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2025-2026学年(上)漳州八年级质量检测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欺(wǔ) 辈(háng) 挑拨离(jiān)

    B.杂(róng) 择(jué) 接而至(zhǒng)

    C.顶(qióng) 漫(mí) 销声迹(nì)

    D.追(suò) 褓(qiǎng) 怒不可(è)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斯石英可以在实验室里制造,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存在吗?回答是肯定的。

    B.《经典咏流传》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是它新颖的内容和独特的风格造成的。

    C.学习事理说明文,要学会分析推理的基本方法,善于发现问题、质疑问题、思考问题,激发科学探究的兴趣。

    D.读经典作品,会拓展我们的人生感受和视野。

  • 3、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怪异,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鼓寒”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声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年近花甲的外交官孙必干临危受命,奔赴战火纷飞的伊拉克,成功地解救了中国人质。

    B. 随着比赛情况的变化,他们介绍场上的气氛时,开始用起“混战”“白热化”等危言耸听的词语。

    C. 突如其来的印度洋大海啸让毫无防备的海边居民措手不及,导致约30万人丧生。

    D. 雅典奥运会上,刘翔在男子110米跨栏比赛中一举夺冠,一夜之间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歌咏,是古代劳动人民表达对生活热爱的一种民俗活动方式。学习《诗经》让我们得以一探古人的生活面貌,小文搜集了以下诗句,希望带领同学们走近古代劳动人民朴实的生活。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诗经·卫风·洪奥》)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黄,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诗经·小雅·鹿鸣》)

    【注释】①淇:淇水,奥(yù):水岸深曲处。②匪:有文采的样子。③瑟:仪容庄重。侧(xiàn);神态威严的样子。④赫:显赫。咺(xuān):有威仪的样子。⑤谖:忘记。⑥承筐是将:指献上礼品。⑦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1】小语朗诵《淇奥》一诗,她认为此诗与《蒹葭》一样,都描绘了一个令人执着、无法忘怀的角色,所以应该使用悲戚哀婉的背景音乐,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你的理由。

    【2】小文在赏读时有些疑惑,《鹿鸣》为什么与《关雎》一样,都要先写周边环境,再写自身行为。请你结合《鹿鸣》的内容为他解答。

    【3】小语在阅读《经典常谈》时发现,后人解诗通常采用“断章取义”的方式,如曹操《短歌行》中引用“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以及孔子教训学生做学问应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这使得诗篇原本的意义逐渐模糊。你是否赞同这样的写诗、解诗方式,谈谈你的看法。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无可奈何花落去,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觉船移。

    (3)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立天下之正位,___________________

    (5)所以动心忍性,___________________

    (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醉不知归路。

    (8)力求上进的白杨树,___________________,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填空。

    (1)《第一重要的是做人》选自《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当代著名学者、作家。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从做人与做事的关系和_______________两方面展开论述。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口味偏好和基因有关》一文,完成下列小题。

    ⑴为什么不同的人口味喜好不同?口味的不同是否与人的本质区别——基因有关呢?

    ⑵答案是肯定的,而且饮食喜好不只与味觉基因有关,与嗅觉基因也有关系。

    ⑶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不同人种间,讨厌香菜的人比例存在极大差别,2012年两位加拿大科学家统计发现东亚人讨厌香菜的最多,有21%;拉丁裔和中东地区讨厌香菜的人比例最低,分别只有4%和3%。研究发现这是11号染色体rs72921001的位点多态性的缘故。而且,如果OR6A2嗅觉受体基因出现变异,就会明显表现出对香菜的排斥,闻起来觉得有似碱性肥皂味。

    ⑷从源头上说,我们的味觉基因包括“酸味”“甜味”“苦味”“咸味”“鲜味”五个大类。酸、甜、苦、咸、鲜是基本的味觉组成,科学家们已经确认了一些与味觉能力相关的基因。

    ⑸苦味味蕾是口腔中最发达的味蕾,苦味基因也是味觉基因中种类最多的,达数十种,这也表明苦味基因是受到自然选择而被最多保留下来的基因,说明对人体有帮助。比如,有种苦味基因为TAS2R16,这个基因强的人对苦味敏感,能尝出植物中常见的吡喃葡萄糖苷类毒素。

    ⑹2011年6月,复旦大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的TAS2R16苦味基因最发达,他们还推测出5000—6000年前,中国曾发生过大规模的自然筛选,那些不能尝出有毒植物中苦味的人被淘汰,而那些无毒或毒性很低的植物被保留下来并进化至今。

    ⑺再来说甜。哺乳动物往往是通过对舌头味蕾中神经细胞产生的味觉受体来辨别味道的,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结合便会产生电流刺激,令大脑感知这种味道。美国科学家曾在人类第四对染色体上鉴别出了与感受甜味有关的基因。而来自哈佛医学院的研究小组则通过小鼠实验,发现甜味受体的产生受特定基因控制。

    ⑻辣味基因的发现,源自意大利科学家“重走丝绸之路”的创举。他们开创性地对古丝路上那些尚未被现代文明影响的部落进行了研究,并从他们经久不变的饮食习惯中探究出关于基因对口味的影响。从已知基因中发现8个突变位点,其中就包括一个与感受辣味相关的离子通道蛋白编码基因,这个基因决定了人们辣口味的偏好。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基因不同。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科学家估计,在美国,大约有15%的人是味觉超常人士。

    1请简要分析第1段、第2段在文中的作用。

    2按照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第3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9段中划线句子中的“或许”一词的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初二(1)班的学生看完本文后,根据相关资料对影响口味偏好的因素进行深入地探究,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说说影响口味偏好的因素有哪些?

    【链接材料】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中国一直就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大风味。经过漫长历史过程的发生、发展、整合的不断运动,中国域内大致形成了东北饮食文化区、京津饮食文化区、黄河中游饮食文化区、黄河下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中游饮食文化区、长江下游饮食文化区、中北饮食文化区、西北饮食文化区、西南饮食文化区、东南饮食文化区、青藏高原饮食文化区、素食文化区。

    【链接材料】“真的,我再也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写作。

    “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度,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这段话对你有什么启发?能引发你怎样的联想?请根据材料的一句或几句话,确定中心,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等。②角度自选,题目自拟,文体自定。③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单元测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