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学者认为,东吴时南方地区已出现“再熟之稻”,东晋后又出现“三熟之稻”……双季稻与三季稻的出现,主要是利用南方炎热的气温、充沛的日照和雨水,同时也需要栽培技术与之配套。由此可见,该学者强调当时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
B.优良品种引进
C.北方人民南迁
D.社会相对稳定
2、明朝中期,江苏常熟一位地主用低价购买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农村雇佣劳动普及
B.地主剥削程度有所减轻
C.经济重心完全南移
D.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多样
3、从唐代贞观年间开始,唐太宗将一些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头衔参与决策,唐玄宗以后就成为了正式称呼。其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宰相人数防止君主专权
B.牵制相权从而加强皇权
C.精简中枢机构提高决策效率
D.防止重大行政决策的失误
4、史料是我们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假如你是某博物馆的讲解员,当你为前来参观秦朝展厅的同学讲解如图展品时,你会从哪个角度来阐述( )
A.促进了人们的经济文化交流,保证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B.体现皇帝对军权的控制,可用于研究秦朝的军事管理制度
C.反映了秦朝的丞相制度,可用于研究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度
D.体现了秦朝时的冶铸业水平,表现了工匠的高超技艺
5、中共中央于1947年9月在西柏坡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按乡村全体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土地。通过土改,翻身的农村青年积极参军参战。这说明我党( )
A.积极推进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做准备
D.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6、下文是对中国新石器时代某一文化遗存的描述。存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出土了精美的玉器)。该文化遗存是( )
A.河姆渡文化
B.红山文化
C.良渚文化
D.陶寺文化
7、1913—1919年,我国年均注册工厂超70余家,年均工业增长率达13.8%(1912—1949年我国工业年均工业增长率为5.5%);期间还诞生了“面粉大王”荣氏兄弟、“化工巨子”范旭东、金融巨擘周作民和陈光甫、“火柴大王”刘鸿生等。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 )
A.社会经济结构得到有效改善
B.中国经济发展实现了独立自主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前景良好
D.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8、顾炎武对宋明理学“空谈心性”造成的恶果进行了猛烈批判,他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在当时起到了转变一代学风的作用。这反映了他( )
A.抨击正统思想
B.倡导经世致用学风
C.否定君主制度
D.强调自由平等原则
9、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来确定。元代行省区划打破了这一做法。如秦岭以南的汉中地区被划归陕西行省,使四川盆地的北向门户洞开,无险可守。元朝的这种做法( )
A.拓展了统治疆域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阻断了经济交流
D.扩大了地方权力
10、如表所示为某同学收集的相关资料。据此可知,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① | 在河姆渡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遗存。 |
② | 距今3600年前,殷商都城附近发现了由干渠、支渠和毛渠组成的农田灌溉系统,纵横交错的渠道将农田分割为若干个长方形,在渠与渠、地与地之间有明显的水位落差。 |
③ | 秦汉时期北方地区小麦推广和南方水稻品种不断优化,胡瓜、胡萝卜、核桃、芝麻、石榴、葡萄等作物种植。 |
A.食物物种交流地域特色鲜明
B.古代中国农业的发展
C.古代中国食物种植生产分布
D.灌溉农业水利系统领先发达
11、如表是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中央与地方税收分配表,通过此表所示内容可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 )
项目 | 收入总额 | 支出总额 | |
中央提成额 | 地方留成额 | ||
钱税 | 3139.8万贯 | 1089.8万贯 | 2050万贯 |
粮税 | 1615.7万石 | 215.7万石 | 1400万石 |
合计 | 4755.5万贯石 | 1305.5万贯石 | 3450万贯石 |
A.税法改革成效巨大
B.唐朝政府名存实亡
C.地方财权显著增强
D.社会经济迅速恢复
12、考古发现,距今约5500年前,在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长江下游地区的安徽凌家滩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出土的玉人姿势都是双手并拢捧在胸前,非常相似。这说明当时( )
A.区域之间可能存在信息交流
B.先进文化因素向中原地区汇聚
C.开始出现“以玉为美”的观念
D.中原文明对周边地区文化辐射
13、酒器在出土的商代青铜器中占较大比例,用于饮酒的有爵、觚、觯,温酒的有斝、觥,盛酒的有卣、壶、尊、彝,贮酒的有罌、瓿等。这说明商代( )
A.青铜文化灿烂
B.阶级矛盾尖锐
C.民主政治凸显
D.君主专制加强
14、1924年1月20日至30日,国民党一大召开。1月25日,列宁逝世的消息传来,大会决定休会三天,以示悲伤和悼念。这从侧面说明( )
A.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B.联俄联共政策被认同
C.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D.北洋军阀被基本推翻
15、奕䜣上奏说: “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可以御侮,无事可以示威。”李鸿章认为,如果火器能与西洋相埒, “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因此他们主张( )
A.开眼看世界
B.创办军事工业
C.兴办民用工业
D.开办新式学校
16、秦朝推行郡县制,进行“焚书坑儒”;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采用“黄老之学”;汉武帝颁布“推恩令”,采纳“尊崇儒术”的建议。秦至西汉中期的这些做法( )
A.建立与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B.加强了经济文化的交流
C.持续强化了封建专制主义统治
D.奠定了中国版图的基础
17、根据下表的统计数据,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
时间 | 我国近代工业企业数量 | 资本总额 | 工人总数 |
1913年 | 698家 | 33082万元 | 27万人 |
1920年 | 1759家 | 50062万元 | 56万人 |
A.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
B.民众的日常生活出现了新气象
C.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D.近代民族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18、太平天国时期,英王府是安庆城内第一富丽堂皇的建筑,它的大门前照壁上有一幅画,绘有一株盛开红花的桃树,树干上爬着一只手持木棍的猴子,戳着桃树杈上的一个蜂窝,寓意“封侯”。这一现象折射出太平天国( )
A.实现了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B.农民敢想敢干的革命精神
C.对传统优秀文化的大力弘扬
D.领导人存在的阶级局限性
19、1924年—1927年间,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20、左权小调是流行于山西晋中地区的民歌,“八月二十三、下午八点半,八路军、决死队,……破坏正太路,切断平汉线,同蒲路拦腰斩,鬼子没法干。八路军、决死队,杀敌千千万,包围阳泉站,攻克娘子关。公路挖成壕,铁路炸断桥,这一场大战,实在呱呱叫”。民歌中的“大战”是指( )
A.平型关大捷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百团大战
21、御家人制度是古代日本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将军和御家人结成的主从关系制。将军赐予御家人官职和土地并保护其既得利益,称为“御恩”。御家人对将军宣誓效忠,承担纳贡和服军役义务,称为“奉公”。御家人制度反映了(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庄园经济的衰退
C.幕府政治的特点
D.中华文化的影响
22、某学习小组整理的表格内容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该小组研究的朝代是( )
主要内容 |
多次迁都 |
王位世袭 |
内外服制 |
甲骨文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23、做记载卡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是某同学对古代某一机构的叙述。该机构是( )
时间:清雍正年间 地点:皇帝寝宫旁边 职能:皇帝直接监督下,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 |
A.宰相制
B.中书省
C.内阁
D.军机处
24、有学者认为:新经济政策中在鼓励发挥市场作用的同时又限制市场作用。这同样是种矛盾的态度,特别是通过国家政治力量干预商品交换,为商品交换规定固定的场所。该学者意在说明新经济政策
A.与当时苏俄基本国情不相符
B.实质上是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C.目的是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为斯大林模式奠定理论基础
25、1917年3月,一场革命犹如火山爆发,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就推翻了统治俄国长达三百多年的___________;1917年4月,列宁回到彼得格勒。他发表了著名的“___________”,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26、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重大变化。_______年6月,_______、_______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一举突破黄河天险,千里跃进_______,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的中心_______、_______,揭开了______________的序幕。
27、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在深重的民族危机面前,民众________运动兴起。由游击队改编而来的________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下坚持抗战
28、明朝中后期
(1)________:获得官方尊崇后,逐渐失去活力。
(2)陆王心学(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
①代表人物:________。
②主张:以“________”为核心理论;“良知”就是“天理”,往往私欲遮蔽,需要重新发现、扩充、实行,以达到圣贤境界。
③评价:强调主观能动性,激励人们奋发立志;以自己的内心为准则,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带有________主义倾向。
(3)李贽:提倡________,蔑视权威和教条,否定传统________标准。
29、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按照“________”方针,先后与苏联等10个人民民主国家建交。
(2)中国按照“________”和“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先谈判再建交,同印度、印尼、缅甸、巴基斯坦以及瑞典、丹麦、瑞士、芬兰建交。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同时,取消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
30、1947年3月国民党发动对___和___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31、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______”
32、万隆会议:1955年________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这是战后________中国提出“________”方针,会议后,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进展。
33、隋炀帝时,开设 ______,科举制形成。
34、中国共产党诞生
(1)成立:______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共一大现在上海后转移到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容:确定中国共产党这个名称,大会明确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__________,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还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_____任书记。
(3)意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一个______的大事变,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有了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从此中国革命的___________________。
3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日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日明达法令……四日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康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已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筑行者.成出于是。”
——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制度是?标准是什么?
(2)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是?它的依据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科举制的影响。
36、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质:
37、请你说出《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38、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39、默写题
(1)北宋每年送给辽一笔钱物,称为“____”;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钱物,称为“____”;南宋每年向金朝缴纳一笔财物,称为“____”。元朝边疆管理多地呈现出____的趋向。
(2)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文学艺术达到高峰的原因?
(3)榷场设置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