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虽带有很大的空想色彩而在实践中难以施行,但它反映了千百年来农民要求得到土地的强烈愿望”这是对什么的评价
A.《海国图志》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明定国事》
2、1947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出“全国大反攻,打倒蒋介石”的号召。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响亮地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以下事件发生于此事之后的是( )
A.国民党军对陕北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B.中共中央开始转战陕北
C.国民党军队进攻中原解放区
D.辽沈战役
3、毛泽东曾回忆道:“在长沙,我第一次看到报纸,刊载着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这个时候,我也听说了孙中山这个人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材料中的“第一次革命”是指( )
A.义和团运动
B.辛亥革命
C.国民大革命
D.南昌起义
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京师同文馆 ②废除科举制 ③创立《申报》 ④创办商务印书馆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③①④②
5、王岩与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准备举办“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的影响”的展览。请你帮助看一看,下面这些图片可以在展览中使用的是
①江南制造总局炮厂 | ②福州船政局 | ③李鸿章 | ④梁启超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6、《辛丑条约》第十款规定:各省官员必须保证外国人的安全,否则立予革职,永不录用。这一规定标志着清政府( )
A.在经济上受列强控制
B.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使侵略者的馆界成为国中之国
7、江西有一首民歌唱道:“日头一出(就)红又红,朱德来会毛泽东。两军会师(就)力量大,革命一定会成功。”“两军会师”后合编的军队称号是
A. 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B.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
C.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D. 中国人民解放军
8、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黑蓝灰”。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日益多样化、个性化。这一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服装产业发展迅速
B.外来文化影响深刻
C.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经济发展、思想解放
9、洋务运动提出的口号是( )
A. “民主”“科学” B. “自强”“民主”
C. “求富”“科学” D. “自强”“求富”
10、如图所示的战斗情景发生在甲午战争的哪一战役?
A.平壤战役
B.黄海战役
C.旅顺战役
D.威海卫战役
11、鸦片战争后,在唤醒中华民族萌发“中国梦”的过程中,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不懈探索。其中,探索“自强”、“求富”道路并启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2、1978年到2017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2.8倍,贫困人口减少了7.4亿,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70%以上;就业人员翻了一番,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现,世界上覆盖人口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这表明我国:( )
A.政府对民生的关注
B.已彻底消灭贫困人口
C.社会保障制度完备
D.义务教育走在世界前列
13、“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一起冤案是( )
A. 老干部批评“文革”的错误做法,反被诬为“二月逆流”
B. 1976年群众在天安门前悼念周恩来,却被“四人帮”强压下去
C. 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为“叛徒、内奸、工贼”,开除出党,并非法监禁,迫害而死
D. “四人帮”借指林彪,把矛头指向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
14、1954年9月,张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下列他可能亲历的活动:
A.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制定《共同纲领》
15、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时间是( )
A.1978年
B.2000年
C.2001年
D.1999年
16、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新民主主义革命
C.近代化的探索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7、下表是1840与1894年中国棉花及棉纺织品进出口状况(单位:万担)。
时间 | 棉花产量 | 棉花出口 | 进口外国棉花 | 进口棉纺织品(折合棉花) |
1840年 | 802 | 0 | 50 | 5 |
1894年 | 832 | 76 | 4 | 218 |
上表中的数据反映了
A.中国沦为列强的商品市场
B.棉花成为中国经济支柱
C.中国工业化程度显著提高
D.中国对外贸易日益顺差
18、“1860年10月,以额尔金为首的英法联军为了掩盖抢劫丑行,并给中国皇帝以公开的羞辱,下令烧毁圆明园。”与材料描述的事件相关的是( )
A.中国丧失了关锐自主权
B.中国割香港岛给英国
C.《南京条约》的签订
D.《北京条约》的签订
19、通过观察下图,你会发现这一年中国出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维新变法运动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洋务运动
20、“我们不出兵,让敌人压至鸭绿江……首先对东北不利,整个东北边防军将被吸引住,南满电力将被控制。”此话表明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目的是( )
A.维护国家安全
B.恢复发展经济
C.促进朝鲜统一
D.提升国际地位
21、1992年,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的是________。
22、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表格。
20世纪中国的三次历史性巨变 | ||
三位伟人 | 三大理论 | 三次巨变 |
孙中山 | 三民主义 | 领导辛亥革命推翻 ③ ,使中国人醒过来了。 |
① | ② |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创建 ④ ,使中国人站起来了。 |
邓小平 | 邓小平理论 | 领导 ⑤ ,使中国人富起来了。 |
23、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______;2001年,中国成为______的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
24、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___》,到1952年年底,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1984年,开始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25、背景:日军企图打通_________,沿津浦路从南北连个方向夹击_______。
26、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___________》;随后,清政府在于英、法、美签订的《________________》中,又被迫承认了鸦片贸易的合法化。
27、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________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8、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标志性事件
(5)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被迫进行的战略转移
(6)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7)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
(8)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事件是
2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是(《 》)。
30、1949年___________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31、阅读下列材料
要救中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
请回答:
(1)材料反映了近代中国哪一派别的政治主张?请写出这一政治派别的两位代表人物。
(2)这一派别进行的变法被称为什么?发生在哪一年?支持这次变法的皇帝是谁?
32、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进行了十四年奋战,终于取得了近代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请结合所学回答下列问题。
(1)中华民族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全民族抗战,请分别写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和正式建立的标志。
(2)中国的抗日战争分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请各写一例两个战场取得胜利的战役名称。
(3)写出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谈谈你对“抗战精神”的理解。
3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新中国成立时发来贺电的西藏宗教领袖——
(2)烈火焚身岿然不动的战斗英雄——
(3)“杂交水稻之父”——
(4)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
34、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在艰难曲折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独立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人领导革命军发动武装起义。
(1)写出材料一中“武装起义”的名称。此次“武装起义”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起义。起义开始时比较顺利,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里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受到严重挫折。为了保存革命力量,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2)据材料二说出毛泽东举行的起义的名称。材料中“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是指什么地区?毛泽东开辟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事件途中的哪次会议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材料三诗中“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反映出红军在此事件途中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此事件给后人留下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被称为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