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中国成立后实施的土地改革
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②巩固了人民政权
③为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④引导了农民走上集体化道路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2、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写到:“如果说鸦片战争的震撼主要冲击了沿海地区的话,那么连头带尾持续四年之久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则把沉重的震撼带到了中国社会的中枢。”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增开天津为商埠 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鸦片输入
③爆发于1856年 ④美德两国为帮凶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
①西藏的和平解放 ②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③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④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①③②④
4、清末有一个状元,面对民族危亡,毅然弃官还乡,走“实业救国”之路;毛泽东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赞扬说,轻工业不能忘记他。“他”指的是
A. 张謇 B. 康有为 C. 侯德榜 D. 梁启超
5、结合时代背景,指出下面立场大致相同的报纸主要宣传了什么观点?
名称 | 创办时间 | 创办地点 |
《直报》 | 1895年 | 天津 |
《时务报》 | 1896年 | 上海 |
《国闻报》 | 1897年 | 天津 |
《湘学报》 | 1897年 | 长沙 |
《知新报》 | 1897年 | 澳门 |
A.自强求富
B.维新变法
C.革命共和
D.民主科学
6、“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伐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网络诗歌,诗歌描述的是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7、下图名曲是当时时代的最强音,该名曲的曲作者是
A.聂耳 B.田汉 C.冼星海 D.齐白石
8、泸州七中八年级某班的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们收集了如下资料: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新中国建设的探索
B.新中国的对外战争
C.新中国的协商与改革
D.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9、下列军阀与其所控制的地区搭配错误的是( )
A.直系军阀——江苏、江西、湖北
B.奉系军阀——东北
C.皖系军阀——安徽、浙江、福建
D.滇系军阀——广东、广西
10、1936年12月,当了很多年流亡者的张学良再也不想打内战了,于是他和杨虎城将军一道,对蒋介石发起了“兵谏”,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逼蒋抗日
B.个人恩怨
C.拥蒋反共
D.割据一方
11、三大改造指的是国家对哪些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①农业 ②交通运输业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④手工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2、“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3、“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这里是人民军队发展成长的源头。”下列史实与此有关的是
A.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B.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14、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的是
A.转战陕北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15、下图为《农业生产合作社示范章程草案图解》的宣传画。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是 ( )
A.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B.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
D.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16、汪林茂在《层级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指出: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开始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辆列车。这个“历史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革命
17、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护国运动 ②“二次革命” ③“宋教仁案” ④签订“二十一条”
A.④②①③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②④①③
18、马小虎同学参加学校网站组织的“历史知识大比拼”网上答题,他回答的题目是1921年在上海召开的会议的标志性意义,你认为他的正确答案应是
A.反侵略斗争胜利 B.清帝退位 C.中国共产党成立 D.中华民国成立
19、“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的一些杰出的人物的非凡努力,它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六十年。”“杰出的人物”包括( )
①奕䜣 ②李鸿章 ③曾国藩 ④洪秀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彼等之败,只是由于武装不良……(中国民众)实际上尚含有无限生气…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如欲实行此下策,则后患又不可不防矣”材料中的“拳民运动”指的是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21、在反抗帝国主义国家侵略的过程中,中国曾爆发________、________两次规模宏大的农民大起义,虽然最后在中外反革命势力的绞杀下失败了,但沉重的打击了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22、阅读信息,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
(1)《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五处为通商口岸。
(2)《天津条约》:增开汉口、 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3)《北京条约》:增开 为商埠。
(4)《马关条约》:开放沙市 、苏州、杭州为商埠。
23、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即共产党领导的______和国民党领导的______。
24、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中国社会从政治、经济到思想文化,开始了一场深刻的变革。根据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1)在洋务运动中,洋务派起初以“①________”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后来又提出“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2)1895年春,正在京师参加会试的康有为等,联合各省1300多名举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拒绝求和。这就是著名的“②________”。这次事件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③________成为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旗帜(指导思想)。
(4)1915年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其口号是④________、⑤________。
25、辛亥革命的开端是( ),时间:( )
26、在抗美援朝战争中,______(人物)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焦裕禄在任兰考县委书记期间,带领人民治理灾害,身患癌症仍坚持工作,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
27、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涌现了大批的先进人物,如两弹元勋____、党的好干部___等。
28、百日维新期间在北京创办的______________,是北京大学的前身。
29、经过文革,我国认识到民主和法制的重要性:1980年,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_________得到平反;随后,我国逐步形成了以_________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0、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_____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中共_____大会上,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31、简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内容和意义。
32、外交是一个国家政治的延伸,也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上展现自己的舞台。从旧中国的“弱国无外交”,到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逐步成长为国际舞台上的外交大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50年代,为建立与各国间正常关系,中国提出了什么外交原则和方针?
(2)20世纪50年代,“中国声音”在哪些国际会议的舞台上得到展现?
(3)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的哪些外交成就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又取得了哪些外交成就?
33、新文化运动时期被陈独秀称为德先生、赛先生的是?这一运动的兴起体现了近代化的特点是?
34、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材料三 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出自什么法律文献?最早颁布于哪一年?该文献有何性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除了资本主义工商业之外,还有哪些行业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