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九一八”事变爆发三周年之际,有人散步抗日悲观论调,鲁迅先生为鼓舞民族自尊心,写下了一篇“犀利如刀而又热情似火”的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B. 《钦差大臣》中,果戈里以辛辣的笔触描写了中关园读了假钦差的信件后极力为自己开脱的丑态,无情地揭露了俄国封建官僚社会腐败与黑暗的本质。
C.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是一篇由内而外详尽介绍花朵各颜色形成原因的事物说明文,脉络分明,节奏明快,富有艺术情趣。
D. 面对圆明园废墟,宗璞忧国忧民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召唤全社会每一个有志之士都投入到时代的大变革和百废待兴的建设浪潮之中来。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安贫乐道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方式,它要求我们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受外界的干扰。
B.你在学习上遇到什么难题可以尽管问我,我一定不吝赐教。
C.清明时节,烟雨迷茫,无需青笠蓑衣,就这样栉风沐雨,尽情享受这份幽雅与闲适。
D.杜鹃花盛开时的光雾山,像穿着盛装的仙女,巧夺天工,让人流连忘返。
3、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
B.不少学者认为,《襄阳好风日》地方教材对中小学生的影响将是潜移默化的。
C.学校合唱团的同学们正严阵以待迎接“红歌传唱”大赛的到来。
D.我国多位外交官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利比亚,成功解救了我国在利公民。
4、下列选项中的两个句子加点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万钟于我何加焉/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
C.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挺剑而起
D.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
5、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组加点实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属予作文以记之 号令徒属曰
B.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天下之伟观也
C. 则有去国怀乡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2】下列“之”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前人之述备矣 辍耕之垄上
B. 公将驰之 公将鼓之
C.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马之千里者
D.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吾妻之美我者
【3】把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文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6、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初秋行圃
宋·杨万里
落日无情最有情, 遍催万树暮蝉鸣。
听来咫尺无寻处, 寻到旁边却不声。
【1】结合诗歌意象,试描述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秋日黄昏图。
【2】“寻到旁边却不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7、综合运用
某班拟开展以“君子自强不息”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列任务。
(收集资料)
(1)班委会收集到了一些与“君子当自强”有关的名言和诗句,请选出与本次主题无关的三则。(_______)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诚子书》
②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③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 《论语·卫灵公》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 李白《行路难》
⑤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一 苏轼《定风波》
(完成分工)
(2)班委会正在筹备“君子自强不息”演讲比赛,请帮忙完成下面演讲比赛准备工作的分工。
选手:撰写演讲稿,反复演练;
主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制定评选细则,设置奖项。
(进行访问)
(3)李辉同学被推选为班级“自强之星”,接受了学校广播站小记者的采访,请根据情境补全下面的采访对话。
小记者:李辉同学,你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辉:我认为自强不息精神首先是一种自我意识的觉醒和高扬。它强调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提升自身价值,解决外部矛盾,并极力保持独立的人格。
小记者:请问你认为我们中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如何做到自强不息?
李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古诗文名句填空。
(1)________________,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3)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小园香径独徘徊。 (晏殊《浣溪沙》)
(4)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听觉上生动地写出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成长路上,有风雨也有彩虹,无论欢笑还是痛苦,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是命运对我们最好的安排,无论何时我们都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范仲淹《岳阳楼记》)的旷达胸襟泰然处之。
9、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从脸谱说起
叶秀山
①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②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为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③“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④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火”曰“候”,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
⑤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刻苦的也会用相当的功夫,就是缺少一点灵气。像灵气、气韵等并不是能“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来说,各种“谱”,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
⑥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
(选自《叶秀山文集》,有删改)
【1】文中的“谱”有哪些丰富的含义?
【2】文中第④段作者为何要介绍生活中的“菜谱”?
【3】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
10、(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市花:昔日素馨今日木棉
在广州人心目中,公认的千年市花是淡雅柔美的素馨、百年市花为英雄豪迈的木棉。
坊间“市花”素馨艳压千年
《本草纲目》里说,素馨“枝干袅娜,叶似茉莉而小,其花细瘦四瓣”。素馨原名“耶悉茗”,早早从西域漂洋过海来到广州,自秦汉年间到清末,两千年来占尽了广州人的宠爱。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有专门种植素馨花的“花田”。
公元前196年,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岭南时,就发现岭南不分男女老幼,个个都爱以鲜花簪头,而他们戴得最多的就是素馨花。唐宋年间,城西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的还是素馨。明代,广州的各大城门口开始有了花市,用清初大儒屈大均先生的话来说,这些花市“所卖止素馨,无别花,亦犹洛阳但称牡丹曰‘花’也,富者以斗斛,贫者以升量”,每天要卖出几百担之多。屈先生的话或许夸张了些,但说素馨是城门花市当之无愧的主角,谁也无异议。直到清代中期,“珠悬玉照”的素馨花田仍是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女孩儿戴在头上的素馨花梳、美容用的素馨油、装点家居的素馨花碟、过节点的素馨灯、喝的素馨茶……至今为人津津乐道,怀想不已。
想象一下,在这两千年间,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来评选一下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素馨是老广州最悠久、最美丽的花事记忆,是当之无愧的古代民间“市花”。
建市后木棉首膺市花殊荣
素馨虽在广州得宠两千年之久,但从清末开始,随西洋花卉、新式饰品与合成香品潮水般涌入广州,便失宠了,到了今日,几乎被人遗忘。现在,提起市花,我们想到的肯定是木棉。其实,从古至今,木棉也深得广州人的喜爱。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岭南先民就用木棉花絮纺出了洁白如雪的“广幅布”。盛唐年间,越秀山麓广种木棉,花开时节,满城男女老少都喜欢来此踏青,还有文人写下了“木棉花上鹧鸪啼,木棉花下牵郎衣。欲行未行不忍别,落红没尽郎马蹄”的诗句,令人回味无穷。
木棉花被称为“英雄花”,最早出自400多年前抗清志士陈恭尹的《木棉花歌》,直入云霄、火烧天际的木棉花让他感慨万千,于是他挥笔写下“粤江二月三日来,千树万树朱华开……覆之如铃仰如爵,赤瓣熊熊花有角。浓须大面好英雄,壮气高冠何落落……”的千古名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就此定格,并流传至今。
1921年,广州建市,成为全国第一个采用现代市制的城市;1928年,掀起评选“市花”活动,在这之前,木棉“英雄花”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就多以木棉为标志。评选活动一开始,市民对木棉花的呼声最高,官方遂于1929年初宣布木棉为“市花”,一来顺应民意,二来,木棉“英雄花”的形象,与广州民众勇敢无畏的精神最为契合,这也是木棉第一次在广州荣膺“市花”之殊荣。
“英雄花”木棉二度加冕
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初沐之时,广州再次在全市范围内举行市花评选活动。花城市民热情高涨,推荐的候选花卉有58种之多,最终,木棉以75.9%的支持率,被选为市花。其广为流传的“英雄花”形象,1929年首膺“市花”的殊荣,花可入药、花絮可纺棉、木材是栋梁的多重价值,都是它力压群芳、众望所归的理由。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许多骑楼的花窗上,雕刻着它的倩影;电视台与航空公司,以它为标志;红棉牌吉他、红棉牌凉果、红棉牌自行车、红棉牌红糖等本土产品曾是几代广州人的美好记忆,如今借由电子商务,木棉再次进入年轻人的视野。
——选自(《广州日报(2019年1月7日)》,有改动)
链接一:
要成为市花,至少具备两个条件:首先是能够适应当地的环境特征并生长良好,其次则是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内涵,能够代表城市形象。
大多数城市确立市花的过程都有一套比较规范而民主的程序。通常先经过市人大常委决定开展评选活动,然后广泛征集备选方案,结合专家推荐、群众投票、部门讨论等方式,最终通过确定。在此过程中,政府机关和普通市民均有同等的参与及发言的权利。因此,最终选择的结果是有着广泛的大众基础的,使得所选植物的象征意义上升为地区的文明标志和文化象征。
——选自网络
链接二:
园林设计师吕兆球表示:“我赞成重定素馨为广州市花。”理由是:素馨进入广州已有二千余年,从南汉至民国,在民俗文化上,深深影响每一个广州人,在大量的地方文献及现存相关地名、实物中均有印证。
博友“夏墨生”说:伴随广州人亲密生活了2200年,有极其丰富、深厚、独特文化历史沉淀的素馨花,早已是特殊意义的“广州人”,她极其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可以让各种各样的公众广泛参与、品味、体验,她有责任也有能力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新符号。
——选自网络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素馨花源自西域,来到广州后,在旧时的广州城西和珠江南岸均有专门的花田种植。
B. 清初时,在广州各大城门花市素馨每天被卖几百担,屈大均先生说其是花市的主角。
C. 木棉被称为“英雄花”源自陈恭尹的《木棉花歌》,之后木棉“英雄花”形象流传至今。
D. 广州各新式学校的校徽,在1928年“市花”评选活动之前,多数以木棉作为标志。
【2】下列对材料中“素馨花”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 素馨花由开越大夫陆贾出使到岭南时发现,并引领岭南的民众以素馨花簪头。
B. 素馨花如洛阳牡丹花一样美丽迷人,唐宋年间广州花农种得最多,卖得最多。
C. 素馨花因为成了许多诗人笔下最美的风景,所以许多女孩儿都戴上素馨花梳。
D. 素馨花得宠千年,最终因西洋花卉、新式饰品和合成香品涌入广州而渐被遗忘。
【3】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唐宋年间,广州城西面的田地适于种素馨花,花地渐得开发,出现了成片成片的花田。
B. 自秦汉到清末,不管哪朝哪代,如果官方有兴趣评选广州市花,老百姓定会投票给素馨。
C. 拥有市花冠冕的木棉,与广州人的生活形影不离,由红棉命名的产品也受广州人追捧。
D. “夏墨生”认为素馨花有丰富的内涵和沉淀,它必以全新的姿态成为广州形象的新符号。
【4】文章以什么行文顺序介绍木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这样的顺序有何好处。
【5】木棉和素馨哪个适合作为广州市花?请结合其特点及市花评选条件谈谈你的看法。
11、现代文阅读理解
小城来客
罗珊花
有段时间,当电梯下到九楼时总会停下,一位清瘦的老人担着菜篮子进来。我忙往里边靠,生怕他的篮子挂了我的丝袜。他歉意地对我笑笑,我向他道声“早”,我们成了熟人。
他老家在青溪,那儿少水田多沟壑,漫山遍野生长着翠竹。老伴过世后,在城里教书的儿子把他接来同住,他在儿子的家里清坐了一个星期,心如一块荒地,空空荡荡。没有着落。
“没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肩膀上挑起了担子,手里有活计,日子就顺溜了。”他把扁担放进菜篮子的棕绳套里,挑着出了电梯。
下班时,我顺路去菜市场,在菜市场的边上,看到了他。他戴着草帽,穿着发黄的白汗衫,扁担横放在地上,坐在扁担上忙活,我记忆中乡村的爷爷伯伯都是这个样。
他在小木墩上削竹筷子,看到我,有些羞涩地笑笑:“没有什么是新菜,都是些乡里的土货。”
我搜寻着他的担子。一个菜篮子装满了加工好的竹器,另一个装着生姜、蒜瓣、马铃薯,外相不太光鲜,个头也不齐整,但土块抹得很干净。在菜篮的一角,码着一小堆草药,矮山茶、万岁藤、车前草等等,都用翠绿的棕叶扎着。
我欣喜不已。这些生长在田边山野的草药,在儿时,母亲都教我认识过,伤风脑痛都靠它们煎水喝,葛根、山麦冬还挖了去药铺换零花钱,还有那用来捆扎的翠绿棕叶,更是我心底的一个情结。母亲去镇上卖菜,长长的丝瓜、豆角,紫色的茄子,嫩嫩的白菜苔,都用绿绿的棕叶一把一把扎好。母亲说,过去学生给私塾先生递菜,如果用草扎着,先生会训斥学生把他当牲口,送草給他吃,当场把菜扔了。菜是卖给人家吃的,也不能用草捆着。母亲的菜每次都最早卖完,这些长长软软的棕叶也帮了大忙吧。
我知道矮山茶、淡竹叶、山麦冬、白茅根煎水能润泽我那嘶哑的喉咙,每样都拿了一小把,我还喜欢他割得细致而匀称的锅刷、行筷子和量米的竹升子,那些,都是儿时厨房的味道。
有个女人有点匆忙地走过来,看到菜筐里有一袭选好了的蒜瓣,提着那袋要老人称,老人说:“这是别人买了忘记拿了,我给他带来三天了,他怎么还没记起来。”
买蒜的女人说:“你先卖给我,他什么时候来拿,再给他称几斤不就行了吗?“老人停了一下,说:“那不行,人家付了钱,东西就是人家的了,我怎么能随便调换呢?”围在他担子边上的人都笑了,他的话,他的土货,充满了古意和温暖。
爱人挂在裤扣上的一大串钥匙丢了,是晚上来学校接我时丢的,爱人很懊恼。
我安慰他说:“明早去学校我再找一遍,兴许就找到了。”
第二天清早,行人稀少,路面一目了然,但街道已被打扫干净了。我心里打鼓:钥匙真的丢了,要换好几把锁呢。来到红绿灯街口,一辆垃圾收集车停在那儿,橘红色马甲们忙碌着,我抱着侥幸心理向他们打听有没有人捡到钥匙,他们都说没有。那个蹲在地上的司机问我在哪一线路丢的,我告诉了他,他说,那一路的清扫是由一位老姑婆负责的,她平时都到得早,今天还没把垃圾装来。
过了一会儿,一个头发花白身材瘦小的女人吃力地拖着垃圾桶急匆匆赶来了。
“怎么搞到这个时候?”司机大声喊道。
“那个摆夜宵的地方,到处是垃圾,我用力扫过去,听到一串钥匙落到排水沟去了。我想,糟了,钥匙丢了多不方便啊。如果落在路上,总有人寻到,我把人家的钥匙扫进了水沟,不捡上来人家就永远找不到了。我只好挪开排水沟上的水泥花格,在水沟里淘了好一阵……
我赶忙走过去,从她手里接过钥匙看,真是爱人的那串。我高兴得很,拿出钱包掏钱感谢她,她说:“这有什么,我捡的钱包都还给人家呢。是你家的,你拿走就是。”她倒完垃圾,疲惫地坐在水泥台阶上。
见我还站在那里,她挥动着那只青筋突出干瘦乌黑的手,示意我走。我对她道了声谢,走了。一连几个早晨,在红绿灯街口,在那一溜橘红色马甲中,都没有见到这位老姑婆。我忍不住向司机打听,司机说,农村正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她回乡里做保洁员了。
洒水车那熟悉的音乐裹抉着水花,从街口呼啸而过,留下一片清爽。我迎着湿润润的空气,走在洁净齐整的街上,想起了她。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12月15日)
【1】读罢全文两则故事,文题“小城来客”中“来客”具体所指是谁?暗含了怎样的情感?
【2】文中两位主人公虽然普通,但他们身上都有一些美好品质值得铭记。试分别用两个四字词语进行概括。
(1)第一则故事中卖菜的老人_______、_________。
(2)第二则故事中清扫街道的老姑婆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品析语言。
(1)他在儿子的家里清坐了一个星期,心如一块荒地,空空荡荡,没有着落。(理解加点词语)
(2)见我还站在那里,她挥动着那只青筋突出干瘦乌黑的手,示意我走。(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
【4】在第一则故事结尾,为什么说“他的话,他的土货,充满了古意和温暖”?
【5】本文在选材构思上颇具特点,试概括其中某一特点并作具体阐述。
【6】选文记述“遇见”,古人笔下也有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拨动心弦的遇见;“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________”这是感伤时世的遇见。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写作。
温州市是2022年第19届亚运会杭(州)外办赛城市,同样引人瞩目。学校文学社决定编辑一本专刊《大美温州》献礼第19届亚运会,届时向全国各地的朋友和国际友人介绍温州,展示温州风采。
请你参与征稿活动,写作提示如下:
写作角度 | 写作提示 |
旅游景点 | 推荐游览路线,介绍景点,讲述温州民间故事…… |
美食佳肴 | 讲述温州菜的历史,推荐特色菜品与小吃…… |
社会风尚 | “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的文明现象志愿服务…… |
身边佳事 | 平凡人暖心故事:最美司机吴斌、最美的自己…… |
…… | …… |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在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