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南宁七年级质量检测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驳斥放弃新疆,力主收复失地,制定“先北后南”和“缓进急战”方针,挥师入疆的是

    A.张之洞

    B.曾国藩

    C.左宗棠

    D.李鸿章

  • 2、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C.它巩固了北洋政府的统治

    D.这次运动的主力自始自终都是学生

  • 3、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下列对各国改革评价正确的是

    A.日本大化改新——使日本过渡到封建社会

    B.中国戊戌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

    C.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实现了俄国的社会转型

    D.苏俄新经济政策——标志苏联模式的形成

  • 4、“一群怀揣憧憬的青年聚集南湖,审视自己走过的路途,游船上红色理论与五千年的国情嫁接,沉沦的民族挺起希望的胸膛。”材料中“红色理论”是指

    A.“自强”“求富”的思想

    B.马克思主义思想

    C.“民主”“科学”的思想

    D.君主立宪的思想

  • 5、19世纪40年代,英国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导致这场战争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

    A.英国为了打开中国的市场

    B.虎门销烟运动

    C.在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

    D.中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

  • 6、1931年,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了一桩让世人震惊的侵华事件,随后侵占东北三省。要了解该事件的详细情况,我们最好参观

    A.九一八事变纪念馆 B.七七事变纪念馆

    C.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D.辽沈战役纪念馆

  • 7、甲午战争后,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观点的启蒙思想家是( )

    A. 魏源   B. 鲁迅   C. 严复   D. 陈独秀

     

  • 8、下图为某条约的规定。据此推知,该条约使(     

    第10款: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凡发生反帝斗争的地方,停止文武各等考试5年。

    A.中国人民的负担日益沉重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了破坏

    C.科举考试的规则被迫改变

    D.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朝廷

  • 9、2017年1月,教育部根据相关精神要求对大、中、小学教材进行了修改,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

    A.八一三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七七事变

  • 10、“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该史料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西安事变

    D.台儿庄战役

  • 11、邓小平说:“在经济政策上,要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下列措施能体现这一理念的是(     

    ①设立经济特区②实行包产到户③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④实行国企改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2、历史遗迹承载着历史记忆。下图历史遗迹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D.八国联军大沽口登陆

  • 13、某学校暑假期间组织了“红色记忆”学习团,分赴延安、吴起镇、井冈山、广州四地实地重温革命前辈的业绩。其中,在井冈山学习重温的革命主题最恰当的应是

    A. 长征会师伟大胜利   B. 国共合作革命新貌

    C. 革命圣地战略后方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14、有一本书阐发了“师夷”思想,对中国当时和后世都有相当大的影响。请你判断此书的作者是( )

    A.魏源

    B.左宗棠

    C.马可·波罗

    D.林则徐

  • 15、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忆重庆谈判》中感叹:“遍地哀鸿遍地血,无非一念救苍生。”这表明他赴重庆谈判是为了(     

    A.合作成立国民政府

    B.与国民党妥协求和

    C.争取国内民主和平

    D.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 16、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中共二大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17、我们在学习中共十一大(1977年)至十九大(2017年)这段历史时发现,词汇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其中五个报告的词汇使用有如下特点,按照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①“市场经济”成为报告的新词汇

    ②“改革”“对外开放”第一次出现在报告中

    ③报告中“毛主席”一词出现频率高居所有实词的第一位,平均每个自然段提及两次

    ④报告中“理论”和“邓小平”成为高频词汇

    ⑤报告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带一路”成为亮眼的词汇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①⑤

    C.③②①④⑤

    D.②③①④⑤

  • 18、第一次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是( )

    A. 中共二大的召开   B.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三大的召开   D. 兴中会成立

  • 19、山东地处东亚、毗邻太平洋,是中国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桥头堡,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交汇点。山东半岛在我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属于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沿海经济开放区

    D.内地

  • 20、《权利法案》使英国 ______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君主立宪制逐渐形成( )

    A.议会

    B.内阁

    C.公民

    D.首相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1945年,加速胜利的主要因素:(1)德国在欧洲战场败局已定,日本在太平洋战场节节败退。(2)中国的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3)美国向日本的_______、长崎投掷两颗原子弹。(4)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______

     

  • 22、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______,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______,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

  • 23、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无情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聂耳作曲,田汉作词创作的《________》,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 24、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期间采取的创举是 ______

  • 25、1895年,有人题联于京师城门:“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三军败绩”后签订的条约是________。1901年,清王朝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中最能印证这一说法的内容是_________

  • 26、1980年,我国建立四个经济特区。____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 27、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的是________;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的战役是________

  • 28、邮票作为一种文化形式,既是历史的记载,又是现实的纪念,方寸之间浓缩大千世界,请根据下列邮票及提示写出相关历史名人或成就

    A.________;贡献:《神曲》

    B.马丁路德;贡献:________

    C.牛顿;贡献:________

    D.________;贡献:制成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 29、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________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________

  • 30、____年,根据党中央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方针,内蒙古自治区成立;____年,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引下,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三、简答题 (共3题,共 15分)
  • 31、从新中国建立到1957年,我国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请回答:

    (1)从1953年起,社会主义改造迅速展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_____。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主要是_______。到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_____转变为社会主义_____的任务。

    (2)列出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工业建设的两项成就。

  • 32、中国近代教育变化也是时代变迁的缩影之一。

    (1)1862年,洋务派创办的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2)1898年,戊戌变法“新政”之一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3)1912年颁布,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是什么?

  • 33、本学期,通过对八年级历史上册的学习,在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侵华战争?近代中国—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救国道路,进行了哪些探索?

四、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4、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分析下列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历史新纪元】

    材料一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历史新发展】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工业生产情况简表

    项目

    1953

    1957

    增幅%

    钢(万吨)

    135

    535

    296

    煤炭(万吨)

    6600

    12100

    98

    布(亿米)

    38.3

    50.5

    32

    粮(万吨)

    16392

    19505

    19

    【历史新变革】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分析党和政府集中力量发展何种工业?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何重大意义?

    (3)材料三共同反映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你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总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探索为后期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的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70
题数 34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四、综合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