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禁烟英雄是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奕山
D.关天培
2、从全国抗战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抗日战场抗击和牵制着日军总兵力的78%-94%。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四年中,中国仍然抗击着日本总兵力的34%-69%。这表明中国战场( )
A.是抗击日军的唯一战场 B.是抗击日军的主战场
C.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D.最早结束二战的战事
3、1917年,俄国发生二月革命,这次革命建立的政府是哪个阶级掌权( )
A.地主阶级 B.资产阶级 C.奴隶主阶级 D.无产阶级
4、“我们都是搞革命的,搞革命的人最容易犯急性病。我们的用心是好的,想早一点进入共产主义。这往往使我们不能冷静地分析主客观方面的情况,从而违反客观世界发展的规律。”这段话评价的是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红卫兵闹革命
C.中国姓“资”还是姓“社”
D.“两个凡是”的方针
5、2020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4周年。红军在长征途中表现出了崇高的长征精神。下面有关长征精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B.信仰坚定意志坚强
C.敢打敢拼不受拘束 D.开天辟地敢为人先
6、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A.三民主义
B.自由
C.平等
D.公正
7、与《南京条约》相比,《马关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的“新创伤”主要表现在( )
A.勒索巨额赔款
B.开放通商口岸
C.在华开设工厂
D.割占中国领土
8、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的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七大 D. 八七会议
9、小明的爷爷把在北京东交民巷拍的老照片给大家看,上面有拍照时间是1905年,下面是爷爷介绍这张照片,其中有一项不符合史实,请你帮小明找出来:( )
A. 东交民巷居住着大量北京市民 B. 各国大使在东交民巷举行宴会
C. 东交民巷有许多西式建筑 D. 外国军队在东交民巷进行操纵
10、在预习《鸦片战争》时,小明提出疑问:英国远在欧洲,离我们万里之遥,但它为什么还要跑来侵略我国呢?你认为英国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开辟中国市场,倾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维护可耻的鸦片贸易
C.促使中国封建社会自然经济解体 D.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11、八国联军侵华,目的是为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指(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12、中共十二大的政治报告对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行径都进行了批评,申明 我国外交不偏袒任何一方,“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不赞成谁;谁有害于和平,我们也 不赞成”。材料表明当时中国
A.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活动原则
B.主张围绕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
C.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关系恶化
D.成为国际外交新格局的主导者
13、如图漫画反映的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4、2018年3月播映的大型纪录影片《厉害了,我的国》,影片记录了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超级工程的珍贵影像。其中的中国桥中讲述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里的“一桥”是指
A.南京长江大桥
B.江阴长江大桥
C.苏通大桥
D.武汉长江大桥
15、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这表明新文化运动核心内容是( )。
A. 提倡民主和科学 B. 反对旧道德和文言文
C. 提倡新道德和新文学 D. 宣传维新思想
16、(题文)1925年苏联建立了为中国革命培养干部的莫斯科中山大学,1928年苏联将莫斯科中山大学与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国部合并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苏联改名是基于( )
A.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 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C. 北洋军阀统治被推翻 D.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17、“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上的武装力量薄弱,不堪一击。”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朝代的史实?( )
A.唐朝 B.北宋 C.隋朝 D.秦朝
18、一位英国记者在参观了某个炼钢点后说:“这里草草建成4个奇形怪状的鼓风炉……人们有的用筐抬炉石,有的给炉子添火……有的用手推车运原料——不过在我看来从炉底掏出的成品,看上去和从炉顶倒进去的一样。”材料所反映的事件( )
A.成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典范
B.追求分配环节的绝对平均主义
C.推动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
D.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生产力
19、《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
A. 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B. 通过圣库制度平均分配农副产品
C. 鳏寡孤独废疾者由国库供养
D. 废除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
20、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 )
A.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
B.加速实现手工业合作化
C.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以发展重工业为主
21、从1961年起实行的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是________。
22、图一人物是____,他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图二人物____与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被捕遇害,史称“戊戌六君子”。
图一 图二
23、1954年召开了________会议,确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________。
24、在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________,在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________血洒疆场。
25、_______年12月,中共在北京召开,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26、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7、199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建立_____体制。
28、1957年,______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67年6月,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______。
29、1978年针对“两个凡是”的思想,中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使人们认识到:只有_______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0、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1976年10月一举粉碎_______反革命集团;1980年,中共中央为_______恢复名誉,使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31、列举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爆发的标志。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32、两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两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成了哪两种不同的政治格局?说说两次世界大战中重要的战役,各举一例。
(2)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至少2点)两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3)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我们应如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共创人类美好的未来?
33、殖民者在哪场战争中首先打开中国大门、入侵中国? 战败签订的《南京条约》中,哪一条内容最能体现出该国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的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些战争?(列举四次战争)
(2)材料中所说中国人民“反入侵”的斗争有哪些?请举出两例来。
材料二:“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材料中“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和赔款数目最多的不平等条约分别指的是什么条约?
材料三 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4)依照材料三中国同盟会纲领,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哪一年建立了共和体制的“民国”?其胜利果实被谁篡夺?
(5)孙中山先生阐发的 “三民主义”是指哪三大主义?
材料四: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大会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6)材料四中的“大会”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大会”当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谁?这次“大会”的召开有什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