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识读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应掌握的技能。下图是解放战争期间某一军事行动的地图。
下列描述与其相符合的是
A.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B. “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 “千里跃进,逐鹿中原”
D.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提升员工积极性
B.提高生产力
C.增强企业活力
D.增加企业收入
3、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台湾人民群情激愤”是因为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4、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中国各报刊上的有
A.军阀、实业救国、陈独秀 B.中华民国、袁世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新青年》、北洋军阀、护国战争 D.变法图强、中国共产党、兴中会
5、2008年6月1日,我国首部《禁毒法》开始施行。历史上,哪一次禁毒斗争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
A.雅克萨之战
B.虎门销烟
C.戚继光抗倭
D.郑成功收复台湾
6、“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场景最有可能开始出现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95年 D.1901年
7、金冲及在《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一文中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国人抛弃了对皇帝的崇拜,促使人们敢于发表以前不敢说的主张,民众心理有了巨大变化。这反映了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C.推动了思想解放 D.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8、如图是美国《时代周刊》刊登的1971年4月26日的一张合影,封面上的照片为美国乒乓球队的合影,这一事件( )
A.正式拉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序幕
B.奠定了中美两国建交的政治基础
C.表明两国人民对中美向好的期许
D.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9、下图为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10、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
A.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 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
C.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
D. 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
11、下列先进人物中,不属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是( )
A.孔繁森 B.雷锋
C.王进喜 D.焦裕禄
12、小华为“建军90周年图片展”搜集了以下四幅图片,其中与纪念南昌起义直接相关的是( )
A.
B.
C.
D.
1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印记。石油工人王进喜写道:“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在王进喜身上体现了( )
A. 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创业精神 B. 亲民爱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C.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 D. 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
14、“在1950一1952年间,总产量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1952年增幅最高。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秩序的建立以及贸易和交通运输的恢复。”这里建立的“政治秩序”指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三大改造的完成
15、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如图所示的毕业证书(中华民国十五年)颁发于
A.1906年 B.1916年
C.1926年 D.1936年
16、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外嘉兴南湖上的一艘游船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给新文化运动指明了方向 B.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转折点
C.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17、之所以说陈独秀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总司令,主要是因为他 ( )
A. 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 B. 办《新青年》杂志 C. 表《文学革命论》 D. 办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18、中共十八大和十九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步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这也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这一成果是( )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19、1907年夏,在安庆发动起义,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的革命党人是( )
A.刘道一
B.蔡绍南
C.徐锡麟
D.秋瑾
20、某学校以“重温历史·奋进追梦”为主题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应该在下图任务单的★处填写( )
A.第一次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B.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C.成为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1、( )-------1965年,我国在“( )、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指导下,国民经济得到调整,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2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党的好干部是___________;中国的杂交水稻,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________
23、《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国内革命情绪日趋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得到迅速传播,出现了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____________》、陈天华的《猛回头》和《____________》。
24、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德国)_______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美国)_______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美国)_______试飞飞机成功。
25、召开:________年4月,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
26、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的马其顿君主是______ ;
27、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规定,割______给英国;1894年孙中山在______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宗旨。
28、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__________》。
29、___________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___________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0、新中国成立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开展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
时间 | 外交活动 | 意义 |
1953 | 对印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
1955 | 周恩来参加万隆会议提出 “_________________”方针 | 促进亚非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
1971 | 在第______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中国登上国际政治舞台,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发展。 |
1972 | 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 | 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 两国关系进入正常化发展阶段 |
31、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1)中国梦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的?
(2)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
(3)内容分别是什么?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是什么?
32、从1840—1901年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方列强发动了一次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时期列强发动了哪些侵华战争?
(2)这一时期列强强迫中国主要签订了哪些不平等条约?
(3)在近代,面对外来侵略,中国人民奋起抗争,涌现出一批杰出的英雄人物。请举出其中两位代表人物,并写出他们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33、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共两党的关系贯穿其中,两党几度和谈,共谋民族大业。之后关系破裂,走向战争。
(1)20世纪30-40年代,周恩来参加了哪两次重要的国共谈判?
(2)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共赴国难,都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请举出1938-1940年国共抗日的著名战役各一例。
(3)国共两党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什么?
(4)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组织了哪四次重大战役,导致了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5)军事优势和美国的援助没有使国民党赢得内战,而人民解放军却能在三年里就打败了国民党,请你谈谈出现这种情形的原因?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2年的条约真是所谓的“城下之盟”,英国方面向来所不满足的皆一一满足,其主要内容: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之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842年的条约的名称。概括“城下之盟”损害中国主权涉及的领域。
材料二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记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的内涵(从影响方面思考);和“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的内涵(从制度或文明方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