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之初,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即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该外交方针旨在( )
A.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
B.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C.联合第三世界反对冷战
D.肃清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2、下图所示历史事件的重大作用是( )
A.结束了两千多年的 君主专制制度
B.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长治久安
B.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C.体现了强化君权的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4、魏晋时期,内迁黄河流域较久的少数民族大多不再以异族自居,如拓跋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昌意的后裔,羌人认为祖先是有虞氏,匈奴铁弗部也自称系大禹的嫡脉相传。这反映出( )
A.华夏认同观念增强
B.社会矛盾趋向于缓和
C.中原文化长期领先
D.少数民族溯清了族源
5、北宋中叶,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者和商人组织了众多的“行会”,比如南方苏州地区的金银行会、扬州地区的渔业行会、北方范阳的布行、幽州的油行。材料可用于印证北宋时期( )
A.抑商政策的重大调整
B.南北经济的平衡发展
C.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6、汉高祖十二年诏曰:“吾……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朝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到候。下乃食邑……皆令自置吏,得赋敛。”这一内容体现
A.刘邦担忧时局
B.社会秩序稳定
C.中央权力较弱
D.汉初政治格局
7、下表为东晋至宋朝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简表。表中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朝代 | 东晋 | 隋 | 唐 | 北宋 |
比例 | 4% | 17.2% | 24.5% | 46.1% |
A.科举制度的推行和发展
B.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8、大诗人杜甫不仅有“诗圣”之名,其作品还被誉为“史诗”。他的作品真实而细致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爆发前后的社会状况,描绘了唐朝由盛转衰过程中的许多历史细节,下面对其作品说法正确的是( )
A.杜诗的史料价值大于文学价值
B.杜诗情感彩浓厚,无法作为史料使用
C.杜诗作为文学史料可以证史、补史
D.杜诗作为二手史料,可以起到诗文证史的作用
9、下表所示内容最能说明宋代( )
内容 | 利润 |
南宋时刻王禹偁《小畜集》30卷8册,定价5贯省 | 该书共432页,印刷成本共1贯396文足,利润是2贯454文足 |
象山县学刻林钺《汉隽》2册,定价600文足 | 该书共162页,成本共260文足,利润是340文足 |
A.私学教育超越官学
B.印刷技术的发展
C.民间刻书规模庞大
D.书籍生产规范化
10、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标志着自1937年以来中共实行的“减租减息”土地政策的结束。《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 )
A.反映了农民平等观念的增强
B.推动了人民解放战争的发展
C.体现了中共土地政策的成熟
D.说明中共工作重心开始转移
11、《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知,元朝( )
A.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
C.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
12、元代,改变了汉唐时期任命边疆少数民族首领管理本民族地区的做法,先后在辽阳、云南、甘肃、岭山等地设立行省,而且这些行省“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一变化( )
A.清除了边疆分裂势力
B.实现了各民族的平等
C.增强了边疆治理能力
D.完善了地方管理体制
13、下图为内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由此可知( )
A.城乡一体化基本实现
B.国家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C.西部大开发成效显著
D.三线建设战略目标完成
14、自明朝中期起,社会的变化与剧烈动荡促进了思想界的活跃。这一时期思想界出现了新的倾向( )
A.政治上“无为”,崇尚“清淡”
B.主张儒、佛、道“三教合归儒”
C.人生目标是“存天理,灭人欲”
D.提倡个性自由,反对君主专制
15、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共十九大上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这一思想( )
A.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B.指导了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C.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D.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开端
16、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资政新篇》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天朝田亩制度》
17、西晋初年,为了利用宗室拱卫皇权,分封了许多同姓王;设置辖区广大的都督区,由同姓王担任都督,掌握军队,镇守地方,称“宗王出镇”。这些措施的影响是( )
A.阻碍行省制的推行
B.消除了民族间冲突
C.造成了剧烈的战乱
D.保障了晋长治久安
18、“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 )
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
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
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
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
19、有学者认为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新设商部巡警部等中央机构
②筹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等军事工业
④开办同文馆、船政学堂、电报学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鸦片战争后,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剧。下列项中属于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新表现的有( )
①接受协定关税和开放五口通商 ②列强在通商口岸合法开设工厂
③鸦片以“洋药”名义纳税进口 ④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1、日本满铁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06年成立,总社设于中国大连,分社设于日本东京),在九一八事变以前积极进行情报活动。其情报范围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材料可用于说明( )
A.日本侵华方式的变化
B.日本侵华蓄谋已久
C.中国军事能力的落后
D.中日矛盾不断加剧
22、下表所示为唐诗中对一些城市景象描述的诗句。这可用于印证唐朝时期( )
城市 | 诗人 | 诗句 |
洛阳 | 韦庄 | 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
宋州 | 杜甫 |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 |
成都 | 李白 |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
扬州 | 李白 |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 |
苏州 | 王建 | 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诗歌主题的转变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世俗文化的兴起
23、夏朝官制简单而笼统,分为处理对外事务的军事体系和处理内部事务的宗教事务体系。商朝时期,军队明确编为左、中、右三师;商王之下设“尹”“百僚”“小臣”;宗教活动和生活记录呈现分离趋势。这一发展表明,商朝( )
A.王位世袭制确立
B.宗教活动影响政治
C.中央集权制形成
D.国家机构更加完善
24、1946年,一位美国作家写道:欧洲已被缩小了……正缓缓进入一个新的冰河时期。“缩小”主要是指( )
A.美苏在欧洲不断扩张势力
B.欧洲的殖民体系崩溃
C.欧洲逐渐走向联合
D.欧洲内部的矛盾加剧
25、全面内战爆发后,国统区财政经济逐渐陷入崩溃的境地。
(1)为了维持战争的庞大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_______。1948年前八个月纸币的发行量已经是1937年全年发行量的47万倍。
(2)随之而来的是______________,物价飞涨。
26、
|
| 影响 |
台湾 | ___年_______ 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_____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__________ | 清朝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等事物。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
抗击沙俄 | 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皇同意进行谈判,________年中俄两国签订 《_______________》从法律上确立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_____________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 |
蒙古 | 明朝末年,鞑靼分为漠南蒙古和漠北蒙古,瓦拉被称为漠西蒙古。1757年清军彻底打败________领导的漠西蒙古的准格尔部,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__________两级行政单位,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 |
新疆 | 平定维吾尔贵族_________________的叛乱。1762年清朝在新疆设立__________总管军政事务。 | |
西藏 | 清政府册封_________和________尊号,1727年开始派遣_________ ,三者共同治理西藏,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对西藏的管辖权。 |
27、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倡导________,支持________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和平解决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叙利亚问题、中东和平进程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
28、民族分化政策“________”。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 名称 | 民族 |
第一等 | 蒙古人 | 蒙古族 |
第二等 | 色目人 | 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 |
第三等 | 汉人 |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
第四等 | 南人 |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
(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______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29、影响:从《南京条约》到《北京条约》,________
30、措施:
①奏折制度:康雍乾时期形成了______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②军机处:_________ 时,设立军机处。
③思想控制:清朝统治着加强思想控制,频繁制造______________,对文化造成严重摧残。
31、红军长征中召开的使党转危为安的会议是___________。
32、改革首先在_______取得突破。______________在全国各地逐步推广开来。到1983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近8%,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33、袁世凯复辟帝制
①1912年袁世凯在________就任大总统
②1913年11月解散________
③1914年5月公布《________》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
④1914年底公布《________》
⑤1914年8月接受“二十一条”与日本签订“中日民四条约”
⑥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
34、1917年8月,南下的150余名国会议员在广州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________”,推举________为大元帅。借孙中山的名望争权夺势的西南军阀,却千方百计排挤孙中山
35、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作了哪些努力?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什么意义?
36、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请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史实,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次工业革命各自最具代表性的成就。
(2)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7、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38、西周分封制和宗法制有何关系?
39、经济重心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