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文学名著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施耐庵所著《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通过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一统中原,建立伟业”的主题。
B. 《简·爱》是美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小说始终洋溢着浓郁真挚、丰富细腻的情感,表现简富于激情、幻想和反抗的精神,追求超越个人幸福的至高境界。
C. 鲁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朝花夕拾》是他的一部散文集,其中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选自这本散文集。
D.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讲述小茨冈童年时期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描述,读起来让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冷酷中感受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是一部史学和文学名著。近人认为它是由战国时人所编。《曹刿论战》所写的战争因战场在长勺,又称“长勺之战”,是古代有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例。
B.萧红,原名张迺莹,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她的《回忆鲁迅先生》别具一格,捕捉鲁迅先生生活中的一些琐事,以片段的形式组合在一起,烘托出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化的鲁迅。
C.应用文要特别注意表达得体。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应考虑写作的目的。不同的写作目的,意味着表达方式、态度应有所不同。比如要表示感谢,用语应不卑不亢,不能恭敬,以免显得自己低俗。
D.《皇帝的新装》想象奇特,人物滑稽可笑,情节荒诞离奇。作者安徒生,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等。他的作品被译为80多种语言。
3、下列选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水浒》 元末明初 施耐庵
B. 《西游记》 清朝 吴承恩
C. 《红岩》 中国 罗广斌、杨益言
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 奥斯特洛夫斯基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新安街道组织开展了清明扫墓活动。
B.每到上下班高峰期,拥挤的车辆把道路堵得严严实实,令人叹为观止。
C.当萧敬腾的歌声戛然而止的时候,会场先是出奇地寂静,接着是口哨声、掌声。
D.发展我们国家自己的航空航天工业,这是近代中国人孜孜以求的梦想。
5、爱莲说
(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
(清)刘蓉
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③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②浸淫:渐渐扩展。③踬:跌绊。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益:增加。
B.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鲜:少。
C. 每履之,足苦踬焉。 履:踩。
D. 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 语:告诉。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
B.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C. 命童子取土平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D.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爱莲说》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志”是什么?《习惯说》通过一件小事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个道理是什么?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习题
出塞作①王维
居延城外猎天骄②, 白草连天野火烧。
暮云空碛③时驱马, 秋日平原好射雕。
护羌校尉④朝⑤乘障, 破虏将军夜渡辽。
玉靶角弓珠勒马, 汉家将赐⑥霍嫖姚。
(注)①背景:开元二十五年(737)三月,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在青海战败吐蕃,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奉命出使宣慰,这诗就写在此时。②猎天骄:天骄,原为匈奴自称,这里借指唐朝时候的吐蕃;猎,打猎。③碛:读作qì,沙漠。④“护羌校尉”和“破虏将军”:都是汉代武官名,这里借指唐军将士。⑤朝:念zhāo ⑥霍嫖姚:即汉代曾做过嫖姚校尉的霍去病,这里借指崔希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
A.第一联直接描写烽火连天的战争场面,渲染边关剑拔弩张之势。抒发了大唐守边将士不畏强敌,敢于战斗,敢于胜利的精神。
B.第二联像两幅生动传神、极具典型意义的塞上风俗画,写出吐蕃猎手盘马弯弓、勇猛强悍的样子,粗豪雄放,也暗示边情的紧急,为下面的诗句作铺垫。
C.第三联具体描写唐军将士的军事行动,将唐军紧张调动,英勇作战,并取得胜利的情景写出来了。
D.第四联是说朝廷将把镶玉柄的剑、以角装饰的弓和带着珠勒口的骏马,赐给得胜的崔希逸,点出赏功慰军的题旨。
(2)这首诗反映当时的战斗情况写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的内容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列材料,完成小题。
【材料一】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生动见证。它彰显出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以及对宇宙认知的独特性。中国古代文献很早就有了关于“节气”的记载。春秋时期的文献就已提出“日南至”“日北至”的概念。战国后期成书的《吕氏春秋》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名称。它们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了后来的《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名称。公元前104 年,由邓平等人制订的《太初历》正式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这样,根据月初、月中的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利用它们之间的关系,人们把一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并给每等份取了个专有名称,这就是二十四节气。
黄道平面轨道图
【材料二】
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人生存能力明显增强,自然时间的变化对人的影响也相对减少。二十四节气对现代人而言,又有哪些积极意义呢?
二十四节气为中国大众所普遍接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二十四节气的影响。一些节气和民间文化相结合,已经成为人们的固定节日。比如清明节,除了讲究禁火、扫墓外,还有踏青、插柳、荡秋千等习俗;再如冬至也叫“冬节”,很多地方的人们除了祭祀祖先外,还会穿上新衣,全家团聚,置酒备筵,以示庆贺。这些活动几千年来一直延续不绝。
二十四节气已经成为一种民族的“时间文化”。它至今仍然是我们中国人把握作物生长时间、观测动物活动规律、认识人的生命节律的一种文化技术。例如中医的季节用药习惯与治疗方式,日常饮食生活的季节调节与身体保健等。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于2016年11 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有助于扩大它的影响力,增强对它的保护力度,为确保“二十四节气”的存续力和代际传承,文化部等单位制定了《二十四节气五年保护计划(2017—2021)》。政府将根据已制定的保护计划,与相关社区、群体和个人一道积极实施系列保护措施,创造条件确保相关社区和群体在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传承与保护的行列中来,激发其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二十四节气”这一重要的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中焕发出新的活力。
【1】根据【材料一】的相关内容,简要说明图中所示八个节气点的命名依据。
【2】结合【材料二】的相关内容,判断【链接材料】中描写的景象属于哪个节气,并陈述三条理由。
【链接材料】
四野如市,往往就芳树之下,或园囿之间,罗列杯盘,互相劝酬。都城之歌儿舞女,遍满园亭,抵暮而归。……轿子即以杨柳杂花装簇顶上,四垂遮映①。自此三日,皆出城上坟,但一百五日最盛。节日坊市卖稠饧②、麦糕、乳酪、乳饼之类。缓入都门,斜阳御柳;醉归院落,明月梨花。诸军禁卫,各成队伍,跨马作乐四出,谓之“摔脚”。其旗旌鲜明,军容雄壮,人马精锐,又别为一景也。
(选自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注:①[遮映]掩盖,遮蔽。②[稠饧(chóu xíng)]一种厚的饴糖。
【3】结合上面三则材料的主要内容,谈谈我们为什么要将“二十四节气”申遗
8、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风雨湿征衣。
(2)毅魄归来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骊山四顾,阿房一炬,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喇叭,唢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读史使人明智,________________,数学使人周密,________________,伦理学使人庄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
阎连科
出走和背叛,是少年时代楔进我脑里永远也拔不出来的一根桩。
成长是由无数、无数次想要出走,而又不得不留下的过程叠加起来的;而成熟,是人生历练的静默不言的一种光。然而一次一次地想要离家和出走,想要把自己放逐到哪儿,也许正是长大、成熟的一种准备呢。在那偌大的田湖村,父母交给我们的爱,多得常常从小院漫出来。然而这种爱,还总是不能化去一个男孩想要离家出走的念想和理愿。有一天,我决定出走了。
想到我决定要出走,有一种兴奋在我身上鼓荡着,仿佛不立刻离开那个家、那院子,我会窒息在那家那院的温暖里。也就说走就走,把作业课本收起扔在窗台上;把屋门、大门锁起来;把家里钥匙塞进家人可以找到的门脑上方的一个小墙洞儿里,就这么匆匆离家上路了。
我不知道我要去哪儿,又好像早就计划好了要去哪儿样,直到沿着大堤走离村庄,东山渐近,田湖渐远,一片柳林外的伊河,白花花地泻在我面前,我才知道我要离家去哪儿——我要独自蹚过伊河水,爬到对面伏牛山的九皋主峰上。
老师说过,九皋是伏牛山余脉东延的主峰,海拔九百多米,中国第一本诗集《诗经》上的“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说的就是那山和那峰。说唐朝的李白,曾独自从龙门走来,上过那山峰。还在那儿留过一首名为《鹤鸣九皋》的诗:
昭化呈仙质,长鸣在九皋。……
这首诗,有啥儿意味和蕴藏,那时我是完全不懂的(现在也不懂),但却觉得不懂反而好写了,如“窗前明月光”那样的《静夜思》,因为人人都懂反而写不得。
我总以为自己能写出那种人人都不懂的诗,也就蓄意要爬到那山上,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诗兴大发,写出一首好到别人都看不懂的诗。当然呢,写不写诗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终于离家出走、独自走了很远的路,经过了很多事,遇上了很多的艰辛和奇遇,它们都被我一一征服后,我成了站在山顶上的一个大人物。
浪漫和草率,在我幼稚的胸膛发酵鼓胀着,使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离家出走的英雄气。走小路,过村庄;在村头遇到了土狗追着我跑叫和撕咬;遇到了哪村的一匹惊马从我身边飞过去,弹起的灰尘落在我脸上,我都没有丝毫的恐惧和惊异。我是要离家出走的人。我要和李白一模样,独自登上那很少有人爬到山顶的九皋峰(一定要写诗),我当然不能有任何的惊惧和担忧。我就那么独自沿着东山下的村庄走,不和人说话,不和人来往,旁若无顾,视若无人,就到了九皋山下那条“牛瞪眼”的小路上。
山在头顶,我在山下,正南的太阳烧在我的发梢上。我知道我不久就要登上九皋山,爬上主峰振臂高呼了。我要站在峰顶上,让风吹着我的头发和衣服,环顾四周,略思片刻,最后把我的胳膊高高举起挥动着,用我最大的嗓子对着天下唤: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有一天我要吃得好也要穿得好!”
为了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走过了两个村庄后,到了第三个我三姑家住的梁疙瘩村(这村名,烦),就有意绕过村庄,从村旁一片庄稼地里穿过去,沿着沟崖小道,攀着荆棵野榆走了很远的路,到了终于可以看清山顶时,以为峰顶到来了,诗也可能到来时,我可以站下回望,首先振臂高呼口号那一刻时,却从不远处的山崖边,蠕蠕动动爬上来一个人,收拾捆绑他在崖头砍拾的柴火(又是柴火),我们彼此一望,都怔着惊着了。
他竟是我要躲要闪的三姑夫。
三姑夫就那么如在那专门等我一样出现了。
我呆在崖头边儿上,三姑夫看着极吃惊的我,很快平静下来连问了我三句话:
“你怎么在这儿?”
“是你三姑让你来这儿找我的?”
“走,我们回家吃饭去。午饭都错过时辰了。”
我就这样莫名其妙,前功尽弃地被我姑夫强拉硬拽着回他家里了。匆匆吃了饭,赶着日落和黄昏,就带着我下山和过河,又把我送回田湖了。
一场盛大、庄重的离家出走,就这么草草地收兵结了尾。一场人生庄严的梦愿与宣誓,还未及最后登上宣誓台,就被人从梦中叫醒了。现实总是比梦想和理愿有力量,少年明亮美妙的梦,被现实一碰即破后,我这一生,再也没有机会登上那座山,再也没有可能在那山顶李白待过的地方坐坐与站站,高举着胳膊大唤了。
我的少年就这样了,还是那时候的李白好。
可我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就那样在历史与现实的错口和李白分手了。
(文章节选自《从田湖出发去找李白》,较原文有删改)
【1】文章记叙了少年 时代的“我”一次出走经历。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我”不愿窒息在家庭的温暖里,决定离家出走→① 为了(离家出走)不在写诗和爬山的路上碰到三姑家里人,“我”特意绕过三姑住的村庄→② 。
【2】欣赏文中两处画线句子,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3】文章多次写“我”欲站在峰顶“振臂高呼”的愿望,有什么表达效果?
【4】“我”渴望和李白一样坐在山顶写一首好诗,但最终“连李白的影子都没找到”,你认为“我”的成长与李白有怎样的联系?请简要谈谈。
10、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小题。
倾听草木的呼吸
曹洁
烟花三月,没有下扬州,只一路北上,抵达在北京的鲁院,与草木在一起。一个人, 走遍院子的每一个角落,安静极了,听得见阳光落地的声音。浴在蓝色的光里,某些无可 名状的情绪被洗净,身体与灵魂如水一样清透。
小院花欲燃,燃不单是梅的艳红,更是一种奔放热烈的开放姿态。白玉兰也在燃,花 瓣舒展,花香浓烈,开得奔放,落得决绝。梅种很多,丰厚梅花、淡丰厚梅花、杏燕梅花、 白蝴蝶梅花、垂枝梅、复瓣梅花等等,以前从未见过。不言其他,单名字就已是绝代天香 了。这梅的名字真是好。梅是贴近女子的花,以梅为名,是梅的幸,也是人的幸。花人两 相映,自然才美,生物才活,人类才安生。
悄悄靠近一棵玉兰树,看看她,也让她看看我。玉兰花大雅大俗的美,惊艳满树。这 是一种古老的花,也是贴近生命气息的花。屈子“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将 玉兰推向春秋。“已向丹霞生浅晕,故将清露作芳尘”,这是玉兰花的幸。玉兰的香是清香, 无药味;玉兰的花是柔软的,即使落地,踩上去也不是脆的。捡拾几片落花,摊在手心, 默然对视,想听懂她干干净净的语言。她开时极盛,谢时决绝,有种清绝的孤勇与优雅。 唐人言“晨夕目赏白玉兰,暮年老区乃春时”。若女性晨夕赏阅玉兰,嗅其芳香,可人老心 童,留驻岁月。其实,这不是歌者妄言,若以本真之心感受,诗吟出来了,春也留驻了。
花树之外,是荷塘水畔的两株垂柳。嫩黄的颜色,已泛出春暖的绿,像正在成长的青 少年,每一日都在变化,柳烟、柳色、嫩黄、嫩绿、黄绿,而今,已是蓬蓬勃勃的绿了。 它们在水边相依,在水里拥抱,穿树而过的风,是他们亲和的呢喃吗?坐在青柳里,眼前 是绿的,水里是绿的,朱自清先生的眼睛也成了绿色。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一边花谢,一处柳绿,一水相依,两样风物。花儿的 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花红柳绿了。 不伤花谢,不羡柳青,花柳为木,树生盎然,这是朴素真纯的生命风度。小时候盼望 长成一棵树,长大才明白,人不能成为树不是因为不能像树一样高大,而是缺失树干净、坚守、温暖的灵魂。所以,先得学着好好做人,而后,学着做一棵向着阳光的树。 这一个相生共荣的院子,花树、鸟鸣、沉默的大师们。这是小院的福气,更是我可以安居在小院的福气。我愿自己也是这里的草木和鸟鸣,生长在三月的土地上,每天发出一 节一节上拔的声音,哪怕一点点,一点点。
三月,是春天最后的笙歌。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 下,带出一抹一抹的绿,绿起人间四月天。三月如桃花一样,红灼灼的,缤纷惹人;四月 则似青柳,绿葱葱的,教人如何不喜欢?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 滋养性灵。时间如舞台,一直在,在或不在的,是我们。当生命属于我们时,万不可贪求 所欲,肆意挥霍;也无需过分矜持,错失美意。当遵从一心,踏浪而往,纵千山万水,也 要抵达。
这是三月草木告诉我的语言。
(选自《文艺报》2014年8月20日,有删减)
【1】说说文章第④段划线句“在自清的光阴里自清,休息凡尘倦意,那倦怠轻飘飘的,被绿色淹没”中两个“自清”的含义。
【2】“花儿的殷红与嫩柳的青色,水汽一般氤氲,坐在花红柳绿的云气上,仿佛连自己也 花红柳绿了”与“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写作手法相同,请简要赏析。
【3】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比较下面两句话的表达效果。
原句:玉兰轻轻地为三月画了一个花朵的句号,又轻轻地带了一下,带出一抹一抹的 绿,绿起人间四月天。
改句:玉兰,木兰科植物。在南方地区约三月中旬开放。三月底随着玉兰的凋零,春花的世界逐渐消失,绿色的枝叶发荣滋长。
【4】“仓促的红尘之外,我与草木在一起,一起呼吸,滋养性灵。”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得 到哪些性灵的滋养?
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可以代替指纹的细菌云
①接到报警电话后,警员们不慌不忙地赶到现场,嫌疑人已逃离?没关系,最新破案神器——“细菌云”探测仪闪亮登场!一分钟后,警方通过数据库对比找到嫌疑人的信息,同时定位追踪系统在第一时间锁定目标——抓捕——返回,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从出警到返程仅用半个小时。
②当然,这只是一种假想出来的未来警察办案方式,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只要掌握了“细菌云”这种技术,警察甚至普通人想成为福尔摩斯一样的神探,都可以说是指日可待。那么,什么是“细菌云”呢?俄勒冈大学的微生物生态学家詹姆斯是最早研究“细菌云”的专家之一,他在一次实验中发现,对于一个空间来说,有人的时候和没人的时候,空间内的微生物迹象有着巨大的差别。他由此推论:空间内的细菌不是来自于外界,而是来自于人体。
③为了验证自己的推论,詹姆斯选取了11名实验对象,让他们分别置身于完全无菌的实验室中,他让助手为实验室里输送用于研究的特制空气,每隔一定时间就采集一份空气样本,然后从空气样本中提取DNA。一段时间过后,研究人员发现,每一个有人的实验室里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而无人的实验室细菌增添则不明显。通过对无人房间和有人房间的微生物族群进行对比后,詹姆斯得出结论:对于细菌来说,人体就像一个巨大的肉体培养皿。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时时刻刻都被“细菌云”所包围。
④听起来很复杂,但其实非常简单,所谓“细菌云”就是研究人员对人体微生物组一种形象描述罢了。换句话说,我们的身体是被一片巨大的细菌场包围着的,在特殊仪器下看起来,这些数量庞大的细菌就像一层环绕着我们人体的云彩。也许你是个很注重个人卫生的人,但让人无奈的是,无论你每天洗多少次澡,都无法逃开和“细菌云”亲密接触。
⑤不仅如此,詹姆斯还发现,就像人的指纹一样,每个人的细菌云都是独一无二、可以识别的。通常来说,所有人的“细菌云”里所包含的微生物都大致相同,无非就是诸如链球菌、s丙酸菌和棒状杆菌之类的常见细菌,但是“细菌云”里每种微生物的相对数量用统计学来判别的话,其差异还是非常明显的。而且,在人员密集的地方、更宽阔的室内环境或者是存有大量灰尘的地方,“细菌云”的差别会更加明显。
⑥正因如此,詹姆斯的研究成果在科学杂志上发表后,立即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细菌云”像指纹一样的特征,让人们展开了无限的遐想。目前,这项技术已经被法医运用于室内空气微生物检测。研究人员相信,在不久之后的未来,“细菌云”技术会在刑侦方面大有可为,到时候,办案流程和时间将会大大缩减,办案的效率也将会有极大的提升。警员有“神器”在手,人人都成了福尔摩斯,犯罪率无疑会大幅下降。这和人类建设美好生活的愿景是吻合的。
⑦当前,“细菌云”技术还仅仅停留在丰富理论和初步实践阶段。但是,我们还是要满怀信心地去期待,因为对于科学来说,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
(选自《知识窗》)
【1】阅读文章,细菌云为什么可以代替指纹在刑侦方面大有可为?
【2】第③段中的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第⑤段和第⑥段的顺序能否对调?为什么?
【4】赏析第⑦段中加点词语“仅仅”的表达效果。
12、(1)命题作文:请以“就这样,埋下一颗种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2)不闯红灯,是对规则的承诺;走进经典,是对阅读的承诺;追求卓越,是对人生的承诺;关爱他人,是对社会的承诺……承诺是一份责任,也是一种素养。在初中生活里,你有过哪些与承诺有关的经历和感触呢?
阅读以上材料,然后以“这就是我的承诺”为题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