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
A.智慧的人能够在失败中吸取教训,改变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以免重蹈覆辙而悔之莫及。
B.秋天,稻子成熟了,黄澄澄的,遮天蔽日,一望无边。
C.由于司机的快速反应,高速行驶的汽车在悬崖边戛然而止,避免了灾难的发生。
D.南宁市教育局及各级学校立下海誓山盟,严打网络乱象,还青少年一个清朗的网络空间。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名著理解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朵奇葩。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士的言论和谋略。全书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宋、卫、中山共12策。
B. 《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法国作家莫泊桑,他和契诃夫、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
C.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D. 刘备为替关羽报仇,对孙吴大举进攻,吴军节节败退。后来陆逊被拜为大都督,他先是坚守关隘,后及时抓住战机,水淹七军,蜀军最终全线崩溃。(《三国演义》)
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鲁迅作品的主题有的轻松,如《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叙写的是童趣;有的沉重,如《呐喊》中的《故乡》《孔乙己》反映的则是社会的病态。
B. 《范进中举》选自长篇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作者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
C.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这部喜剧通过尖锐的矛盾冲突,反映了资本主义早期商业资产阶级与高利贷者之间的矛盾,歌颂了仁爱、友谊和爱情,表现了人文主义理想。
D. 《送东阳马生序》的“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马说》的“说”,是古代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借某一事物说明道理;《与朱元思书》的“书”是指书信。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重庆黑势力的嚣张气焰锐不可当,但在公安机关的严厉打击下,被彻底粉碎。
B. 这次的长途旅行,让她疲惫到了极点,终于乐不可支了。
C. 小明被同学敲诈的事不胫而走,被传得满城风雨。
D. 无论是广袤无垠的宇宙,还是不值一提的尘埃,都是大自然巧夺天工的杰作。
5、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明帝说日
晋明帝①数岁,坐元帝膝上。有人从长安来,元帝问洛下②消息,潸然流涕。明帝问:“何以致泣?”具以东渡意③告之。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④可知。”元帝异之。明日,集群臣宴会,告以此意,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尔何故异昨日之言邪?”答曰:“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晋明帝:晋元帝长子司马绍,长大继位后为明帝。②洛下:洛阳,西晋时京都所在地,此时的洛阳被匈奴占领。③东渡意:即晋王朝东迁的原委。据记载,匈奴攻占洛阳后,又攻占长安并灭掉西晋。元帝不得不在建康(今南京)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因此不管是洛阳还是长安,对于元帝而言都是伤心难返之地。④居然:此处解释为明白清楚,显然。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具以东渡意告之 (2)元帝异之
【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你觉得长安假如和太阳比一样远吗?
B. 你认为长安与太阳比,哪一个更远?
C. 你觉得长安怎么会像太阳那样远呢?
D. 你认为从长安远看太阳,像什么呢?
【3】明帝虽只“数岁”却不同凡响。结合选文,明帝的聪明表现在元帝两次提问时他能 ;明帝的善解人意表现在元帝“潸然流涕”时他能 。结合注释③可以悟出,明帝在群臣宴会上所说的“举目见日,不见长安”意味深长,表达了 之情,再次印证了他的聪颖和善解人意。
6、阅读李白的《金陵酒肆留别》一诗,完成下列小题。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①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②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注】这是李白离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虽短却情意深长。①吴姬:吴地酒店中卖酒的女子。②欲行不行:欲行,想离开的人;不行,送行的人,指李白的朋友。
(1)毕业在即,请把这首诗歌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写在同窗的毕业留言册上,以表达你的深厚情谊。
(2)“风吹柳花满店香” 中“香”字意蕴深长,既指________,又指___________,更指__________。
(3)阅读全诗,说说作者在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和,相应也,从口,禾声。
(《说文解字》)
材料二:
“和”是个通俗字体,本来应是清末名人翁同龢的那个“龢”字。这个字极妙:左边是一间屋子,里面悬有三口编钟——古来“三”即代表多也,所以那是一组编钟“象形”而不是“三张嘴”,因为下面是一个排箫:这分明表示是音乐合奏——合奏第一原则就是“和”音,此古圣人之妙思也。
(周汝昌《和谐之思》)
(1)揭秘“和”文化:根据以上材料可推测“和”字的本义是:
(2)溯源“和”文化:请你根据积累列举一则与“和”文化有关的古代名句。
(3)践行“和”文化:在食堂排队买饭后,刘晖不小心和一位同学撞到了一起,饭菜洒了那位同学一身。那位同学气得满脸通红,说:“没长眼呀你!你怎么不看着点儿!”本着“和为贵”的处世原则,刘晖会说:“________________”。
8、根据要求填空。
(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___,___”一致。
(2)文中揭示西汉兴隆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3)文中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
(4)文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
9、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如何营造一个宇宙
①无论怎么努力,你都永远也想象不出质子有多么微小,占有多么小的空间,它实在太小了。质子是原子极其微小的组成部分,而原子本身当然也小不可言,质子小到什么程度?像字母“i”上的点这样大小的一滴墨水,就可以拥有约5000亿个质子,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 。因此,起码可以说,质子是极其微小的。
②现在,请你想象一下,假如你能把一个质子缩小到它正常大小的十亿分之一,放进一个极小的空间,使它显得很大,然后,你把大约30克物质装进那个极小极小的空间。很好,你已做好创建一个宇宙的准备。
③不过,要是你愿意创建一个比较老式而又标准的大爆炸型宇宙,你还需要别的材料。事实上,你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从现在到宇宙创建之时的每个粒子——把它塞进一个根本谈不上大小的极小地方。这就是所谓的奇点。
④无论哪种情况,准备好来一次真正的大爆炸。很自然,你希望退避到一个安全的地方来观察这个奇观。不幸的是,你无处可以退避,因为奇点之外没有任何地方,当宇宙开始膨胀的时候,它不会向外扩展,充满一个更大的空间。
⑤奇点四周没有四周。那里没有空间供它占有,没有地方供它存在。我们甚至无法问一声它在那里已经多久——它是刚刚产生的,还是一直在那里,因为时间并不存在。它没有从过去产生这一说。
⑥于是,我们的宇宙就从无到有了。
⑦刹那间,一个光辉的时刻来到了,其速度之快,范围之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奇点有了天地之大,有了无法想象的空间。这充满活力的第一秒钟(许多宇宙学家将花费毕生的精力来将其分割成越来越小部分的1秒钟)产生了引力和支配物理学的其他力。不到1分钟,宇宙的直径已经有1600万亿公里,而且还在迅速扩大,这时候产生了大量热量,温度高达1000万摄氏度,足以引发核反应,其结果是创造出较轻的元素——主要是氢和氦,还有少量锂(大约是1000万个原子中有1个锂原子),3分钟以后,98%的目前存在的或将会存在的物质都产生了。我们有了一个宇宙。这是个美妙无比的地方,而且还很漂亮。这一切都是在大约做完一块三明治的时间里形成的。
【1】第①段空格上应填入的词是
说得更确切一点,要比组成1.5万年的秒数还 。
A. 大 B. 小 C. 多 D. 少
【2】第①段的说明对象是(1),第②段到第⑤段的说明对象是(2)。
A. 质子 B. 奇点 C. 宇宙 D. 奇观
【3】第③段中,为什么“需要收集现有的一切东西”?结合第③和第⑦段中的相关内容回答。
【4】第⑥段画线句中“我们的”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5】本文说明顺序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10、会攀岩的野山羊
①在意大利北部的希吉诺水坝岩面上,一群野山羊仿佛被粘上去一般,攀爬在上面,舔食矿物质和盐分。在这峭壁之上,它们一只只身轻如燕,如履平地,远远望去,羊罗棋布,令人惊叹!
②原来,野山羊已经进化出适于进行攀爬的分趾蹄,趾与趾之间的缝隙宽度超过其他任何分蹄动物。它们的蹄子长有一层坚固的壁,可以抓住陡峭的峭壁,蹄子内部结构柔软而富有弹性,在因地心引力身体前倾时可以充当一个“制动器”。
③然而,生物进化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而希吉诺水坝建成至今,也不过是一百多年,野山羊又是怎么进化出适合攀坝的分趾蹄呢?
④科学家们开始监测研究野山羊的生存环境,通过计算机的模拟和分析,发现野山羊长期以食草为生,无法获取足够的矿物质来满足身体生长需求。并且,人类在它们的栖息地建造水坝,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它们的生存环境。要想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自己,努力向上攀登,直到实现目标——摄取矿物质和盐分。随着一代又一代领头羊的努力,羊群战胜在我们看来不可能逾越的地形,学会了攀岩,实现了它们生命中的终极目标。
⑤人们不禁感叹,“我们应该牢牢记住野山羊攀岩的身影。”
【1】文章结尾说“我们应该牢牢记住野山羊攀岩的身影”,这是为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2】读了这篇文章,同学们展开了讨论。
小宇说:“我认为实现目标的关键是行动。”
小雯说“我认为要实现目标,就要学会分解,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
小琦说:“学会面对挫折,才能实现最终目标。”
请围绕“如何实现自己的目标”这个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明你的观点并加以阐述。
写作提示:①可以同意以上的某种观点,也可以另有自己的想法;②不少于100字。
11、北国的春风
①北京人说:“春脖子短。”南方来的人觉着这个“脖子”有名无实,冬天刚过去,夏天就来到眼前了。
②最激烈的意见是:“哪里会有什么春天,只见起风,起风,成天刮土,刮土,眼睛也睁不开,桌子一天擦一百遍……”
③其实,意见里说的景象,不冬不夏,还得承认是春天。不过不像南方的春天,那也的确。褒贬起来着重于春风,也有道理。
④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些名句是些老窖名酒,是色香味俱全的。这四句里没有提到风,风原是看不见的,又无所不在的。江南的春风抚摸大地,像柳丝的飘拂;体贴万物,像细雨的滋润。这才草长,花开,莺飞……
⑤北京的春风真就是刮土吗?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那是下乡的好处。
⑥我在京西的大山里,京东的山边上,曾数度“春脖子”。背阴的岩下,积雪不管立春、春分,只管冷森森的,没有开化的意思。是潭、是溪、是井台,还是泉边,凡带水的地方,都坚持着冰块、冰砚、冰溜、冰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忽然,从塞外的苍苍草原、莽莽沙漠,滚滚而来。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飞沙走石,扑在窗户上,撒拉撒拉,扑在人脸上,如无数的针扎。
⑦轰的一声,是哪里的河冰开裂吧。噶的一声,是碗口大的病枝刮折了。有天夜里,我住的石头房子的木头架子,格拉拉、格拉拉响起来,晃起来,仿佛冬眠惊醒,伸懒腰,动弹胳膊腿,浑身关节挨个儿格拉拉、格拉拉地松动。
⑧麦苗在霜冻里返青了,山桃在积雪里鼓苞了。清早,着大靸鞋,穿老羊皮背心,使荆条背篓,背带冰碴的羊粪,绕山嘴,上山梁,爬高高的梯田,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撒匀净,好不痛快人也。
⑨北国的山民,喜欢力大无穷的好汉。到欢喜得不行时,连捎带来的粗暴也只觉着解气。要不,请想想,柳丝飘拂般的抚摸,细雨滋润般的体贴,又怎么过草原、走沙漠、扑山梁?又怎么踢打得开千里冰封和遍地赖着不走的霜雪?
⑩如果我回到江南,老是乍暖还寒,最难将息。老是淡淡的阳光,蒙蒙的阴雨,整天好比穿着湿布衫,墙角落里发霉,长蘑菇,有死耗子味儿。
⑪能不怀念北国的春风!
【1】文章开头的“春脖子短”是什么意思?
【2】作者写北国的春风,为什么还要在第④段写江南的春天?
【3】按照要求赏析下面的语句。
春风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呜呜吹号,哄哄呼啸。(词语角度)
【4】从全文来看,北国的春风有哪些地方值得作者怀念?
【5】阅读全文,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加点“这样的名句”指代的是“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B.第⑨段中用“走、扑、踢打”等词语表现了北方的春风别有诗意的美,温和柔婉的美,语言清新明丽。
C.本文属于写景抒情散文,在描写景物特征时,用了拟人等修辞方法。
D.文章从北京与江南春风的对比入手,对北京的春风欲扬先抑;然后酣畅淋漓地描绘北京春风的阳刚之美;最后在对比中强化对北京春风的赞美。
12、以“再走一步”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⑴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⑵感情真挚,不得抄袭。
⑶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⑷请认真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