的杏林圣手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一)阅读《惠子相梁》,完成下面的题目。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2)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2惠子怕庄子夺取相位而“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其中的“搜”字好在哪里?“三日三夜”又说明了什么?

    3庄子开篇讲鹓的故事有什么用意?

    4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惠子和庄子各是怎样的人?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登金陵凤凰台

    (唐)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释)①此诗为天宝年间,作者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②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

    1用自己的语言将“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句的画面描写出来。

    2尾联中有“长安不见使人愁”句,说说作者“愁”的原因。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某校九年级(1)班开展了以“高铁建设在身边”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小节同学为本次活动拟写了一段文字,其中部分内容存在问题,请你帮忙修改。

    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高铁已成为人们日程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千里江陵一日还”早已变成现实.[A]高铁不仅改变了不断刷新的“史国速度”,更为区域与域市发展带来新的样式与机遇.高铁以高速、大容量,集约型、通勤化的特征,在中等距离的出行上具备极强的竞争力.高铁的开通打破了城市间的往来壁垒,但当前我国多数城市仍处于吸聚发展阶段,高铁的开通对城市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可能为城市带来资源,也可能吸走资源.[B]高铁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提高着中国城市的格局。

    ①[A]处画线句子存在用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②[B]处画线句子存在搭配不当的问题,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

    (2)高铁建设给民众的生活带来诸多的便利,为此,学校开展了相关的拟写对联活动.请你拟写一副对联,赞一赞高铁新生活.(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高铁的开通对城市的影响将是一把双刃剑”,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古诗文默写填空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上层楼。(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4)李商隐的《无题》中,现在常被用来比喻教师辛苦奉献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各题

    一起做“读书种子”

    向贤彪

    ①“读书种子”一词的“发明权”,当属宋代的黄庭坚。他在《山谷别集》中说:“四民皆当世业,士大夫家子弟能知忠信孝友,斯可矣,然不可令读书种子断绝,有才气者出,便名世矣。”

    ②做一粒“读书种子”,让阅读成为一种力量,推动文化传统薪火相传,可以说正是读书人的自我期许。从“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陶渊明,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杜甫,再到“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朝餐”的杨万里,无不是“读书种子”的精彩写照。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所谓“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重视学习、重视诗书,千百年来融入中国人的血脉里,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化禀赋。

    ③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中,不少人是“读书种子”。彭德怀带兵打仗“横刀立马”,平时非常注重抓学习,而且还经常督促身边工作人员养成读书习惯。他常用吕蒙“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的故事激励大家,乐于把自己收藏的书拿出来共享。为了检查大家是否认真读过了,他用饭粒把书中的页码粘起来,如果发现有人读书做样子,没有把粘饭粒的书页打开,他就会提出严厉的批评。在彭德怀关心督促下,在他身边工作的同志都养成了读书习惯,以至终身受益。

    ④“童心便有爱书癖,手指今馀把笔痕。”植物种子是有形的,延续繁衍,生生不息;读书种子则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不知不觉中变化气质、增长才干,承接弘扬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正因为这样,文明薪火才能不断发扬光大。黄庭坚所处的北宋,上推文治、下重文教,造就了一片孕育“读书种子”的沃土,于是就有了国学大师陈寅恪所说的,“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做一粒“读书种子”,静下心来读一点书、做一点学问,因为其中有优秀传统文化的承袭,对高雅生活的追求,对时代潮流的引领。

    ⑤“善学者尽其理,善行者究其难。”研究植物种子的钟扬不拘泥于书本知识,在科学上敢于“奇思妙想”,在被认为无法种植红树林的上海滩涂中栽种成功。钟扬的故事向我们所展示的,不只是知识的力量,更有实践的力量、创新的力量,赋予“读书种子”以新内涵。世人常常说,“知识就是力量”,但知识必须与实践结合,使之变成能力或本领之后,才能产生力量。“读书种子”与实践“沃土”的紧密结合,必能孕育壮苗、结出硕果。

    ⑥阅读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力量。今天我们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满足“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心,缓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紧张感。读书足以怡情,足以长才。少一点对物欲的追求,多一点对知识的渴求;少一点无谓的应酬,多挤一点时间读书;少一点人云亦云的跟风,多一点独立思考的精神,人生境界就能达到崭新高度,活出不一样的精彩自我。

    注:①四民:士、农、工、商。②世业:世代相传的事业。

    【1】从全文看,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2】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第③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从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中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自己的读书事例,谈谈你的体会。

    读书滋养美好心灵,可以遇见更好的自己,看到更美的世界。

  • 10、阅读下面的纪实文学,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天眼·南仁东传(节选)

    王宏甲

    ①1972年,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口径350米。

    ②1993年,中国的射电望远镜口径只有25米。

    ③没人会想到,2016年,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会出现在中国贵州。

    ④“我们的落后是明摆着的。”1993年,南仁东提出争取把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他要表达的是:正是因为“落后”,我们更应该“奋起”。

    ⑤1994年,南仁东着手选址。他和团队用遥感技术及数据分析筛选出100多个洼地,再一个一个“用脚去选”。南仁东和伙伴们早已不记得走了多远的路,只记得坐在火边仰望璀璨的星空。

    ⑥2006年,由我国独立自主建造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贵州平塘大窝凼;2008 年12月26日,FAST工程奠基典礼举行;2011年3月正式动工建设。这个大射电望远镜取名为FAST,蕴含着“追赶”“跨越”“领先”之意。

    ⑦此前,有外国人说:“一个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的国家,怎么能做大射电望远镜?”这激起南仁东痛彻的反思。多年来,我们多是引进外国零部件组装产品,自己只做外壳。缺少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岂能不落后!

    ⑧南仁东强烈地意识到:必须找回“自力更生”!这包括,即使有气吞山河的自信,仍需要面对重重困难。

    ⑨FAST建设期间,南仁东遇到很多技术难题,寻遍世界同类顶级技术,都无解。在他的倾情投入和亲自指导下,全国有近200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协同攻关,经过了近百次的试验和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有用的”,南仁东一次次研究失败的原因。终于,一项项世界性的难题得以攻克,并达到世界顶尖水平。同时,那么大的设备,那么长的钢梁,那么重的零部件,都是当地政府带领群众“蚂蚁搬家”一点一点运进大窝凼的。科研队伍的力量、人民群众的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被极大地释放出来。

    ⑩2015年3月,南仁东病倒了,肺癌晚期。这一年,他70岁。秋天,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⑪2016年9月25日,是中国科学史上值得记住的日子。这一天,在贵州平塘大窝凼,FAST举行了隆重的落成启用典礼。国家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信中写道——“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被誉为 ‘中国天眼’,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它的落成启用,对我国在科学前沿实现重大原创突破、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正是在这封贺信里,FAST第一次被称为“中国天眼”。此前,因病情加重,南仁东被送回北京治疗。但在典礼前一天,他从北京回到天眼基地——他执意要先去看看FAST。

    ⑫贵州,黄昏的高原上,夕阳又大又圆。南仁东戴上安全帽,兴奋而威严的表情俨然像一个将军。同事和学生要护送他,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平静地摆摆手:“让我自己走过去看。”南仁东慢慢地、一步一步向前走去。前方,就是他为之奉献一切而终于建成的世界最大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巨大的反射面在夕阳的映照下射出万道金光,绚丽无比。此时,南仁东早已泪流满面。

     

    ⑬第二天,一轮朝阳喷薄而出。南仁东陪同前来参加落成启用典礼的国际天文学家们参观万山丛中的中国天眼。此时,开工之前曾考察过大窝凼的国际大射电望远镜SKA计划总干事菲利普·戴蒙德感叹道:“几年前是一片荒芜,现在居然可以运行,真的很伟大!”

    ⑭FAST的胜利建成,证明了找回“自力更生”的中国科学家和建设者们有着多么巨大的创造力。

    ⑮2017年1月,南仁东入选国家科技创新人物。这是南仁东生命的最后一年,病中的他原本不去颁奖仪式现场。但听说中央电视台要向全国播出颁奖仪式,南仁东又去了。他要借央视这个平台,说一段不能忘怀的话。他嗓音沙哑,话语断断续续——

    ⑯这个,荣誉,来得,太突然,而且,太沉重。我觉得我,个人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但我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励,不是给我一个人的,是给一群人的。我,更不能忘却的,就是,这二十二年,艰苦的岁月里,贵州省,四千多万,各族父老乡亲,和我们,风雨同舟,不离不弃……我再一次,借这个机会,感谢,所有,帮助过我们……帮助过FAST……谢谢!谢谢!”

    ⑰这是南仁东要表达的最后的声音。

    ⑱2017年9月25日,“天眼”落成启用一周年。

    ⑲可是,10天前,南仁东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⑳2018年10月15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经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批准,国家天文台于1998年9月25日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79694”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为“南仁东星”。

    ㉑2019年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二〇一九年新年贺词:“此时此刻,我特别要提到一些闪亮的名字。今年,天上多了颗‘南仁东星’……”在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还讲到,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70周年华诞,70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追思“中国天眼”艰苦卓绝的建造历程,最大的成功不是哪一项技术的创新成就,而是找回了“自力更生”。“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更是我们宝贵的国之重器。

    1选文的批注有(甲)(乙)两处未完成,请任选一处补写完整,以说明其蕴含的情感。

    2选文内容大多按时间先后顺序叙述,下列选项中没有按此顺序叙述的一项是

    A.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正式决定选址在贵州平塘大窝凼。

    B.手术后身体虚弱的南仁东返回工地,继续指导FAST的安装。

    C.在北京治疗的南仁东回到天眼基地,要去看看建成的FAST。

    D.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O一九年新年贺词中讲到“南仁东星”。

    3这篇纪实文学讲述了南仁东与“天眼”之间真实的故事。结合选文相关内容,说说南仁东具有哪些优秀品质。

    4你如何理解㉑段画线句?

  • 11、阅读散文《萤火虫》,回答下列小题。

    萤火虫

    肖复兴

    ①想起去年夏天,在美国普林斯顿一个社区里,我和一对来自上海的老夫妇聊天,都是来看望孩子的,便格外聊得来,家长里短,上至天文地理,下至鸡毛蒜皮,聊得兴致浓郁,竟然忘记了时间,从夕阳落山到了繁星满天时分。那时,我们坐在一泓小湖旁边的长椅上,面前是一片开阔的草坪,一直连到湖边。当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的时候,抬头一看,忽然看见草坪中有光一闪一闪在跳跃,再往远看,到处闪烁着这样一闪一闪的光亮。由于四周幽暗,那一闪一闪的光显得格外明亮。最开始的感觉,它们是上下在跳,高低不一,但跳跃得非常有节奏,仿佛带着音乐一般,让人觉得有种置身童话世界的感觉。

    ②起初,我没有反应过来,那光亮是什么东西,感到非常惊讶,竟然傻乎乎地叫道:“这是什么呀?”老夫妇去年就来过这里,早见过这情景,已经屡见不鲜,笑着告诉我:“是莹火虫。”我不好意思地对他们说:“我都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他们连声道:是啊,是啊,在我们的城市里,已经见不到萤火虫了。”

    ③想想,真的是久违了,我以前看见的萤火虫,还是童年,住在北京胡同里的大院的时候。算算日子,至少有五十年的光阴了。那时,我住在一个叫粤东会馆的三进三出的大院里,在花草中和墙角处,不仅能见到萤火虫,还能听得见蟋蟀、油葫芦和纺织娘的叫声。夏天的夜晚,满院子里疯跑捉萤火虫,然后把萤火虫放进透明的玻璃小瓶里,制作我们自认为的“手电筒”,再满院子里疯跑,是我们孩子最爱玩的游戏。

    ④如今,在北京,不仅这样的四合院越来越少,就是有这样的四合院硕果仅存,孩子们也再见不到萤火虫,玩不成这样的游戏了。如今的城市,有霓虹灯和电子游戏,比萤火虫的闪烁要明亮甚至炫得神奇,但是,那些毕竟是人工的,不是来自大自然的光亮。如今,童话般的心理感觉和视觉冲击,往往来自电脑制作或3D电影。其实,对于孩子,乃至成年人,那种童话般的感觉和感动,更多的应该是来自大自然。现在越来越高科技现代化的城市,隔膜住了大自然,让我们远离了大自然。

    ⑤之所以想起了去年和萤火虫重逢的事情,是前两天在报纸上看到一则这样的消息:如今,在淘宝网上可以买到萤火虫。每只萤火虫卖3元到4元,一般批量出售是以一百只萤火虫为单位的。接到订单之后,商家指派人到野外去捉萤火虫,但大多数是在人工仿生态的环境下人工饲养的。把萤火虫捉到后,把它们装进扎了小孔的塑料瓶里,空运过来。这些活体萤火虫用于情侣放飞、婚庆气氛的营造。网上的广告上说:送她可爱的萤火虫,可以营造出非常温馨浪漫的情调。

    ⑥心里不禁有些感慨。曾经伴我们儿时游戏的萤火虫,如今被发现了身上具有的商业价值。是什么让它们具有了商业价值?城市赶走了它们,再把它们请回来的时候,它们就摇身一变。这样坐着飞机千里迢迢而来的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放飞的还是以前我们曾经拥有过的童话感觉或浪漫感觉吗?

    ⑦想起了法国作家于·列那尔写过的一首题为《萤火虫》的散文诗,只有一句话:“有什么事情呢?晚上九点钟了,他屋里还点着灯。”如今,他屋里还能够为我们点着灯吗?

    1第一段中写了萤火虫的哪三个特点?

    2文章第三、四两段使用了哪种写作手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作品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写“夜色如雾完全把草坪染成墨色”,为下文写萤火虫做铺垫。

    B. 我起初见到萤火虫会感到非常惊讶是因为有好几十年没有见过萤火虫了。

    C. 第⑤段中“活体”“营造”等词语的使用,写出了作者对售卖萤火虫这件事的愤慨之情。

    D. 第⑥段中的“摇身一变”指萤火虫不再是我们的朋友,而成为了我们花钱买来的商品。

    E. 文章以“萤火虫”为线索,描写了萤火虫的美丽,表达了对萤火虫给人带来光亮的赞美之情。

    4文章以一个问句收束了全文,这样写有何作用?结合全文,谈谈结尾表达了作者对萤火虫的哪些感情。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冰心写过这样一首小诗: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请以永不漫灭的回忆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如必须出现,一律用“××”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