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城市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足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长春,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B.在武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
C.在深圳,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D.在北京,率先实行了分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2、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每一农户以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获得耕种一份土地的责任,这份土地以前是由集体耕种的。在卖给国家一定数量的粮食和其他产品后,农户可随意处理其产品。”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
A.推行农业合作化
B.实行土地改革运动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3、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4、下图是1952~2000年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百分比示意图。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③形成的共同因素是所有制形式的根本变革
B.②→③的变化主要是国家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C.④的出现是由于我国已经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
D.④→⑤的变化是由于“文化大革命”带来的挫折
5、1931年11月,在东北军将领马占山的指挥下,中国守军抱着“与城偕亡”的决心,守卫黑龙江省会齐齐哈尔,在嫩江桥与日军血战,多次击退强敌,但终因孤军无援,伤亡过大而撤退。不久,齐齐哈尔沦陷。这段史实可以用于理解( )
A.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军犯下的罪行
B.九一八事变前日军蓄谋已久的准备
C.日军扩大侵略占领东北三省的过程
D.全民抗战时期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
6、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
A.建立多种形式的所有制结构
B.实行新的工资制度
C.增强企业活力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7、下列图示呈现了中国近代向西方学习的历程,其中①处应该填写的是( )
A.学习器物
B.学习技术
C.学习制度
D.学习思想
8、面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新中国领导人于1961年制定了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你知道“八字方针”的具体内容吗( )
A. 调整、改革、建设、提高 B. 巩固、提高、开拓、进取
C. 调整、整顿、充实、提高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9、这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会议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路线。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七大
B.中共八大
C.中共八大二次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南京条约》内容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
A. 割香港岛 B. 赔款2100万银元
C. 开放通商口岸 D.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定
11、2014年5月28日,“鲁迅生平与创作”展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揭幕。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最突出的贡献是
A.开启了近代化进程
B.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维护了民族尊严
D.挽救了民族危亡
12、下列事件中,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全国土地改革的完成
D.经济特区的建立
13、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人中国,国内爆发了大规模的五四爱国运动:此次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最终被北洋军阀政府镇压而失败
14、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短暂春天是在
A.洋务运动期间 B.解放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5、我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
16、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这主要是指辛亥革命
A.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
B.结束了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篇章
17、某同学在研究“我国城市国有企业改革”时发现,我国国企改革最早选择四川的六家企业进行试点,然后推广到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再向全国推开。这一“试点”的中心环节是 ( )
A. 增强企业活力 B. 扩大企业自主权
C. 实行产权改革 D.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8、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其中四大思想理论成果共同的特点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与时代发展同进步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谋求实现民族独立
19、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是
A.瑞金 B.延安 C.太原 D.重庆
20、李宗仁命令集团军司令孙连仲,必须坚持到次日拂晓,如违抗军令,军法处置。孙连仲回答:“绝对服从命令,整个集团军打完为止”。正在进行的这场战役是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第三次长沙会战 D.武汉会战
21、“作为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它最早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特区,30年来,它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城市之一,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 迹。”这里描述的城市是______。
22、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中期,洋务派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 _______”的洋务运动;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为钦差大臣,率领装备了新式武器和进行了新式训练的清军,成功收复新疆。
23、鲁迅的白话小说《_______________》,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_______________》,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24、重庆谈判:
(1)谈判目的:蒋介石(或国民党):___________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
(2)时间:1945.8——10
(3)结果: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___________”
25、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设立了⑯__________________,集中领导全国的工人运动。
26、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接着,全国掀起了 ______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为克服1959-1961年的困难局面,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 ______,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27、(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____,中国近代化的开端____。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签订的时间是____。
28、废除农奴制:背景(原因):_________严重制约俄国经济发展。 领导人:_________。时间:________年。
29、在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_________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等名曲,谱写了时代的最强音;冼星海在延安作曲的《___________》,气势磅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不屈不挠的拼搏精神。
30、将下列各小题补充完整。
(1)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_______》使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签订的《______》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2)_______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这就是著名的“五四运动”;_________年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聚集在新华门前,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
(3)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选举_______为中央政治局常委;1945年4月召开的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31、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入近代】
(1)标志着中国独立主权的完整性遭到破坏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经济工业化】
(2)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是什么?写出此运动中在湖北创办的民用工业一例。
【政治民主化】
(3)写出20世纪初,以“民国”取代“帝制”的政治革命名称。
【思想科学化】
(4)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旗帜的思想解放运动的名称是什么?
【经济和社会生活变化】
(5)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行业。(一例即可)
(6)社会生活的变化深刻反映出时代变迁,写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
【学史感悟】
(7)综合上述问题,谈谈你的感悟。
32、孙中山为限制袁世凯的权力作出了怎样的尝试?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什么历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33、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将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技历经沧桑巨变。今天,我国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科技大国,航天科技取得了辉煌成就。
材料一:
(1)请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写出“两弹一星”是指什么?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何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图C、图D人物分别在哪一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就?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哪些精神?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对科技创新投入快速增长(见下图),总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习近平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及表现。
(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你认为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培养的创新精神?
34、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五四精神】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1)依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什么?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什么?
【红船精神】
材料二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
(2)依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
材料三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最初的“梦想”是什么?在此基础上,中共“二大”上又作怎样的修订?
(4)“五四精神”“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你认为这些精神有哪些共同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