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4-2025学年(下)临沧九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岭南艺术展开设了雕塑展览专场,展出的大量雕塑作品非常精美,尤其是木雕,以其 ____的雕刻技艺吸引了众多参观者。这些作品有的简练粗放,有的_.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英战吕布”组雕,人物_,令人惊叹。

    A. 巧夺天工  精雕细刻  惟妙惟肖   B. 美不胜收  精雕细刻 引人入胜

    C. 巧夺天工  具体而微  引人入胜   D. 美不胜收  具体而微 惟妙惟肖

  •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每次论争,他都发表一些“出格”的言论,这使得许多学术界朋友为之捏了一把汗,不时给他以善意的劝告,但是他却处之坦然,不以为然

    B.使用公筷公勺成为潮流,倍受市民推崇,这种“新食尚”不言而喻地成为时下餐桌文化。

    C.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肆虐全球,中国战“疫”取得了辉煌成绩,在众多国家中鹤立鸡群

    D.产业扶贫能增强贫困地区的造血功能,有了稳定的脱贫政策,农民脱贫的信心与日俱增

  • 3、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去参加一场音乐会, 。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期间 。为什么?从众心理。音乐会结来后, ?恐怕也会留下一份小费。

    ①你去更衣室取你的外套

    ②一个人带头鼓起掌来,于是整个大厅里顿时掌声雷动,你也跟着鼓掌

    ③你不假思索,也仰头观看

    ④你看到前面的人将一枚硬币扔进一只碟子里,虽然更衣室的费用是包含在票价里的,但你会怎么做

    ⑤在十字路口遇见一群人,他们一个个仰望天空

    ⑥当表演到一个精彩段落时

    A. ③⑤②⑥①④ B. ⑤③①④②⑥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①④⑤③⑥②

  • 4、下列文学常识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根据鲁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B. 戏剧的种类很多,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威尼斯商人》属多幕剧,《江村小景》属独幕剧;还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威尼斯商人》属喜剧,《江村小景》属悲剧。

    C. 丰子恺在《给我的孩子们》中,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对纯真人性在成长中被世俗生活磨灭的哀痛。

    D. 《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即相识、相处、离别、怀念)为叙事的线索,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5、【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乙】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①。考渊明所记,止言先世避秦乱来此,则渔人所见,似是其子孙,非秦人不死者也。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旧说南阳有菊水,水甘而芳,居民三十余家,饮其水皆寿②,或至百二三十岁。……近岁道稍通,渐能致五味③,而寿益衰,桃源盖此比也欤。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苏轼《和桃源诗序》) 

    【注释】①多过其实:很多都夸大其词。 ②寿:长寿。 ③五味:这里指日常的调味品。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余人各复至其家_________

    (2)便向路___________

    (3)言先世避秦乱来此_________

    (4)至百二三十岁___________

    2下面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B.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C.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D. 使武陵太守/得至焉则已化为争夺之场久矣/常意天地间若此/者甚众不独桃源

    3翻译下列句子。

    (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又云杀鸡作食,岂有仙而杀者乎

    4通读甲乙两文,完成(1)—(2)小题。

    (1)甲、乙两文写再寻“桃花源”,各有怎样的结果?请用原文的语句回答。

    (2)对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认为“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你对《桃花源记》有何看法?请简要说说。

三、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6、赏析古诗《春望》,完成下面小题。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全诗深沉含蓄,真挚自然,集中地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千百年来一直历久不衰。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对于这一联,研究者一般有两种解释,请按照你的理解倾向,解释其中的一种。

     

四、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答题。

    梦想潜伏在我们每个人的心底,它给了我们划破苍qióng的翅膀,让我们在广的长空中áo翔;它给了我们驰草原的骏马,让我们在宽广的牧场上执鞭狂奔;好像是点亮黑暗的明灯,在漆黑的世界里洞察万物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苍qióng______   广________   áo_______翔   驰_______

    (2)改写画横线的句子,要求与前文句式一致。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⑴甚矣,汝之不   _______________  

    ⑵关山若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肉食者,未能远谋 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9、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师窗前的灯光

    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但只要能瞥见一豆灯光,哪怕它是昏黄的、微弱的,我也会立时感到温暖、振奋。如果说人生如远行,那么在我蒙昧和困惑的时日里,让我最难忘的就是我的一位师长窗前的灯光。

    记得那是抗战胜利、美国“救济物资”满天飞的时候,这种物资也被弄到了我当时就读的北京市虎坊桥小学里来。我曾在我的国语老师崔书府先生宿舍里,看见旧茶几底板上,放着一听美国奶粉,上面落满了灰尘。当时我望着形容削瘦的崔老师,不觉想到,他为什么不喝这奶粉呢?

    有一次,我写了一篇作文,抄袭了冰心先生《寄小读者》里面的几个句子。作文本发下来,得了个漂亮的好成绩。我虽很得意,却又有点儿不安。偷眼看看那几处抄袭的地方,竟无一处不加了一串串长长的红圈!得意从我心里跑光了,剩下的只有不安。直到回家吃罢晚饭,我一直觉得坐卧难稳。我穿过后园,从角门溜到街上,衣袋里揣着那有点像赃物的作文簿。一路小跑,来到学校,我侧身进了校门,悄悄踏过由古槐树冠洒落的浓重的阴影,曲曲折折,进入一座小小的院落里。那就是住校老师们的宿舍了。

    透过浓黑的树影,我看到了那样一点亮光——昏黄、微弱,从一扇小小的窗格内浸了出来。我知道,崔老师就在那窗内的一盏油灯前做着他的事情。我迎着那点灯光,半自疑又半自勉地,登上那门前的青石台阶,终于举手敲了敲那扇雨淋日晒以至裂了缝的房门。

    “进来。”老师的声音低而弱。

    我深深鞠了一躬,肃立在老师那张旧三屉桌旁。老师边打量我,边放下手里的笔,缓缓地问道:“这么晚了,不在家里复习功课,跑到学校里做什么来了?”

    我低着头,没敢吭声,只从衣袋里掏出那本作文簿,双手送到了老师的案头。

    两束温和而又严肃的目光落到了我的脸上。我的头低得更深了,嗫嚅地说:“这、这篇作文,里头有我抄袭人家的话,您还给画了红圈,我骗、骗……”

    老师没等我说完,一笑,轻轻撑着木椅的扶手站起来,到靠后墙那架线装铅印的书丛中,随手一抽,取出一本封面微微泛黄的小书。等老师把书拿到灯下,我不禁侧目看了一眼——那竟是一本冰心的《寄小读者》!

    还能说什么呢?老师都知道了,可为什么……

    “怎么,你是不是想:抄名家的句子,是谓‘剽窃’,为什么还给打红圈?”

    我仿佛觉出老师憔悴的面容上流露出几分微妙的笑意,心里略松快了些,只得点了点头。

    老师真的轻轻笑出了声,随之用他那低而弱的声音说:“我问你,你自幼开口学话是跟谁学的?”

    “跟……跟我的妈妈。”我怯生生地答道。

    老师看着我说,“孩子从母亲那里学说话,能算剽窃么?”

    “可,可我这是写作文呀!”

    “可你也是孩子呀!”老师望着我,缓缓归了座,见我已略抬起头,就眯细了一双含着倦意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案头那本作文簿,接着说,“口头上学说话,要模仿;笔头上学作文,就不要模仿了么?一边吃奶,一边学话,只要你日后不忘记母亲的恩情,也就算是好孩子了……”这时候,不知我从哪里来了一股子勇气,竟抬眼直望着自己的老师,更斗胆抢过话来,问道:“那,那作文呢?”

    “学童习文,得人一字之教,必当终身奉为‘一字师’。你仿了谁的文章,自己心里老老实实地认人家做老师,不就很好了么?模仿无罪。学生效仿老师,谈何‘剽窃’!”

    我的心,着着实实地定了下来;却又着着实实地激动起来。也许是一股孩子气的执拗吧,我竟反诘起自己的老师:“那您也别给我打红圈呀!”

    老师向椅背微靠了靠,眼光由严肃转为温和,只望着那本作文簿,缓声轻语着:“从你这通篇文章看,你那几处抄引,上下也还可以贯串下来,不生硬,就足见你并不是图省力硬搬的了。要知道,模仿既然无过错可言,那么聪明些的模仿,难道不该略加奖励么——我给你加的也只不过是单圈罢了……你看这里!”

    老师说着,顺手翻开我的作文簿,指着结尾一段。那确实是我绞得脑筋生疼之后才落笔的,果然得到了老师给重重加上的双圈——当时,老师也有些激动了,苍白的脸颊,微漾起红晕,竟然轻声朗读起我那几行稚拙的文字来……读罢,老师微侧过脸来,嘴角含着一丝狡黠的笑意说:“这几句么,我看,就是你从自己心里掏出来的了。这样的文章,哪怕它还嫩气得很,也值得给它加上双圈!”

    半年以后,我告别了母校,升入了当时的北平二中。当我拿着入中学后的第一本作文簿,得意地匆匆跑回母校的时候,却听一位住校老师说,崔老师因患肺结核,住进了医院。

    临离去之前,我从残破的窗纸漏孔中向老师的小屋里望了望。迎着我的视线,昂然站在案头上的,是那盏油灯:灯罩上蒙着灰尘;灯盏里的油,已几乎熬干了……

    时光过去了近四十年。在这人生的长途中,我确曾经历过荒山的凶险和陋巷的幽曲,而无论是黄昏还是深夜,只要我发现了远处的一豆灯光,就会猛地想起我的老师窗内的那盏灯,那熬了自己的生命,却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振奋,给人以光明和希望的,永不会在我心头熄灭的灯!

    1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选文画线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

    3选文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4结合选文,说说崔书府老师是怎样一个人?(写出两点即可)

    5这篇文章给了你哪些有益的写作启示?

    6选出对选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   )

    A.选文开头“我曾在深山间和陋巷里夜行,有时候连星光也不见”指“我”曾在摸索中没有头绪,在困难面前束手无策。为后文写“灯光”做了铺垫。

    B.老师的《寄小读者》封面已经微微发黄,说明老师早就看过这本书,而他并没有指出“我”在抄袭,是为了保护“我”的写作热情。

    C.老师在读“我”的作文时,嘴角有“狡黠”的笑意。这里“狡黠”是贬义褒用,体现了他对“我”的喜爱。

    D.灯光既是本文的线索,也象征了崔老师的精神品质。

  • 1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地_________悬崖峭壁,___________层沙积土,__________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巉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怒吼着,回旋着,前波后浪地起伏催逼,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了细细的平沙,斜阳芳草里,看见了夹岸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静静地流着,低低地吟唱着,轻轻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有时候他遇到暴风雨,这激电,这迅雷,使他心魂惊骇,疾风吹卷起他,大雨击打着他,他暂时浑浊了,扰乱了,而雨过天晴,(1)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有时候他遇到了晚霞和新月,向他照耀,向他投影,清冷中带些幽幽的温暖;这时他只想休憩,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了大海,啊!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这大海,使他屏息,使他低头,她多么辽阔,多么伟大!多么光明,又多么黑暗!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2)生命又像……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滴,大生命中之一叶。在宇宙的大生命中,我们是多么卑微,多么渺小,而一滴一叶的活动生长合成了整个宇宙的进化运行。要记住:(3)丕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好比水道要经过不同的两岸,树木要经过常变的四时。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世界、国家和个人的生命中的云翳没有比今天再多的了。

    1在文中__________内依次填入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 挟卷着  冲倒了  穿过了

    B. 冲倒了  挟卷着  穿过了

    C. 穿过了  冲倒了  挟卷着

    D. 挟卷着  穿过了  冲倒了

    2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心平气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线句子(1)“又加给他许多新生的力量”中,“新生的力量”指__________

    4画线句子(3)给人深刻的启示,下列各项中对其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揭示出生命的真谛,生命的活力只有在奋斗中才能体现。

    B. 生命的意义在于不断进取,克服一切困难,排除一切干扰。

    C. 成了死湖和空壳,也是生命存在的一种形式,不必遗憾。

    D. 只有不断流动,生命之水才有活力;只有不断生长,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5画线句子(2)“生命又像……”再写一个比喻句。

    (1)根据生命又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这一比喻可以写哪些内容?请用简洁的语言叙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①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这一回跌了个大跟头。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在二零一四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对琼瑶起诉于正等侵权案进行宣判,于正被判公开道歉,被告停止对《宫锁连城》的复制、传播和发行,被告共计赔偿五百万元。这让我突然想起一句流行语:“有钱也不能任性。”这句话已成为大家基本共识,那么“有才”能不能任性呢?答案也是否定的,于正的马失前蹄就是最好例证。

    ②“才”是极其稀缺宝贵的,用才就像跳高,正常时可以上下翻飞,摘金拿银,失衡时则会摔得很重。所以,有才一定要珍惜,要用好。否则,有才不用是暴殄天物,用才来做坏事就会增加破坏力。而现实生活中,有才的人一般都是有个性的,或桀骜不驯,或恃才傲物……这其实就是任性的意思。

    ③古往今来,那些吃亏的才子,追根究底,多多少少都与任性有关。西晋才子嵇康,广闻博识,多才多艺,却豪放不羁,目中无人,当朝大臣钟会慕名前来拜访,他爱答不理,连起身招呼都不打,只顾自己打铁,这就得罪了钟会,为其诬陷,被司马昭处死。编剧于正的任性,不仅使他付出巨额经济赔偿,而且多年英名毁之一旦,今后在编剧圈里很难再混下去了,正所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同样是才子、编剧的宁财神,则因为随心所欲,不计后果,被警方拘留十五天,虽还算不上身败名裂,但名声受损,事业受挫是肯定免不了的。

    ④所以,任性使气,自命不凡、不听劝告、一意孤行,早晚会有吃亏的一天。而且,“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本来就容易才高见嫉,有很多人对才子羡慕嫉妒恨,你再不检点,被人拿了把柄,才子倒台,扔砖头、看热闹的人会更多。

    ⑤但,倘若才用得法,用以正途,则会起到巨大作用。被世人称为“力学之父”的牛顿,20多岁就创立了微积分,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但他并没有自命不凡,也没有把功劳全归于自己,因此更受世人的尊重。孙叔敖面对吊问者,没有怪罪,反而谦虚待见,终获得宝贵的意见。

    ⑥人才难得,得人才者得天下,全社会都要爱才、敬才、用才;才子则要自爱、自重、自律,低调做人,谨慎行事,万万不能任性妄为。毕竟,人才的价值就在于他善用自己过人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

    【1】文章开头从“少年得志的编剧于正”说起,有何用意?

    【2】下列事实论据能证明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       

    A.恃才放旷的杨修,成为刀下亡魂。

    B.豪放不羁的李白,成为了一代“诗仙”。

    C.平凡庸俗的刘禅,成为亡国之君。

    D.高调的奥本海默,成为“原子弹之父”。

    【3】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

    (1)第②段的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2

    (2)第⑤段能否删除?为什么?

七、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写作。

    书信是一种传统的交流方式,可叙述,可议论,可抒情,也可描写;可以谈人生,可以聊家常,也可以探讨学术:无论写什么,也无论怎么写,你都可以在信中敞开心扉与人交流……请从下面两个任务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写一封书信。

    (任务一)

    自从看了《流浪地球》,九年级学生小语就迷上了科幻小说,但父母认为学业繁忙,为科幻小说花时间,太不值得了……

    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给小语同学或其父母写一封信,表达你的看法。

    (任务二)

    小文的游学经历,让他真切地感受到“游历与实践对成长的重要性”。你也有类似的经历与体会吗?请给小文写一封信,与他交流分享你的经历和故事,感受和思考……

    要求:(1)不少于600字:(2)不得套写、抄袭;(3)有规范的书信格式;(4)不得透露个人信息,需要出现本人姓名的地方用“xx”代替。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诗歌鉴赏
四、综合性学习
五、名句名篇默写
六、现代文阅读
七、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