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清政府官员才有“自主”或“自主之权”的表述。1889年,使用“主权”一词渐为普遍。经过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之役,“主权”概念更为人们广泛使用,涉及疆界领土、内港行轮、工程制造、铁路矿产、电信事业、商贸税收等。这反映了( )
A.清政府官员的愚昧无知
B.洋务推动外交走向成熟
C.反对外来侵略斗争激烈
D.国人民族意识逐步提升
2、文学作品能够形象地反映历史。下列诗词能够生动地反映长征经过的是( )
A.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B.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3、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美国国务院白皮书说:中华民国政府的失败,“不是因为援助不够。我们派往现场的观察员报告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并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仗。国民党的抵抗力量之所以遭到极大削弱,实际上乃是战争初期我们派驻重庆的观察员所见到的那种腐败现象。”作为一种对比,“中国的人心掌握在共产党人手中。”据此分析,影响解放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是( )
A.军队装备
B.外部支持
C.民心向背
D.腐败问题
5、汉高祖十二年诏曰:“吾……与天下之豪士贤大夫共定天下,同安朝之。其有功者上致之王,次为到候。下乃食邑……皆令自置吏,得赋敛。”这一内容体现
A.刘邦担忧时局
B.社会秩序稳定
C.中央权力较弱
D.汉初政治格局
6、比较南北朝史传人物描写,南朝史传赞人,多“词采遒艳”“善为文章”之词。北朝的勋贵传记,以军功、吏治为尚。造成这种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南北朝著史传统不同
B.南北朝政治制度差异大
C.南北朝经济模式不同
D.南北朝社会环境有差别
7、西汉经过文景二帝的治理,至汉武帝即位时,已经是“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主要得益于( )
A.币制改革的成功
B.阶级矛盾的缓和
C.休养生息的政策
D.商品经济的发展
8、明清小说塑造的草莽英雄往往出身平凡,但天赋异禀、豪爽而又善良。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出身农民家庭,是混迹于市井之间的无赖小民,但他会为民除害,为民谋利。这样的英雄形象反映了( )
A.民众反对专制的诉求
B.统治者维护封建纲常的需要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文人对儒家传统道德的追求
9、美国学者斯垂尔认为,只有政府权力依附于领主权及封土实现之时,才可以说充分发展的封建主义在西欧出现了;英国学者梅特兰还认为,领主权尤其是领主的司法权是西欧封建主义一切现象的深刻根源。这说明( )
A.封建制度是政府权力的前提
B.领主权是封建制形成的关键
C.领主权过重威胁了中央集权
D.司法权是领主最核心的权力
10、它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教育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培养的大批骨干,不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它”指的是( )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中指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原理,以为智育之原本”。据此可知,梁启超旨在( )
A.批判传统文化
B.推行维新变法
C.发起民主革命
D.推动思想启蒙
1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广州城厢内外民众组织团练,用游击战术袭击敌人;在香港、澳门为外国人雇佣的工人,纷纷返乡;天津、烟台、旅顺乃至北京附近,都有民众自发起来袭击侵略军。 这反映出当时( )
A.中国国民民族意识的觉醒
B.太平天国运动风起云涌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D.晚清政府统治危机加剧
13、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这些成就表明( )
类别 | 制造业 | 货物贸易 | 商品消费 | 外资流入 | 外汇储备 | 整体经济实力 |
世界排名 | 第一 | 第一 | 第一 | 第二 | 连续多年世界第一 | 第二大经济体 |
A.“一带一路”倡议辐射作用日渐凸显
B.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已经完全实现
C.“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已经实现
D.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逐步现代化
14、南京临时政府于1912年3月颁布了一系列法令,主要内容是废除人口买卖契约,保护平民享有基本的公民权利和自由。这些法令( )
A.彻底破除社会陋习
B.实现社会全面转型
C.加快革命思想传播
D.助推社会风尚革新
15、商鞅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商鞅变法使秦国向封建化过渡的根本性措施是( )
A.实行中央集权,推行县制
B.废井田,开阡陌
C.实行行伍连坐,严刑峻法
D.废除贵族特权,军功授爵
16、据《商君书》记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像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表明商鞅主张( )
A.重视农业
B.控制人民
C.君主专制
D.奖励军功
17、唐朝初期,中书省处于与皇帝关系更近的位置。武则天时期,原本设在门下省的政事堂迁到了中书省。据此可知,唐朝前期( )
A.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门下省和尚书省形同虚设
C.三省六部制已完善
D.科举取士制度不断发展
18、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分条目罗列他对于历史及时事的看法,除典章制度、史事本末外,还特别注意赋税、盐铁、漕运、军事等事务。据此可知,顾炎武( )
A.批评心学空谈
B.发扬传统文化
C.推动社会转型
D.强调经世致用
19、在战士们即将出国作战时,文教干事将苏联的共青团歌改了词,“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一切,宁死也不能让给敌人,中国青年武装起来万众一心……”它唱出了战士们的心声——我们用鲜血换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换来的中国人民站起来,绝对不能让给敌人!这次作战的胜利( )
A.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打出了新中国的国威和军威
20、在宁夏发现的印制于西夏后期(南宋时期)的一本佛经残本有以下特点:(1)墨色浓淡不均;(2)有个别字排倒;(3)有隔行线的痕迹。另一本佛经上有西夏文刻款“选字出力者”等语。据此可确证的是( )
A.佛经的雕版印刷始于宋代
B.西夏的雕版印刷术不够成熟
C.西夏已经出现活字印刷术
D.西夏的印刷技术落后于宋朝
21、下列地方位于辽朝统治区域的是( )
A.临安
B.流求
C.燕京
D.澶州
22、唐代史学家李延寿在《北史·文苑传序》中说:“北朝时期,区区河右,而学者埒于中原。”他认为当时甘肃河西地区文人学者数及其学术水平,可同中原内地相比肩。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河西地区经济迅速发展
B.中原战乱世族纷纷外迁
C.陆上丝绸之路影响扩大
D.甘肃成为学术文化中心
23、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
A.山顶洞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
C.半坡原始居民
D.元谋人
24、某学者指出:“这场战争签订的几个条约彻底打碎了中国自以为是的封闭体制,外国人员在条约保护下可以在中国内地自由出入。二十年蹉跎徘徊后终于踏上向西方看齐的轨道。”该学者所说的“这场战争”( )
A.成为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
B.推动了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
C.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D.标志着中国近代化的正式启动
25、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建立
(1)颁布宪法: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________原则和________原则。
(2)确立三大制度:根本政治制度——________,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26、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中国政府分别同英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中英、中葡联合声明。
(1)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中英两国政府完成_______政权交接仪式,中国对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中国对_______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3)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祖国_______大业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27、土地改革:1947年夏,中共中央在河北平山___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制度的___。各解放区掀起土地改革运动,使亿万农民在政治上、经济上获得了解放。
28、1905年8月,华兴会、光复会等骨干聚集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大会通过了同盟会章程,以孙中山提出的“___________,恢复中华,___________,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
29、评价:达到了________目的,增加了大笔收入,但________的效果并不明显,北宋与西夏开战,又以失败告终。一些措施在执行过程中加重了________的负担,也引起激烈争议。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日益严重,北宋逐渐________
30、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是_________(人物)。他认为人的灵魂获救靠自己的________,而不是靠烦琐的宗教仪式;上帝面前_________;主张建立独立的_________教会和廉俭教会。
31、外交理念:中国追寻_________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和周边环境:①中国积极发展__________,构建整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②深化同______关系。③中国与_____形成国家休戚与共,共同发展、文明互鉴的友好合作关系,④中国同_______之间也相互增进了了解,加强合作。
32、公元27年皮耶罗参加了元老院的盛大仪式,见证了元老院决定授予________为“奥古斯都”称号,自此罗马进入了帝国时代。
33、各军阀凭借手中掌握的军队,争权夺利,先后爆发________、________混战,导致________政权实际上由不同的军阀所控制
34、同时,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_______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35、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百余年来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
1923年,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但国民的自觉政治意识即民族建国精神和民主精神日益鲜明、扩大,而旧势力不过是旧时代的幽魂。一二十年的猖獗,势所难免,……经过一番后,政治上的新时代,自然会产生出来。
1.你是否赞同梁启超“五十年来中国政治诚然并无进化”的观点?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2.一二十年后,中国是否产生了“政治上的新时代”?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36、列举秦朝、唐朝、北宋、明朝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有关史实,揭示其历史演变的总体趋势,并指出其影响。
37、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影响。据此回答:
(1)秦朝同周朝相比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有什么变化?该制度建立有何意义?
(2)秦朝负责中央监察的官员是什么?
(3)唐朝有一种为皇帝裁决提供依据,减少决策失误的制度是什么?
(4)我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过程中表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近代以后,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共同追求的目标是什么?
(2)五四运动前后,为寻求强国御辱之道,中国各阶级进行了哪些探索?
(3)列举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在“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中所取得的重大成就。
39、1980年设置了哪些经济特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