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阶梯水价”是对使用自来水实行分类计量收费和超定额累计加价收费.下表为我国东部地区三座城市的阶梯水价,分析完成下面小题。
| 第一阶梯水价(元/m3) | 第二阶梯水价(元/m3) | 第三阶梯水价(元/m3) |
北京 | 5 | 7 | 9 |
南京 | 3 | 4 | 7 |
广州 | 2 | 3 | 4 |
【1】我国许多城市实行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
①促进节约用水 ②增加水厂经济收入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④与国际水价接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我国北方地区水价普遍高于南方地区,主要原因是( )
①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远低于南方地区 ②北方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需水量大
③北方地区水污染比南方地区更严重 ④北方地区耕地比例大于南方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2、在某学校中学生环保节能知识大赛中,贝贝同学抢答有关中国资源状况的题目,以下哪一条是他抢答的正确答案
A. 我国国土辽阔,人均土地资源丰富 B. 农业用地中,草地占的比重最大
C. 调水比节水更重要 D. 山东省地下水丰富,不必担心水资源短缺
3、“天下黄河富宁夏”,黄河给宁夏带来的好处主要是
A.提供了丰富的水能
B.提供了充足的灌溉水源
C.提供了便利的航运
D.提供了丰富的旅游资源
4、下列行为符合绿色生活要求的是( )
A.提倡多使用一次性餐具 B.电脑一直处于待机状态
C.倡导节假日多送纸质贺卡 D.多乘公交车,少开私家车
5、东南亚各国中与我国陆地接壤的有( )
A.越南、老挝、泰国
B.文莱、马来西亚、柬埔寨
C.印度尼西亚、越南、新加坡
D.缅甸、老挝、越南
6、提出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的著名地理学家是
A.胡焕庸
B.李四光
C.竺可桢
D.吴传钧
7、东北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该粮食作物的熟制是一年____( )
A.冬小麦、三熟
B.春小麦、一熟
C.冬小麦、两熟
D.春小麦、两熟
8、关注北京,关注奥运.北京位于我国四大地形区的交界处,地理位置优势突出.据图判断①②③④四个地形区依次是( )
A.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9、我国共有多少个民族是( )
A.56 B.55 C.54 D.34
10、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和生态最敏感的地区。如图是中国部分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江源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是我国三大江的发源地,a、b、c分别指的是( )
A.长江、黄河、珠江
B.黄河、长江、澜沧江
C.长江、怒江、澜沧江
D.黄河、塔里木河、雅鲁藏布江
【2】三江源地区存在的问题( )
①野生动物锐减②水污染严重③草地沙化严重④废气排放严重⑤水土流失加剧⑥虫鼠灾害泛滥
A.①②③④
B.①④⑤⑥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11、下列有关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亚洲和北美洲地跨寒、温、热三带
B.赤道穿过南美洲、北美洲
C.非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D.南极洲跨纬度最多,被三大洋包围
12、我国东部地区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风气候,其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影响
B.海陆位置的影响
C.地形复杂多样
D.地势西高东低
13、下列关于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河湖众多,有“水乡”之称
B.南方地区就是长江以南地区
C.南方地区冬季严寒,夏季炎热,气温年较差大
D.南方地区少数民族众多,多分布在沿海一带
14、中国某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扎制屋架,茅草屋顶建造的传统民居远看像船底,因而被称为船形屋(如图)。该传统民居能够反映当地的气候类型是( )
A.A
B.B
C.C
D.D
15、下列四幅汽车牌照与所属省级行政中心名称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广州
B.乙—郑州
C.丙—贵阳
D.丁—南京
16、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下列做法不应提倡的是( )
A. 垃圾分类回收 B. 不购买一次性消费品 C. 拒绝贺卡 D. 用一次性餐具进餐
17、下列有关河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最大的内流河是黄河
B.长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C.珠江是我国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D.世界上长度最长、开凿时间最早的人工河是京杭运河
18、我国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 )
A.俄罗斯、加拿大
B.加拿大、巴西
C.美国、加拿大
D.俄罗斯、美国
19、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 )
A.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 B.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C.自东北向西南逐渐减少 D.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
20、下列工业部门中,属于轻工业的是
A. 食品、服装 B. 煤炭、石油
C. 电力、钢铁 D. 化工、机械
21、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________;二是________。
22、北京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注意保持旧城____和____,重要的古建筑、园林和特色街区得到了保护和修缮。
23、我国的首都(_______)。我国有(_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
24、北京简称____,其城市职能是全国的___中心、____中心和____中心。
25、以下六幅图为我国六省轮廓图,根据要求填表。
| 选项(填序号) |
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 | ___ |
简称为鄂的省 | ___ |
纬度最高的省 | ___ |
位于黄河中游,简称为秦的省 | ___ |
我国西南边疆省份,简称为滇 | ___ |
濒临南海,简称为粤的省 | ___ |
26、我国位于______ 大陆的东部,_______ 洋的西岸。
27、分析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资料(下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
28、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非洲三个独立的国家是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在非洲东部有一条世界陆地最长的裂谷带________ .
29、根据下列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的轮廓,识别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A____B____C____D____E____F____。
30、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原湿地是 。
31、回答问题。
(1)把现代运输方式与适宜运输的对象搭配连接起来
A.公路运输 ①对时间要求不高的大宗笨重货物
B.铁路运输 ②以客运为主,货运多为轻型贵重或急需物品
C.管道运输 ③短途散装货物和旅客运输
D.水路运输 ④长途大宗货物和旅客的运输
E.航空运输 ⑤长时间向一个方向大量运输气体、液体或粉末状、颗粒状货物
(2)为下面几位不同目的的人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答案填在后面横线上。
①哈尔滨的张经理次日要到广州开会____
②暑假期间,小强想从武汉到重庆游览长江两岸风光____
③在北京读书的王辉放寒假回南宁老家____
④小明暑假从上海到大连旅游,想花较少的交通费____
⑤李经理要把500吨钢材从鞍山运往天津____
32、读“世界海陆轮廓略图和“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图中数字所表示的大洲的名称:A:____,F:____。
(2)按要求填写地理事物名称: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____(填字母),纬度最高的大洋是____(填数码)。
(3)A与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E与F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
(4)图乙①处海域在不断____(扩张/收缩),原因是____。
(5)A和F板块相要碰撞挤压形成②山脉名称是____。
33、读图文,回答下列问题。
农业在中国历史上被认为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我国幅员辽阔,农业生产存在着明显的地域差异。左图为我国两种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右图为我国几个城市气候资料图,
(1)从右图可以看出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从北向南年降水量逐渐 ,但各地降水的相同之处在于季节变化大,主要集中在
(2)由气候条件可以判断出左图中A作物品种是 (水稻/小麦)、B作物品种是 (水稻/小麦)。两种作物产区气候特征的共同点是
(3)推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和以畜牧业为主的地区在人口密度方面的差异。
(4)乌鲁木齐1月的气温比拉萨 这是由于乌鲁木齐纬度比拉萨高;而乌鲁木齐7月的气温比拉萨 这说明拉萨的地势一定比乌鲁木齐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远方的家》栏目推出的大型系列特别栏目《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用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顺时针勾勒中国版图。
材料二:作为《边疆行》的姐妹篇,大型系列特别栏目《沿海行》采用车队行进的方式,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市,完成全部行程。《沿海行》与《边疆行》相呼应,完成沿中国大陆版图完整行走一圈的任务。
材料三:《边疆行》和《沿海行》路线图(下图)
(1)《边疆行》路线按顺时针经过少数民族聚居区依次是①________自治区,②西藏自治区,③________自治区,④________自治区。
(2)《沿海行》经过的A省级行政区域是________(填简称),该省的省会是________。
(3)摄制组能用影片记录④传统节日________大会的盛况。
(4)李明同学想去我国日出最晚的地方,最好去哪个省区________(填序号)。
35、读“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A所代表的主要粮食作物分别是____。
(2)①、②两地区的作物熟制不同,①地区是____,而②地区可以一年三熟,导致这种熟制不同的原因是两地____的不同。
(3)③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绿洲农业分布区,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是____。该地区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光照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