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改编后的军队是( )
A.工农红军
B.东北军
C.东北抗日联军
D.国民革命军
2、西安事变爆发后,张学良、杨虎城发表通电,提出“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他们呼吁
A. 变法维新
B. 民主科学
C. 团结抗日
D. 和平建国
3、95年前,一群青年学生发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怒吼,掀起了一场彻底的、不妥协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C.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4、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A.割占中国大片土地 B.租借海参崴 C.割占台湾 D.占领香港岛
5、“全会决定健全党的民主集中制和党法党规,严肃党纪,反对个人崇拜,加强集体领导。”这讲述的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 )
A.背景
B.内容
C.过程
D.意义
6、“论从史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史实与结论搭配不正确的是( )
选项 | 史实 | 结论 |
A | 雅典成年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 | 本质是奴隶主的民主 |
B | 电力广泛应用于人们生活 | 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C | 亚非会议的召开 | 亚非国家作为一支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
D | 美国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法 | 彻底解决美国社会根本矛盾 |
A.A
B.B
C.C
D.D
7、“竹枪一杆,打得妻离子散,不闻枪声震天;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屋,不见烟火冲天。”这段俗语反映了中国近代一段惨痛的历史。它告诫我们应
A.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B.家庭和睦,相亲相爱
C.珍惜土地,保护环境 D.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8、“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以上条款摘自(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9、“杂居聚居尊民意,五区人民得自治”。这幅对联赞扬了(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兴边富民行动
D.政治协商制度
10、“一九四九年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不仅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变革。”材料中评述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成立
B.抗日战争胜利
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
A.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我国的封建土地制度
B.“一五”计划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C.国家完成对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挽救了我国社会主义
1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和这首歌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13、“北京之惨状,已至其及,前门外大栅栏至东交民巷、西什库等处,只是断壁残恒独各国之兵士,恃威横行残风凄雨,流血遍地”这是一位记者目睹发生在光绪二十六年的一场战争后记录下来的,这场战争是(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北京,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北京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下列历史事件发生在北京的有
①火烧圆明园
②太平天国的都城
③袁世凯就任大总统
④五四运动
⑤一二˙九运动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5、“……上级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指示,有不适合民族自治地方实际情况的,可在报经上级机关批准后,变通执行或者停止执行。”材料说明我国少数民族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的政策
16、人民音乐家聂耳1912年出生于云南昆明.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他哪个时期的作品( )
A.辛亥革命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洋务运动
17、下列不属于党的十四大会议内容的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确立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C.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D.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18、为和平解放西藏,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与中央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 )
A.达赖喇嘛
B.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
C.阿佩·阿旺晋美
D.格萨尔王
19、据统计,1922年初到1923年春,全国发生大小罢工多达100余次,参加人数达30万以上。这一现象的出现( )
A.是因为五四运动的进一步扩大
B.标志着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
C.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D.得益于中国共产党积极开展工人运动
20、疟疾被世卫组织列为世界三大死亡疾病之一。青蒿素的发现,为世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抗疟药。发明青蒿素并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是
A.邓稼先
B.屠呦呦
C.莫言
D.钟南山
21、________年10月,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西藏和平解放。
22、1927年 12 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召开,确立了“______、政治建军”的建党建军原则。
2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的时间是______年,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_______。
24、______是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党的好干部”是______。
25、召开:________年4月,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请写出下列领导同志为核心的思想或理论成果。
(1)毛泽东―________
(2)邓小平―________
(3)江泽民―________
(4)胡锦涛—________
(5)习近平―________
27、上海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的沧桑巨变,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关史实。
(1)在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中,上海被迫开埠通商。
(2)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是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
(3)_________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4)__________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5)_________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内容。
(1)彻底摧毁我国两千多年封建土地制度的是——
(2)我国第一座跨长江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3)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4)为农民致富和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
(5)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
(6)1999年回到祖国怀抱的地区——
29、1951年,以______为首席代表的西藏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促成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1976年,叶剑英、华国锋一举粉碎______反革命集团,结束了十年文革浩劫。
30、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突出贡献。药学家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发现有效抵抗疟疾的(),使全球数亿人受益。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旧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屈辱外交,开创了中国外交的新纪元。
(1)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国家是哪国?
(2)新中国奉行的外交原则和推行的外交政策各是什么?
(3)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请列举我国这个时代外交成就三例。
(4)21世纪初,我国外交成就硕果累累,请列举一例。
(5)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你有何感悟?
32、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期待和平建国,但是,蒋介石的既定内战政策,却使中国再燃战火,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945年8月—10月,国共双方在哪里举行和平谈判?
(2)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哪个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3)1947年夏,刘邓大军的什么行动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宣告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结束的事件是什么?
33、简述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列举三例该计划期间的国家建设成就。指出该计划完成的意义。
34、工业化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的梦想,为此中国在各个时期,都进行了不懈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工业化发展速度看……重工业化的速度一直比农业、轻工业高出许多,形成中间高两头低的不正常现象,影响城镇居民收入和水平的增长……从工业化发展的动力上看,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工业化主要是政府发动的,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具有计划性、强制性。
——摘编自《中国工业化发展的历史雯迁》
材料二 据报道: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1992年和2001年。
——英国《金融时报》
材料三一个社会要发展,一个民族要进步,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要有先进的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和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工业化的发展进步。
——《浅谈工业化的地位和作用》
(1)阅读材料一回答,改革开放前,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具有怎样的特点?
(2)阅读材料二,“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3)阅读材料三,请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当今“工业化”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